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共26页)_第1页
各国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共26页)_第2页
各国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共26页)_第3页
各国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共26页)_第4页
各国各地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共2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国各地发展(fzhn)低碳经济的经验(jngyn)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国外发展(fzhn)低碳经济的政策启示1、健全的立法和法律制度。2000年,欧盟启动欧洲第一个气候变化方案(CEEPI),并制定了相关法律2005年10月, 欧盟启动了第二个欧盟气候变化方案(CEEP II) , 其主要提议包括: 制定安全运用碳埋存技术的立法框架等。2008年12月, 欧盟最终就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 并批准了捕捉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 以保障低碳目标的实现。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制定

2、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2002年出台了节省能源法案,2004年又出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其中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达到温室气体减排,从而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德国提出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后,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使其得以顺利实施,并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可再生能源供暖法等, 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一直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不愿作为的美国,尽管坚持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也号称不承担相关义务,但美国的法律法规却对国内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标准进行了严格、详细的限制,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5年出台了2005年国

3、家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美国一些态度积极的州也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加利福尼亚州就于2002年利用国会授予的自主制定空气质量标准的特权,出台了全美第一个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的法案。(注释: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 J 环境经济,2009年11月,总第71期)英国2007年6月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使它成为(chngwi)世界上第一个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立法的国家。近年来, 英国为促进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 推出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义务和气候变化税以代替(dit)非化石燃

4、料义务和化石能源税。(注释:任力,国外发展(fzhn)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启示 J 1发展研究, 2009-2: 23 -271)日本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进一步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实施。(注释: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及启示 J 环境经济,2009年11月,总第71期)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作法。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都将立法作为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国要加快低

5、碳经济的立法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证。要抓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办法和标准,对于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做进一步修改。通过立法、修订法律,并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在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依法推进低碳经济。在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基础上,尽快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以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

6、济的有效推行。我国应当按照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前局长秦大河的提案,中国尽快制定气候变化法;应按照吴邦国2010年03月9日在人大工作报告“更加注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精神,尽快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参照英国的做法,建立低碳经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2、规划(guhu)和战略引导(1)鼓励公众参与环境(hunjng)管理英国鼓励(gl)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法律赋予公众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参与环境事物决策权和环境诉讼参与权) 。通过法律方式,

7、 使公众能够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二是公众参与环境评价。英国规定环境影响评估项目中必须有公众参与, 这是决策制定过程不可缺少的步骤。 在美国1969年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 也赋予了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权利。三是发挥民间团体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加拿大的社区服务组织和英国环保团体积极协助政府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 对政府和企业行为进行监管。(2)促进消费者转变生活方式。丹麦的哥本哈根为减少碳排放, 努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 降低人均汽车占有率, 引导公众转变生活方式, 从而减少私家车使用给资源环境造成的浪费污染, 有效实现了碳减排的目标。为实现减碳目标,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民众

8、消费油电(汽) 混合车, 并提供每部车减税7000美元的购买奖励。(注释:王爱兰,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与经验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2)(3)形成低碳生活型态许多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以英国为例,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及各社区都对节能减碳状况密切关注。每年政府都通过出版物及其他媒体,向公众免费发布节能减碳状况的信息。在介绍节能减碳状况的同时,还向公众说明形成低碳生活型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还建立起众多的教育项目,对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节能减碳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对减碳有深入的了解。在政府及社会各民间团体的长期宣传教育下,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一种

9、大家共同关心节能减碳,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形成低碳生活型态全民参与的良好风尚,节能减碳的生态环保意识成为一种主流(zhli)价值。(注释:李琼:英国(yn u)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载于光明日报2009年6月16日。)为了形成低碳的生活型态,美国政府通过提升车辆运具能源效率来降低碳排放。主要做法是:提高燃油效率标准(biozhn),即每年提高4%燃油效率之目标,通过此计划,约可节约5000亿加仑石油以及60亿公吨温室气体排放量; 2015年达到100万辆电动车上路;即发展油(汽)混合车,能够达到每加仑跑150 英里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将提供优惠购买奖励。(注释:王庄林:让我们再“低碳”一点,

