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河北唐山丰南区七上期末语文试卷默写(1)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2)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5) 孔子说:“ , ”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论语)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拈轻怕重(nin) 虐待(nu) 畏罪潜逃(qin) 坍塌(tn)B殉职(xn) 沮咒(z) 狭隘(i) 见意思迁(y)C惩戒(chng) 蹒跚(pn) 怂恿(s

2、ng) 云宵(xio)D参差不齐(cn) 大相径庭(jng) 恍惚(hung) 徘徊(hui)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北约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辞,继而哑口无言。B他俩表演的节目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D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下列句子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B读经典作品,会扩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C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

3、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 1000 多种离不开蜜蜂。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ABCD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的中的“里”是名词。B皇帝的新装这篇寓言,作者安徒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

4、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C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D狼选自聊斋异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下列有关名著叙述错误的是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都出自其中。B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高老庄收了猪八戒,鹰愁涧收了白龙马,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C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D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

5、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现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

6、者则是借景抒情。(2)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7、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才,非/志无以成学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i 博学而笃志ii 年与时驰iii 非宁静无以致远iv 险躁则不能治性(3) 翻译下列句子。i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ii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 【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字,对比鲜明。(5) 这两篇

8、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下列各题。绣眼与芙蓉赵丽宏 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

9、,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

10、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

11、,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

12、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1) 请用文中词语,将“我”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欢快 惊奇震撼 (2) 文章着重写了“绣眼”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3) 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4)

13、第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出了芙蓉毛色鲜艳、模样清秀、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B文章中芙蓉安于现状,已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所以绣眼不把它视为知己。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绣眼的喜爱,对芙蓉的谴责。D第段中“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自由天地的祝愿。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被交换的影子伊莎贝拉 童豆豆生得特别美,可她不爱笑,总是静静地坐着,害怕走路,因为豆豆的右腿天生比左腿短一些,走起路来有点跛

14、,即使穿上长裙也遮不住。 这天,学校组织去看芭蕾舞天鹅湖。太美了!回家的路上豆豆久久回味着。其实她一直喜欢舞蹈,如果能有正常的双腿,真想做一只耀眼灯光下的白天鹅,她甚至疯狂地想,愿意用自己好听的声音去换。豆豆一边想一边拐进一条无人的小巷子,竟看到同学聂小颜正对着墙上她的影子说话。 在豆豆发誓不对任何人说之后,小颜说那不是自己的影子,是用酒窝交换来的别人的影子。 “什么?”豆豆这才明白为什么小颜最近看上去有点奇怪,她的两个可爱的酒窝没有了。 “艾拉婆婆可以帮人换到任何影子,我一直想弹钢琴,可是我的手指不够长,艾拉婆婆帮我找到了一个钢琴天才的影子,条件是我的酒窝。你看我的手指真的长了!” 在豆豆的

15、苦苦哀求下,小颜带她去找艾拉婆婆。 “我可以帮你,孩子,但你拿出什么给别人呢?上帝是公平的。”艾拉婆婆说。 “我的声音吧,我的声音很好听。”豆豆小声说。“的确很好听,我想会有人需要它的。”艾拉婆婆递给豆豆一张写着“248”的小纸片,“后天晚上七点半,晚霞路东边第 15 棵树下找一个有 136 号码牌的人,你们交换号码牌就能得到想要的影子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豆豆果然在那棵树下看到一个女孩,女孩有一双很好看的腿,笔直修长。她打量豆豆很久,从兜里掏出一张纸片,那上面正写着 136! 交换过卡片,第二天醒来,豆豆真的有了一双完美的腿,它们简直是为芭蕾而生,优美,修长,可以单腿转 20 个圈。豆豆很

16、快进了舞蹈班,到市里比赛,获得了金奖。 可豆豆的声音越来越嘶哑。她在电话里“喂”的声音不再有人听得出,她大声喊“妈妈”,妈妈也不会回头少女舞蹈家豆豆又很少说话很少笑了。 上帝是公平的,艾拉婆婆没有说错。豆豆每每经过灯光下人影幢幢的地方都会凝神,不是去寻找什么,而是好希望每个主人都照顾好自己的影子。(选自意林童话)(1) 填空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走路腿跛,想换双腿 交换号码,换影成功 。(2) 文章开头和第段分别提到豆豆“不爱笑”“很少笑”,原因分别是什么?(3) 文章运用了照应的写作方法,文中有多处和第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请找出一处,用波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4)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7、按要求写作。 少年正是读书时。本学期,我们的课外必读篇目是西游记,你读了吗?你是怎样读的?在与同学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你们开展了怎样的交流?你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你以你和同学们在读西游记过程中的经历或感受为写作素材,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抒真情,写真话,行文有条理,突出中心。书写清楚工整,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答案1. 【答案】(1)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2)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3) 夜阑卧听风吹雨(4) 河流大野犹嫌束(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18、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D 项完全正确,A 项虐待应读 n;B 项沮咒应为诅咒,见意思迁应为见异思迁;C 项惩戒读 chng,云宵应为云霄。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并结合语境进行判断。B 项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后边的“笑了起来”,重复。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病句类型有:1、成分残缺;2、语序不当;3、搭配不当(常见错误,一面与两面);4、表意不明;5、不合

