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的智能家电设计_第1页
基于gsm的智能家电设计_第2页
基于gsm的智能家电设计_第3页
基于gsm的智能家电设计_第4页
基于gsm的智能家电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摘要III关键字IIIAbstractIVKey wordsIV绪论1引言1课题现状1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本文结构2系统设计原理3ASP 技术介绍3B/S 结构4ASP 运行环境5数据库管理及介绍6UML 应用介绍7系统总体设计8系统的软、硬件环境8系统功能模块设计8数据库结构设计10第一章1.11.21.31.4第二章2.12.22.32.42.5第三章3.13.23.33.3.13.3.23.3.4ach 表结构11admin 表结构11subject 表结构12第四章详细设计与系统实现13管理员用户管理设计13系统流程图设计13数据库的连接154.14.24.34.44.54.6数

2、据库的加密15系统主界面设计17管理员管理程序设计184.6.14.6.24.6.34.6.4初始化首页显示18信息管理模块20课程管理模块24成绩管理模块254.74.8系统页面介绍27分页显示的代码设计29第五章 设计总结31参考文献32致谢33基于 GSM 的智能家电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科技控制的生活已经成为主流,人们对智能家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知道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工具,那么利用通过的方式控制家电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已经完善的 GSM 网络通过控制家电,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覆盖率高、传输特性好等优势,为人们提供一种便捷的家电控制

3、方式,这必将成为监测及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基于 GSM 网络的控制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这是 GSM 网络与系统在控制领域中的新应用。本设计利用 STC89C52 微控制器作为控制的,利用西门子公司的 TC35 高度集成的 GSM 模块作为控制的接收和发送的中转站,利用 STC89C52 微控制器控制 TC35 模块的接受发送,通过和处理 TC35 模块接受的区的数据,利用符合 ZigBee 协议的 SZ05 无线发射模块已广播形式发送到从机组,从机组通过 SZ05 无限模块接受数据,利用STC89C52 处理得到的数据并利用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而控制。关键字:GSM,智能,MCU,控制

4、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WEB Stud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Teaching Administrator Back-end SystemAbstractKey wordsB/S Structure, ASP, MIS, ADO第一章 绪论1.1引言21 世纪,科技,电子的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如果能设计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家电远程控制系统,使人们能够在远离家庭的地方对家用电器进行控制,并了解到家中的安全状态,将给普通居民的家庭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移动的普及

5、与 GSM 网络的不断完善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1.2课题现状由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已经彻底的融入人们的心中,人们会经常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电子产品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由于不同的思考方法和应用方向也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同的产品。很多公司利用 GSM 网络的覆盖广的特点研制智能检测、控制、等不同的产品。1.3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覆盖的 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方式。由于 GSM 网络在范围内实现了联网和漫游,具有网络能力强的特点,用户无需另外组网,在极大提高网络覆盖范围的同时为客户节省了昂贵建网费用和费用。同时,它对用户的数量也没

6、有限制,克服了传统的专网通信系统投资成本大,维护费用高,且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有限的缺陷。比起传统的集群系统在无线网络覆盖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加上 GSM 的SMS 本身具备的数据传送功能,因此,短消息业务在智能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 GSM 短消息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克服了家电控制系统费用高,控制时间长等的缺点,具有良好可扩展性和实用价值。鉴于中国目前一般家庭的现状,中国拥有庞大机和家电用户。一旦家电市场和市场能够融合,将为运营商和家电企业带来更为巨大的利润受益,短消息通信是一种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开发方便、费用低、免、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针对现阶段,可以在传统家电的基础

7、上,利用普及极广机的息业务并用廉价的成本开发家电控制系统,用以来实现一些简单、实用的控制功能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1.4本文结构本设计通过对基于 GSM 智能家电控制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系统开发的背景、目的、意义)第二章:GSM 介绍(本章具体介绍 GSM 的概念,以及高度集成的TC35 模块。)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分析了智能家电控制的总体设计。)第四章:硬件设计第五章:软甲设计第六章:总结第二章 GSM 和模块2.1GSM 的定义GSM 是由欧洲电信标准组织 ETSI 制订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GSM 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

