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_第1页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_第2页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_第3页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_第4页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PAGE 48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3 前 言 PAGEREF _Toc437873813 h 3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4 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437873814 h 4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5 (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完成度 PAGEREF _Toc437873815 h 4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6 (二)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分析 PAG

2、EREF _Toc437873816 h 7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7 二、湘江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437873817 h 11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8 (一)湘江新区及其主要定位与规划 PAGEREF _Toc437873818 h 11 HYPERLINK l _Toc437873819 (二)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 PAGEREF _Toc437873819 h 12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0 (三)科技创新能力强,后劲大 PAGEREF _Toc437873820 h 12 H

3、YPERLINK l _Toc437873821 (四)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效果显著 PAGEREF _Toc437873821 h 13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2 (五)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管理水平高 PAGEREF _Toc437873822 h 14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3 三、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437873823 h 15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4 (一)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 PAGEREF _Toc437873824 h 15 HYPERLINK

4、l _Toc437873825 (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比较分析 PAGEREF _Toc437873825 h 20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6 (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一级指数比较分析 PAGEREF _Toc437873826 h 21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7 四、加快推进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PAGEREF _Toc437873827 h 33 HYPERLINK l _Toc437873828 (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与远期建设目标对比 PAGEREF _Toc437873828 h 33 HYPER

5、LINK l _Toc437873829 (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PAGEREF _Toc437873829 h 36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0 (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PAGEREF _Toc437873830 h 38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1 (四)资源利用率亟待提升 PAGEREF _Toc437873831 h 39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2 (五)居民幸福指数仍需提高 PAGEREF _Toc437873832 h 40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3 (六)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6、PAGEREF _Toc437873833 h 41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4 六、推进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PAGEREF _Toc437873834 h 43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5 (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考核评估 PAGEREF _Toc437873835 h 43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6 (二)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PAGEREF _Toc437873836 h 44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7 (三)打造幸福生活,实现和谐发展 PAGEREF _Toc437873

7、837 h 45 HYPERLINK l _Toc437873838 (四)强化统计监测和宣传,传播和巩固两型理念 PAGEREF _Toc437873838 h 46前 言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后,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绿色化”作为“政治任务”融入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形成了“新五化”发展目标,将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8、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率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先河。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长沙市两型办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依托市统计局、湖南商学院对长沙市两型社会进程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旨在找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制约瓶颈,探寻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对策,为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战略推进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9、也为省内外相关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综合评价(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完成度1.经济发展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了171%,年度增速为8.15%,高于全省增长速度。人均财政收入增速比GDP要快,比2007年增长245.47%,年度增速为13.48%。二是服务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淘汰落后服务业,加快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恢复上升态势,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7年下降14.41%,但比上年增长了2.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7年增长129.31%,年度增速达36.1%,体

10、现了近年来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成果。三是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较2007年增长127.98%,较上年增长9.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较2007年增长228.49%,较上年增长10.2%,均比GDP增速显著要快。恩格尔系数较2007年下降26.88%,比上一年降2.86%,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四是城镇化平稳推进。城镇化水平比2007年提高了20.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并较上年提升2.46%,平稳增长态势显著。2.社会和谐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有所增加,但增长乏力。该项指标较2007年提高13

11、.63%,但较上年下降5.69个百分点,虽然科教文卫支出绝对额度还在增长,但相对比重有所下降,增长乏力。二是就业率持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7年以来平稳下降,较上年下降1.38%。三是国民预期寿命增长缓慢。国民预期寿命比2007年有轻微下降,虽近年有所增加,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条件,提高国民寿命迫在眉睫。3.科技进步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增长。该项指标比2007年增长36.88%,年均上升4.59%,但只比上年提高1.86%,有待加强。二是每万人申请专利数大幅增长。该项指标比2007年高235.03%,比上年增长9.91%,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4.资源节

12、约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较大进展。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较2007年增长了210.46%,比上年增长6.53%,挖潜提质成效卓著。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下降41.7%,较上年下降5.68%,呈平稳下降态势。三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显著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自2007年以来下降了82.28%,比上年度下降8.29%,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承载力约束显著下降。四是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趋缓,但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亮点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自2007年以来呈下降态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工业品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趋势演化而加剧。2010以来,长沙经开区

13、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规划经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等论证并实施以来,长沙经开区着眼于发展静脉产业,构建废物循环代谢链,有效实现园区废气、废水、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园区内“三废”封闭运行,坚持“循环利用”,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在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得到了推广。同时,长沙作为全国首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5年6月,长沙市已成功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3145台,占全市公交车67.5%,并将于2015年底前淘汰所有国级以下排放标准车辆。5.环境友好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重要环保指标达标率比较稳定。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城市生

