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_第1页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_第2页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_第3页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_第4页
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2、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

3、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

4、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5、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

6、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北航12年12月课程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考核要求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链路(link):拥塞:流量控制: ARP:MTU:答:(1)链路(link):所谓链路就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补充: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2)拥塞:当网络中一个或多个网络单元对已建立的连接和新的连接请求,不能满足协商的服务质量(QoS)目标要求时的状

7、态。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交换选路(二级学科)(3)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HYPERLINK /view/266782.htm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4)ARP:中文名称:地址解析协议英文名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定义:将域名翻译成对应的32位IP地址的协议。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HYPERLINK /view/185322.htm通信协议(二级学科)地址解析协议

8、(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是在仅知道HYPERLINK /view/23880.htm主机的HYPERLINK /view/3930.htmIP地址时确定其HYPERLINK /view/883168.htm物理地址的一种协议。因IPv4和HYPERLINK /view/848.htm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其主要用作将IP地址翻译为HYPERLINK /view/848.htm以太网的HYPERLINK /view/69334.htmMAC地址,但其也能在ATM( HYPERLINK /view/27150.htm异步传输模式)和FDDIIP(Fiber D

9、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HYPERLINK /view/876931.htm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中使用。从IP地址到HYPERLINK /view/883168.htm物理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HYPERLINK /view/899068.htm表格方式和非表格方式。ARP具体说来就是将HYPERLINK /view/239600.htm网络层(IP层,也就是相当于HYPERLINK /view/113948.htmOSI的第三层)地址解析为数据连接层(HYPERLINK /view/32702.htmMAC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二层)的HYPERLINK

10、/view/69334.htmMAC地址。MTU:通信术语 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HYPERLINK /view/25880.htm数据包大小(以HYPERLINK /view/60408.htm字节为单位)。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HYPERLINK /view/1296283.htm通信接口有关(网络接口卡、串口等)。HYPERLINK /view/2727807.htm因特网协议允许IP分片

11、,这样就可以将HYPERLINK /view/25880.htm数据包分成足够小的片段以通过那些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小于该数据包原始大小的链路了。这一分片过程发生在HYPERLINK /view/239600.htm网络层(OSI 模型的第三层),第四层为HYPERLINK /view/239605.htm传输层,传输层是 OSI 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这里是根据窗口控制传输,而非MTU。HYPERLINK /view/441895.htm传输协议同时进行HYPERLINK /view/190232.htm流量控制或是基于接收方可接收数据的快慢程度规定

12、适当的发送速率。除此之外,HYPERLINK /view/239605.htm传输层按照网络能处理的最大尺寸将较长的HYPERLINK /view/25880.htm数据包进行强制分割。例如,HYPERLINK /view/848.htm以太网无法接收大于1500字节的HYPERLINK /view/25880.htm数据包。发送方HYPERLINK /view/47398.htm节点的HYPERLINK /view/239605.htm传输层将HYPERLINK /view/4466818.htm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片,同时对每一数据片安排一序列号,以便数据到达接收方节点的传输层时,能以正确

13、的顺序重组,该过程即被称为排序。它使用的是将分组发送到链路上的网络接口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的值。原始分组的分片都被加上了标记,这样目的HYPERLINK /view/23880.htm主机的IP层就能将分组重组成原始的数据包了。在HYPERLINK /view/2727807.htm因特网协议中,一条因特网传输HYPERLINK /view/59642.htm路径的“路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被定义为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IP跳的最大传输单元的最小值。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无需进一

14、步分片就能穿过这条“HYPERLINK /view/59642.htm路径”的传输单元的最大值。RFC 1191描述了“路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发现方法”,这是一种确定两个IP主机之间路径最大传输单元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避免IP分片。在这项技术中,源地址将数据报的DF(Dont Fragment,不要分片)位置位,再逐渐增大发送的数据报的大小路径上任何需要将分组进行分片的设备都会将这种数据报丢弃并返回一个“数据报过大”的ICMP响应到源地址这样,源主机就“学习”到了不用进行分片就能通过这条路径的最大的HYPERLINK /view/545115.ht

15、m最大传输单元了。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络封杀了ICMP的传输(譬如说为了防范DDOS攻击)这使得路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发现方法不能正常工作,其常见表现就是一个连接在低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但一旦有大量数据同时发送,就会立即挂起(例如在使用IRC的时候,客户会发现在发送了一个禁止IP欺骗的ping之后就得不到任何响应了,这是因为该连接被大量的欢迎消息堵塞了)。而且,在一个使用HYPERLINK /view/2727807.htm因特网协议的网络中,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HYPERLINK /view/59642.htm路径”常常会为了响应各

16、种各样的事件(HYPERLINK /view/51184.htm负载均衡、拥塞、断电等等)而被动态地修改这可能导致路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改变有时甚至是反复的改变。其结果是,在HYPERLINK /view/23880.htm主机寻找新的可以安全工作的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的同时,更多的分组被丢失掉了。对于时下大多数使用HYPERLINK /view/848.htm以太网的局域网来说,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的值是1500字节。但是像PPPoE这样的系统

