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化石形成作用_第1页
2 化石形成作用_第2页
2 化石形成作用_第3页
2 化石形成作用_第4页
2 化石形成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LZC1四、 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群:生活在共同的环境,彼此关系密切的生物群死亡群:各种原因死亡的尸体堆积,有可能非同一生物群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162LZC3化石的石化作用 1.矿质充填作用. 2.置换作用 3.升馏作用262LZC41.矿质充填作用.无脊椎动物的硬壳,骨片及其它支撑构造,脊椎动物的骨骼,牙齿等,它们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孔隙,硬体掩埋日久,地下水携带的矿物质,主要是碳酸钙进行充填,使这些硬体更为致密坚硬.这种化石保留了原来生物硬体的细微构造.2.置换作用生物硬体的原来成分被外来矿物质置换,其置换的物质一般为碳酸钙,二氧化硅和黄

2、铁矿等,可分别称为钙化,硅化和黄铁矿化.3.升馏作用指植物体或硬体含几丁质的动物体,经埋藏分解后,其中所含的氧、氢、氮等易挥发逸散,仅留下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这种作用也称为碳化作用.4.特殊作用在特殊情况下,由于密封,冷藏,干燥等条件。但这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整体化石,是极为少见的.3628生物群死亡群埋藏群化石群采集群LZC环境因子死 亡分 解风 化搬 运沉积率化学作用物理作用石 化出 露采 集修 理死亡方式死亡率生物作用自然因素自然营力生物搬运自然因素溶 解生物作用压实作用分 化缺 失破 碎5化石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62LZC92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现今地球上的生物,已被描述和鉴定过的大

3、约有250万种,其中动物约占200万种,植物约占34万种,微生物约占4万种.化石保存不完整性的表现 种类的不完整性 数量的不完整性 种间的不平衡性 形态的不完备性520原地埋藏异地埋藏LZC化石埋藏学原地化石群:化石群成员与原来当地生物群成员基本一致残留化石群:原生物群大部分保留成为化石,小部分被搬运流失混合化石群:大部分化石原属一个生物群,有部分混入分子搬运化石群:全部搬运,化石来自不同的生物群表示搬运能力增强62662LZC21化石埋藏类型判断标志 完整程度:原地埋藏类型化石完整,细微结构未破坏;异地埋藏多破碎 分选:大小、个体发育阶段不一者未原地埋藏,有明显分选性,个体基本一致为异地埋藏

4、 两壳比例:基本1:1者为原地埋藏,否则为异地埋藏 生态类型的保存位置:原地埋藏往往保存生物生存时的位置和状态 其他:原地埋藏者,化石的古生态分析和含化石层的沉积环境一致。否则为异地埋藏762LZC23化石的类型 按大小:大化石、微体化石、超微化石、分子化石(化学化石) 按化石保存的特点: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分子化石862LZC25从化石的大小来看,可分成三级: 大化石,微体化石和超微化石. 大化石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化石; 微体化石是指在一般显微镜下研究的化石;超微化石是指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研究的化石,一般大小在10微米以下.生物遗体埋藏后要经历物理、

5、化学的作用才能形成化石。由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同的保存环境及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不同的化石类型962LZC28地层中保存的化石样式很多,主要可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1.实体化石.实体化石是指原来生物全部或部分保存为化石.主要有两类:(1) 完整实体(未变实体) 极少数(2) 不完整实体(已变实体) :即生物遗体经过了一定的石化作用,包括:充填作用, 交替作用, 升馏作用。 占绝大多数。1062LZC382 模铸 化石是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各种印痕和复铸物. 虽然并非实体本身, 但却能反映生物体的主要特征.按其与围岩的关系可分出下列几种:(1)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

6、留下的痕迹(2) 印模化石:生物遗体坚硬部分的表面留在围岩上的印痕,分为外模和内模(3) 核化石:由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分为内核和外核(4) 铸型化石: 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1162LZC42(2) 印模化石 (mold) :主要指生物遗体坚硬部分( 如贝壳等 )的表面在围岩上印压的模. 可分外模和内模 .它们分别反映原来生物硬体的外表和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 其上的纹饰构造与原物表面凹凸相反.(3) 核化石 (core): 生物遗体内外模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分为内核和外核.核化石含有整体之意,能反映生物形态,大小,纹饰等特征.核有内核,外核之分.贝壳内的泥砂充填物称为内核,表面就是内模. 当贝壳溶解后,其空间再被泥砂所充填,则形成外核. 外核表面的形状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4) 铸型化石 (cast): 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贝壳在沉积物中已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又全被溶解,空间被另一种矿质充填,就形成铸型.它与外核的区别在于内部还含有一个内核.1262LZC503.遗迹化石.指保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