10、载于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8月4日。)(4)通过设立碳基金,为企业提供低碳技术支持。英国政府于2001 年,通过征收气候变化税建立了企业化模式运作的碳基金,对能马上产生减排效果的企业活动和低碳技术开发进行支持,并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碳基金独立于政府,每年从政府获得资金,代替政府进行公共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并且,通过严格的商业管理制度来保障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注释:秦军,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对比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1月,第27 卷 第22 期)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作法。(1)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在

11、全社会大力推行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将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要严管到位,严格执法,建立起完善的舆论监督与导向机制,引导全社会都形成按照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引导、重点工程示范、企业与居民广泛参与的低碳建设格局。(2)形成低碳生活型态要积极探索进行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园区创建、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各种低碳试点,尽快启动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随后逐步推进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等项目,开展低碳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和家庭的创建活动,抓好农村节能工作,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建筑节能,强化城市

12、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安排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探索低碳经济的生产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强制退出的退出机制和财税政策的激励机制,完善低碳发展的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搭建低碳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3)激励(jl)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应对气候变化所推动的低碳技术(jsh)和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预先认识并抓住这一全球趋势带来的重大变革与契机,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要赢得未来的竞争,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发展低碳技术,尽早实现技术升级;紧密研究和跟踪国际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势,制定

13、低碳产业与产品的技术标准,超前作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部署;在企业中推行低碳标识,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将企业社会低碳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结合起来;抓住国际碳金融的新机遇,发展低碳融资;利用好国际低碳技术转让,加快实现跨越式技术发展;政府应通过低碳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的扶持、金融融资的支持,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3、完善(wnshn)的政策体系(1)政府加强对能源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的资金支持美国自2001年以来, 投入了22亿美元,用于先进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及向市场化推进。政府通过“煤研究计划”支持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包括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煤气化技术、先进燃烧系统以

14、及汽轮机和碳收集封存技术等。又如,自20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资助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发。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为“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对可以大规模消减温室气体捕捉以及封存技术予以大力支持,从2009年起开始大规模实验,并计划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同时,美国对经过示范验证可行的先进能源技术,通过税收补贴降低开发成本,使其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便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欧盟通过财税政策重点支持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 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

15、9月发布的数字,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立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日本有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隔热材料、削减住宅(zhzhi)耗能的环保住宅技术,利用发电时产生的废热为暖气和热水系统提供热能的热电联产系统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等。这些都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优势。此外,日本还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澳大利亚政府持续投资于研究开发、示范(shfn)推广关键的低排放技术,并将低排放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低成本的长期的可

16、持续减排的关键所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直接资助和投资已经超过35亿澳元;政府设立的5亿澳元的低排放技术示范基金吸引了近30亿澳元的投资。(注释:黄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导向(do xin)及启示 J 环境经济,2009年11月,总第71期)(2)积极优化能源结构,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美国政府在2009年提出, 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再提高一倍。美国利用“再生能源组合标准”以期实现2012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0% , 2025年达到25%的目标。目前开始建设长达4800公里的传输电网, 加快对新能源的传输利用。(注释:曹风中, 赵毅红,推进低碳城市

17、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J ,经济要参, 2009, (49) : 35 -411)英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 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步目标。近期目标是: 发展近海风能、主动和被动式太阳能装置、水电和垃圾能等; 中期目标是: 确保实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新技术以及有出口前景的技术; 远期目标是: 2010年以后重点发展在执行研究和开发计划过程中发现的潜在能源技术, 包括: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装置、燃料电池、海势以及太阳能热电等。(注释: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启示 J ,发展研究, 2009, (2) : 23 - 271)德国政府提出(t ch), 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

