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七下期末语文试卷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疮疤(chung) 烦锁 深恶痛绝() 如释重负B滞笨(zh) 忿然 锲而不舍(q) 语无轮次C污秽(hu) 泛滥 怏怏不乐(yng) 天涯海角D自矜(jn) 荒僻 忍俊不禁(jn) 任重道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偿,尽量减轻损失B相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D人的一生是无
2、法全盘计划好的。因此,我觉得人生扑朔迷离:紧张刺激,充满变数,有时让人振奋不已。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成功完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今年年底正式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B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加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C赣州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它有旧城区的这个总体结构。D在上下五千年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的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地不断涌现。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人工智能现在早已不是概念,它的时代已经来临,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实际上这些讨论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不管你愿不愿意。美国利用谷歌人工智能新发现未
3、知行星的消息,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认知。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讨论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人工智能。ABCD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对国家交响乐团来说,“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不仅要把自己扎下,还要让音乐也扎下去,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但是,来自西洋的乐器,会不会“水土不服”?种下的音乐梦,能不能开花结果?A种下的音乐梦,怎么不开花结果呢?B种下的音乐梦,肯定能开花结果。C种下的音乐梦,不知能否开花结果。D种下的音乐梦,怎能开花结果呢?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南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
4、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注释】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被弹劾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此后的二十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归女:嫁女儿。古时女子出嫁称“归”。(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常来游玩,被此地的美景陶醉,下片写乡村男婚女嫁的热闹场面。B“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词人对雨生情,回忆以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C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乡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D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
5、费、一天风露”,写词人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欣喜,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稻谷的滋润。(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闲去闲来几度”中的两个“闲”字,写出了词人的心情悠闲,反映出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情。B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词人赋闲在家的生活状态,暗含了他的无奈之情及对朝政的失望。C词的下片不但表现了词人赋闲在家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其热爱衣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D上片淡笔,清幽自乐;下片浓墨,欢腾鼎沸。反映了词人超脱、美好的感情。情景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清新、旷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罗复仁传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
6、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諮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遺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缩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选自明史)【注释】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辟:征召。编修:官名,负责编修实录、会要、国史等。赍:携带。蜡书:用蜡写的书信。谕:晓谕。未下诸郡:未被(太祖)攻破的郡。如陈氏遺孤得保首领: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俾:
7、使。缒:用绳子拴住人从上往下放或从下往上拉。(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太祖于九江B授/中书谘议C太祖欲招/陈理降D大兵/所向皆摧(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i 谒ii 故iii 竟(3) 译文中画线句子。i 理若来,不失富贵。ii 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4) 罗复仁是怎样劝降陈理的?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默写。(1) ,一览众山小。(2) 山重水复疑无路, 。(3) ,化作春泥更护花。(4) 愿为市鞍马, 。(5) ,自缘身在最高层。(6) 黄梅时节家家雨, 。(7) 可怜夜半虚前席, 。(8) ,草色入帘青。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鄱阳看水佚名 到鄱阳湖看水,
