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客传播和敏感型社会形态的形成(初稿)V2_第1页
20110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客传播和敏感型社会形态的形成(初稿)V2_第2页
20110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客传播和敏感型社会形态的形成(初稿)V2_第3页
20110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客传播和敏感型社会形态的形成(初稿)V2_第4页
20110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客传播和敏感型社会形态的形成(初稿)V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传播和三网融合付玉辉二一一年六月一日渤 海 大 学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第三部分 我国三网融合进程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目录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前互联网时代。非在线传播,非数字传播。大众化传播,中心化传播。个人化日志,封闭性日志。个人图书馆,封闭性图书馆。 1969年之前的信息传播社会。 报纸的出现。印刷传播的类型。短期信息供给。一对多。 期刊的出现。中期信息供给。一对多。 图书的出现。长期信息供给。一对多。 电报的发明。电子传播的类型。远距离符号。一对一。 电话的发明。远距离语音。一对一。 广播的发明。与距离语音

2、。一对多。 电影的发明。图像的传递。一对多。也可一对一。 相机的发明。图像的传播。摄影机。摄像机。 电视的发明。远距离图像。一对多。 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二、固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数字传播。网络迁移。固定连接。互联网去中心化。互联网个人主页。个人开放性传播内容。 1969年至2009年的信息传播社会 1995年大规模普及。 1996年美国电信法。互联网变革。 互联网对平面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对电子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对电信行业的冲击。 互联网对邮政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络。泛在连接。融合服务。碎片传播。移动迁移

3、。移动去中心化。个人移动门户。个人移动开放性内容。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络。泛在连接。融合服务。碎片传播。移动迁移。移动去中心化。个人移动门户。个人移动开放性内容传播。移动UGC运动。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移动电话市场,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 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作好了准备。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是在美国芝加哥开通。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1979年,AMPS 制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试验后, 终于在 1983年12月在美国投入商用。1987年,我国开

4、始开始使用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1987年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 1991年7月,GSM开始投入商用。 2009年以来的信息传播社会 2010年3G技术大规模普及。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走向社会生活。 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四、后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5年之后。高度融合移动云融合。普遍泛在人-机器的连接。人-机器-人的连接。机器-机器的连接。高级智能移动智能终端(通信终端,非通信终端)数字人性数字化表达,数字化交往,数字化工作,数字化氛围。隐私安全透明和安全。隐私和公开。私人和公共。虚拟迁移广泛的迁移,虚实的融合,立体的交往人生。后移动UGC运动更为

5、广泛深入的移动用户创造内容运动。泥沙俱下,深度解放。精英的引导,草根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后移动去中心化移动化加速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进程。后移动个人数字平台更加趋于开放、密实的个人数字内容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向历史中的敌人和爱情。对敌斗争是主线,爱情婚姻是副线。刘胡兰:敌人总会消灭完?少年先锋队队歌:“要把敌人消灭干净。”敌人消灭干净了吗?雷锋日记: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阿诗玛之爱情,阿诗玛和阿黑哥。刘三姐之斗争。爱情从属于斗争。三姐和阿牛哥。白毛女之爱情的辛酸。喜

6、儿和大春哥。小二黑结婚。喜剧和悲剧。小芹和二黑哥。沙家浜。阿庆嫂:丈夫不在家。洪湖赤卫队。韩英:没有男朋友。杜鹃山。柯湘:没有男朋友。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童养媳。红灯记。李玉和:没有妻子。海港。方海珍:没有丈夫。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向现实中的敌人和爱情。生活是主体,爱情婚姻是主线。社会形态?你的敌人是谁?国内的和国外的?清晰的还是模糊的?政治形态?民主化。经济形态?虚拟化。文化形态?多元化。爱情形态?开放化。自由型(同学型,同事型,网络型),介绍型婚姻形态?多样化。一夫一妻制,裸婚,隐婚,闪婚,红颜知己,蓝颜知己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示:互联网,尤

