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州三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共 36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龟裂(gu) 慰藉 (j) 懈怠(di) 怜悯(mn)B贮藏(ch) 逦迤(y) 戛然而止 (ji) 疏浚(jn)C 一瞥(pi) 针砭(bin) 筵席(yn) 窥伺(s) D寒砧 (zhn) 迢远(tio) 鲜为人知(xin) 矗立(ch)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寥廓 斑驳 垂拱而制 入不敷出 B 蛰伏 审慎 恬不知耻 前倨后躬C 萦绕 尺牍 平心而论 缘木求鱼D渣滓 锱铢必较 开源截流 振聋发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他们把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一箱箱运走,为什么那么多的清朝官员竟无人问津?B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讲变为现实。C敌人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穷于应付,只能望洋兴叹,狼狈地败下阵去。D该上学了,昨天放在桌子上的书包却不胫而走,弄得他不知所措。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出生的地方?那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不发知道了。C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D尽情歌唱吧,欢呼吧,为我们这春光明媚的大地!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十几年的迅

3、猛发展,中关村的电脑软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的明星。B展现企业家的风采,弘扬企业家的精神,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千百万企业工作者的长期夙愿。C认识、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渐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D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智力水平,而是取决于学习时的专注程度。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

4、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

5、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

6、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源。6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7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C文化具有群体性

7、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B“人化”指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一12 题。(每小题3 分,共12 分)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

8、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

9、项是( )(3分)锱铢:贵重的东西 南亩:泛指农田九土:即九州,指全国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 骄固:骄奢顽固楚人:指刘邦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 C D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 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六王毕,四海一 韩魏之经营 朝歌夜弦 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A/ B./ C./ D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

10、,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在第二段中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第二部分(共114分)四、(共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 分,共9 分)(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译文: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

11、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1)这首元曲中的“美人”是指_;“烧赤壁山”的主帅是_;读书人指的是_。(3分)(2)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 。(1分)(3)有人认为“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叹”字涵义丰富,试作分析。(3分) 15默写(任选6题,每题空 1分,共8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3)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4)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五、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7分) 远方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12、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论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东方!中国!曾许久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13、!”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

14、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下,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

15、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16第3段中划线的语句表明了什么?(1分) 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4分) 17第7段中使用司马迁、柏拉图等人的事例,有哪些作用?(4分) 18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19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 )( )(4分)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

16、出了“远方”的魅力。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会,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 HYPERLINK /shti/ t _blank 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六语言知识运用(13分)20.请各用一个单句对下列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畅,每句不超过25字。(9分)(1)祝福中的 是一位 形象。(3分)(2)边城中的 是一位 形象。(3分) (3)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 是一位 形象。(3分)21、根据文意,仿照画线的句式在横线上造句。(4分)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