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况课件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况课件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况课件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况课件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在外界隔离的情况下,促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而且后来只是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民族气质的技术加以发展” -怕瑞克纽金斯 一、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

2、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二、我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原始人群阶段(2)母系社会仰韶文化(3)父系社会龙山文化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商、周、春秋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 (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期)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 (后期)元、明、清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大约从六十万年 以前开始至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二、原始社会是建筑形成的初期三、原始社会人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3、1、原始人群阶段2、母系社会仰韶文化3、父系社会龙山文化1、原始社会居住形式(1)天然洞穴 旧石器时期 实例:北京周口店(2)穴居 黄土地黄河流域 穴居、半穴居 陕西临潼姜寨、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3)巢居 潮湿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实例:浙江余姚河母渡村2、仰韶文化时期(1)概况: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原始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的兴盛时期人们从采集野生植物 ,发展为进行渔猎及原始农业,已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原始村落生产工具石器生活用具陶器居住方式穴居2、仰韶文化时期(2)一、原始村落:选址、特点二、最早的营造活动:穴居、半穴居三、建筑实例:1、陕西

4、临潼姜寨村落遗址(见插图)2、陕西西安市附近半坡村遗址(见插图)实例表明:仰韶文化时期木架建筑技术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奠定了中华民族建筑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建筑的始祖。姜寨村落插图布局特点:1、防御特点 壕沟2、区域布置(1)分区(2)向心表明原始氏族社会生活情况半坡村遗址不仅有半穴居,还有地面建筑,并且有套间房屋。平面:长方形、圆形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屋顶:树枝扎结骨架上涂泥承重:屋顶中部的重量常用木柱(树干)作支撑,数量不等,柱子与屋顶承重构件采用绑扎法。面层做法:使用细泥抹面或烧烤表面使之陶化,以避免潮湿,或地面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半坡村遗址插图图1为方型住宅、图

5、2为圆形住宅3、龙山文化时期(1)概况:原始社会后期,父系社会,家庭私有制痕迹建筑特征:1、双室相连的套间室半穴居,呈“吕”字,内外均有烧火面,以家庭为单位2、室内设窖穴,存放剩余产品3、墓葬大小、随葬品有所差别贫富分化4、地面上涂抹白灰面层,使地面防潮、清洁、明亮5、土坯砖的使用龙山文化、河姆渡村插图龙山文化已出现私有制痕迹河姆渡村榫卯反映长江中下游的情况穴居、巢居中国最古老的居住形式穴居形式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中,都利用植物和泥土构成,虽然是简陋之极,却表现人的创造力。这种木骨涂泥建筑,是我国建筑的开端,确定了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基础竖直的墙体、倾斜的屋顶)是中华民族建筑的始祖。北方叠梁

6、式结构形式巢居是一根或多根树干为基干,上面搭接架木、棚顶而成,人类居住上面,木梯上下,可防止猛兽侵袭,是我国南方潮湿地区采用的居住形式,除少数使用绑扎,大部分为榫卯技术。南方穿斗式原始祭祀建筑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二、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三、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1、夏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2、商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3、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4、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我国古代文献

7、记载了夏朝的史实,但考古学对夏文化尚在探索之中。推断:(城址)1、河南登封告成镇北面嵩山南麓王城岗2、山西夏县城址3、豫东淮阳平粮台 4、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据文献记载,夏朝已修建了不少城郭、监狱,并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以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阶段。 1、甲骨文 2、青铜器 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城市遗址:1、成汤都城西亳 2、郑州商城 3、湖北武汉黄陂县盘龙城 4、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 2、郑州商城宫殿遗址 3、湖北盘龙城宫殿遗址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

8、河南安阳小屯村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较规整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表示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群开始定型。三、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特征: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完善的建筑理论体系,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建设: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等级制度(布局、规模、道路、城墙、建筑物等)(2)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三、周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2、建筑工官制度(司空、司徒)3、瓦的发明4、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的应用5、木架技术实例:西周早期遗址陕西歧

9、山风雏村四合院(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西周早期遗址陕西歧山风雏村四合院(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四、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征: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 变时期1、高台建筑(铁器、耕牛)2、瓦的普遍应用3、开始使用砖4、鲁班5、建筑色彩、装饰实例:陕西风翔春秋时期宗庙、陵墓遗址东周瓦当瓦钉小结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 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及固有特征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3、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 垂定正。”4、建筑材料:瓦、砖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南北朝(公元前47

10、5年公元589年)一、我国古典建筑是在封建社会从继承、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封建社会建筑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二、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三、封建社会前期共经历了:1、战国 2、秦 3、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七雄称霸” 齐、楚、燕、韩、赵、魏、秦1、城市:齐临淄 楚鄢郢 燕下都 韩宜阳 赵邯郸 魏大梁 秦咸阳 2、高台建筑 3、最早的工程图 4、建筑技术 1、城市:齐临淄史记.苏秦传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

11、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2、高台建筑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体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反映统治阶级追求享受,争胜好强心理反映战国时期建筑水平实例:秦咸阳宫殿3、最早的工程图1、1974年考古发现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出土98cm*48cm*1cm的铜版图叫“兆域图”。2、推测制图年代:公元前308年,距今2300余年。3、按一定比例绘制的4、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工程图。4、建筑技术1、铁工具2、筒瓦、板瓦在宫殿广泛应用3、制砖业4、木工技术二、秦(前221前20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三统一,一巩固; 郡县制加强统治:修池道、筑长城、开鸿沟、

