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页码 6 / NUMPAGES 总页数 6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1将古诗补写完整。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之:_(2)故人:_(3)烟花:_(4)唯见:_3这首诗是_代伟大诗人_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_诗,地点在_,时间是_,老朋友的去向是_。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2. 按要求完成练习。枫桥夜泊_,_。姑苏城外寒山寺,_。1补全诗句。2这首诗是_代的诗人_写的,描绘了_(季节)的

2、景象,从“_”“_”两处可以看出。3全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a.对美丽的秋夜江景的喜爱b.旅途中孤寂忧愁3. 课外阅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黄云:天上的乌云。曛:日光昏暗。知己:好朋友。谁人:哪个人。1.诗中加点的“君”指的是。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采用的是()的修辞手法。A.反问 B.设问 C.比喻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可以从“”“”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跟我学: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描写其他景物,丰富诗句的内容。让景物含情。4.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

3、雪纷纷”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_5.高适用哪两句诗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_,_。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是描绘的,表达了诗人之情。(2)解释下面的字词。知时节:_潜:_俱:_(3)诗中哪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认为这场春雨是“好雨”?_(4)解释诗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划线的“潜”字用得好在哪儿。_5. 开心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诗人为何“涕泪”?_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喜欲狂”进一步抒写。6.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

5、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多选)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偶3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理解。惠崇春江晓景(宋)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

6、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理解下列汉字。满:_欲:_2“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_。3描写作者联想的诗句是“_”。9. 古诗鉴赏。秋登宣城谢胱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胱(ti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

7、。C.尾联写出了李白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修辞方法)句。4颔联一个“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10.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示儿_,_。_,_。1背诵并默写示儿。2翻译。_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_11. 品读古诗,体会意境。(1)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是_;大意是_;表达了作者_。(2)秋思一诗的前两句是_;大意是_;从中可知诗人是借_来抒发情感的。(3)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_的作品,诗中一个字不仅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_。12. 对比阅读。闲居初夏午睡

8、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思:意,情绪。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安仁:县名。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之情。(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

9、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1)_(2)_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14. 读诗句,完成练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