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血液4(第八版)_第1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4(第八版)_第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4(第八版)_第3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4(第八版)_第4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4(第八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血 液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血常规检查 组 成 ? 功 能 ? 特 性 ? 血 液 体液(60%)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细胞内液 (40%)细胞外液(20) 血浆(血管内液) (1/4)组织液(血管外液) (3/4)一、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血浆血细胞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定义: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 40-50% 女性 37-48%影响:血液量或(和)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血浆蛋白

2、g/L4048153024一、血液的组成 Blood Components二、血量: 约占体重的78 7080ml/kg50Kg35004000ml少量失血 30% 危及生命输血200ml,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对机体无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为:A.55岁 B.60岁 C.69岁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一)血液的比重Specific Gravity(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

3、re(四)血浆的pH值 Plasma pH 7.357.45 NaHCO3/H2CO3全血比重为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红细胞比重为1.090,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半透膜渗透压 取决于 溶质 颗粒数目多少高低水渗透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 细胞 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 血管 内外水的平衡组织液RBC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2(三)血浆渗透压 300mmol/L或770KPa分类: 晶体渗透压crystal 胶体渗透压colloid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4、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5mmol/L或3.3KPa) 特点不易通过细胞膜,不易通过细胞膜与易通过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和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血管组织水 肿(组织液增多)如:营养不良性水肿 肝病(肝功能障碍)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白蛋白如:高渗性脱水RBCIsosmoticHyposmoticHyperosmotic红细胞状态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正常

5、成年人红细胞数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血红蛋白 男: 120 160g /L 女: 110150g/L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造血过程 (自学) 骨髓,导致再障 p.51贫 血(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生理特征(1)可塑变形性(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3)渗透脆性2、生理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Hb)缓冲作用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叠连病人 正常人 ESRRBC + 血浆 血浆 + RBC 特征: 血沉快慢决定与血浆的成分 变化,而不在红细胞本身。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ESR 男 015mm, 女 020m

6、m意义: 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加快d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血 管RBC等 渗 低 渗 高 渗(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合成部位所需原料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四)红细胞的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铁:来源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外源性铁食物存在形式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转运形式与转运蛋白结合利用形式Fe2+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

7、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 蛋白质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 必要的成熟因子: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叶酸-四氢叶酸 VitB12 :+内因子(胃内)胃大部分切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等B12吸收障碍;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PO2 RBCHb(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小 结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三、白细胞生理Physiology of Leucocytes(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数值白细胞 均值(109/L)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8、s4.5 5070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0.10.55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0.025 01单核细胞Monocytes0.45 38淋巴细胞Lyphocytes1.8 2040白细胞总数 (4.010.0) 109/L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吞噬白细胞渗出白细胞吞噬细菌(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组 织巨噬细胞吞噬力 5.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反应三、血小

9、板生理(一)数量与功能:1.数量: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5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功能:(1)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2)释放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 (3)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二)生理特性: 黏附 释放 聚集 收缩 吸附 维护血管壁内皮的完整性(修复)致聚剂:ADP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血块回缩,血清1、粘附 (platelet adhesion): PL粘着于非PL表面 参与血小板粘附的主要因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I、von Willebrand 因子、内皮下组织中的胶原2、释放: 受刺激后 致密体、-颗粒或者溶酶体等内容物向外排出 如5-HT、Ca2+、ADP、vWF、纤维蛋白原

10、等3、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L粘着于PL参与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 致聚剂、血小板膜糖蛋白b/a 、 Ca 2+ 、 纤维蛋白原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生理性致聚剂:ADP、TXA2、肾上腺素、5-HT、组胺、胶原、凝血酶、PGs等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聚集机制: (1)ADP的作用:PL聚集最重要的物质 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发生迅速,可逆 主要由外源性ADP所致 第二时相发生缓慢,不可逆 主要由内源性ADP所致(2)血小板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作用:血管壁的PGI2与血小板的TXA2之间的比例失平衡TXA2(血栓烷A2):聚集PL,缩血管PG

11、I2 (前列环素) :抑制PL聚集,舒血管例:阿司匹林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ADP花生四稀酸血栓烷A2GPIIb-IIIa受体GPIIb-IIIa拮抗剂抗 血 小板 药 物 的 作 用 机 理抵克力得阿司匹林血小板生理性止血功能: 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 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 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 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 在Ca2+作用下其收缩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生理止血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出血时间 59min

12、p.62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松软止血栓3、血液凝固坚固止血栓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因子纤维蛋白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因子凝血酶原因子组织因子因子血浆凝血激酶因子Ca2+因子Stuart-Prower因子因子前加速素因子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因子前转变素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未编号:高分子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1.凝血因子特点:除F、磷脂外,都是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具活性, 被激活时 F Fa;除F外,都是血浆中;F、

13、在肝内合成,需要维生素参与, 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F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 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2.血液凝固的过程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血液凝固的基本反应过程: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 X Xa )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 2)凝血酶原的激活 ( II IIa ) 3)纤维蛋白的生成 ( I Ia )两 条 途 径 :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检测 凝血时间检测(CT) 原理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该试验主要检测内源性凝血过程有无异常。 参考值 6-12分 凝床意义 CT延长、CT缩短病因。本试验灵敏度较

14、低对肝素的敏感较差取而代之的是APTT。两 条 途 径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高分子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纤维蛋白单体纤 维 蛋 白 网出血时间 p.62凝血时间 p.66血浆 p.47血清 p.66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酶数量凝血时间凝 血 小 结(形成凝血块)网罗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因子-复合物激活因子因子X激活因子 结合因子激活因子启动,全在血中启动,组织和血中多少慢、约数分钟快、约十几秒钟什么是血清?血