18、占总发电量的25% - 30%, (注释:王庄林,国际(guj)城市低碳减排面面观 J ,环球, 2009 ,(9) : 49 - 511)并确定了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大力发展风能, 促进现有风力设备更新换代,开展海上风力园实验项目(xingm); 鼓励沼气能的发展; 制定热电联产法, 积极推广热电联产技术, 要求到2020年热电联产技术供电比重比目前翻一番; 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 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与定价提供保障。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第一,通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欧盟采取了强制性外部约束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调控措施,

19、促使欧盟传统产业加大低碳技术和能效改善技术的投资力度, 或将产业向碳排放成本低的领域转移。(注释:周剑, 何建坤,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及其影响 J ,现代国际关系, 2009 , (2) : 38 -431)第二,鼓励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产业发展。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的能源政策包括: 未来10年, 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 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产业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注释:曹风中, 赵毅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J ,经济要参, 2009, (49) : 35 - 411)日本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 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20、装备, 形成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第三,积极发展低碳交通业。在交通能源的利用上,美国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环保型交通工具的开发利用, 减少石油消费量,计划在2015年实现100万辆电动车上路的目标。第四,发展(fzhn)适应低碳经济的建筑业。为提高建筑物能源(nngyun)使用效率, 美国政府将大规模改造推行绿色建筑,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出未来10年, 新建筑物提升50%和旧建筑物提升25%的能源效率的目标, 计划2030 年所有新建筑物达到“碳中和”或“零碳排放(pi fn)”。 (注释:王庄林,国际城市低碳减排面面观 J ,环球, 2009 ,(9)

21、 : 49 - 511)(4)完善税收政策,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推进低碳经济,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低碳经济税收体系。一是气候变化税。英国在全球率先推出了气候变化税的税种,并从2001年4 月1日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实际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根据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来计税。如使用生物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可减免一定额度的税收。二是碳税。开征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低碳能源的税负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税负。近几年,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开征国家碳税,如英国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

22、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 的碳税。三是财政补贴。一些国家把财政补贴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措施。如英国的电力供应者被强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6年的15.4%)。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对电力供应者提供了一定补贴。丹麦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加拿大自2007 年起对环保汽车购买者提供1000-2000 加元的用户补贴,鼓励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税收优惠。以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纳税人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营行为

23、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 可以用来抵税,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享受10%-40% 额度不等的减税额度。同时,美国为鼓励消费者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IECC 标准基础上再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 美元和2000 美元。对在住宅中使用节能玻璃和节能电器的居民减免税收,甚至居民在住宅中更新室内温度调控设备、换节能窗户、通过维修制止室内制冷制热设施的泄漏等也可获得全部开支10%的减免税收优惠。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

24、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能源部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前是世界各国建筑环保评估标准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注释: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 J 低碳经济)欧盟及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则免征所得税等。日本规定企业购置制定的节能设备(shbi),可按设备购置费的7 从应缴所得税中扣除,以应缴所得税的20为限,并还可在普通折旧的基础上,按购置费的30提取特别折旧。荷兰对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高能效生产设备、余热利用设备等均可享受10的税收(shushu)优惠。五是污染税。通过对各类污染排放采取直接征

25、收税款的方式来直接限制各类污染排放。丹麦于1992 年对家庭用能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二氧化碳税;对工业和商业用天然气征税;1996 年开始对使用含硫的木材(mci)秸秆和废物的企业征收二氧化硫税。荷兰分别于1969 和1995 年开征了地表水污染税和地下水税,污染全国性水系的缴中央税,污染非全国性水系的缴地方税;并于1990 年对所有能源征收二氧化碳税;荷兰也是较早开征垃圾税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各类包装和材料征税,对特定的新闻制品和饮料的征税,以及对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税收。另外,各国对白色污染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比如,丹麦对镍和镉充电池塑料和纸餐具等征税,加拿大对每销售一条新轮胎征收3