14、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2007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00%的水平上。二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显著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自2007年来增长113.37%,目前已逼近100%上限,进步显著。三是水功能区达标率发出下降警示。尽管城市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但水功能区达标率较2007年仅有2个百分点的增长,尤其是较上年下降了23.81%,巨幅下降的态势发出了加强水污染治理的警示。四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提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07年有所增长,尤其是2014年实现了9.97%的年度增长,进步明显。五是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森林覆盖率增速过缓,比2007年仅高2.24%,年度增速2.47%,近

15、年来长沙市的城市规模扩张过快,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导致了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五是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引领两型社会建设进程。近年来,长沙市垃圾增长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但总投资25.86亿元的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项目在2014年12月底获批建设,项目建成后采用清洁焚烧工艺,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80万吨,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的现状,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场。2015年,长沙市继续推进实施一批两型重点工程,持续实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等10类清洁低碳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集中整治破坏绿心的行为,

16、深化“清霾、碧水、净土”行动,加快建设“两型引领之市”。 此外,据中国绿色建筑新纪元白皮书显示,在中美主要城市绿色建筑总面积榜单中,长沙以602.8万位列第15位,在中国主要城市人均绿色建筑面积排名中名列第五位。(二)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分析1.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7年获批成立,2009年长沙市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发布,其中包含了2012年的近期建设目标和2020年的远期目标。本报告以2007年基础数据和2012年建设目标为参照,将近三年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经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综合评价,以2012年目标指数为定基值100,得到

17、各年各指标相对指数值(表1)。表1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表类别指标名称代码2007年2012年目标2012年完成2013年2014年经济发展A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151.87 100.00 138.31 153.18 165.67 人均财政收入B249.55 100.00 138.02 150.83 171.18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B399.45 100.00 81.69 83.13 85.1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B477.74 100.00 118.75 130.99 178.2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B564.63 100.00 121.18 1

18、34.65 147.3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B655.11 100.00 131.35 164.28 181.02 城镇化水平B785.48 100.00 98.39 100.81 103.23 恩格尔系数B891.12 100.00 95.77 121.78 124.52 社会和谐A2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B984.23 100.00 84.38 101.49 95.67 城镇登记失业率B10149.19 100.00 156.92 156.54 157.98 国民预期寿命B11100.00 100.00 100.00 95.83 95.83 科技进步A3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19、的比重B1272.72 100.00 101.84 97.69 99.37 每万人申请专利数量B1360.42 100.00 175.01 184.18 202.43 资源节约A4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B1453.00 100.00 136.23 154.44 164.5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B1574.26 100.00 120.19 122.90 127.37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B1631.32 100.00 170.59 173.96 176.7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B1795.99 100.00 96.52 90.37 89.57 环境友好A5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B1

20、8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B19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B2055.39 100.00 115.25 117.74 118.17 水功能区达标率B2182.34 100.00 81.41 110.30 84.0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B2298.36 100.00 107.85 101.09 111.13 森林覆盖率B23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总指数51.26 100.00 145.24153.93 162.05 2.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

21、一、二级纵向指数解析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类指标指数加权求和,并以2012年各类指标目标值求和定基为100,求得各年各类指标的相对指数,与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绘图图1。一是两型指数上升迅速。从图形来看,长沙市的两型指数在20072012年间呈快速上升态势,从51.26升至145.24,远超过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近期目标值100,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至153.93和162.05,继续稳步增长。二是分类二级指数进步较显著。从分类指数来看,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经济发展增长显著,其中20072014年社会和谐指数从63.05升至180.37,尽管是长期指标而在层次分析法

22、下不受重视,但从自身纵向对比来看进步较大,说明两型社会建设还是对和谐社会构建发挥了显著作用;20072014年资源节约指数从43.71升至164.89,尤其是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均有大幅改善,有效减轻了经济增长的资源压力,体现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20072014年环境友好类指标指数从69.4提高到103.06,也有较大进步,但近三年趋于平缓的原因在于环保类指标增长空间有限,多数指标在研究时间窗口内均保持了100%的上限值或一个稳定的水平,因而在时间序列上变化不大对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的贡献有限;20072014年经济发展指数从62.94跃