7、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引领信息传播进入新的时代。高透明度社会,高围观度时代高透明度,高关注度。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传播。关注成本降低,参与成本降低。更加透明,更易围观,公民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高敏感性社会,高敏感性时代高适应性,高诚信性。更加快速获得信息,更加快速做出反应。高敏感社会=高风险社会=高危机社会=高移动性社会。危机频发。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向是加速社会断裂,社会溃败?还是促进社会融合?是加速舆论断裂,意见冲突?还是促进社会共识?是加速社会变迁,社会变革?还是促进社会重塑?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

8、发展影响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向什么是政治安全?政治的合法性。权力的合法性。不可置疑。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孰先孰后?还是并行关系?寄希望于十八大?唱红打黑?维护政权的合法性。依靠什么手段维护政权的合法性?开放不可逆。什么是经济安全?经济的持续性(以经济发展为主,不受内外的干扰,坚持长期的发展,50-100年)。要什么样的发展?只要GDP,不要民生?发展为了解决矛盾,发展衍生矛盾?要什么样的发展?房价?油价?物价?断裂的社会是安全的吗?贫穷不可逆。什么是文化安全?文化的独立性(以我为主)。文化的包容性(非对立思维,非敌我思维)。文化的融入感(国际化和普

9、世价值)。全盘西化?敌对势力?阶级斗争?和平演变?五不搞。要舆论的断裂,还是要舆论的多元?还是要舆论的一元?历史不可逆。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示:互联网,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引领信息传播进入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移动互联时代问题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是什么?数字文明时代?数字生态时代?Web1.0, Web2.0, Web3.0, WebX.OKK:Web已死,互联网永生?移动通信:1G,2G,3G,4G技术形态:移动互联人人互联+云计算云服务新泛在服务+物体互联万物有灵新泛在网络。更大范围的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塑和改变。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互联网化。社会形态互联网化的内在化

10、。社会形态的互联网精神化。更加自由、开放、协商、合作。更加透明,更加安全。文明形态:数字文明的固化,数字文明的常态,数字文明非数字文明一体化。更高形态的人类文明。未来是什么?未来不是好的不得来,未来会好一些,但是不会好得那么快。未来不会更糟,社会力量会组织社会的大规模的崩溃和断裂。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第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微博时代的危机传播与危机应对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客传播 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

11、为什么传播?(一)微博客体验。 个体用户。(二)微博客试验。 新闻教学。(三)微博客传播。 学术研究。(四)微博客营销。 经济学视角。(五)微博客交往。 社会学视角。(六)微博客虚拟世界。虚拟与现实。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 微博客,是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有研究者将它定义为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微博概念源于美国,2006年7月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和比兹斯通(Biz Stone)等联合创办的Obvious公司推出

12、的Twitter服务,是最早的微博客系统。随后,微博客理念迅速蔓延,微博客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微博传播:传播的泛在性固定终端+移动终端。传播的快捷性碎片内容+关系网络。传播的个体性个人媒体+社会动员。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埃文威廉姆斯,生于1972年3月31日 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已建立了数家互联网公司。 威廉姆斯和梅格休利汉共同创立的Pyra实验室,研发项目管理软件。笔记记录功能分拆为Blogger,第一个Web应用程序,用于创建和管理博客。威廉姆斯研发出了“blogger” ,并且有效地在博客使用中普及了它 。尽管休利汉和其他雇员先后离职,但Pyra仍然存活了下来,并

13、最终在2003年2月17日被谷歌收购。 威廉姆斯于2004年10月离开谷歌,与他的一位朋友Noah Glass开办了一家播客公司Odeo。在2006年年底,威廉姆斯与Biz Stone及其他前Odeo员工共同创立了Obvious Corp公司。Obvious Corp公司已经拥有了Odeo公司先前的所有性能,包括Odeo和另一个由威廉姆斯创办的项目Twitter。 在2007年4月,埃文威廉姆斯将Twitter剥离成一个独立的公司,而Sonic Mountain于2007年5月收购了Odeo。 2004年PC Magazine杂志将Blogger小组的成员埃文威廉姆斯、保罗博士伦和梅格休利汉,

14、评为该年的年度人物。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比兹斯通(Biz Stone,March 10,1974 )是微型博客Twitter联合创始人。Twitter是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用户可以经由SMS、即时通讯、电邮、Twitter网站或Twitter用户端软件(如Twitterrific)输入最多140字的文字更新。Twitter在2006年3月成立于旧金山,由Obvious公司开发。每个文字更新会显示于用户页,而且即时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些更新。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一、微微博之碎片化