26、加元的环境税等。德国把征收能源税作为(zuwi)生态税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对特定的能源进行征税。1999 年,第一次开始对汽车燃料、燃烧用轻质油、天然气和电征税。(注释(zhsh):黄佩华,中国国家(guji)发展与地方财政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7期)生态税是德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之一。德国生态税自1999年4月起分阶段实行,主要征税对象为油、气、电等产品。税收收入用于降低社会保险费。为提高工业领域蕴藏的巨大节能潜力,德国政府计划在2013年之前规定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与企业的节能管理挂钩。德国联邦经济部与复兴信贷银行已建立节能专项基金,用于促进

27、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作法。1、改革低碳考核体系。要改变政绩考核方式。各级政府要改变不顾任何代价追求GDP增速的状况,把发展低碳经济工作的成效列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工作责任制、问责制和科学考评体系。要加快低碳经济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企业以及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组织力量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并制定长远的

28、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我国要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可选择若干地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外资参与。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为此,需要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

29、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加快低碳技术的转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尤其是要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推进能源节约,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4、让市场机制(sh chn j zh)发挥作用(1)实施(shsh)碳排放交易制度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内实行碳排放交易的国家, 于2002年正式实施(shsh)碳排放交易机制, 并力图未来在伦敦建立全球碳排放中心。欧盟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 扩大交易范围,除污染性企业和电厂外, 交通、建筑部门等都可以参与排放交易, 并于2005年在欧

30、洲企业间实施碳排放交易。预计2020 年, 欧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并带来几百亿欧元的收入。日本决定从2008年10月在企业间试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 并考虑今后开展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收费标准体系。(注释: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启示 J ,发展研究, 2009, (2) : 23 -271)美国政府拟推动全国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 政府将采取100%拍卖排放权的方式, 促进企业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并将部分排放权交易收入(到2050年约150亿美元) 用于补助新能源的开发、能源效率提高改善计划等。(注释:王庄林,国际城市低碳减排面面观 J ,环球, 2009 ,

31、(9) : 49 -511)目前, 世界的碳排放市场主要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日本自愿排放交易体系、澳大利亚的新南部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加拿大的联邦体系、新西兰的提议体系以及瑞士排放交易体系。正在拟定的体系主要包括: 2006年以来美国国会提出的各种法案、美国西部各州的倡议、加州温室气体限额与交易设计草案报告等。但这些碳排放交易体系仍处于区域级和国家级, 相互间尚未实现对接, 世界碳排放交易体系还未形成。(注释:周剑, 何建坤,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及其影响 J ,现代国际关系, 2009 , (2) : 38 -431)(2)实施能耗效率(xio l)管制通过对企业产品实行严格(yng)的能耗

32、效率标准和耗油标准, 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能耗效率管制包括: 新建筑物和修缮房屋的能源效率标准、电冰箱、计算机等产品节能效率标准等。意大利自2005年1月起对能耗效率管理采取了“白色(bis)证书”制度。企业必须申请“白色证书”, 政府核准其最低能耗目标。“白色证书”可以进行市场交易, 管理部门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价格。对达到节能目标的企业给予经济奖励, 不能达标的, 可到市场购买证书,否则将受到经济处罚。政府要求在节能总额中至少有一半是通过节能措施而非购买证书来实现的。日本对耗能效率管理采取的是“最强者方式”,在家用电器、汽车、新建住宅以及其他行业中, 把能源效率最好的产品作为整个行业的能耗效率

33、标准。德国政府要求5年内厂商生产的任何产品必须达到一定能耗标准, 否则该产品必须退出市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作法。5、开展国际减碳合作, 降低节能减碳成本加强国际间相互协作,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英国政府将和8个工业强国和欧盟伙伴一起研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 实现碳排放减少的目标; 同时还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协作关系, 提供节能减碳技术, 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国家确定的碳减排指标。德国近年来加强与美国的协作, 发起欧盟与美国间的“跨大西洋气候和技术行动”, 重点是统一技术标准,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 并在2007年4月召开的欧盟与美国首脑会议上, 确定了这项计划的具体实施措施;同时还