12、普灵池、造陵墓、建阿房宫。1、长城:西临洮,东辽宁遂城 全长3000余公里2、城市:咸阳城3、宫殿:阿房宫4、陵墓:骊山陵2、城市:咸阳城治国思想:1、布局独特,打破了传统的城郭制度。2、咸阳范围:东至黄河,西至妍水,南至南山,北至九峻。3、渭水南北建造了许多离宫别馆。4、融合七国建筑形式的宫殿5、迁徙十二万户富豪于咸阳3、宫殿:阿房宫1、公元前212年(始皇三十五年)开始兴建2、史记描述: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池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三、汉(前206年220年)汉代经济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古代建筑处于发展阶段。1、城市:汉

13、长安2、宫殿:3、佛教建筑4、建筑技术: (1)、木结构 ( 2)、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 (3)、石建筑汉长安平面图汉代木结构建筑四、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政治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建筑上不同两汉时期,没有多少创新,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成就。1、佛教建筑得到发展2、园林有所发展3、家具形式有所变化4、石刻技术比汉代有所进步(一)、佛教建筑1、佛寺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古老的佛寺2、佛塔木塔永宁寺塔,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3、石窟寺形 式: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四大石窟(1)甘肃敦煌:莫高窟 (2)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4)山西太原:天龙山

14、石窟 云 岗 石 窟(二)、园林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人工雕琢的部分增多,讲究情趣、寄情山水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摹仿自然山水风景。(三)、家 具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宋(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一、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二、封建社会中期共经历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四个时期。一、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都城建设(两都制) 大兴城 84.1km2(隋文帝) 东都洛阳 45.2km2(隋炀帝)2、南北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南杭州,北涿州,约2500公里 世界

15、上最长的运河3、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 设计人:李春 特点:敞肩、空腹、石拱桥, 跨度37m,由28道石券并列组成 是我国古代石建筑的瑰宝。4、建筑设计上已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宇文恺赵州桥细部世界古代十座城市面积比较一、隋大兴(唐长安)84.10平方公里(公元583年建)二、北魏洛阳约73.00平方公里(公元493年建)三、明清北京60.20平方公里(公元1421-1553年建)四、元大都50.00平方公里(公元1267年建)五、隋唐洛阳45.20平方公里(公元605年建)六、明南京43.00平方公里(公元1366年建)七、汉长安(内城)35.00平方公里(公元前202年建)八、巴格达30

16、.44平方公里(公元800年建)九、罗马13.68平方公里(公元300年建)十、拜占庭11.99平方公里(公元447年建)隋唐长安城平面图隋唐洛阳城平面图二、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潮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的发展和提高政治措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筑成就和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1)城市:唐长安、东都洛阳城(2)宫寝: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二、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2、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地势、引导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 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提高“都料”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佛塔

17、(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式)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7、对周围国家产生影响8、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门阀制度瓦解,大 批布衣、文人兴起隐居,使园林小型化、功 能内容丰富。大明宫含元殿五台山佛光寺三、五代十国(公元907公元960年)中国进入五十年的分裂时期建筑上主要是继承唐代传统,创新较少。石塔: 1、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2、杭州闸口白塔与灵隐寺双石塔砖木混合结构塔: 1、苏州虎丘云岩寺塔 2、杭州保俶塔喻皓南京栖霞山舍利塔隋唐五代时期建筑的特征1、建筑外观庄重、豪放2、斗栱的实用功能3、建筑构造方面: (1)柱网 (2)砖石结构 (3)屋顶 (4)琉璃4、塔的形式: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5、壁

18、画、雕塑的成熟四、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是中国历史在唐朝大统一和五代十国战乱之后,进入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对峙时期。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方面发展水平较高政治军事上是我国古代较衰弱的朝代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四、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建筑成就: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宋代打破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 宋代是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起点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M0) 营造法式李诫, M0(材)八等 3、建筑群组合方面,在纵平面上加强进深方向 的空间层次,以衬托出主体建筑四、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19、建筑外观细致、柔美、纤巧秀丽的风格 彩画、琉璃瓦的使用,高家具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 宋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京梦华录:“都城左近,皆是园 圃,白里之内,并无闾地”7、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平江府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五、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辽:契丹族、游牧民族建筑方面仿效汉族传统,沿袭唐代建筑风格。辽代统治者崇信佛教,佛寺、佛塔有些保留至今。实例:1、天津蓟县独乐寺 2、北京天宁寺砖砌仿木建筑 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珈塔木塔五、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金:女真族、游牧民族吸取宋、辽的文化,其建筑风格既沿袭了辽代的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的影响。实例:1、金中都 2、芦沟桥: 建于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公元 1279年公元1911年)一、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 均有所进步二、封建社会的晚期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时 期三、元朝的都城元大都 明朝的宫殿故宫 清朝的园林三山五园一、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元朝是由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皇朝建筑方面: 1、城市建设元大都 占地50平方公里,建于1267年 2、宗教建筑: 喇嘛教北京西四妙应寺白塔尼泊尔 佛教建筑山西洪洞县的光胜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