23、升到168.37,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增长超过两倍,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并未牺牲经济增长,反而实现了二者的协同并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在分类指标中,增长相对缓慢的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在层次分析法下虽获得较高权重,经过熵值法修正后依然较高,但核心指标R&D投入占GDP等指标有所下降,拖累该类指标指数的增长,仅从112.62提升至122.75,也反映了科技进步是一个长期过程。尽管如此,在相关指标快速增长及两型社会指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等指数的稳定间接说明了经济增长和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部分指标有待切实改善

24、。当然,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也反映出了局部有待改进之处,如经济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加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教文卫的支出比重需要跟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且需要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预期寿命;科技进步方面则需加大R&D投入,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源节约方面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循环经济指标有待进一步优化;环境友好方面水功能区达标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需要显著改善。图1 长沙市两型社会一、二级纵向指标相对指数图二、湘江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一)湘江新区及其主要定位与规划2015年5月24日,

25、湘江新区经过李克强总理签批后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主要定位为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湘江新区覆盖原先的两型社会先导区,包含岳麓区15个街道、望城区8个调街道、高新区3个街道(镇)和宁乡县3个乡镇,面积约490平方公里。根据湖南湘江新区总体方案规划,到2025年,湘江新区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化,GDP年均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

26、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鉴于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缺失,本报告仅就湘江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长沙市街道综合评比的相关数据对其两型社会发展做简要评估。(二)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2014年,湘江新区的人均GDP高达114118元,高于长沙市107683元的水平,也比所属辖区的岳麓区(94812元)、望城区(84780元)和宁乡县(75076元)高出很多,因此,湘江新区汇集了原先所属行政区域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水平最高的地区。2015年前三季度,湘江新区经济发展速度继续领跑全省及长沙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财政收入118.5亿元,各项指标增速具有显著优势

27、(表2)。表2 2015年前三季度湘江新区及全省、长沙市经济发展增速情况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财政收入增速湘江新区10.3%19%14.83%长沙市9.7%16.7%12.44%湖南省8.7%17.4%11.55%(三)科技创新能力强,后劲大新区覆盖长沙市教育、科技和文化中心,有2所985院校和其他30余所大中专院校,两院院士40余名,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12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0多家部(省)属科研机构,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2014年,湘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9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的3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

28、0亿元,占全市的37.6%,全省的14.9%,两型产业比重高,科技创新驱动力强劲。近6年来,引进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近20000家,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和高新产业增长点,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相辅相成发展,不断夯实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与产业基础。(四)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效果显著依托两型社会试验区先导区的建设,湖南湘江新区成为第三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打造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样板,树立起两型社会建设的标杆。湘江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实行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损害赔偿等多项政策,尤其是编制和实施了全国首套城乡

29、建设指标体系,建设长郡梅溪湖中学等星级绿色建筑,实现核心区新建绿色建筑覆盖率超过50%;通过激励机制推行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耗资130亿元启动生态环境建设项目90个,关闭区内污染企业31家,关闭整顿非煤矿山50余家,关停并转所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截污干管100多公里,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100%。湘江新区拥有岳麓山、橘子洲、洋湖湿地等5个山体公园、4个湿地公园、10个城市公园、4条生态绿轴,新建、新增湖泊水域6000亩,新增城市绿地220万平方米,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加之望城区、宁乡县、岳麓区相关乡镇街道水、土地、电、能源、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保障有

30、力,具备大规模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发展后劲大。(五)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管理水平高湖南湘江新区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和谐社会建设业绩。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湘江新区在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行政管理、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实现了开发建设与生态优化的协同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率先实施“两转变一纳入三同步”的征地拆迁新制度;行政管理方面取消、合并、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高品质建设的方针指引下,湘江新区新建道路基础设施、水电气讯和教科文卫等项目300余个,构筑300余平方公里的

31、城市新区框架和35平方公里的新增城市建成区,形成了180万人口的城市承载能力,吸引新增城市人口35万,以较高的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通过长沙市街道综合评比得分情况判断可知,湘江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水平处于长沙市的领先水平(表3),在人居环境、文明社区、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和殡葬管理等方面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3 湘江新区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综合得分人居环境市以上文明社区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社会救助管理城镇就业和社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城区殡葬改革湘江新区得分81.674.932.695.554.153.985.004.411.45长沙市平均分80.624.742.375.49

32、4.093.985.003.951.29高于全市平均分1.040.200.320.070.070.000.000.460.16三、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一)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利用长沙市15个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等四大类37个指标的2013年度、2014年度实际数据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内五区为平均数,人均综合用水量、单位GDP用水量内六区为平均数,工业用水重复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物需氧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土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国土开发强度、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建设用地GDP下降率

