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课件_第1页
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课件_第2页
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课件_第3页
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课件_第4页
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与世界: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内容提要本章讨论的主题是分析在过去的50年到200年之间,中国与世界是什么关系?中国是如何多次丧失全球化的机会的?内容提要我们需要讨论以下问题: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是西方主导的、或言之是在“西风压倒东风”的条件下,一国是否要参与全球化?如果参与全球化,则该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中国实行的全球化战略的宗旨是什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使得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与发展十分重要?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开放历史的转折点?为什么是邓小平而不是其他领导人决定对外开放?

2、中国是如何对外开放?如何迅速大规模地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对中国有什么收益?还有什么风险?如何趋利避害?为什么中国要进入WTO?加入WTO的意义是什么? 大陆如何与港澳台经济一体化?中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是威胁论?还是贡献论?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KSG的Rodrik认为,经济全球化乃是指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消除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限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劳动力的自由跨境流动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的的均等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趋势,它是不可逆转的。它是指一个历史过程,是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物。它被视为全球范围内

3、不断增加的经济一体化过程,特别是通过商品贸易和资金流动。全球化定义为人类所有重要的活动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宗教的活动在多样化社会中不断一体化。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推动全球化的动力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减少商品和服务的交通成本,也减少生产要素成本,通过通讯技术经济性的利用知识与技术;人们从全球化获得收益的强烈愿望,他们利用各种一体化的机会,如通过贸易、投资、移民、获取知识等方式;由于各国实行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国际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障碍。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参与者与边缘化者地区人均GDP(国际美元)人均GDP(国际美元)年平均增长()1820年1998年

4、18201998西欧1232(1.85)17921(3.14)1.51西欧衍生国1201(1.80)26146(4.58)1.75日本669(1.00)20413(3.58)1.93A组平均1130(1.69)21470(3.76)1.67拉丁美洲665(1.00)5795(1.01)1.22东欧和前苏联667(1.00)4354(0.76)1.06亚洲(不包括日本)575(0.86)2936(0.51)0.92非洲418(60.3)1368(0.24)0.67B组平均573(0.86)3102(0.55)0.95世界平均667(1.00)5709(1.00)1.21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

5、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从1870年到1914年,形成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和发展中国家无关,即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这次全球化的边缘化者);第二次全球化是从1945年到1980年(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被边缘化了,他们不是参与者,更不是分享者与受益者,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比如韩国、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参与了这次全球化,从中受益);第三次全球化是从1980年到现在(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最主要的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这些亚洲的人口大国)。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如何认识全球化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一个世纪,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够参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边缘化者”.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业已成

6、为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发展的主要全球背景,也是他们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制定恰当的经济全球化战略进行再思考。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如何认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性要求它们必须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尽快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民众的生活及福利水平;为了维持高经济增长,就必须按照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则,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提高本国的产业竞争力,通过参与全球市场,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增长型态和增长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增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其中包括地区性不平衡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群体性不平衡;不平衡性的日益

7、累积将会导致不稳定。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与一个国家赶超之间的关系全面发挥比较优势(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现在看来我们可以在彩电、冰箱、IT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后发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全球化、尽快实现经济追赶的重要发展路径。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开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20-1950年期间,闭关自守,被迫型开放,更为落伍,贸易大国的由盛而衰,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在丧权辱国的条件下被迫开放,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外国资本控制重要经济命脉,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西方国家趋异;闭关自守是中国经济发展

8、停滞不前、国力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开放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1950-1978年期间,内源型追赶,封闭型追赶,采取的基本方针就是 “自力更生”, “自给自足”,建立比较完整配套的经济体系,也迟迟不愿打开国门。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外向型追赶,开放型追赶,全面开放,中国主动对西方世界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1820187019131929195019731992中国0.71.41.71.91.12.3日本0.22.43.542.37.912.4美国2.02.53.73.63.05.

9、08.2加拿大12.012.215.813.019.927.2澳大利亚7.412.811.29.111.216.9英国3.112.017.713.311.414.021.4法国1.34.98.28.67.715.422.9西班牙1.13.88.15.01.65.013.4苏联/俄国2.91.61.33.85.1巴西11.89.57.14.02.64.7墨西哥3.710.814.83.52.26.4印度2.54.73.72.62.01.7印尼0.92.23.63.35.07.4泰国2.16.76.67.04.511.4中国台湾省2.55.22.510.234.4世界1.05.08.79.07.0

10、11.213.5表 各国商品出口依存度(1820-1992年) 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出口和GDP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1820187019131929195019731992中国-0.0250.0180.0190.0180.0060.022英国0.1550.2180.1660.0960.1140.0530.051德国-0.1200.1620.1050.0380.1080.108美国0.0350.0440.0810.0910.1250.0970.119日本-0.0010.0070.0130.0100.0530.079印度-0.0620.0400.0250.0160.0050.005