34、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气候保护领域的合作。澳大利亚通过了2亿澳元的“国际森林碳计划”, 积极参与国际缓解气候变化的行动, 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碳汇农业提供支持。(注释: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其启示 J ,发展研究, 2009, (2) : 23 - 271)我们可以(ky)借鉴国外的某些作法。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要加强与欧盟、美国低碳合作。积极探索与西方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学术、研究

35、、管理、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其他(qt)非政府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展具体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形式的合作活动。(二)国内各地区(dq)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启示1、法律方面2008年江西省首次将节能减排写进了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并发布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见、湖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天津通过制定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津政发200715 号) 、天津市节能目标责任

36、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津政发200842 号) 、天津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津政发200788 号) 、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006 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7 号) 等政策法规,完善管理和导向措施,为低碳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深圳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的立法权等优势,初步建立起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适应的法规体系。这一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此后,市相关部门又接连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并编制出台了深圳市节能中长期规划深圳市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规划深圳市工业能耗指引等节能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湖北省政府近日印

37、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意见(y jin)。在其指导下,湖北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将越来越绿色和环保。意见阐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意见提出了湖北省低碳经济的中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到22%左右(zuyu);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比重逐步增加,新能源及其低碳装备制造产业居国内领先地位;单位GDP能耗降低到1吨标煤以下,碳排放(pi fn)强度年均降低4%

38、以上;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发展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成若干以低碳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示范区。陕西省2006年初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向地方推广活动项目四个试点省份之一。省发改委抓住机遇,快速出击,很短时间内编写出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系统提出了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法。这是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低碳发展的第一个战役,首战告捷,拉开了政府指导低碳发展的序幕。与此同时,制定了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陕西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

39、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等政策法规,引导低碳发展稳步前行。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进一步修改完善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云南发展低碳经济规划纲要,切实将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能源开发等各个专业规划之中。2008年1月1日,重庆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列为重庆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并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重庆市目前正在制定重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预计今年9月出台。与之前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相比,作为全

40、国首个低碳建筑评价的地方标准,将主要强化建筑物在施工、使用上的低碳化,未来将可能成为重庆市强制执行的建筑标准。2、规划(guhu)引导(1)普及(pj)环保意识、树立低碳观念天津(tin jn)在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中纳入绿色经济普及与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绿色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行节能认证和节能标识制度,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增强垃圾自觉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鼓励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产品的使用,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消费,引导合理消费,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费,促进低碳城市建设。自2010年10月起,深圳市居

41、民在其电费单上,发现多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温馨提示。这一变化,是深圳市一系列促使节能行动渗透到每个家庭的小举措之一,希望由此增加每个市民的节能意识。湖北省采取各种办法,倡导公众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如增强垃圾自觉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多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选购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减少私家车出行,鼓励自行车出行,增加免费租用自行车网点等。厦门加强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宣传培训。组织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采取培训教育、编发画册、张贴标语标牌、办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普及低碳经济常识;举办“2009年中国厦门建筑节能博览会”,首次展出“厦门全市低碳总体规划模

42、型”,使之成为宣传我市低碳城市建设和节能减排的重要窗口。南昌市将继续抓好全民节能行动,重点抓好汽车限牌出行、领导亲身体验和政府机关带头节能等活动;组织开展第2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节能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巨大成果,曝光反面典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营造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社会氛围。同时,将实施节能预警调控,严控车辆、采暖的用能管理,加强景观及道路照明节能管理,减少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时间或强度。该信息来源: HYPERLINK / t _blank 海鑫信息杭州倡导绿色消费(xiofi),打造低碳生活。 1、倡导(

43、chngdo)低碳生活方式(fngsh)。提倡“减碳饮食”,多食蔬菜少食肉类,特别是食用本地的、当季的、有机的、天然的食物;提倡“低碳着装”,引导市民更多关注并减少服装碳排放;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引导市民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促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养成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消除碳依赖。引入碳足迹理念,在相关网站设置碳排放计算器,让个人和组织能够评估自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评估未来的减排状况设定基线,呼吁企业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引导个人和组织“擦掉碳足迹,进行碳补偿”。 2、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