8、真是开了眼了。 这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 至 15 米)时就达到 3150 平方公里,据说,丰水季节波浪汹涌,浩瀚万顷,水天相连,非常壮观。我去时是春初,正是鄱阳湖的枯水期,可也是浩浩汤汤,茫无际涯。 进入平坦的鄱阳湖区,河面开阔,水流缓慢,雍容大度。珠湖自然清新,湖水碧绿,宛如镶嵌在鄱阳湖畔的一颗明珠。东湖是鄱阳县域众多水泊中最古老也是最大的湖,曾经的“东湖十景”虽已成纸上风景,然而余韵绵绵,令人怀想。 初春,鄱阳的水是安静的,柔美的,像梦中的睡美人刚刚睁开惺松的媚眼。然而,鄱阳的水并不总是这样安静,这样温柔。它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也有桀骜不驯的时候,也有肆意妄为的时候
9、。鄱阳人尽得水之利、尽享水之乐,但也曾备受水之害、备尝水之苦。历史上鄱阳水灾频仍,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损害。“明永乐四年(1406 年),洪水暴涨,城墙被冲坏,房屋受淹,淹死人畜甚多。”“明宣德六年(1431 年)六月,大雷雨,洪水猛涨,饥荒遍地。”“明宣德八年(1433 年)六月,大雷雨,江湖水涨,农田受淹,民房漂没甚多,淹死的人无数。”翻开鄱阳县水利志,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今天的鄱阳,人与水和谐共处,是几千年摸索、努力的结果,所以万物生长,百鸟翔集,草木葱茏,人民安居。 不说田地里丰收的庄稼了,仅是鄱阳湖中就有丰富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生物、鱼类、贝类等等。濒危的江豚,在鄱阳湖中的数量就有两
10、三百头。这么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个候鸟的天堂。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三百多种、近百万只,占世界总数 98% 以上的白鹤都来这里越冬。鄱阳湖湖区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世界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大量候鸟的到来,让冬日冷清的鄱阳湖有了生趣。 在鄱阳大地行走,随时、随处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它们在沟渠,在水田,在水边,在一切有水的地方。鄱阳湖两岸的草滩上,茂盛的青草像梳理过一样密集整齐,无边无际。湖边的草潍上成群结队的大雁静静地耳鬓厮磨;湖中的天鹅在尽情嬉戏;偏僻的湖汊,
11、白鹤、灰鹤在自由地觅食。显然,这里是候鸟们的第二故乡,它们在这里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 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最佳的越冬环境,鄱阳湖保护区采了最严格也最周全的保护措施。连续多年对白鹤等珍稀候鸟的主要食物苦草迸行调査,监测其生长状况,还通过科学调控水位,营造适宜的觅食环境。沿湖各保护站都有人员在湖区监测和巡护,严防盗猎,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让这些尊贵的客人“住得安心,吃得舒心”。 其实,把鸟儿们当成“客人”,那是见外了。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所以,候鸟是原始的气象专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人们根
12、据它们南来北往的节奏,正确地顺天应人,治人事天,守大道和天地的度、数、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与安宁。即使在现代社会,它们依然用自己的选择对我们的行为做出无声的评价。所以,与其说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不如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 我去鄱阳湖看水,看到的岂止是水啊!(1) 作者去鄱阳除了看到了水,还看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作答。(2) 说说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i 这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 至 15 米)时就达到 3150 平方公里,据说,丰水季节波浪汹涌,浩瀚万顷,水天相连,非常壮观。ii 湖边的草潍上成群结队的大雁静静地耳鬓厮磨;湖中的天鹅在尽情嬉戏;偏僻
13、的湖汊,白鹤、灰鹤在自由地觅食。(3) 文中在介绍鄱阳湖之水的时候,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 为什么作者把候鸟当作人类的老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背影佚名 母亲走后,五月成殇,我的世界仿佛到了末日。和煦的阳光里,满大街各色的康乃馨,再也没有一枝是属于母亲的了,而母亲的背影从此只能在记忆里明灭 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生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我排行老七,自然得到了母亲最多的宠爱。母亲的勤劳在家族里是出了名的,每天喂养鸡鸭鹅狗,操持家务,农活忙时,她还要去田间劳作。每天熄灯时分,辛劳一天的母亲经常会自言自语一句:“又享福了。”我那时年幼,不解其中的含意,便学着母亲的样
14、子,往床上一躺,也学着说这么一句,引得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哈哈大笑。 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母亲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这个家富足起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时她的背影是挺拔的,我跟在母亲身后,心里很踏实。 高中要到县城去读书,县城离家百余里,为了节省费用,不到节假日我从不回家,于是,我开始体味离别和思乡的滋味。 记得那年国庆假期结束准备乘车返校,家距车站有近十里的山路,母亲为了保证我能赶上从车站发往县城的客车,天未亮便起来生火做饭。我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不肯起,听着柴火的噼啪声、水在锅里将开未开的滋滋声,闻着从厨房钻到卧室的爆锅的香气,再瞟一眼床边,不知何时母亲已把我该带的东西准备好了
15、顿时心生无限的幸福。有母亲疼爱,孩子万事无忧啊。 吃过早饭,便要动身,可天依然黑黢黢的,母亲坚持要送我一程。母亲怕黑,便叫上了我年幼的侄儿一同送我。走过一程又一程,母亲和侄儿一直把我送过高高的山冈,一直送到天微微亮。熹微晨光中,望着母亲和侄儿返回的背影,一老一少,母亲略显老态,我的心不禁一酸。 考上大学,举家欢喜。大一那年寒假,我得知母亲前一段得了脑血栓,并留下了后遗症。为了让我安心读书,母亲没有让家人告诉我。从那一年开始,我分外害怕别离。哥哥姐姐们说,有父亲和他们在,不用担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返校的那天早晨,母亲还不忘给我包饺子。母亲一向心灵手巧,包的饺子依然让我垂涎欲滴。她把自己平时攒下