15、微博最大的特征就是碎片化。Twitter的每条微博则实140个英文字母,新浪微博的每一条微博被限定为140个字。有观点认为这和一条手机短信的篇幅有关,可见微博之碎片化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其用意就在于鼓励用户以短信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 但是,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微博的兴起就断言是微博引领了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潮流。从中国文化史上看,论语就是典型的碎片化经典。而庄子认为“小说”是“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可见最初的小说,也是一种碎片化文化形态。而我国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都可视为言简而意深的碎片化文本。可见,人们对于人生、文化的理解和感触,最主要的体验形式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传统

16、是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固有形态。由此可见,所谓碎片化时代,并非微博的专利。但微博所引领的碎片化却和传统的碎片化有所不同,这个时代的碎片化可谓数字碎片化,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移动性的碎片特征。而构成数字化碎片时代的,则是短信、MSN、QQ、微博等一系列应用。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二、博微博之日志体 微博客的本质属性是博客,因此博客式日志体成为微博体的主要形式,各式各样的日记体成为微博平台上蔚为壮观的一大现象。互联网平台的博客兼具了个性化、私人化和公开性等特征。虽然微博客和传

17、统博客同宗同源,但其区别还是异常明显的。和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客各相关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信息推送的主动性和快捷性更强。而具有独特特征的微博体,则主要由情绪化转载和情绪化点评为结构主体。在微博时代,独处和共处、隐私和公开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像新浪微博上出现的求婚门、捉奸门等现象都直接将私人生活公开化,并形成独特的微博景观。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微博客则是人际交往方式的一种新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博客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媒体微媒体。当然这种微媒体不完全等同于自媒体,也包含在微博平台上活跃的各种非自媒体。德国美学家尧斯(

18、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曾从“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的角度来解释美学现象。而我们如果以该理论来透视微博体,则可将未进入微博平台的非微博化文本称为“第一文本”,将进入微博平台的微博化文本看作是“第二文本”。微博化文本更多地融入了微博用户的个性化甚至是情绪化体验,因此一个文本内容,经过微博化处理之后则可呈现出微博平台特有的传播效果。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1933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

19、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年)和理解媒介(1964年)。媒介是人的延伸。微博客则是人际交往方式的一种新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博客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媒体微媒体。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汉斯罗伯特尧斯(Hans Robert Jauss),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文学范式的改变、审美经验小辩、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等。其美学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力图解决“文学史悖论”,后期研究侧重于审美经验。审美体验

20、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微博传播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三、传微博之传播特征 快速传播信息是微博客的另外一个特征。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让人们津津乐道。在发生地震、泥石流、爆炸、人质危机等突发事件时,在微博平台上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这种多维度的信息传递模式强化了微博的传播力。微博另外一个传播特征就是其公民新闻色彩。在2010年8月7日22时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的时候,新浪微博网友Kayne(王凯)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者。他通过手机在微博平台上以切身体验和个性化色彩对舟曲泥石流灾难进行

21、了及时报道。而新华社也根据这个暑期在家休假的大学生所发出的微博信息编发了综合报道。从很多微博用户的信息传播方式来看,固定电脑和移动智能终端都成为了发布微博的重要途径,而移动智能终端的介入,再加上庞大的虚拟社会交往网络平台,都为微博碎片化和个性化的传播增添了更为自由、更为强势的传播力量。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Kayne:范老很有趣,很亲切的老师。范以锦 : 泥石流 现场微博报道者王凯, 是南都新闻奖金获得者,明天将参加颁奖仪式。正在举行的南都接风便宴上, 他兴高彩烈地给大家敬酒。 原文转发(20)|原文评论(13) 收起 查看大图 向左转 向右转 2011年2月24日

22、 23:53 来自摩托罗拉智能手机转发(2) | 收藏 | 评论(15) 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Kayne:多谢范老师捧场。/范以锦:/ 我 :南方都市报正在给南都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中有一个是 泥石流 微博直播的王凯。范以锦 :南方都市报正在给南都新闻奖一等奖 原文转发(392)|原文评论(116) 收起 查看大图 向左转 向右转 2011年2月25日 17:12 来自摩托罗拉智能手机转发 | 收藏 | 评论(6)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