8、cation) 的简称。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自 90 年代中期投入以来,全球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10 亿人正在使用 GSM。所有用户可以在签署了漫游协定移动运营商之间漫游。 GSM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 GSM 被看作是 第二代 (2G)移动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 是一个当前由 3GPP 开发的开放标准。从用户观点出发, GSM 的主要优势在于用户可以从更高的数字语音质量和低费用的SMS之间作出选择。网络运营商的优势是他们可以不同的客户定制他们的设备配置,因为 GSM 作为开放标准提供了更容易的互

9、操作性。这样,标准就允许网络运营商提供漫游服务,用户就可以在全球使用他们的移动了。GSM 作为一个继续开发的标准,保持向後兼容原始的 GSM力在Release 97 版本的标准才被加入进来,也就是 GPRS。高速 99 版标准才引入的,主要是 EDGE 和 UMTS 标准。,例如报文交换能也是在Release2.2GSM 的特点GSM 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耗电量低。GSM 具有以下技术特点: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具有高频谱效率。容量。由于每个信道传输带宽

10、增加,使同频复用栽干比要求降低至 9dB,故 GSM系统的同频复用模式可以缩小到 4/12 或 3/9 甚至更小(模拟系统为 7/21);加上半速率话音编码的引入和自动话务分配以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使 GSM 系统的容量效率(每兆赫每小区的信道数)比 TACS 系统高 35 倍。话音质量。鉴于数字传输技术的特点以及 GSM 规范中有关空中接口和话音编码的定义,在门限值以上时,话音质量总是达到相同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开放的接口。GSM 标准所提供的开放性接口,不仅限于空中接口,而且报刊网络直接以及网络中个设备实体之间,例如A 接口和Abis 接口。安全性。通过鉴权、加密和 TMSI 号码

11、的使用,达到安全的目的。鉴权用来验证用户的入网权利。加密用于空中接口,由和网络 AUC 的密钥决定。TMSI 是一个由业务网络给用户指定的临时识别号,以防止有人地理位置。而泄漏其与 ISDN、PSTN 等的互连。与其他网络的互连通常利用现有的接口,如 ISUP或TUP 等。在基础上实现漫游。漫游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特征,它标志着用户可以从一个网络自动进入另一个网络。GSM 系统可以提供全球漫游,当然也需要网络运营者之间的某些协议,例如计费。2.3TC35i 模块TC35i 新版西门子工业 GSM 模块是一个支持中文息的工业级 GSM 模块,工作在EGSM900 和 GSM1800 双频段,电源范围

12、为直流 3.34.8V ,电流消耗休眠状态为3.5mA,空闲状态为 25mA,发射状态为 300mA(平均),2.5A 峰值;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 功耗在EGSM900(4 类)和 GSM1800(1 类)分别为 2W 和 1W ,通过接口连接器和天线连接器分别连接和天线。SIM 电压为 3V/1.8V,TC35i 的数据接口(CMOS电平)通过 AT 命令可双向传输指令和数据,可选波特率为 300b/s115kb/s , 自动波特率为 1.2kb/s115kb/s。它支持Text 和PDU 格式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可通过 AT 命令或关断信号实现

13、重启和故障恢复, TC35i 由供电模块(ASIC)、闪存、ZIF连接器、天线接口等 6 部分组成。作为 TC35i 的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 GSM 终端内的语音和数据信号,并涵盖了蜂窝射频设备中的所有模拟和数字功能。TC35i 模块有 40 个引脚,如图 2.1,通过一个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阻力插座)连接器引出。这 40 个引脚可以划分为 5 类,即电源、数据输入/输出、音频接口和控制。TC35i 的第 15 引脚是正电源输入脚通常值 4.2V,第 610 引脚是电源地。11、12 为充电引脚,可以外接锂电池,13 为对外输出电压(共外电路使用),14为 ACC