33、、生态用地比例等指标试用2012-2013年数据,所有指标均为平均指标。,以修正的权重乘以标准化的指标数据,即可得到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数,再以长沙市2013年各项指标及总指数定基为100,可得到2013年和2014年度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对指数表(表4和表5)。表4 2013年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代码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资源节约E1单位建设用地GDPF1100.00 586.45 281.86 106.83 157.60 339.06 52.28 76.53 49.25 56.83 单位GDP能耗F2100.00 9

34、9.57 102.73 119.49 104.31 115.15 75.71 96.22 104.70 95.83 单位GDP水耗F3100.00 120.29 120.29 120.29 120.29 120.29 120.29 84.10 67.15 45.19 人均综合用水量F4100.00 114.20 114.20 114.20 114.20 114.20 114.20 81.36 85.96 87.64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F5100.00 139.82 98.44 99.95 83.89 160.41 67.45 89.94 117.34 102.79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F610

35、0.00 184.86 0.32 28.08 52.37 16.88 181.39 61.04 76.19 20.9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F7100.00 106.00 110.38 108.43 77.15 41.98 110.05 60.29 73.75 103.08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F8100.00 151.92 151.92 151.92 151.92 151.92 173.56 89.57 12.80 32.80 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速下降率F9100.00 29.78 97.00 118.40 0.00 97.47 66.30 108.40 107.00 108.40 国土开

36、发强度F10100.00 11.35 32.64 81.52 58.27 17.93 93.00 98.89 107.15 103.37 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F11100.00 18.17 39.45 88.44 55.23 30.46 187.90 97.80 246.25 195.61 环境友好E2森林覆盖率F12100.00 33.84 42.04 75.12 64.65 53.72 61.31 90.14 124.29 88.78 森林蓄积量F13100.00 0.57 21.42 95.02 74.60 38.72 69.64 98.85 120.69 83.54 湿地保护率F1

37、4100.00 196.84 253.90 56.76 184.76 146.12 60.68 198.65 69.74 143.10 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F15100.00 96.90 106.69 95.09 89.68 99.22 179.11 99.99 183.23 178.33 城市污水处理率F16100.00 123.90 123.90 123.90 123.90 123.90 120.00 126.82 113.19 110.75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F17100.00 119.24 118.26 118.07 118.65 118.85 2.92 100.37 87.34 74

38、.69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F18100.00 127.42 122.26 117.69 113.33 130.79 19.65 101.42 94.27 34.93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F19100.00 134.05 134.05 117.61 134.05 134.05 0.23 124.09 119.00 119.69 氨氮排放总量F20100.00 119.69 112.56 109.59 108.00 119.50 24.18 101.07 97.50 72.33 生态用地比例F21100.00 11.88 30.84 78.23 54.20 23.10 71.02 88.78 125.

39、36 86.78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F22100.00 110.60 116.38 125.83 94.80 56.27 106.56 15.42 33.91 90.95 科技创新E3R&D经费投入强度F23100.00 19.58 149.05 205.14 67.11 79.85 57.42 171.87 58.56 28.33 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F24100.00 26.04 41.15 277.50 17.10 36.97 82.49 284.26 32.20 43.14 每万人申请专利数F25100.00 106.25 109.15 273.31 93.55 162.16

40、 39.43 104.91 30.29 38.9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F26100.00 44.21 70.13 227.07 50.00 65.74 104.39 180.31 93.51 59.49 经济社会发展E4人均GDPF27100.00 164.27 123.93 88.75 103.54 175.70 79.78 97.94 72.16 70.15 人均财政收入F28100.00 139.01 131.32 119.27 119.27 118.44 75.63 104.93 40.52 32.6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F29100.00 202.10 149.07

41、 101.47 183.31 92.70 46.35 54.07 48.44 49.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F30100.00 105.01 112.53 92.62 91.40 109.89 92.62 90.39 91.81 84.29 城镇化率F31100.00 141.94 141.07 120.89 138.69 140.42 74.01 77.26 66.63 74.01 恩格尔系数F32100.00 88.69 96.70 98.34 93.21 86.84 113.12 101.63 115.38 120.31 农业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F33100.00 86.75 71.