16、的零钱都塞进我口袋,甚至还有角币和分币,这都是她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三哥赶车送我,母亲拖着颤颤巍巍的病腿也赶来了。 晨曦中,母亲的背影有些落寞,脚步是缓慢的、蹒跚的。泪眼模糊的我很想给她唱一首懂你:“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时间来到 2011 年,父亲去世六年后,母亲被查出得了癌症,全家人都瞒着她。在县医院见到她时,原本微胖的母亲已消瘦了许多,原本穿在身上刚好的衣服,现在显得格外宽大,母亲瘦得让人心疼。 那天在医院走廊,望着刚做完检查,被姐姐们搀扶的母亲清瘦的背影,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恰巧母亲回头,见此,她不再清澈的眼眸中满是无奈和不舍。回城上班前,
17、母亲拉着我的手说:“我的那些照片,你想带就带着吧”她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但已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给最爱的孩子,事实上她也没什么东西能留给她的孩子们了。 2012 年,被盛传为世界末日的那年,末日未来,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有删改)(1) 本文四次描写母亲的背影,以及“我”的不同感受。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怡当的内容。时间母亲的背影“我”的感受改革开放时 心里很踏实(高中)国庆假期结束返校时 (大一)寒假返校时有些落寞,想陪伴母亲落寞泪眼模糊2011 年清瘦 (2) 文章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简析采用这种记叙顺序的好处。(3)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三哥赶车送我,母亲拖着颤颤巍巍
18、的病腿也赶来了。(4)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提到盛传的“世界末日”?(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综合性学习。里约奥运会,时隔 12 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站上奥运之巅,再一次让我们想了辉煌时期的“女排精神”。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女排精神的精髓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20 字左右) 材料一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昳撞撞地以小组第四出线。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中国女排又迎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苦主”巴西队及荷兰队两个强队。在和巴西队的对决中,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 3 比 2 逆转战胜上届冠军巴西队,挺进半决赛。面对荷兰队的强势进
19、攻几度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总比分 3:1 击败了荷兰队,实现成功遂转!挺进半决赛!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 3:1 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 材料二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在比赛中,郎平对女排姑娘们说:“就是要一个球一个球打,没有追求结果,什么样的结果都会接受,只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夺冠后,郎平说“无论比分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作文。 “和谐”有和睦
20、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1. 【答案】D【解析】A.烦锁烦琐,深恶痛绝w;B.锲而不舍qi,语无轮次语无伦次;C.污秽hu;故选 D。2. 【答案】D【解析】A.不期而至:是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或指没有预料的到来,选项正确;
21、B.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选项正确;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选项正确;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使用对象错误;故选 D。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提供导航服务”;选项错误;B.“增加”和“水平”搭配不当,将“增加”改成“提高”;选项错误;D.成分重复,“不穷地”和“不断”涌现;去掉“不穷地”或者“不断”;选项错误。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
22、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引出话题“人工智能”,排首位;承前说明对“人工智能关注程度;是对“人工智能”的有关讨论,句的“实际上这些讨论”紧随,故先后;总结。正确排序为:,故答案选 C。5. 【答案】C【解析】“能不能开花结果?”中“能不能”是两面,对应 C 项中的“能否”,故选 C。6. 【答案】(1) B(2) A【解析】(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
23、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选项错误。(2)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悲伤的。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使他不能有所作为。选项错误。7. 【答案】(1) C(2) i 拜见。ii 原来。iii 整。(3) i 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ii 理听从了罗复仁
24、劝谕,于是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4) 先是动之以情:号恸者竟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接着是晓之以理: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或用自己的话回答亦可,但必须结合选文)【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A.句意为: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停顿为:谒/太祖于九江。B.句意为:被授予中书谘议的官职。停顿为:授/中书谘议。C.句意为: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主谓之间要停顿,故正确停顿为:太祖/招陈理降。选项错误。D.句意为: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停顿为:大兵/所向皆摧。故选 C。(2) i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谒:拜见。ii 因为罗复仁曾经
