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91803_第1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91803_第2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91803_第3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91803_第4页
大众传媒的变迁918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1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程标准2教材研读学案知识点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中国报刊业的形成(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_和万国公报。(2)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同维新派展开论战。中国丛报3(2)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宣传_思想。(3)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_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4)新中国成立后:_、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

2、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民主科学解放日报人民日报4思考探究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1)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传播媒介?(2)这种传播媒介有哪些社会功能?提示:(1)报纸。(2)唤醒民众制造舆论、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休闲娱乐等。5知识点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_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3040年代诞生 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_。(3)新发展:建国后,_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

3、银幕。(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定军山进步影片工农生活61909年大公报:“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1)报道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2)“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1)电影。(2)可以直观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思考探究7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_。3特点(1)具有迅

4、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_”。(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_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互联网第四媒介三维动态8(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_,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生活方式9思考探究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史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是“宽带网络时代”。(1)“宽带网络时代”与“铁路时代”在传播媒介上的主要不同是什么?(2)“网络”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1)“铁路时代”主要依靠报纸,“宽带网络时代”媒介广泛,有报纸、

5、影视、互联网等。网络媒介相对报纸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征。(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互联网,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发展。10归纳综合11大众传媒的变迁包括报刊事业的发展、影视事业的繁荣和互联网的兴起。大众传媒属于精神层面,该领域的变化与社会物质生活层面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明显。12课堂探究讲义一、报刊业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作用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作用。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中国向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武

6、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思想科学管理、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4改革开放以来,各报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探究核心问题】13二、影视业的发展及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影视业的发展2影视业的影响(1)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14(2)满足了大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使人们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3)引导人们消费,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4)一些消极作品传达的信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15 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

7、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探究热点考向】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报刊业例116【解析】维新变法时中国人已经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政论性报刊,因此首先排除A项。新申报采用白话文形式报道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及一些社团组织的爱国行为,如冲击曹宅、痛打章宗祥、露天演说等,没有报道工人阶级的斗争表现,而且当时中国执政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因此C、D两项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B。【答案】B17针对训练1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艺术鉴赏 B信息传播C舆论监督 D通达民情解析

8、: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京报的报道首先体现的是报纸信息传递的功能。舆论监督是其次的功能。A、D项与题干无关。18综合考查互联网的兴起例219【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状况,B项正确;A、D两项反映了互联网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互联网不会取代报纸等信息传媒,同时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其他信息传媒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答案】C20针对训练2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下图反映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你认为()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C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精神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

9、信息21解析:选D。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一方面要利用,同时也要注意鉴别一些不良信息。22中国报业的发展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创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创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探究史料研习】23【思考探究】(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探究思路】阅读材料首先应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设问找出中国知识分子是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宣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最后再按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