44、为手册。系统介绍在家庭生活中采取减少碳排放和实现低碳生活的方法,在家用电器、家庭照明、用水用气、适度装修、垃圾分类、旧物利用、饮食方式、交通出行等方面,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减碳,在全市家庭中推行“绿色居家准则”。 3、建设健康城市。从日常生活入手,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为切入点,加大建设健康城市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健康主题活动,设计推广控油用品,开展公共场所控烟活动,建设一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阵地,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健康城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2)加强政策制定,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陕西省发改委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服务业

45、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2009年陕西省的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态旅游、商贸服务等传统低碳产业增加值均大幅增长,这5项产业增加值总和占第三产业总值的70。预计2010年传统低碳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将会继续提高。对企业探索低碳发展的积极性,陕西省发改委高度关注,适时引导和激励。他们联合新华社、陕西日报、榆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榆天化低碳发展的经验做了详细全面的系列报道,以此带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温室气体减排,以期推动全省工业企业的低碳转型。“十二五”期间,云南将对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或完成较好的企业,给予用电、用地支持;对向缓坡山地发展的项目,集约、节约用地的企业,给予土

46、地指标和能耗指标方面的照顾;对不能按期完成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州市,要暂停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shnp);对不能按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律不予审批和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不批准新增用地;继续把差别电价费作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重要来源;实行差别对待的金融倾斜支持政策,对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做得好的重点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增加再贷款规模。目前(mqin)浙江(zh jin)对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给予财政支持,主要以鼓励纺织印染企业并购重组、企业统一集聚、高污染企业退出转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等为抓手;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投资新能源;鼓励新能源的消费,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对车

47、辆购置进行补贴、加强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补贴、对进入杭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其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予以备案,保证用户以合理价格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五是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52007年,浙江省财政筹措2亿元用于全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落实3.5亿元用于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补助;每年安排“811”环境污染整治资金2500万元专项用于水环境污染项目的整治,安排3780万元资金用于鼓励水泥企业拆除机立窑的补贴。天津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除按国家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之外,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核或再次

48、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再重复享受此项奖励政策)。经认定的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被认定为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2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项以上的企业再给予2万元奖励。深圳市在国家整体政策框架下,积极寻求扶持本地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空间,相继出台了各类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具体包括:评审并奖励深圳市节能示范企业;资助企业进行油气污染治理改造工程;资助企业节能和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和优化升级工作;奖励自行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利用财政资金补贴企业开展产业技术进步的

49、投资,补贴循环经济产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无偿补助或贷款贴息资助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设施的升级改造;补助重点循环经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等前期费用等。3、完善(wnshn)的政策体系(1)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chungxn)和推广速度江西对产业经济(jngj)的发展进行了高起点规划,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等13个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重点打造,江西作为在国内先行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的省份应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速度。江西这种现有的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相比于国内许多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江西省在服务外包、绿色农业、生物医药等低碳产业等方面

50、也具有比较优势。正是这种比较优势,为江西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而能够使江西获得更为优越的后发优势。(注释: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天津市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对年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的下列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补助。1.采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热电联产、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方式的改造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给予300元吨标准煤的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300万元。2.对电机系统节能、电力节能技术改造类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给予400元吨标准煤的补助。3.对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及工艺,节能效果达10以上的项目,按项

51、目年节能量给予400元吨标准煤的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4.对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系统的集中管理控制工程及符合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要求的石化、化工行业能量系统优化工程,按项目年节能量给予300元每吨标准煤的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5.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对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中高费改造项目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给予300元吨标准煤的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2)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广西作为后发地区, 利用自身优越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水电资源、海岸线长、阳光充足等资源优势, 在能源发展上, 做了很好的起步。200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作为生