23、。四、交微博之交往功能 交往是微博客的一项重要功能。这种虚拟世界的交往功能体现在博主和关注者以及过客之间互动和呼应上。同时,一个用户的微博客也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群聚功能,因为它可以逐渐将对某个人或某个主题感兴趣的关注者汇集在一起。此外,微博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在群聚功能的基础上使博主和关注者之间构成横向关联。正是这种横向交往,打破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纵向交往的线性结构,将微博用户的人际交往带入了一种更为开放的社会交往环境之中。 再者,微博传播机制中将粉丝、评论、转发、私信等等都进行了量化统计。这种量化方式对于微博用户而言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鼓励机制,促使微博用户不断通过发布新信息和加强互动的方式来促进

24、粉丝数等相关数量的增长,从而获得虚拟交往的快感和成就感。在这种传播心理驱使下,出现了一些全天在线或者依托手机不断进行微博的用户。这种类型的微博用户可称之为微博发烧友或微博控。而这种微博控类型用户的传播,则可看作是其生命历程的传播,其传播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传播者自身的生命时光在微博时空的燃烧。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随着微博的火暴,越来越多人见面就聊起微博。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每日每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记者从各大医院心理科了解到,临床上微博成瘾者逐渐增多,他们中不少人患有强迫症和焦虑

25、症。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五、唤微博之召唤结构 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 1926-)1969年提出“召唤结构”的分析理论。一个具有召唤结构文本,具有强烈的空白感,并能够吸引受众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审美体验融会其中。而微博客这种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也具有鲜明的召唤结构。微博上能够容纳140个字的空白框,其实就是一个极具召唤力的传播框架,它在吸引着人们不断向其中填充自己的感受、观点,吸引用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个空白文本框呈现在微博世界之中。而微博用户在微博的召唤结构之中体验着微博交往的陌

26、生化、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沃尔夫冈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之一,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也是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1969年的力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与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同为接受美学的奠基之作。伊瑟尔的另一代表作是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 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

27、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点或空白处越多,读者便会越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的再创造。这些不确定点和空白处就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沃尔夫冈伊瑟尔:伊瑟尔,生于1926年,是加州大学厄湾分校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读者接受理论的创始人,著有已成为经典的隐含的读者(1974)和阅读行为(1978)。在怎样做理论中,伊瑟尔使用不同的批评理

28、论,对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斯宾塞的牧人月历、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进行了多视角解读。他对诸多批评理论把握准确、解读客观,供读者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流派。通过此书,他消除了学生对批评理论的畏惧,展示了不同的批评理论在文本解读中所具有的阐释潜力。微博上能够容纳140个字的空白框,其实就是一个极具召唤力的传播框架,它在吸引着人们不断向其中填充自己的感受、观点,吸引用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个空白文本框呈现在微博世界之中。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六、利微博之利益色彩 微博客不是天外来客,而是诞生、成长在人间,因此微博客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商业

29、化的。如何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并使更多的相关方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利益,这是微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微博客平台上,商业化行为和公关化行为此起彼伏。比如新浪微博采用名人战略和媒体化战略,也具有探索微博盈利模式的意图,而微博客平台商业化趋向的渐趋清晰也是其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面临商业化的种种现实,微博客平台也要避免形成内在的硬伤,那就是脱离用户真实体验的虚假繁荣和人为炒作。这将成为微博商业化过程中需要警醒的一个方面。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名人战略 曾依靠名人博客一举成为国内博客业务领军者的新浪,再次继续名人战术,很 快地聚集了大量草根用户

30、的眼球。从李开复 (微博)到姚晨,从黄健翔到蔡康永,无论他们通过“围脖”发布任何信息,关注者们都会抢在第一时间留下“痕 迹”。 “新浪微博的名人战略,对于微博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这也是我们的运营策略之一。明星、名人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微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新浪微 博上的名人数量和名人的活跃度,帮助新浪微博放大了人气和提升关注度。”新浪微博负责人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曹国伟,今年46岁。 196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此后又获得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学硕士及德州奥斯町大学商业管理学院财务专业硕士。 曹国伟

