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1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2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3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4页
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脊灰麻疹监测与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内 容脊灰监测麻疹监测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脊灰监测疾病简介AFP监测Source from TREMOLO 于丹麦 哥本哈根市的 博物馆患者右下肢麻痹 明显的肌肉萎缩足下垂3000-4000年前古埃及最古老的脊髓灰质炎患者雕像 经口和或呼吸道进入体内 咽部和下消化道 粪便 直接扩散到外环境. 扁桃腺、深颈结、淋巴结等 引起较小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 心脏 肝、胰、 呼吸道 皮肤 系统 肾上腺 粘膜 引起较大的病毒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 脊灰病毒的感染途径疾 病 简 介脊灰病毒:粪口传播,人是唯一宿主 室温、污水、粪便中存活46个月,煮沸、紫外线 各种氧化剂敏感潜伏末期、瘫痪

2、前期排毒最多、传染性强 病前23天,病后1周内排毒最多 持续时间可达3-6周,少数长达34月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带病毒者(1:751:1000)7临床表现潜伏期:714d(335d)按症状轻重及有无麻痹分四型:隐性感染(无症状型)顿挫型(轻型)无麻痹型麻痹型8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痹型以脊髓型多见)可有双峰热发热或热退后出现肢体和/或躯干肌麻痹,弛缓性、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重症伴呼吸衰竭病程早期CSF中有细胞蛋白分离,恢复期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神经源性受损粪便:分离出细胞致病性病毒9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0全球本土流行国家与脊灰报告病例数(2000-2013年) 病例数流

3、行国家数数据截至2014年3月11日2013年脊灰野病毒病例分布情况2013年:406例 WPV病例,分布于 8个国家3 个本土流行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 160例占总病例数 40%; 索马里194例,占48%;无WPV3病例(最后检出:2012年11月10日)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叙利亚喀麦隆全球脊灰疫情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疫苗开始使用无脊灰证实最高报告发病年份1964年发病4万多例1994年发生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完成了潜在性感染脊灰材料实验室登记/清册、封存17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例1995

4、年1994年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例1996年 1999年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1例2011年新疆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局部传播中国曾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我国消灭脊灰进展曾多次出现输入疫情,个别引起局部流行;有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19敏感的监测系统,是应对输入性脊灰病例的关键,要做好AFP监测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在第一时间识别、发现病例采取快速、正确的反应阻断病毒传播20AFP病例定义?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5、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AFP监测是症状监测2114类常见AFP病例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 脊髓灰质炎(A80)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G61.0);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M54.1);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S24.2, S24.3, S34.2, S34.6, S34.8);单神经炎(G56, G57);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G72.3)肌病(包

6、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G72.1, G72.2, G72.9)急性多发性肌炎(M33.2)肉毒中毒(A05.1)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G82.0, G82.2, G82.3, G82.5)短暂性肢体麻痹(R29.8)22为什么将14种(类)疾病纳入AFP病例报告系统?上述疾病早期即有运动障碍,呈不同程度急性 弛缓性瘫痪,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经过病史分析、实验室相关检查、病程经过观察,最终明确:病变累及中枢、周围神经、肌肉系统病初无法明确,无确凿证据可除外脊灰病毒感染注意:千万不能认为该AFP病例肯定不是脊灰病例就不进行报告!23AFP病例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7、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高危AFP病例,各级机构均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机构报告 24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AFP病例的调查分类区疾控中心在接

8、报后开展调查高危AFP病例年龄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临床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普通AFP病例非高危AFP病例26AFP病例调查内容普通AFP病例调查区(县)疾控中心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病例调查,填写上海市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开始后48小时内在AFP监测信息系统内填报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及时填报标本采集和病例随访等相关资料高危AFP病例调查区(县)疾控中心应在24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调查首先要核实病例,确定符合高危AFP病例定义后,市、区(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其成员除要有熟悉AFP监测的流行病学专家外,至少要有一

9、名熟悉AFP诊断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组成病例发病地居住环境情况调查病例发病地周围5名接触者粪便标本采集及检测病例发病地周围30名5岁儿童接种率调查病例发病地周围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发病地所在区(县)辖区内医院AFP主动搜索27AFP病例标本的采集AFP病例及时采集粪便标本和血标本什么是合格粪便标本?必须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麻痹后越早采集越好两份标本采集时间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成人大拇指末节大小)28采集合格的粪便标本很重要!请您一定要牢记!AFP病例标本的采集AFP病例及时采集粪便标本和血标本合格便标本:以下情况还要采集AFP病例5名接触者(5岁以下,1个月内未