25、是陈友谅的部下。故:原来。iii 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竟:整。(3) i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若:如果;来:归降。ii 陈理听从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带领所辖官吏岀城投降。遂:于是;率:带领。(4) 方法一: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和“见理大哭,陈太祖意”引发陈理的旧情,接着从“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从城中百姓出发,劝说陈理投降。方法二:译文: 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时酷爱学习,(后来被)陈友谅召用,任命为编修。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认识到陈友谅最终不会有成就,就悄悄离开了陈友谅。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
26、,太祖留下罗复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罗复仁跟随太祖在鄱阳作战,(曾奉命)携带蜡书前往江西那些还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晓谕这些郡投降,被授予中书谘议的官职。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曾经是陈友谅的部下,就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下叩头说:“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我就是为招降而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回答说:“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害得你成为食言者的。”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绝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陈理(最后)用绳子将他拉上城
27、墙进城。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接着)陈述太祖希望陈理归降的愿望,并且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而要被杀戮)?”陈理听从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就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8. 【答案】(1) 会当凌绝顶(2) 柳暗花明又一村(3) 落红不是无情物(4) 从此替爷征(5) 不畏浮云遮望眼(6) 青草池塘处处蛙(7) 不问苍生问鬼神(8) 苔痕上阶绿【解析】(1) 本题为连续性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
28、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3)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要注意“情”的写法。(4)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题要注意“爷”的写法。(5) 默写此句时要注意“遮”的写法。(6)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注意书写,不要笔误。注意“塘”的书写。(7) 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贾生,原文内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29、问苍生问鬼神。默写时注意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8)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处注意“苔”等字词的书写。9. 【答案】(1) 看到了经过几千年摸索后,人与鄱阳湖的和谐共处;看到了鄱阳的多样生态下湖的生趣、生机与活力,候鸟们的惬意栖居;看到了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湖区监测和巡防对动物朋友的保护。(2) i 说明。介绍鄱阳湖水位、水域概况,表达作者对鄱阳湖的赞美之情。ii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类无拘无束的生活,突出了
30、鄱阳湖的生趣之美,抒发作者对鄱阳湖的喜爱之情。(3) 对比。作者把古代的鄱阳湖与今天的鄱阳湖进行对比,表现了如今的鄱阳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侧面突出了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做出不懈努力,揭示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4) 因为候鸟是原始的气象专家,人们根据候鸟的迁徙规律来顺天应人,治人事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与安宁:候鸟能够用行动来评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以作者说它们是人类的老师。【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根据文中“今天的鄱阳,人与水和谐共处,是千年摸索、努力的结果,所以万物生长,百鸟翔集,草木葱茏,人民安居。”作者看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么好的生态环境,造就
31、了一个候鸟的天堂”可知,作者看到了美丽的生态环境,看到了候鸟天堂;根据“为了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最佳的越冬环境,鄱阳湖保护区采取了最严格也最周全的保护措施”,作者看到了人类对候乌的保护。(2) i 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这里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达到 3150 平方公里”等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鄱阳湖的面积,水位等情况,突出了鄱阳湖的壮观,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ii 这里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幅鸟类无拘无束,自由惬意地在湖边玩耍嬉戏的画面,借助了“大雁”“天鹅”等鸟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鄱阳湖的生趣美,突出了鄱阳湖是名副其实的乌的天堂,表达了对鄱阳湖的喜爱之情。(3