42、05 54.13 76.87 92.04 100.68 108.43 86.57 93.09 土地规模经营比例F34100.00 203.05 58.79 52.99 45.25 62.85 106.75 105.39 96.88 146.58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F35100.00 139.91 126.60 73.38 139.91 159.86 66.73 119.95 26.61 19.96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F36100.00 92.45 104.31 118.78 98.88 97.07 116.17 86.82 116.57 119.58 城镇登记失业率F371

43、00.00 132.53 117.60 131.13 124.60 131.60 104.30 102.43 101.96 93.56 总指数100.00 113.72 90.53 119.47 81.07 84.18 96.28 107.16 96.01 82.06 表4 2014年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代码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资源节约E1单位建设用地GDPF1108.73 636.08 314.06 116.68 174.27 374.67 56.45 81.83 55.31 63.65 单位GDP能耗F294.84 9

44、4.45 98.00 115.35 99.57 111.40 66.64 90.31 98.98 88.14 单位GDP水耗F3105.65 124.06 124.06 124.06 124.06 124.06 124.06 93.09 74.89 55.65 人均综合用水量F4100.61 115.46 115.46 115.46 115.46 115.46 115.46 84.29 87.43 85.76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F575.39 121.68 74.44 55.74 65.19 153.80 45.16 99.76 74.44 64.2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F6110.10 1

45、92.28 0.00 84.70 56.00 24.29 173.03 71.14 111.04 32.4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F794.33 0.00 110.38 109.73 64.51 17.50 109.89 66.13 54.46 102.60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F899.11 150.06 150.06 150.06 150.06 150.06 173.56 89.57 12.80 32.80 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速下降率F9147.25 164.93 141.90 156.55 133.06 140.73 187.72 123.52 141.43 156.55 国土开发强度

46、F1099.59 11.07 32.22 79.98 57.01 17.37 91.60 98.19 106.87 103.09 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F1167.89 11.01 30.64 65.51 50.09 23.49 121.11 69.18 184.23 152.30 环境友好E2森林覆盖率F12102.44 50.84 56.00 78.61 68.29 54.18 63.59 91.97 126.87 90.90 森林蓄积量F13101.41 0.99 23.83 110.48 73.89 30.63 67.79 101.83 122.96 81.55 湿地保护率F1414

47、1.59 196.84 253.90 56.76 184.76 146.12 149.14 198.65 69.74 211.93 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F15115.20 113.65 113.65 112.10 116.48 116.74 180.40 123.70 178.59 178.59 城市污水处理率F16124.63 124.63 124.63 124.63 124.63 124.63 120.73 127.55 113.67 111.24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F17101.92 119.43 118.65 118.26 119.04 119.04 23.54 102.70 88.8

48、9 75.47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F18105.78 129.60 124.64 119.88 116.50 137.34 35.13 106.98 88.12 59.34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F19103.72 134.05 134.05 116.92 134.05 133.82 84.04 122.47 121.55 113.67 氨氮排放总量F20104.83 121.68 115.14 111.96 110.78 124.45 38.64 105.62 91.36 92.54 生态用地比例F2199.59 11.75 30.57 77.57 53.40 22.43 70.09 88.11

49、125.23 86.24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F22105.40 119.66 119.27 146.64 103.86 62.24 154.73 60.31 104.24 99.81 科技创新E3R&D经费投入强度F23103.23 21.86 93.35 230.04 102.47 61.79 103.42 162.55 47.91 37.64 每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F24113.11 35.78 40.75 267.76 26.84 51.29 103.17 268.75 83.69 55.86 每万人申请专利数F25109.81 134.76 111.82 297.81 112.

50、26 141.89 64.82 114.27 39.87 42.3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F26136.10 61.57 79.86 241.42 112.26 151.61 130.31 179.39 114.58 112.49 经济社会发展E4人均GDPF27108.25 176.38 133.57 95.47 112.50 191.39 85.39 108.25 78.66 75.53 人均财政收入F28113.24 141.71 146.07 127.99 148.15 129.45 91.22 113.66 47.79 37.6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F29102.51

51、 205.65 154.71 107.31 191.87 94.79 48.23 55.12 50.11 50.9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F30108.87 114.76 122.68 101.97 100.54 119.84 101.15 99.12 99.93 92.01 城镇化率F31102.66 141.94 141.07 121.11 138.69 140.42 78.57 81.39 70.97 78.57 恩格尔系数F32103.68 91.36 89.92 105.53 110.04 119.28 101.22 119.28 107.38 90.54 农业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

52、F33100.68 86.92 71.76 57.30 80.75 93.62 100.68 108.96 94.33 98.21 土地规模经营比例F34109.07 203.05 9.86 39.84 55.50 62.85 102.49 101.14 114.10 157.61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F35113.30 133.25 153.21 26.61 113.30 173.17 119.95 119.95 93.34 59.87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F3694.46 64.72 104.51 124.61 94.46 63.71 94.66 83.01 117.58

