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_第1页
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_第2页
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_第3页
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_第4页
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即人生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人物简介;陈琴,华南师大附小语文教师;语文教育面临的尬尴局面; 万物循道而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物简介 陈琴,华南师大附小语文教师。小学经典素读实践者, 成果丰硕,再一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作用。她貌不惊人,她踽踽独行,她曾经被认为根本不会教语文,她差点被剥夺做教师的资格,她一度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心灰意冷,总之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包括她自己。对现行语文教育普遍不满的声音震撼了她,启发了她。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 ”“上辈子杀猪, 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 ”因为自身的经历, 因为偶然的因缘,她的内心笃定了教育信念,她要以个人之力革新教育

2、现状。二十多年心无旁骛,埋首小学语文经典素读教育实践,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做了这第一个破冰者!她的声音飘荡在中华的天空:元典是王道,其他皆浮云!因她而形成的教育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反响强烈!她是南粤名师!她是小语界第四代名师!她是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第一人!她是小语界走出来的国学教育大师!她就是陈琴!语文教育面临的尬尴局面万物循道而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语文教学的道在哪里?源在何处?早在 1978 年 3 月,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指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的时间, 2700 多课时, 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

3、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 吕叔湘先生说的“咄咄怪事”,后来又有多少改观呢?1995 年人民日报以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为题直接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个学期,教研室的教研员、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几乎全民皆兵,费尽心计,就奈何不了那本只有三十篇课文的语文课本,老师忙,学生苦,家长累,这怎么得了!1997 年 11 月, 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有人发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愤词。这一次全民大讨论,催生了新课程标准,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然而,几年过去了,就我所看到的状况,学生真正受惠于新课标理念的并不多。老师和学生依然难从高耗

4、低效的语文困境中突围。不由得想起旧时的私塾。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毫成文,为什么?道理何在?私塾先生有何魔法吗?百年文化大事1912 年 1 月 19 日,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下令“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但当时的中国人都还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学校里还有国文课,依然有读经。而且教国学的老师国学功底深厚。许多是学贯中西的大家。这一点在许多从五四走过来的学人身上可以看出,尤其是季羡林的经历,更让人震惊。“五四”运动以后, “四书五经”更是首当其冲被视为封建主义的罪魁祸首而被被判。从此以后,入选中小学课本的都是白开水一样的文章,

5、自然不需“念经”似的记诵,而以背诵为主要手段的素读在课堂上此式微。而此时,西方杜威经验主义新教育观传入中国,加速了被斥之为“死记硬背”的读书法连同读经理念的衰落。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从政治到经济,从教育到文化,一边倒向苏联。课程五步教学法成为思维定势。1958 年以后包括文革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以及破四旧等等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系列事件中,绵延二十多年,传统文化几乎被连根拔起,语文教育完全沦为政治的工具,内容全部成为政治宣传的口号,甚至一度学校关闭,学生全部走进广阔天地,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大有作为。1978 年改革开放至2008 年, 这三十年间,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国人全部一边倒

6、向欧美,经济虽有强劲增长,但中国人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和牺牲了众多廉价的劳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人集体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严重,出现空前 的信仰危机。2010 年 10 月 1 日, 9.5 米高的孔子青铜雕像立在了天安门广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传统文化回归与复兴的元年?精彩语录、 一个人的成长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熏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经典即人生。用素读和吟唱,让学生乐此不疲,六年下来,竟然背诵十多万字的经典。陈琴老师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坚持“素读”的孩子实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目标。经典素读是日本人对我们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的概括。“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

7、面朗读经典。七田真的教育文集过超右脑记忆法和加藤荣一教授的天才满世界里面都提到了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经历过经典素读的训练。潘文国先生危机下的中文中说:“一百年来,我们是以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中,有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的训练。8、语文就是人生。语文之道其实很简单,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唯有爱读书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读书是为了给我的学生作参照物。智慧做法1 、要想顺利开始经典素读,除了坚持做好经典素读外,还要教会学生会考试。而且考试的分数一定不能低,不然,学生不认可,家长和学校也不

8、会认可。我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教材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课外阅读上面。学生很轻松地去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往往得名列前茅的。考试是不用怕的,因为考来考去基础的东西没有变。2、晨读很重要。我(陈琴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带领学生提前半小时到校进行晨读,每次读 20 分钟, 每周 4 天,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去读,一进到教室里就是读书,养成一种习惯。晨读我抓得很紧,一个学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是一定要带着孩子们晨读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我的学生就可能去读他们喜欢的东西。3、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这是训练孩子应考的一个好方法。4、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朗读美好的文章和故事。帮助孩子养成读报的习惯,关注

9、社会的习惯,到了考试就会有话说。5、一本教材实际上是不必教一个学期的,大约两个月就足够了。因此,经典素读课程就有了时间保障。每学期至少有一个多月的正课可以用来开展素读课程,加上每天的晨读、午读各 20 分钟,按每天素读100 字的量,按最低的估算,六年就可以熟练地背诵十几万字。6、经典素读的层次性安排非常重要:儿歌童谣应该放在第一位, 这是一个桥梁;第二是蒙学精读,就是 弟三千孝笠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 第三就是哲史;第四是诗文,可以穿插在前三者中。这四个层次的读本是不能少的,如果是背诵的话,这四个层面的读本都应该有。7、小学前三年重积累,一二年级突破3000 字的识字量,为学生及时进入阅读打下