32、)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初春,鄱阳的水是安静的,柔美的,像梦中的睡美人刚刚睁开惺忪的媚眼”写出了水的柔美;“它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也有桀骜不驯的时候,也有肆意妄为的时候。鄱阳人尽得水之利、尽享水之乐,但也曾备受水之害、备尝水之苦。历史上鄱阳水灾频仍,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损害”写出了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作者将今日的水的柔美和古代的水带来的灾害进行对比,表现了“今天的鄱阳,人与水和谐共处,是几千年摸索、努力的结果,所以万物生长,百鸟翔集,草木葱茏,人民安居。”进一步地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
33、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所以,候鸟是原始的气象专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人们根据它们南来北往的节奏,正确地顺天应人,治人事天,守大道和天地的度、数、信,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与安宁”可知,候鸟是原始的气象学家,人们通过它们顺天应人,治人事天,春耕秋收;“即使在现代社会,它们依然用自己的选择对我们的行为做出无声的评价”,它们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否敬畏自然,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们会给出我们答案。所以,它们是我们人类的老师。10. 【答案】(1) 挺拔;略显老态;心不禁一酸;潸然泪下(2) 倒叙。文章第段先交代母亲去世,然后下文按照时间顺序叙事。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不仅能吸引读者,引入人胜,而且
34、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3) “拖”有“在身体后面耷拉着”的意思,该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得脑血栓留下后遗症的母亲行走时的极度不方便:“颤颤巍巍”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身体抖动摇晃的样子,该词写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这两个词共同表明了母亲送“我”时身体的不便,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4) 结构上用“世界末日”收束全文,首尾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母亲的离世就是“我”的“世界末日”,强化了“我”的悲伤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5) 从“母亲的勤劳在家族里是出了名的,每天喂养鸡鸭鹅狗,操持家务,农活忙时,她还要去田间劳作”一句可知,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从“又享福了”一句可知,母亲是一个非常容易知
35、足的人;从母亲坚持天未亮送“我”和将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零钱全部给“我”可知,母亲是一个爱子情深的人;从母亲在牙缝里省下来零花钱可知,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从母亲包的饺子让“我”垂涎欲滴可知,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的梳理。解答此题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提炼概括。根据文中的“那时她的背影是挺拔的,我跟在母亲身后,心里很踏实”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母亲的背影是挺拔的。在高中时,根据“熹微晨光中,望着母亲和侄儿返回的背影,一老一少,母亲略显老态,我的心不禁一酸。”那时母亲的背影已经略显老态,看着母亲的背影,“我”心不禁一酸。2011 年,母亲被检查出患有癌症,“那天在医院走廊
36、,望着刚做完检査,被姐姐们搀扶的母亲清瘦的背影,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母亲清瘦的背影让“我”潸然泪下。(2) 本题考查对文章记叙顺序的分析。文章第一段写“母亲走后,五月成殇,我的世界仿佛到了末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接着写了改革开放时、高中时、2011 年母亲的背影由挺拔慢慢到略显老态,再到清瘦,最后母亲离开了世界,这种记叙叫做倒叙,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避免因为平铺直叙带来的单调。(3)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分析词语时,要结合词语本来的意思和语境具体分析。得了脑血栓的母亲身体更加衰弱,但是她在“我”返校时,依然拖着病痛的身子来送我,这“拖”和“颤颤巍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行动不便,突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表现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令人感动。(4)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句子的分析。结尾句子有篇末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引人深思等的作用。这里的“世界末日”,“母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与文章开头的“母亲走后,五月成殇,我的世界仿佛到了末日”相呼应,结构更加完整。而“世界末日”含有终结和毁灭之意,用在文章的结尾,突出了母亲的去世对“我”来说就像世界末日到来了一样,突出“我”对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考核试卷
- 沿海货物运输与绿色港口建设考核试卷
- 航标器材的耐候性材料选择与应用考核试卷
- 自行车与人居质量改善考核试卷
- 糖果与巧克力市场定位方法考核试卷
- 液化石油气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核试卷
- 批发商的社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甘肃学历提升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辽宁大专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海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分析7400字(论文)】
- 仓库周转率提升措施
-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范本模板)
- 电动汽车火灾预防
- 热再生沥青路面
- 三查四定表完整版本
- 信息检索与利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石河子大学
- 体育社会学课件第八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
- 足浴店禁止涉黄技师协议书
- 第2章整式加减-整式的化简求值课件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九年级英语复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