14、U-TEMP 接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用于锂电池充电保护控制。15 脚是启动脚IGT,系统加电后为使 TC35i 进入工作状态,必须给 IGT 加一个大于 100ms 的低脉冲,电平下降持续时间不可超过 1ms。1623 为数据输入/输出,分别为 DSR0、RING0、RxD0、 TxD0、CTS0、RTS0、DTR0 和 DCD0。tc35i 模块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实际上是一个串行异步收发器,符合ITU-T RS232 接口标准。它有固定的参数:8 位数据位和 1 位停止位,无校验位,波特率在 300bps115kbps 之间可选,默认 9600。硬件握手信号用RTS0/CTS0,流量控制

15、用 XON/XOFF,CMOS 电平,支持标准的 AT 命令集。 其中18 脚 RxD0、19 脚 TxD0 为 TTL 的串口通讯脚,需要和单片机或者 PC 通讯。 TC35i, 2429 为同 TC35i 是这样连接的:SIM 上的阅读器与TC35i 的同名端直接使用外接式引脚,CCRST、CCIO、CCCL、CCVCC 和 CCGND 通过相连,ZIF 连接座的CCIN 引脚用来检测是否插好,如果连接正确,则CCIN 引脚输出,否则为低电平。TC35i 的第 32 脚 SYNC 引脚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指示发射状态时的功率增长情况,另一种是指示 TC35i 的工作状态,可用 AT 命令

16、AT+SYNC 进行切换,本模块使用的是后一种。当 LED 熄灭时,表明 TC35i 处于关闭或睡眠状态;当 LED 为 600 ms 亮/600ms 熄时,表明没有或 TC35i 正在进行网络登录;当 LED 为 75 ms 亮/3s 熄时,表明 TC35i 已登录进网络,处于待机状态。30、31、32 脚为控制脚,其中 30 为 RTC backup,31 为er down,32 为SYNC。 3538为语音接口,35、36 接扬声器放音。37、38 可以直接接驻极体话筒来话筒正端,39 是话筒负端)声音(37 是图 2.1 TC35i 引脚图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的整体设计本设计利

17、用 STC89C52 微控制器作为控制的,利用西门子公司的 TC35 高度集成的 GSM 模块作为控制的接收和发送的中转站,利用 STC89C52 微控制器控制TC35 模块的接受发送,通过和处理 TC35 模块接受的区的数据,利用符合ZigBee 协议的SZ05 无线发射模块已广播形式发送到分布式从机组,从机组通过 SZ05无限模块接受数据,利用STC89C52 处理得到的数据并利用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而控制。因此把这个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主机部分和分布式从机部分,主机部分主要由 TC35i 通信模块、STC89C52、遵循 ZigBee 协议的 SZ05 的无线模块组成,分布式从机部分主要由遵循

18、ZigBee 协议的SZ05 的无线模块、STC89C52、开关控制部分(霍尔原件和可控硅原件)、家电端。因此总体的结构框图如下:图 3.1 总体结构框图3.1模块功能介绍第四章详细设计与系统实现第五章设计5.1设计分析经过对整个系统构架的设计分析,在主机模快设计方面,利用 STC89C52 单片机一直检测TC35i 是否收到数据,若收到数据,通过单片机向 TC35i 通信模块发送信息指令,然后 TC35i 通过串口把到STC89C52 单片机进行和处理,STC89C52把处理的数据经过无线发射模块发送到从机,从机接收到信息之后,经过 STC89C52 进行和处理,然后在依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而控制霍尔原件和可控硅电路的选通和关闭。整体的程序流程图如下:主函数初始化致谢本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最终完得到了余老师的热心帮助和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