31、1999年9月加入新浪,先后任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总裁等职,在将新浪打造成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媒体和网络广告平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 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成为风靡全国的互联网产品,注册用户超越5000万。 2011年2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越1亿。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七、险微博之运行风险 微博客的传播功能,实质上是将来自众多个体传播者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以微博的方式凝聚在一起,而这种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必然存在着较高的新闻风险、道德风险和监管风险。所谓微博新闻风险就是

32、随着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责任的下移以及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客观性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而所谓微博道德风险,则意味着相当数量未经专业训练的公民记者在微博伦理或微博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微博传播过程中,没有信息传播专业背景的公民记者们不但要对各种信息要做出真假判断、是非判断,而且还要承担微博信息传播的把关责任,因此其传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必然增加。另外,微博平台上极为复杂的信息内容,也加大了微博信息传播过程的监管风险。微博监管者对微博客应采取弹性的、网络化的监管方式,通过互联网治理模式来明确:对于微博客管什么,怎么管,管成什么样。如果微博客平台出现了重大的新闻风险和道德风险

33、,监管者对于微博的处置则会面临是否关闭、如何引导等选择。当然,微博客平台运营者对微博内容也非常敏感,他们一般通过删贴、屏蔽高风险用户和屏蔽部分微博热门话题等方式对微博用户加以引导,而微博平台运营者对微博信息的管理方式目前也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八、互微博之互联网精神 微博客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应用,因此其本身所体现的也是一种互联网精神。而以自由、开放、共享、合作为核心内容的互联网精神所体现的正是一种人的精神,一种促进人类自由交往的本质精神。互联网的诞生,可以说从技术层面打开了被压抑或被抑制的人类在信息传

34、播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潜在需求和欲望。而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则不断强化了人类自由交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互联网交往环境下,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交往的发展总体趋势应该是:趋于开放而非封闭,趋于自由而非控制,趋于合作而非垄断,趋于共享而非独享,趋于交往而非独处。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九、标微博之标尺意义 微博是现实社会的晴雨表,也是反映社会舆情的标尺。在微博上,对于权力和资本等强势力量的监督,体现着社会结构的某种断裂。对于重大网络传播事件探讨的不同声音,则体现着社会舆论的某种冲突。在谷歌退出中国、野蛮拆迁、钓鱼岛撞船等一系列传播

35、事件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声音的交锋和碰撞。另外,微博客平台也引起了社会动员方式的变化。在云南抗旱赈灾、青海玉树地震志愿者招募以及抗震救灾物质募集等方面,新浪微博都显示了强烈的社会动员功能。而这种虚拟的社会动员方式,在现实世界和传统博客空间则是不可想象的。 在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方面,微博客还客观推动了各种微博圈(虚拟交往圈)的形成,比如新浪微博的白蛇团,就是通过虚拟交往方式形成的一个结构紧密的虚拟交往圈。再有,在微博客平台上,长期的特定语境下的交流,则使得这个人群具有了特有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和交往模式,乃至形成了一个色彩鲜明的微博层微博人群。而微博客的影响将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结构的肌理之

36、中。当代社会结构的微博化,则将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微博发展的类型化上,比如将来微博领域或许会逐渐形成新闻型微博、生活型微博和财经类微博等类型化微博。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十、虚微博之虚拟特征 微博是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是虚拟的。微博的出现,又一次将传播世界虚拟和现实的复杂关系呈现在人们面前。笔者认为,基于互联网虚拟生活不等于真实生活的全部。而对于微博用户而言,这种源自微博的虚拟,也是他们生活场景的一种真实,并使其现实生活更加真实化。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共同构成了人类

37、生活的真实场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微博世界的虚拟连接是脆弱的,但又是强大的。这种微博虚拟连接的强大是因为不断有连续不断的生命力、传播力注入其中。因为有了生命力和传播力的支撑和连接,微博虚拟连接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十一、批微博之批判视野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在享受微博所提供的新颖的信息化应用的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微博所具有的另外一些侧面。微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商业化色彩正在逐渐浓厚起来。各种基于微博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和商业公关的行为比比皆是。那些具有某种权力或依托资本背景而在微博平台不断争夺话

