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教师版)_第1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教师版)_第2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教师版)_第3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教师版)_第4页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教师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高二 历史 学科 第 一 单元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知道明清之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代表人物,分析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了解明清时期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并能简单评价3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4难点: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二、学习新知识:一)、背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提示:注意明清时代背景具有的两面性: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腐朽没落,同时也被称为“近代化的前夜”)材料: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新的

2、十字路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社会矛盾的激化反封建运动的兴起经济:落后的自然经

3、济为主体,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扩大、市民阶层的崛起。思想:理学走向极端、禁锢思想,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李贽的离经叛道 (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发展) (读材料并归纳) 材料 观点挑战:孔子及儒学的权威性,(反权威)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反正统)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

4、行若狗彘。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焚书 强调:人正常的私欲(尊人性)“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续焚书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反传统、倡个性)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氏丛书3、李贽思想的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

5、代特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根据表格知识梳理的提示,完成下列表格)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核心思想一: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二:“工商皆本”“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经世致用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为: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整个民族的沦亡。一、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二、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6、船山遗书影响抨击君主专制,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评价进步性:对传统儒学批判地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局限性: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探究1 :明末清初一方面封建社会全面走向腐朽没落,同时也被称为“近代化的前夜”,请根据上述所学知识归纳黄、顾、王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反映时代新特点的共同观点,以及分析产生这些共同思想的根源是什么?主要思想社会根源政治上:反对

7、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工商皆本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理学走向极端、禁锢思想,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练习)1“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评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理学( )A重文轻技的特点 B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D空谈义理考据训诂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

8、度3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4 “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5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干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

9、,行已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6.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7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10、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9、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民为贵,社稷敬之,君为轻”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11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民本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工商皆

11、本 辩证法A B C D12“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种“异质因素”指A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 D拓发明本心”,心学的成熟13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民主启蒙色彩1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A民主科

12、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15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单元知识小结】小组合作学习2:哲学原理认识:“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回忆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政治史主要特征经济史主要特征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史实:诸侯争霸

13、分封制崩毁封建小农经济初步确立(史实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秦汉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史实:中央:三公九卿、中外朝、地方:郡县制、郡国二制、推恩令、小农经济初步发展,商业严格限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宋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史实:中央:设二府三司 ;地方:派文官、设通判)小农经济高度繁荣,商业空前繁荣(史实:交子、城市发展:商业打破时空界限、)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史实:明废宰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如商帮、城镇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外贸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小组合作学习3:单元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时期阶段

14、特征代表主要观点春秋应运而生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战国蔚然大宗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 性本善荀子“仁义” 、“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秦沉重打击 焚书坑儒西汉正统与主流(新儒学:吸收道、法、阴阳五行)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魏晋佛、道挑战尊道、礼佛、崇儒隋唐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官方哲学(吸收佛、道)程朱理学理是本原;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陆王心学宣扬“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思想批判、个性解放、李贽

15、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唯物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自主检测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1)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1)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

16、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宋朝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成为官方哲学)。(2 分)(2)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或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礼教纲常严厉,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