17、会减小这个数值,这就使得在使用HYP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发现方法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些处于配置不当的HYPERLINK /view/3067.htm防火墙之后的站点变得不可达了。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可能找到变通的方法的,但这取决于你控制的是网络的哪一部分。这些方法包括改变用来在HYPERLINK /view/3067.htm防火墙一端建立TCP连接的第一个分组的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分段大小)。对于一些支持老版本HYPERLINK /view/848.htm以太网协议的IBM系统(例如XSeries),可能只有在把HYP

18、ERLINK /view/545115.htm最大传输单元设为1492之后才能在当下常见的局域网上进行运作。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用于数据通信的两种不同的传输数据技术。每种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它们是面向连接的方法和无连接的方法。面向连接的服务是按顺序,保证传输质量的,可恢复错误和流量控制的可靠的连接。基于TCP/IP协议。无连接服务是不按顺序,不保证传输质量的,不可恢复错误不进行流量控制的不可靠连接。基于UDP/IP的连接。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保留下层的有关资源,数据交换结束后,应终止这个连接,释放所保留

19、的资源。而对无连接服务,两个实体之间不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分配下层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保留。既然现在因特网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并不保证可靠传输,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数据链路层一章中还要讲授保证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呢?答:因为刚开始的时候,链路上的误码率非常高,所以在数据链路层就设计了保证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智能化越来越高,链路上的误码率越来越低,在底层再进行可靠传输效率就太低了,所以就把可靠传输的任务放到了高层(运输层)。但停止等待协议是最基本的可靠传输的原理,所以就放到了数据链路层一章。保证可靠传输是在传输层,使用TCP连接,通过重传保

20、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链路层提供不可靠的服务,可以通过CRC发现错误,但是不能纠错。出错后会丢弃。在传输层根据CRC错误实现重传。 但数据链路层也可以实现可靠连接,对象不同。虚电路中的“虚”是什么含义?如何区分1个网络节点所处理的多个虚电路?答: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虚电路又称为虚连接或虚通道,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受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

21、序。虚电路协议向高层协议隐藏了将HYPERLINK /view/4466818.htm数据分割成段,包或帧的过程。虚电路通信与电路交换类似,两者都是面向连接的,即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发送,并且在连接建立阶段都需要额外开销。但是,电路交换提供稳定的HYPERLINK /view/56355.htm比特率和延迟时间,而HYPERLINK /view/497287.htm虚电路服务的比特率和延迟时间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网络节点上包HYPERLINK /view/38959.htm队列的长度,(2)应用程序产生数据的比特率,(3)使用统计HYPERLINK /view/319225.htm多路复用技

22、术时,共享同一HYPERLINK /view/21050.htm网络资源的其他用户的负荷。(4)许多虚电路协议通过数据重传,包括检错HYPERLINK /view/3871139.htm纠错和自动重传请求(ARQ),提供可靠的通信HYPERLINK /view/133203.htm服务。虚电路是在分组交换散列网络上的两个或多个端点站点间的链路。它为两个端点间提供临时或专用面向连接的会话。它的固有特点是,有一条通过多路径网络的预定路径。提前定义好一条路径,可以改进性能,并且消除了帧和分组对头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吞吐率。从技术上看,可以通过HYPERLINK /view/2125904.htm分组交

23、换网络的物理路径进行改变,以避免拥挤和失效线路,但是两个端系统要保持一条连接,并根据需要改变路径描述。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和运输层的TCP协议都使用滑动窗口技术。从这方面来进行比较,数据链路层协议和运输层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1 )运输层的TCP协议是端到端(进程到进程)的协议,而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则是仅在一段链路上的结点到结点的协议。(2)TCP的窗口机制和HDLC的也有许多具体的区别(见教材)。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使用得最多的PPP链路层协议是不使用确认机制和窗口机制的。因此像PPP协议这样的链路层协议就和运输层协议有相当大的区别。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1、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有哪些协议?答: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非核心的相邻网关之间传输信息。非核心网关包含互联网络上所有与其直接相邻的网关的路由信息及其所连机器信息,但是它们不包含Internet上其他网关的信息。对绝大多数EGP而言,只限制维护其服务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信息。这样可以防止过多的路由信息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之间传输。EGP强制在非核心网关之间交流路由信息。由于核心网关使用GGP,非核心网关使用EGP,而二者都应用在Internet上,所以必须有某些方法使二者彼此之间能够通信。Internet使任何自治(非核心)网关给其他系统发送“可达”信息,这些信息至少要送到一个核心网关。如果有一个更大的自治网络,常常认为有一个网关来处理这些可达信息。和GGP一样,EGP使用一个查询过程来让网关清楚它的相邻网关并不断地与其相邻者交换路由和状态信息。EGP是状态驱动的协议,意思是说它依赖于一个反映网关情况的状态表和一组当状态表项变化时必须执行的一组操作。内部网关协议(IGP)有几种内部网关协议可用,最流行的是RIP和HELLO,另一个协议称为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