15、清与血浆的区别在哪里? 血清?血浆?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中 无 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 (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凝血时间与凝血因子种类是否齐备及浓度有关 1.加速凝血 (1)加钙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 (4)局部适宜加温 2.延缓凝血 (1)除钙剂:柠檬酸钠草酸铵或草酸钾 (2)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3)应用抗凝剂 (4)降低血液温度。凝 血 系 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三、血液凝固的调控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生理性抗凝物质3.血液中的抗凝物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Serine Pr

16、otease Inhibitor主要:抗凝血酶(曾称抗凝血酶III)作用机制:FIIa、IXa、Xa、 XIa、XIIa属丝氨酸蛋白酶(2)蛋白质C系统(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4)肝素 Heparin来源: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作用及其机制: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凝 血 系 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四、纤维蛋白的溶解1、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2、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3、过程: _激 活 物抑制物纤 溶 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

17、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激活物:主要存在于子宫,甲状腺,故这些器官手术易出血临床上常用于溶栓。治疗心肌梗塞主要用药此外,血浆激活物:F XIIa;激肽释放酶等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A physiological balance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内皮促凝功能血流抗凝蛋白纤溶蛋白血管内皮抗凝功能正 常 止 血 状 态促凝血活性抗凝血活性促凝血活性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内皮促凝功能抗凝血活性血流抗凝蛋白纤溶蛋白血管内皮抗凝功能栓倾向血或血栓形成生理性止血血栓形成机制“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 Virchow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

18、、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血流因素:血流是否淤滞血管因素: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因素:形成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形成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溶解,血管修复动脉血栓: 病理过程阻塞急性事件栓塞慢性缺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产生裂隙或完全破裂血栓与粥样斑块融合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动脉血栓定义 (病理生理学):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形成一个富含血小板的血栓 临床后果: 累及多处动脉血管床 (如, PAD患者发生心梗和中风的危险性增高)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血管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省高血压患者已近1000万,而且逐年上升,我省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只有39.7%,患者治疗率只有31.5%。浙江在

19、线2010年10月09日讯 出现年轻化趋势,最近,宁波发现高血压患者最小年龄为12岁,武汉市的最小高血压患者才9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特别胖。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 作用环节 第一代 阿司匹林 环氧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Ticlopidine ADP活化抑制剂 临床应用第二代 Reopro GPIIb-IIIa受体抑制剂 临床应用第三代 JAQ1 GPVI(胶原)受体抑制剂 动物实验 AjvW2, 6B4 “vWF-GPIb”抑制剂 动物实验 82D6A3 “vWF-胶原” 抑制剂 动物实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1) 作用于血栓形成的起始点:血小板粘附 相关的膜(胶原)受体和粘附蛋白(vWF)。

20、2) 减少出血倾向。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红细胞凝集 (凝集原、凝集素)对输血最为重要的血型是ABO系统和 Rh系统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1.分型原则: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2.凝集原: A,B凝集原 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3.凝集素: 抗A,抗B 凝集素 指血清中存在的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4.遗传(一) ABO血型系统二、红细胞血型血型 凝集原(RBC) 凝集素(血浆)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无O型 无 抗A抗B(三)ABO亚型:(1)分型: A1亚型:有A1抗原,A抗原,抗B A2亚型:有A抗原,抗A1,抗B。(2)意义:当A型血配血不合

21、时,应首先考虑 是否有抗A1凝血集干扰。通常在输 血时不考虑,但在妊娠时A2亚型抗 原性增强,要注意。5.血型的鉴定(二) Rh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含有一种与恒河猴( 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相同的凝集原称为 Rh 因子根据此种凝集原而将此种血型命名为 Rh血型含Rh凝集原 (主要是D抗原) Rh阳性(99%)不含Rh凝集原 Rh阴性(1%)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需经后天致敏产生抗Rh: IgG(分子小),可通过胎盘。临床意义: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2.妊娠:Rh-的母亲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

22、,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少量失血 30% 危及生命输血200ml,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对机体无害血量: 约占体重的78 7080ml/kg50Kg35004000ml三、血量和输血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为:A.55岁 B.60岁 C.69岁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输血 Blood Transfusion输全血成分输血 Tran

23、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三、输血原则:避免 同型 抗原-抗体相遇1、同型输血2、异型输血慎、慢、少 O A、B、AB O、A、B AB3、在输血之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方面即将供血者的红细胞 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次侧方面把受血者的红细胞 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交叉配血试验 Cross-match Test交叉配血试验主侧 RBC + 血清 - - + +次侧 血清 + RBC - + - +输血原则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第三章 血液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

24、ystal osmotic pressure)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清(serum) 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

25、insic pathway)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血型(blood group)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交叉配血试验(corss-match test)案例分析 一个黑人小女孩在早上的体育课上长跑后,感到非常的疲劳,中午一直处于昏睡状态。被送回家后,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傍晚时分送她去了儿科医生那里。 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并观察孩子的状态,有以下记录:1、孩子仍处于昏睡状态,不能正确的辨别方向和回答一般的问题。 2、她说自己非常疲劳,肌肉无力且疼痛。3、呼吸有点急促。4、指尖、手掌、嘴唇的皮肤略现青紫色。实验室分析如下:1、HCT 偏低,血红蛋白偏低。2、

26、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多数变成了镰刀形。3、电泳法显示出非正常的血红蛋白。What is your diagnosis?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A2500ml和1000ml B5000ml和2500mlC3500ml和2000ml D4500ml和2000mlC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D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主要由白蛋白形成C与血浆容量有关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D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 B葡萄糖CKCl DNaCl D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C蛋白质摄入不足 D红细胞脆性大 A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 B5羟色胺CADP、组胺 D凝血酶C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 A血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