38、语霸权的现象也曾出不穷。伴随着微博上方兴未艾的用户创造内容(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运动的兴起,微博信息垃圾也在大量涌现,微博非理性的表达方式也每每可见。可见,微博本身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所具有的中立性正在不断强化,微博传播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自由和社会交往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并将一些现实世界所未曾消化的社会难题也迁移到了微博虚拟世界之中。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缩写。在一些组织中也将其称作 UCC User created Content

39、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UGC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可以看做是UGC的成功案例,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 近两年来,随着全球3G商用的日益推进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UGC业务正在日渐崛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促进移动UGC业务发展的因素在于:第一,电子存储设备容量不断增加而价格不断下降,同

40、时存储制式趋向标准化,这使得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可以和其他设备共享信息并实现升级;第二,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倾向于用手机记录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移动运营商希望借助UGC吸引更多的用户,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十二、生微博之生命感 微博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微博这个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平台具有生动的生命感,具有活跃的传播感,具有充满不确定性的旅途感。对于许多微博用户而言,微博显示了阶段性的信息消费和社会交往功能。对于普通微博用户而言,微博最初是一个用来浏览信息的“浏览器”,然后慢慢成为

41、个人生活的一个虚拟“记事本”,成为了个人的信息门户,并最终成为个人的社会交往工具。但这些不同使用阶段的微博功能,都为人们体验微博化生存提供了一种独到的用户体验。而笔者认为,微博最大的意义则在于凝聚了一批能够为微博平台或微博虚拟世界提供大量有价值内容的活生生的人。笔者认为,使微博平台具有五彩缤纷的生命感和绵延不断的传播力,这才是微博传播和微博运营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看(媒体性质)写(传播性质)社会交往(社会资本)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微博客世界的生命感:热点中的生命痕迹钱明奇,52岁。1959年出生。江西抚州。无固定职业。抚州连环爆炸案。李 庄,50岁。1961年出生

42、。西南重庆。律师。为黑社会辩护的律师。刘 萍,47岁。1964年出生。江西新余。江西新余钢厂下岗工人。独立参选。徐 武,43岁。1968年出生。湖北武汉。武钢职工。被精神病与飞跃疯人院。夏俊峰,35岁。1976年出生。辽宁沈阳。小摊贩。刺杀两名城管事件。史英才,32岁。1979年出生。辽宁大连。交警。疏导交通被打去世。张 妙,26岁。1984年出生。陕西西安。农民。打工者。药家鑫案受害人。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微博客热点事件中的生命痕迹,隐含着人性的叹息和愤懑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微博客世界的生命感:逝去的生命艾薇薇,22岁。1989年出生。

43、世界杯宝贝、美女模特,2011-5-14去世,过度劳累引发突发性白血病。陈 曦,23岁。1988年出生。大学生,2011-5-10去世,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系2007级播音主持4班才女。潘 洁,25岁。1986年出生。普华永道初级审计员,2011-4-10去世,急性脑膜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于 娟,32岁。1979年出生。复旦女教师, 2011-4-19去世,海归博士,乳腺癌,女儿两岁。马云涛,36岁。1975年出生。央视财经频道编辑,2011-5-18去世,胃癌,加班,过劳,体力透支。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微博中逝去的生命,带来微博时

44、代的伤势感。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微博客世界的生命感:细致入微,无所不至上班。面试。应聘。更换工作。微博踪迹:Qin离开中移动。上课。听讲。思考。请假。迟到。微博踪迹:首师大:上课去!请个假!读书。买书。读书。书店。讨论。微博踪迹:台湾的书店。香港的书店。毕业。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季。微博踪迹:复旦徐帆博士、夏德元博士。考试。研究生考试。微博踪迹:我考上研究生了!我考完博士了!生日。祝福。礼物。微博踪迹:六一儿童节过生日的人。恋爱。现实恋爱互联网呈现。互联网恋爱现实延伸。微博踪迹:私奔。结婚。结婚证。结婚典礼。微博踪迹:虚拟结婚证。出生。婴儿。育儿。微博踪迹:韦路家的兔子。宴饮。聚餐。交往。反