10、基础。阅读和诵读经典都要量化,低年级的每学年平均阅读200 万字,是能够达到的。三百千、声律启蒙、鉴略、幼学琼林、小学对课、成语接龙等。中年段阅读 300 万字, 诵读现代优美散文100 篇, 不一定完全背,背诵古诗词150 首,素读“大学、中庸、老子、论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飞鸟集、经典古文五十篇(自选自编)。高年段平均阅读400 万字, 诵读优美散文100 篇, 背诵古诗词 150 首, 素读背诵 庄子 孟子 古文观止史记 资治通鉴中的选篇。8、素读量要把握好,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经典素读贵在坚持,难以速成。只要巧妙地利用好零碎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 字左

11、右的文段,晨读 10 分钟,下午10 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5-10 分钟,坚持五六年,奇迹就会发生。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在校180 天左右,六年就可背诵10 万多字的文章;此外再引导孩子每天阅读5000 字左右的文选,一学年就是90 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六年就是500 万字以上的阅读量。这还是保守的估算。经典的熏陶会成为孩子阅读的动力,以陈老师所教的学生为例,每个孩子每天的阅读量平均在一万字以上。最重要的是,自“素读”经典的训练开始后,我就摒弃了以前老一套的听写、抄写、组词、造句等重复机械枯燥的作业练习,告别题海。将素读引入课堂,迫使我的语文课革新旧的宣讲或苦练模式,一本教材我不再漫讲一学

12、期,一篇课文通过“课前学”“课中练”“自读背”等课堂策略,避免教师的霸课行为,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因此,大多数孩子都能通背整本书。素读的作业基础上不需要回家完成。我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上“读书”和“采蜜”(做读书笔记或摘录)。 没有硬性规定,但我设计好阅读跟踪表,每天的阅读书目和大约字数都要登记。9、小学各年级素读课程如何安排?一年级上学期:弟子规、 小学对课选背及50 首唐诗; TOC o 1-5 h z 一年级下学期:三字经千字文小学对课选背、50首唐诗及10 篇散文;二年级上学期:大学 小学对课散文选背、唐诗及词曲50 首;二年级下学期:中庸声律启蒙、 散文选背及词曲50 首;

13、三年级上学期:论语声律启蒙、 散文选背及词曲50 首;三年级下学期:孟子 、散文及诗词30 首;四年级上学期:孟子散文及诗词30 首;四年级下学期:庄子散文及诗词50 首;五年级上期:老子 诗经30 首及散文选背;五年级下期:古文观止选背、诗经50 首及散文选背;六年级上期:现代美文素读名言格言素读及诗词50首;六年级下期:100 首诗词、100 名名言警句及20 篇散文。、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超右脑记忆、思维导图),设置“快板法”“小组接力”竞赛, 开展活泼多样的诵读活动,接力读、擂台读、分角色朗读、击打节奏读。像论语孟子等文言,可以运用“剧本”结构法。同时吸收传统吟诵、吟唱的优秀教

14、学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学国学。素而不闷,素而有趣。近体诗词,最好用吟诵的方式。教学生吟诵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先教给学生一点格律的知识,分清平仄,他们掌握方法后,也会自己独创吟诵的方式。、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是朗读,一个是表演读,还 有一个是吟诵。、从来没有接触过吟诵的人不能跟他讲吟诵的知识,先让他跟着教师模仿。其次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平仄吟诵规则。即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声要吟长,仄声要短。依字行腔,给学生一个节奏,给他一个口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第二个口诀就是: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需分明。依字行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要让孩子读一整

15、本书,培养孩子素读整本书的能力。我会把读的作品设计成一个剧目,如诵读老子第36 章,经典课堂这样设置。第一幕: 琅琅书声,直面经典读通顺。把要求告诉孩子们,按初读“一二一”法则读通顺, 就是先慢读一遍,再快读二遍,再慢读一遍的法则把文章读通顺。第二幕:古文今译,文白对应读懂意。第三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记得牢。给学生们一个镂空的原文样式,用减字背诵法让学生背诵。第四幕:引经据典,微言大义格言美。引申一点,蕴含着哪些成语和哪些千古名句?第五幕:古为今用,活学活用读而悟。、开展文言散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范读求音。第二, 听读求语感。第三, 静读求大意。第四, 自读求通顺。第五,比读求流畅。

16、一定要比,分组比,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第六,趣读求兴致。小学阶段宜多背长篇诗赋。、素读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集体诵读、家庭跟进、个别跟踪中又有考评、诵读录像、刻录光盘和年背。诵读录像和刻录光盘就是家长进课堂用摄像机拍下孩子们一学期的晨读, 平时他们上语文课,也会录像,刻成光盘,送给孩子,作为成长档案。年背在学期末的时候,我就把这个学期我们诵读的内容全部列成一张表,家委会的人就会派7 个家长进我的课堂,按照学号顺序让七八个学生一组,找一个地方,家长就指定其中的一篇,让学生把它背下来。同时,允许学生有两个自选节目,就是抽查和自选相结合,孩子会有一个比较。、整个小学阶段,作文集中在高年段训练。中低年级以自由的日记训练为主,高年级以命题作文的训练为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变。首先,语文教材成为学生最重要的读本之一,但不是唯一。每周 9 节语文课,每节35 分钟。陈琴老师是这样安排的,用 3 节课来教课本,堂上不搞繁琐的分析,课外也不用做题目。用 2 节课诵读经典,每天早上还有20 分钟晨读,读的就是古诗文。用 2 节课教写作,实际上就是评讲学生的日记。她要求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每周写3 篇日记,长短不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