52、物能源的产业基地; 广西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010年1月下旬, 广西首次利用甘蔗叶等农业的秸秆资源, 建成投产的发电厂, 在全国也属于首例。发电厂装机规模约3 万千瓦, 年发电量约18个亿。基本上实现了工厂的发电运行低碳排放。同时也给农民在增加收入方面开创了新路子。同时广西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低碳经济新思路。(注释:陈婷婷,低碳经济广西发展新方向J 区域物流)广东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天然气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核能,加快(ji kui)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核电已建和在建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天津市鼓励太阳能、风能(fn nn)

53、、生物质能、热泵等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1.对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发电力用于生产、照明等方面的项目,按项目投资额30给予财政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2.对利用风力发电的项目,按照项目年上网发电量综合考虑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3.对利用生物质气化进行供气、发电和工业化生产,垃圾焚烧发电以及垃圾填埋气的回收利用等项目,按项目投资额30%给予财政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4.对潮汐、波浪、海水温差等海洋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按照研发项目研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推广应用项目按项目投资额20%给予财政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5.对利

54、用地源热泵、淡(海、污)水源热泵等技术对建筑物进行供热供冷,并安装(nzhung)单独计量装置的项目,按照供热(冷)面积,给予 30-50 元平方米的财政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深圳一方面继续实施以引进天然气为主的石油替代战略,鼓励能源生产部门采用高能效发电技术,积极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另一方面,以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加大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力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厦门自然资源环境好,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可发展生物质能源;有丰富的风能、太阳

55、能、潮汐能,可发展清洁能源;还有发展潜能巨大的海洋能源,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为此,厦门市积极建设新兴能源体系,一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发电项目正在规划与建设中。厦门具备很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条件,如风能、太阳能、海水源热泵等。按照现有的规划,我市将根据不同片区的特点,发展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如:环东海域片区将重点发展太阳能、海水源热泵、潮汐能;湖边水库片区将重点发展水源热泵、太阳能;五缘湾片区将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海水源热泵;园博苑片区将重点发展太阳能、水源热泵;翔安南部片区将重点发展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力发电。(3)调整(tiozhng)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第一(dy),通

56、过淘汰(toti)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北京淘汰了“三高”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率先在国内构建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比重已超过71,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至73.2%,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同时,重点发展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低热、核电等新能源产业,有效推动了北京市经济向低碳化转型。(注释:高新宇,范伯元,张红光,李彬等.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考虑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0,32(6):21-23.)“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共关停小火电1209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782万吨;淘

57、汰落后钢铁产能1274.7万吨;淘汰落后造纸产能33.505万吨,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89座,日处理能力1632.6万吨,占全国的1/8,成为全国污水处理第一大省。全省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居全国前列。截至去年上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比2005年下降16.4%和18.1%,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第二,鼓励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产业发展。陕西省发改委依据低碳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从“十一五”初期就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贴息补助等多种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产业。

58、先后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资金达数千亿元,关停小火电124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焦炭、电石、铁合金及造纸等落后产能4696万吨,节约标煤87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37.76万吨。到2009年,全省水电装机22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9.3。农村建成户用沼气池110万户,年产沼气约4亿立方米,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63万吨。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庆市正处于从一个老工业城市向亚洲最大的IT产业基地转型的时期,以低碳为标准进行产业的垂直配套切合重庆的实际。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庆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和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

59、。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zhungbi)制造、太阳能光伏、LED灯具制造等5大低碳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010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达到(d do)95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47.252.7,后工业化趋势明显。其中,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产业比重超过60%,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市产业低碳化走得风生水起。2009年,深圳市出台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三大新兴产业2010年第一批扶持计划共计268个项目(xingm),总投资约193亿元,其中新能源产业约占82亿元。全部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

60、增产值约790亿元。同时,深圳市发改委将制定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予核准。第三,积极发展低碳交通业。深圳综合运用技术减碳、结构减碳、制度减碳、管理减碳以及消费者减碳五大策略,系统推进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具体包括积极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推广应用;结合公交都市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方式结构、建立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强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合理引导个体交通需求;大力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输效率;积极倡导公众形成健康的交通消费理念,提高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的分担率等。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