53、116.97 城镇登记失业率F37102.90 106.16 141.86 136.73 138.60 128.33 108.50 114.33 105.23 110.13 总指数104.11 121.02 90.07 126.30 93.18 91.13 104.86 107.77 101.67 87.09 (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比较分析1.长沙市中心城区(内五区)两型社会建设指数比较分析根据表4和表5进一步整理,得到长沙市中心城区(内五区)两型社会建设指数及其排名和增长情况(表6)。表6 长沙市中心城区(内五区)两型社会建设指数表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2013年

54、指数100.00113.7290.53119.4781.0784.172013年排名-231542014年指数104.11121.0290.07126.3093.1891.132014年排名-251342014年增长(%)4.116.42-0.0055.7214.948.27以2013年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整体水平为100来看,岳麓区、芙蓉区比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平均水平高,而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低于平均水平。2014年,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增长4.11%,开福区(14.94%)、雨花区(8.27%)、芙蓉区(6.42%)、岳麓区(5.72%)增幅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带动中心城区两型社会建设水

55、平超越全市平均水平,而天心区两型社会建设进步较慢。2.长沙市其他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比较分析根据表4和表5进一步整理,得到长沙市其他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及其排名和增长情况(表7)。以2013年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整体水平为100来看,长沙县因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比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平均水平高,而望城区、宁乡县和浏阳市低于平均水平。2014年,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增长4.11%,望城区(8.91%)增幅较快,整体建设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浏阳市(5.9%)和宁乡县(6.13%)增幅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全市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表7 长沙市其他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表长沙市望城区长沙县浏阳

56、市宁乡县2013年指数100.0096.28107.16 96.01 82.06 2013年排名-21342014年指数104.11104.86 107.77 101.67 87.09 2014年排名-21342014年增长(%)4.118.910.575.96.13(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一级指数比较分析1.长沙市各区市县资源节约状况比较分析根据前述分析,将长沙市20132014年各区市县资源节约类指标原始指数求和,得到一级指标的指数,并计算其对总指数的贡献度并进行排名,得表8 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国土开发强度为滞

57、后一年指标。表8 长沙市各区市县资源节约指数及其贡献度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2014年指数199.93345.44189.55196.78178.6204.05254.93166.68230.21189.59贡献度(%)38.36 57.02 42.04 31.12 38.29 44.73 48.57 30.90 45.23 43.49 2013年指数204.6325.15179.09178.14155.49190.82274.36171.59246.15199.95贡献度(%)40.87 57.12 39.52 29.79 38.32 45.28 56.

58、92 31.99 51.22 48.68 2014年各区市县指数排名175842936长沙市各区市县资源节约指数变化具有以下七个特征。一是资源节约指数对两型指数的贡献稳步上升,但资源约束瓶颈依然存在。资源节约类指标共包含11个指标,在层次分析法下权重35.12%,经熵值法修正后权重为42.82%,然而,2014年资源节约类指标指数的贡献度却只有38.36%,不仅低于应有之权重,还低于2013年的贡献度,呈下降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权重指标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4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37%)、国土开发强度(2.26%)、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1.33%)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59、其他指标纵有改善,仍然受到这类指标的拖累。从表4-1来看,芙蓉区资源节约类指数排名第一,主要得益于重要权重指标单位建设用地GDP(11.14%)和人均能源消费下降速度(6.91%)的贡献,天心区、雨花区、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等地资源节约指数保持在平均值之上,而长沙县、开福区、岳麓区则低于平均水平,并拖累了长沙市的平均水平。二是单位建设用地GDP有提高之势,但土地资源供应较为紧张,局部出现饱和现象。单位建设用地GDP表现卓著的主要是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是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而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则低于平均水平。2013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为0

60、.0366亿元/平方公里,芙蓉区以0.2147亿元/平方公里居于各区市县首位,浏阳市以0.018亿元/平方公里居于末位;2012年长沙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为0.0399亿元/平方公里,芙蓉区仍以0.2329亿元/平方公里排名榜首,浏阳市以0.0202亿元/平方公里继续排名靠后,区域面积和产业集中度成为影响土地产出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和单位建设用地GDP同属于衡量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指标,但前者重在衡量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改善效率,后者则重在衡量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者通常呈反向变化关系。2013年,长沙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平均为2.22%,对该指标贡献较大的区域是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