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3《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3《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3《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3《马说》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课时练习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二)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

2、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卞和泣玉)【注】: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的一种酷刑,断足。奚:为什么。理:治理,这指加工雕琢玉石。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C.才

3、美不外见 见:看见。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通过“识马”“相玉”,语段(一)和语段(二)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4)语段(一)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语段(二)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4、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

5、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结尾“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语段【乙】用_的论证方法,强调_。3.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不以千里称也_一食或尽粟一石_策之不以其道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

7、确的一项是(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说明只要有伯乐,就可以成为千里马。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了千里马的可悲命运,从反面表明了中心论点。C.选文结尾“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D.选文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愤慨之情。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8、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衹: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策之不以其道 策:_ 才美不外见 见:_(2)翻译下列语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

9、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注】冯异:人名,汉代名将。章:奏章。谢:谢罪。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玺书:指皇帝的诏书。诮:责备

10、。大司马:官名。(1)解释画线词语。祇辱于奴隶之手_骈死于槽枥之间_一食或尽粟一石_才美不外见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 (3)下列句子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不以千里称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其真无马耶/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5)

11、【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6)【甲】【乙】两文写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答案1.(1)C(2)尚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语段(一)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象,语段(二)通过和氏之璧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4)语段(一)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作者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语段(二)中,和氏之璧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语段(一)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

12、,而语段(二)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1)C项,见:同“现”,表现。(2)且,犹,尚且;欲,想要。(3)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同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根据文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可知语段(一)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象,语段(二)通过和氏之璧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4)结合注释,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比较其不

13、同之处:语段(一)“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出更多的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语段(二)“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表达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2.(1)B(2)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1)A项,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名:名贵/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命:命名。C项,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道:正确的方法/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道:学说。D项,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

14、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中间贯通外形挺直。通:贯通。故选B。(2)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或:有时;食:喂养。句子翻译为: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根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可知甲文是强调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中多为引用名人或一些书中的语言进行论证,很明显是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从“以博聚英俊”可以看出,作者是希望统治者采取措施,招

15、贤纳士。3.(1)著称,有时,规律、方法(2)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A(1)句意:不以千里马而著称。称:著称。句意: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或:有时。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用马鞭赶它。道:规律、方法。(2)且:犹,尚且。材:才能、才干。.只要.”表述过于绝对。4.(1)只,仅,通“饲”,喂,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通“现”,显现,显露(2)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3)示例: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要努力完

16、善自己,做得更好;要做到心平气和,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言之成理即可)(1)句意为: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衹:只,仅。句意为:喂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食:通“饲”,喂。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句意为: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通“现”,显现,显露。(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第一个“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知:懂得,了解,认

17、识。(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进行解答。如可从“不断提高自我,等待合适的机会”“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等方面来谈自己的做法。5.(1)只,仅,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吃,同“现”,表现、显现(2)C(3)A(4)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5)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6)【甲】文:埋没、摧残人才。【乙】文:信任、保护人才。(1)句意为: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只,仅。句意为:(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句意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食:吃。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表现、显现。(2)A项,怎么/安定、安稳。B项,出名、著称/说。C项,想。D项,这样、如此/如果。故选C。(3)A项,副词,有时。B项,介词,用/因为。C项,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的,指小潭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故选A。(4)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材:才能、才干。今:现在。咸:都。(5)阅读文本,由“异权威至重,百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