11、巴西-0.0150.0080.0080.0100.0060.010各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份额(1820-1992年)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18201870191319291950197319921998中国0.150.160.180.290.100.200.33英国3.092.572.121.471.771.261.501.62德国0.003.073.042.200.962.132.502.08美国1.930.510.430.400.460.440.600.59日本0.000.040.280.390.350.710.940.89印度0.000.590.660.490.400.1

12、70.130.12巴西0.002.361.100.790.620.230.370.32各国贸易潜力指数(1820-1998)(按不变价格计算)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始终是落后的、衰落的、封闭的、闭关锁国的历史。所以我们认为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关键就在于“开放”政策上。大家平常总是在将“改革开放”,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改革,而只有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进行了真正的开放。通过这个数据表,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其他国家曾经比中国发展得快,以及中国为何在最近20年发展的比较快。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历史经验教训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

13、已成为世界性的历史潮流。近代史表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只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排外,它就要停滞不前,就要落伍于其他先进民族和国家,就要被动挨打;它向世界开放的时间愈晚,它的落后状态就愈明显,它所丧失的发展机会就愈多。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我们建国以来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这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国际上反对中国的势力,反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迫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

14、会: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第一代改革战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面临的主题仍然是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能搞传统的社会主义,因为穷不是社会主义。也不能搞资本主义。如果放弃社会主义而搞资本主义,中国必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学习资本主义不等于要搞资本主义。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有可能分裂。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与经验教训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平均名义关税税率已经降低了四分之三,从80年代早期的56%到2001年的平均仅15%。到2005年将平均名义关税

15、税率降到9%。在加入WTO之前,中国也以同样快的步伐降低非关税壁垒。有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的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的5%,而十年前几乎占一半还多。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经济开放度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贸易依存度变化(1970-2000年)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贸易依存度变化(1970-2000年)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贸易依存度变化(1970-2000年)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外资依存度(19812000年)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外资依存度(19812000年)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2002年

16、GDP增长率10.59.68.87.88.0外贸占GDP比重40.235.636.133.750.2外贸增长率18.73.221.417.1外国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20.219.912.110.1外国投资占GDP比重5.44.3外国投资占全国出口额比重52.2GDP增长率与外贸及FDI利用情况 单位:%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对外开放的收益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了结构调整,提高了自己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引进外资和其它形式的对外交往,中国各产业都从知识外溢性中受益,从而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技术效率;通过与外国公司

17、竞争,中国企业不得不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并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微观生产效率;对外开放对中国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王绍光)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年份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就业创造(累计)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创造的正规就业(累计)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创造的非正规就业(累计)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比1990 320662543.8519914831653181.9319926002

18、213791.7119939302886422.23199412604068542.101995153051310171.981996180054012602.331997190058113192.271998200058714132.4119992100612.11487.92.4320002200642.28121557.71882.4320012300670.91629.12.43FDI直接就业创造规模及构成(单位:万人)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中国基本国情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总量比重超过1/4;农业资源长期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占世界资源

19、总量的7%;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量的比重过低,分别为2.34%和1.20%;资本资源相对紧缺,国内投资总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专利资源占世界比重低,1995年国际专利批准数仅占世界总数的0.27%。三、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收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进一步提高占世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有选择地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和产品,促进出口增长;适度进口农业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粮食),积极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天然气),大量进口矿产密集型产品(如铁矿砂);积极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

20、品(如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劳动密集型能源产品(如煤炭),丰裕资源矿产品(如铅、锌、锡等),“以资源换资源”;四、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全球化的风险“卡多希克斯改进” 当从状态A进入状态B时,至少有一人受益,但没有任何人受损。经济全球化的代价“南北差距”不断拉大;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和不平等;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人类发展的差距;知识与信息差距;大多数国家发展失败。四、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开放政策带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生产要素输入型;(北京)国外市场依存型;(广东)土地利用开发型;(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国内市场依存型;(浙江)体制转换渐进型;(中部

21、地区)开放滞后型;(西部地区)四、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形成一大批利益受损者;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后,本国的生产结构多样化程度必然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必然增加;开放带来的结构调整和瞬间冲击都增加了他们在就业机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的风险;单纯的经济自由化战略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增长。各国制度框架与宏观经济环境、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方式是确保自由化战略成功的基础。四、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如何参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全球化”的问题,或者说“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做得

22、更好”。中国已经做出了重要的决定,正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主动参与全球化。五、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就是建立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就是指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能够较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开放型经济目标模式的特征生产与消费国际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与国际化。 五、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加入WTO,实际上意味着中国从改革的阶段开始进入开放的阶段;加入WTO的三个阶段准备加入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加入WTO的适应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6年;全面加入阶段;我们现在所说的三阶段,即原轨、转轨到接轨,其重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五、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向是贸易自由化,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实现真正“开放”,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