10、接种过脊灰疫苗)大便标本: 每年AFP病例大便标本数少于150份的省 高危AFP病例 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死亡的AFP病例 VDPV病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麻痹超过45天后就诊的AFP病例仍需按要求进行病例报告,但不需要采集粪便标本合格血标本: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麻痹1个月后)各采1份血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间隔1个月;每份标本全血量1ml2930各级医疗机构职责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病例监测培训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

11、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县)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职责配合主动搜索为确保无脊灰状态,各疾控中心人员在每旬和每半年对一些主要医院(AFP相关的监测点医院)进行主动搜索,如发现当初入院时属于AFP应报告范围的病例而漏报者,临床人员应配合调查和报告。规范AFP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必须谨慎诊断,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诊断,不应做出“类脊灰”和“脊灰(原因待查)”等其他诊断。2处容易遗忘的填空项目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监测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

12、0万监测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AFP病例大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 省级脊灰实验室18天内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 阳性分离物在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国家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请了解一下!34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

13、例(VAPP)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 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免疫史,且在服用OPV后4d35d内发热,6d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PV,从粪便标本中只分离到脊髓灰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l%。35减少、避免VAPP的建议患儿存在免疫缺陷,肛周脓肿可能是VAPP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VAPP加强接种前病史询问及体检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临床诊断必须慎重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禁忌症任何医生没有经过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讨论同意,不能作出VAPP的诊断36麻疹监测疾病简介麻疹监测38麻疹由麻疹病

14、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期:出疹前后4天(出疹当天为第0天)39麻疹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过程病毒感染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潜伏期:7-21天-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1+2+3+4+5+6+7+8出疹-4天= 可能为传染期的开始前驱期开始前1天到出疹后4天出疹+4天 = 可能为传染期的结束传染期潜伏期发热前7-18天前驱期 约4天出疹约4-8

15、天40麻疹临床进展时间表最可能的暴露时间出疹前14天,发热前10天角膜损伤导致失明-维生素A缺乏脑炎-大年龄儿童、成人(约1)长期丧失劳动力肺炎和腹泻41严重的麻疹并发症消除麻疹判定的必要条件高水平监测系统没有本土麻疹病例持续3年基因学证据证明本土传播被阻断42我国继脊灰之后要消除的传染病消除麻疹要开展的工作预防接种常规免疫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应急接种病例监测强化免疫43常规免疫程序(共3剂次)8月龄 麻疹疫苗或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和4岁-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工作要求强调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摸底调查,及时掌握新进儿童和新出生儿童定期检查SIPIS数据库 ,通知应种对象,提高及时接种率

16、请医生在适龄儿童痊愈后提醒及时接种常规免疫44查漏补种每年两轮 3月和9月接种对象8月龄16岁外来人口重点对象为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民办学校最低年级、最高年级所有学生以及其它年级中新来沪学生新入学的大中专学生成人麻疹高发区县的大中型企业中新进职工外来人员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及护工等免疫史不详者,5年内未接种过麻疹类疫苗者,全覆盖接种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接种或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结合健康体检、婚前体检等方式为成人开展接种45时限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24小时内开展,并在72小时内结束(接种率争取达到95%以上)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天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

17、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于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尤其是处于同一密闭环境中的人工作要求必须摸清密切接触者并确切落实应急接种,有名单,有记录可以对其他有接触可能的人开展应急接种,但不强求应急接种46有关重要文件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47麻疹监测病例定义 (2014年新修订!)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年版)48不同之处:1、提出“监测病例”概念,以往为疑似病例2、新增

18、加了3种要报告的情况发现监测病例要做些什么诊疗外的工作? 传染病报告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流行病学调查(详细的21天接触史)应急接种49医疗单位疾控中心社区医院医生麻疹监测病例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报告院内疫情传报医生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 电话报告区CDC配合区CDC对患者调查并开展应急接种标本冷藏,立即送区CDC和市CDC同时填写传报卡并进行网络直报麻疹监测病例处置流程50病例监测每例监测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接报后24小时内使用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本市病例按照现住址

19、管理,外来病例如果是有具体居住地址者,则由其居住地所在辖区内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调查;如果其暂无住址,则由其就诊医疗机构所在辖区内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调查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各变量应填写准确、有依据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14岁及以下病例不可填“不详”)、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51标本采集有什么要求?血标本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24小时内送达区疾控中心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

20、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在出疹后428日采集第2份血标本进行检测咽拭子52标本采集有什么要求?血标本咽拭子出疹后5日内及时采集2-8条件下保存、运送24小时送达区疾控中心采样方法:将棉签沾取保存液,挤干后在咽后壁擦拭,再将咽拭子放入保存液中 53麻疹监测病例分类54暴发定义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 10例