45、目。微博踪迹:夏商和吴法天。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生活如此繁密,微博如此涌现,移动互联网的人生如此丰富,显示出人生细节的森林和毛细血管般的生命小宇宙踪迹。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 无论从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效果的独特性上来看,微博客都具有典型的新媒体特征。微博客为新媒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它适应并塑造了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等新一轮历史变迁。笔者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微博客在信息传播、社会交往、社会结构等

46、方面还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现象微博传播的影响:生活形态微博化微博即生活,个人生态+个人交往。引发个人微博危机的可能性。工作形态微博化微博即工作,官方微博+工作呈现。引发组织微博危机的可能性。政治形态微博化微博即政治,官员微博+政府微博。引发政治微博危机的可能性。不同类型微博危机的相互影响和互相转化。鲁广余危机,李国庆危机,周文彬危机。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官方微博潮的兴起:被动加入,被动应对,被动学习政府机构官方微博。政府官员认证微博。公司组织官方微博。社会组织官方微博。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官方网站,官方主页,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微博时代的公司官

47、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官博开通陆总致辞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开通2011年3月2日,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开通。陆益民总经理通过语音致辞的方式向微博用户宣布了中国联通官方微博正式开通,2011年3月6日被转发1094次。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其他电信运营商官方微博2011年3月2日,中国移动官方微博正式开通。2011年2月18日,中国电信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2011年2月18日,中国电信集团率先开通新浪官方微博之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同时于2011年3月2日在新浪开通了官博。陆益民总经理的语音致辞被转发1094次,评论391次。各

48、大运营商官方微博数据一览:中国联通官方微博开通之后,在公司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官方微博,也各具特色,值得我们进行关注和研究。2011-4-18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通时间2011年3月2日2011年3月2日2011年2月18日粉丝数3481410739226308发博数94110167关注数9857303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2011-5-30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粉丝数4569032734438382发博数182164280关注数13367123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已开通全国官博统计表(39个,不包括各省

49、地市个性化认证微博)(2011年3月资料)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公司官博管理框架 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云南德宏盈江地震中国联通官方微博中国电信官方微博中国移动官方微博地震时间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 第一条信息发布时间3月10日 16:44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158) | 收藏 | 评论(76) 3月10日 15:45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16) | 收藏 | 评论(18) 3月10日 16:05 来自微博同步应用转发(182) | 收藏 | 评论(87)最后一条信息发布时间3月11日 /2002148123/3f

50、4CY91hxi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36) | 收藏 | 评论(17) 3月10日 22:54 来自新浪微博转发(40) | 收藏 | 评论(33) 3月10日 22:30 来自微博同步应用转发(47) | 收藏 | 评论(54)共发布信息条数14条。其中5条为转发或评论形式。还有抄送等方式。图片12幅。9条。其中1条为转发,1条为回复形式。图片3幅,一个音频链接。9条。无转发形式。图片5幅。三大电信运营商官方微博在盈江抗震中的表现(2011年3月10日至11日凌晨3时)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官方微博潮的兴起:现实社会的虚拟化官方微博的信息发布。官方微博的信息反馈。官方微博的危机监测。观察收

51、集分析呼应维系。官方微博的危机应对。监测预警沟通协调化解。官方微博的管理制度。官方微博的管理团队。官方微博的交往风格。官方微博的传播属性。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符号。意义。批判。官方网站,官方主页,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微博时代的公司官方微博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第二部分 微博传播概述一、危机界定。二、管理制度。三、日常监测。四、媒体维护。五、关联手段。六、危机判定。七、启动流程。八、内部协调。九、密切跟踪。十、解除危机十一、案例梳理。十二、经验总结。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一、危机界定(一)危机定义。媒体危机事件是指可能或已对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52、的突发性媒体报道事件。危机媒体是指媒体危机事件中原创负面报道的媒体及转载此报道的重要影视、网络媒体。媒体危机公关是指公司针对媒体危机事件而采取的、旨在降低媒体危机事件对公司负面影响的公关活动。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一、危机界定(二)危机事件分类。“媒体危机事件”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分为三类: (1)一般危机事件:指在较小范围内已经或可能造成企业形象与声誉损失,可由事发单位自行协调、处理的事件。 (2)较大危机事件:指在一定区域内已经或可能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已经有新闻媒体介入,需要集团公司协调多个部门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理的紧急