19、逻辑;6、语意重复;7、句式杂糅;8、前后矛盾;9、否定不当;10、成分赘余。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 句否定不当,去掉“不”;B 句搭配不当,“会增加我们的人生感受,拓展我们的视野”;D 句一面与两面的不当,在“取得”前加“能否”。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排列句子顺序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也可熟读文章养成熟练的语感。横线前的句子是阐述一个结果,首句应该为“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主力军”,具体解释人们都

20、会想到“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的原因。接下来为,阐述为何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主力军”。紧接着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从反面证明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句在前三句论述的基础上进行转折,从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阐述蜜蜂的另一作用,综合排序为,故选 B。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及语言知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识记的文学常识,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B 项不正确,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不是寓言。7.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情况的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平时阅读时,对名著的作者、

21、内容结构、写作顺序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叙述错误的是 B 项,白龙马和沙和尚位置颠倒,先收得沙和尚,最后收得白龙马。8. 【答案】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情节,与之相关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读过西游记就知道,此章节是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9. 【答案】(1) C(2)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

22、秋思乡之情。【解析】(1) 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因此 C 项错误。(2)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秋词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往日写秋的悲凉风格,表现诗人豪迈乐观的思想;天净沙秋思是典型的表现游子思想的作品,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思乡,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10. 【答案】(1) B(2) i 坚定ii 疾行,指迅速逝去iii 达到iv 修养(3) i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ii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4) 静;躁(5) 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

23、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解析】(1) 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虛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岀正确答案:非学/无以才,非志/无以成学。此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对称。(2) i 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笃:坚定。(3) i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

24、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注意“饭”“曲肱”等字的翻译。ii 注意“无以”等字的翻译。(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关键性字眼的提取能力。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突出一个关键字“静”。失败是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这句话突岀个“躁”字。静躁对比鲜明。(5) 方法一:答此题就得首先理解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分析论述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答出“学”是“志”的辩证关系:“

25、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有。“志”又去“学”才是一个完美的人。方法二:【参考译文】(一)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

26、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二)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徳。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

27、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1. 【答案】(1) 困惑;欣慰(2) 欢快鸣唱(或:与芙蓉互打招呼,默契鸣唱);停止鸣唱,停止飞跃(或: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飞舞鸣叫(或:异常活泼,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3)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绣眼失去自由的孤寂和难过。(4) 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对自己使鸟儿失去自由行为的自责(或:对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行为的谴责)。(5) C【解析】(1)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

28、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根据人物的描写来概括或筛选文中表现人物情感的词作答即可。文章先介绍家中有两只鸟,根据“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欢快”的;接着发现了绣眼不再发出叫声,“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可见我的“困惑”;再我的情感经历了“惊奇”与“震撼”之后,我将绣眼放出了笼子,看着它飞走,“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表现了我当时的“欣慰”。(2)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阅读全文,可见作者写了绣眼的几次变化,第一阶段,它是与芙蓉隔笼相望,并欢

29、快地鸣唱。第二阶段,主要写它忽然一声不发,只是在笼里呆立;第三阶段,写的是它看到笼外的野绣眼,表现出异常的快乐与兴奋。三个阶段的表现,表现了绣眼对自由的向往,对同伴的喜爱。(3)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由句中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呆立”,可以看出是对绣眼的动作与神态描写,表现了它在笼中的呆滞表现,从后文可知,它是在向往自由,在思念同伴,表现了它内心的痛苦。(4)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解答此题注意作者的用词,“震撼”表现了鸟的行为出乎我的意料,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无奈”表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同情;“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囚禁鸟的行为的谴责。将这些情感一一分析整理出答案。(5

30、) C 选项错误,文章写了芙蓉与绣眼两只鸟,通过绣眼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囚禁鸟行为的谴责,但并没有对芙蓉表示谴责;故选 C。12. 【答案】(1) 发现换影,央求带路;获得美腿,失去声音(2) “不爱笑”是因为豆豆的右腿天生比左腿短一些,走起路来有点跛。“很少笑”是因为豆豆得到了美腿却失去了声音。(3) 示例一:她甚至疯狂地想,愿意用自己好听的声音去换。示例二:“我的声音吧,我的声音很好听。”豆豆小声说。“的确很好听,我想会有人需要它的。”(4)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上帝是公平的,得到的同时也必将会失去,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解析】(1) 此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与题干相关的第段和第段。从中提取关键词语来概括。(2)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将题干中提到的两个词语放回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