21、55麻疹疫情处置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开展病例搜索 个案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描述评估传播风险56区疾控要流调所有病例,对每例阳性病例均撰写流调报告!麻疹疫情处置措施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病例自出现卡他症状起隔离至出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的隔离至出疹后14天疑似病例未确诊之前,按确诊病例隔离住院病例应实施呼吸道隔离措施,疑似病例应单独病房诊治,确诊的麻疹病例可以同住一个病房未住院病例建议居家隔离,避免接触婴儿、无免疫史的儿童或成人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与最晚接触日期起21天医学观察感染控制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对发热、出疹症状的患者进行分诊57麻疹疫情处置加强监测医疗机构、集体机构与所

22、在地的疾控中心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和了解暴发疫情的发生风险沟通在开展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前,做好知情告知免疫措施开展应急接种58监测指标要求敏感性指标(按现住址统计)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及时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订正分类的比例应在90以上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节假日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在接收血标本后4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核酸检测结果4个工作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特异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

23、室确诊率到达100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59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疫苗种类介绍上海市免疫规划程序介绍接种门诊流程疑似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什么是预防接种?广义的预防接种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用含有已知抗原成份的疫苗接种于机体,以抵御针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如注射MV、OPV预防麻疹、脊灰的发病使用含有已知抗体成分的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接种于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免疫力,如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白喉抗毒素,预防乙肝、白喉的发生狭义的预防接种指接种疫苗,使

24、个体或群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免疫预防的作用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人 空气、水/食物、接触、 人群易感性病原携带者 媒介节肢动物、土壤、 群体免疫力受感染动物 医源性、围产期、多途径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对病人做到“五早”管好病原携带者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等动物传染源管理 环境、物品、空气等消毒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杀虫防止院内感染、规范行为母婴阻断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疫苗的种类根据是否政府免费供应分第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根据制作工艺是

25、否灭活减毒活疫苗 一般效果较好,不可用于免疫力低下或缺陷人群灭活疫苗 可用于免疫缺陷人群 预防接种组织形式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群体性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年增加1978年2002年2007年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5614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26、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第一类疫苗国家“14苗防15病”上海“11苗防12病”第二类疫苗 逐年 水痘苗、肺炎苗、流感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简称HiB 苗)、狂犬病疫苗、轮病、霍乱等可代替第一类疫苗的二类苗脊灰注射苗、乙肝苗、流脑苗等 浦东新区年接种量约200万剂次!上海市第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 出生24小时内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岁3岁5岁6岁12岁13岁16岁18岁19岁20岁以上乙肝疫苗10、1、6月接种3剂流感菌疫苗2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3肺炎7价疫苗

27、肺炎23价疫苗轮状病毒疫苗41剂,每年接种1次流感疫苗5儿童剂型2剂,间隔4周成人剂型1剂水痘疫苗61剂2剂,间隔6-10周甲肝疫苗7儿童剂型0、6个月各1剂成人剂型0、6个月各1剂麻腮风疫苗82剂霍乱疫苗9初免0、7、28天各1剂甲乙肝疫苗10儿童剂量0、1、6个月各1剂成人剂量0、1、6个月各1剂狂犬病疫苗11全程免疫0、3、7、14、28天各1剂1、区疾控中心设接种点吗?2、在七院可以接种哪些疫苗?新区指定的接种单位 七院开展社区接种单位 46家 儿童和成人常规接种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思、安达产院接种单位 15家 新生儿乙肝苗和卡介苗接种犬伤处置接种单位 5家 犬伤处置抗狂犬病疫苗和

28、免疫球蛋白注射卡介苗接种门诊 4家 特需接种单位 7家 大学接种单位 4家 区疾控中心不设接种点 登记室接种室候诊室观察室观察室厕所接种门诊宣传栏设置:在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各种疫苗的接种流程,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前应告知的主要内容。 常规接种门诊的布局:候诊、登记、接种、留观预防接种的流程图预防接种流程受种方应该做医生应该做候诊接种留观预检登记宣传预防接种证;健康状况;知情同意书核对,询问,填写,知情同意协助接种核对,接种,签章,注意事项留观1530分钟;异常情况报告告知,处理异常情况阅读宣传,提供咨询阅读咨询维护秩序,接受咨询;宣传接种实施4

29、种接种技术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口服法卡介苗脊灰减活苗接种实施:“三查七对”接种操作-严格“三查七对”接种前“三查”指:(1)再次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2)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3)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七对”指(1)姓名;(2)年龄;(3)疫苗品种;(4)规格;(5)剂量;(6)接种部位;(7)接种途径接种实施:“三查七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预防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应用合格的疫苗、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规范的操作,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毁形处理安全注射有“三个安全”的标准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和适宜的注射技术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针刺伤害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避免各种污染和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