53、事件。 (3)重大危机事件:指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或可能对公司形象造成严重伤害,引发新闻媒体的不客观报道和社会公众误解,需要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协调多个部门(单位)、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甚至需要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协调解决的紧急事件。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二、管理制度 周密制定、严格执行新闻宣传工作的归口管理制度,应按照相应的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开展新闻宣传活动、发布新闻宣传稿件、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应对媒体危机事件。 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三、日常监测 加强

54、对媒体新闻报道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引发公司媒体危机事件的情况或新闻,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工作。 (一)每日新闻监测;(二)实时新闻监测。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四、媒体维护(一)加强与主流媒体记者的联系,及时掌握媒体关注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并做好沟通、交流、解释和引导工作。(二)做好媒体关系的日常维护工作,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体联谊、沟通交流和基层采访等活动,巩固与媒体之间的良好关系。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五、关联手段(一)充分利用与媒体开展广告合作、业务合

55、作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在合作协议中增加公司负面报道限制条款。(二)提高公司网络传播能力,及时从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媒体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六、危机判定(一)基本原则。根据监测及相关分析及时做出判定。获知媒体危机信息后,第一时间判断危机事件严重程度,并根据不同类别,起动相应处理流程;(二)具体要求。收集危机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不得超过4小时)报送领导小组决策;及时进行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是指在媒体危机事件发生后开展的紧急处置和媒体危机公关工作。 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

56、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七、启动流程(一)基本原则(1)快速反应。危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时间过程,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和蔓延,避免失控。(2)有效沟通。危机发生后,应及时开展与新闻媒体、社会大众之间的有效沟通,第一时间引导媒体舆论报道方向。(二)具体要求(1)开展媒体危机公关工作,有效控制危机事件的传播;(2)制定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编写新闻稿件,做好新闻发布相关准备工作;(3)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由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布新闻通稿;(4)与主要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引导舆论报道方向;(5)媒体报道情况监测,危机处理工作总结和效果评估。

57、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七、启动流程(三)危机处理工作流程(1)一般危机事件由事发分公司(单位)自行协调、处理,同时根据需要做好媒体沟通、解释工作,并将处理情况报工作办公室备案。(2)较大危机事件和重大危机事件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分别按“突发事件造成的媒体危机处理流程”和“客户重大投诉造成的媒体危机处理流程”进行处理。(3)重大危机事件应及时向国资委、工信部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给予危机事件处理和媒体传播控制等方面的帮助与指导。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八、

58、内部协调(一)统一协调。必须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危机处理工作,工作办公室统一受理新闻媒体垂询,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擅自向媒体发布消息和接受采访。(二)统一口径。在媒体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外发布消息,对外口径必须统一。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程曼丽教授观点危机过程中的三说理论:抢先说+不断说+一个口径说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九、密切跟踪(一)加大公司正面形象宣传的力度,以快速淡化、减弱或消除媒体危机事件给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二)及时举办媒体沟通交流活动,加强与本次危机媒体记者的日常关系维护,通过

59、近距离的座谈、沟通、交流,进一步向媒体宣传公司的有关政策、营销策略、社会责任和普遍义务等。 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程曼丽教授观点危机处理中不断传递信息发言一旦开始,信息就不能中断阶段性地通报信息随时引导和纠正媒体言论上的偏差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十、解除危机(一)根据媒体及危机源信息进行判断,是否解除危机应对机制;(二)停止危机专项监测等工作;(三)通报危机处理等相关情况。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程曼丽教授观点危机结束后有效管理信息先于媒体总结经验教训,主动谈问题对媒体不了解的情况做必要的解释引导媒体与

60、公众对危机事件进行反思,表明自身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十一、案例梳理(一)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二)危机事件的过程分析。(三)同类危机处置的预案建议。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十二、经验总结(一)归纳、总结、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查找出公司相关工作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完善。 (二)开展媒体危机处理效果评估,总结危机处理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并依此完善公司媒体危机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媒体危机应对预案等。 提示:在传播世界里,都在传播着什么,为什么传播?媒体危机基本处理流程第二部分 微博客传播概述提示:微博现象,信息。媒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