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邓于)_第1页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邓于)_第2页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邓于)_第3页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邓于)_第4页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邓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OO五年五月三十一日1一、背景2疫苗的种类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日益提高预防接种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卫生部1980年发布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试行办法为保证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亟需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 3二、监测目的4(一)监测已知预防接种副反应异常增加;(二)发现新的、少见或罕见的预防接种副反应;(三)发现导致特定类型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危险因素;(四)发现疫苗品种或批号的质量问题;(五)重新评价预防接种副反应种类或发生率增加的某种疫苗的安全性;(六)发

2、现并防止差错与事故;(七)改善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 5三、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6(一)定义 1、预防接种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 2、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是指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反应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 7(二)分类 1、疫苗反应:预防接种副反应可因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 2、接种程序错误: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 3、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4、注射反应:可因受种者对注射

3、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5、不明原因:有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可能难以确定。 8四、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报告 9(一)应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如下:10(二)报告人 医疗卫生机构、疫苗生产和经营企业是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责任报告人。 受种者及/或其监护人和其他人员也可以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 11(三)报告程序、时间及形式 1、责任报告人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后,城镇应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接种点所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 居住:崇安区学前街 接种:南长区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发生反应后报告 南长区疾控中心12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4、构在发现或电话接到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后,应立即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同时尽快进行调查核实,填写预防接种副反应调查表 。13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收集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在调查处理结束后24小时内将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和预防接种副反应调查表录入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数据库,并于每月6日前将监测数据库报市疾控;如当月未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各级应进行“零”报告。 14 4、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接到报告后2

5、小时内向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5上述情况如符合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同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如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应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进行报告。16五、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调查17(一)调查单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现场调查,必要时,地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直接参与预防接种副反应现场调查。发生死亡、罕见、原因难以确定的,群体性的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应由地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现场调查。18(二)调查步骤与内容1、证实报告 收集患者病史(或临床记录)中的资料;根据病史和书面资料详细核对病人的反应

6、情况;获得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遗漏的细节;查明需要包括在调查中的任何其他病例。192、调查和收集资料 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调查应按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病例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预防接种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等;接种同批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其他人的情况。此外,还需要调查疫苗、稀释液、接种器材情况,预防接种过程以及服务情况(同时填写附录二)。 203、查找原因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反应是否因疫苗固有性质引起,还是由于注射本身引起的;疫苗生产、储运、接种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受种者是否偶合某种疾病发病等。4、初步结论 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小组根据事件的发生原因,得

7、出初步结论,并提出建议。 21(三)撰写调查报告 对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反应在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描述;2、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4、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分析;5、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初步判定及依据;6、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22六、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处理 23(一)发现预防接种副反应,应积极诊治,应报告的几种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及处理原则参见附录三。(二)预防接种副反应的鉴定必须通过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小组进行。

8、 (三)对有争议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处理,参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24七、资料分析 25 通过分析时间上的关联性、流行病学分布、接种疫苗至出现症状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报告发生率与预期发生率的比较等资料,发现和识别任何预防接种副反应增加的征兆,找出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或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为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26八、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评估27(一)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析预防接种实施单位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报告,评价预防接种副反应是否在规定时限内报告,报告内容是否全面、正确。未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时是否按规定做“零”病例报告。 28(二)调查

9、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析预防接种实施单位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调查资料,评价是否所有的预防接种副反应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调查;并进一步核实调查质量。 29(三)采取措施的正确性 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判断的合理性,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正确性。 30九、各级的职责31(一)国家级 1、制定全国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指南; 2、对承担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省级人员的师资培训; 3、督导下级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 4、评价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5、定期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向卫生部、有关部门和各省报告或反馈; 6、协助省级调查处理预防接种副

10、反应。 32(二)省级 1、制定本省预防接种副反应的监测方案; 2、对省内承担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地区、县级人员的培训; 3、督导下级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 4、评价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5、定期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向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地区报告或反馈; 6、协助地区级调查处理预防接种副反应。 33(三)地区级 1、对辖区内承担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2、督导下级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3、组织对死亡、罕见、原因难以确定的,以及群体性的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调查处理;4、分析辖区内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报告和调查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转;5、接受和组织对下级单位不能确认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的会诊,必要时请上级专家协助; 6、定期对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向地区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县报告或反馈。 34(四)县级 1、对辖区内预防接种实施单位/医疗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2、督导下级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3、收集辖区内预防接种实施单位/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