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民俗史隋唐卷【女子篇】唐朝的女子十分爱美,尤其是上层贵族以及宫中的女子。因此,唐朝流行于市井的时尚,都是从宫中流传开来的,所以说,那个时候宫中的嫔妃、皇族是引领时尚的先锋。一、妆容一般妇女面部化妆是搽白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为底,显得皮肤白皙细嫩,两腮涂胭脂红,搽胭脂后白里透红,使女性更加妩媚动人。(一)花钿、额黄、面靥1、花钿她们在眉间贴花钿,俗称“花子”,亦称为面花、贴花,是贴在脸上、眉间的小装饰,所谓“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在唐代,花钿的样式颇多,有菱形、圆形、月形。各种美丽的花钿,如下:*吐署奈
2、出土链阈J先风一.早界圮一卑(713-71A)0夭囊土年7*钟亠天主+阜(752早J&b1J釣犬M疋和和車I白沁一8C6)“约鼻扎滾早(ao3)、*IttJt(tejB2a-907吐用(3&2B-907PS:景云元年之前的眉形为广眉居多,景云元年为蛾眉,先天二年至开元二年为长眉,天宝元年晕眉,天宝十一年为柳眉,天宝至元和初年为八字眉。(五)斜红斜红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斜红,也称“晓霞妆”,如两道红色的新月装饰于脸侧,酷似两道疤痕。在唐代,斜红成为流行的装饰,翩翩一撇,尽展风流斜红是面颊上的一种妆饰,其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
3、之间。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一般都描绘钛阳穴部位,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之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斜红:(六)几种在唐朝比较流行的女子妆容: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画黛眉;四贴花钿;五贴面靥;六描斜红;七点唇脂。PS:上图第六步开始鬓角那两道弯月状的红色就是斜红。白妆,就是不施脂粉,单以铅粉敷面。白妆上好了很美,上不好就像鬼。个人认为日本艺伎的白妆就很吓人。红妆:唐代最为流行的面妆是,其中最艳者是“酒晕妆”不分贵贱,均喜敷之。酒晕妆则是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晕然。妆台记“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
4、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酒晕妆:桃花妆: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女子,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飞霞妆,先在面部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颊轻轻罩之,较适合老妇。檀晕妆,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一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
5、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二、服饰唐朝时期的妇女服饰可以分为公服和常服,礼服与便装。但是,就法令规定的礼服而言也比男子服饰要简单。礼服主要是针对皇后、嫔妃、朝廷命妇在受封、典礼、入宫朝见等各种正式场合里所穿的服饰。对于常服便服没有特殊规定。唐朝时期女服主要由裙、帔、衫、襦、帽、鞋等组成。(一)裙裙在古代虽有长裙和短裙之别,但不分男女都可以穿,都称为“裳”。但是到了隋唐时期,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称为女性服装的专用名词,也是女服的代表性名词,而男子穿裙的记载很少见了。裙分为长裙和短裙,长裙又分为拖地长裙和着地褶裙,一般作为妇女的礼服,在祭祀典礼、侍奉姑舅都要穿长裙以表示严肃和对长辈
6、的尊重,外出也穿长裙。唐朝时期长裙时兴裙腰高至胸部,长可着地或拖地,既显得身材修长也显得裙子更长。裙系高腰至胸部,甚至系在腋下,系扎丝带,颈部与胸部的肌肤露在外,给人以优雅、修长、飘逸之感。形制上紧下阔多褶皱,长裙时比较费布料的服装,古代布帛幅面比较窄,所以宽大的女裙都要用几幅布帛连起来缝制。唐初时尚节俭,避免裙褶多而浪费,所以裙褶少而较瘦。唐初曾规定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毅、五色线靴、履,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十六破。所谓“破就是裙幅褶,幅褶越多越费布。较瘦的长裙:唐高宗和唐玄宗也下过类似禁阔大长裙的禁令,但实际上禁而不止。因为唐朝尚宽肥为美,华贵的妇女用七幅八幅的也不少。随着奢侈之
7、风炽盛,更肥更阔大的拖地长裙成为时尚,以至于仕女踏春郊游时在野外可以挂裙为帷幄。在唐墓壁画中以及出土的三彩仕女俑很多就是穿着多褶多幅的广裙。到了唐文宗时为倡导节俭,命令限制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但是实际上官员并不认真执行,也实行不下去。唐代仕女的裙子颜色有紫、红、绿、青、黄等多种颜色,追求流行的绚丽色彩,裙上图案花纹也很多。那时,裙的颜色以绯、黄、紫、青为最流行。从颜色花饰来看,唐代尤以红色石榴裙最流行。石榴裙:I唐朝是是我国丝绸缎纺织品工艺发展的繁荣时期,无论就其花色还是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裙子又是最能体现仕女靓丽风采的衣服,所以唐代妇女裙子不仅花色多、品种繁,质
8、地也十分讲究而多种多样。当然,普通百姓家的穷人只能是荆衩布裙,富人家就穿绸裙、纱裙、罗裙、绫裙、石榴裙等;王公贵族家妇女穿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金丝绣等。最奇特的裙子当属百鸟毛裙了。唐朝豪华奢靡的裙装之风在民间也颇为炽盛,包括绫、罗、绢、锦、绣、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各式种类,其中以织金锦和蹙金绣为奢华的代表。武则天为奉真身菩萨供奉绛红罗蹙金绣裙,以金线绣出的枝花图案精美绝伦。蹙金绣:织金锦:Kn搭披帛:簪花仕女图:(二)帔、帛帔是搭在两肩和背上的帛巾。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开始时是用缣帛,所以也称为披帛或帔帛。披帛又可称作“画帛”,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服饰,在唐代得以盛行。形状为一条长
9、条形状的巾子,长度在二米以上,披与肩上,背部捎下落,再将其缠绕在手背间,材料多是纱罗制成,轻薄的纱罗上印画图纹,或是金银线织成的图案。隋唐时期“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搭帔帛,即用比较长轻薄的绫罗绕在肩背上,两端绕臂悬在胸前,放开则长可及膝。这种披长帛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女性打扮,特别是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所画的仕女和张萱捣练图中正在捣练劳动的妇女都是将这种长披帛披在肩背上或绕在手臂上,给女子增添了不少飘逸风韵。长披帛因长而不便,一般只是在室内或参加宴会时所用。捣练图:另一种较短的帔子,披于肩背,系于胸前,在外乘车马都很方便实用。唐代帔子近似后世云肩、背心,为女子常服。事物纪原说:“唐制,士庶女子,在室披帛,出适披帔子。帔子颇似于男坎肩。帔子:唐代规定士庶女子在室内搭披帛,出嫁则披帔子,披帛和帔子的界限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州深圳地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浙江国企招聘2025金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社会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光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20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模板「」
- 厦门一中月考试卷及答案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余姚景隆置业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子制造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考核试卷
- 森林经营与城乡生态协调考核试卷
- 硫酸锶在骨骼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技术考核试卷
- 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 GB/T 1410-2006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 工业厂房土方回填施工方案1215
- 鲜肉切片机设计说明书
- 2018年USB数据线检验规范资料
-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吊装计算书
- 风电场道路及平台施工组织方案
- 第4章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zhm
- 视觉形象设计VIS清单
- LLC谐振半桥的主电路设计指导
- 工具钳工技能操作鉴定要素细目表09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