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_第1页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_第2页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_第3页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_第4页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小组组长张振国学号论文小组成员周加林学号王仕杰学号余冬海学号俞玄平学号系别、班级物(一)指导教师夏春德年月日立论依据1小组选择该题的自身理由和优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及其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农业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农村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

2、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新的特征、情况和问题,也必然需要新的目标设定、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日益突出,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和实现小康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这篇论文就是抓住中国的农业问题开始,我们都是出自农村家庭,我们比较关心和了解这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也具有一定实际社会意义和价值。2论文写作提纲或基本思路一、中国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发展概述及破坏)古代发展至今二、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主要从生态(环境)、经济(作物)、社会(人口)三个方面阐述。3论文提要摘要: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

3、、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要求既实现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实现后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是事关人类生存与福利的根本性产业,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深深的隐忧,不仅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还出现了诸如农业资源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极其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结构和特点的认识来开篇,接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4、,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可能的误区及困难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最后对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二、研究方案1拟采取的论文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系统科学方法2、主要参考文献年关注问题报告促进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政策与选择一一黄季焜胡涛李利锋刘健王毅于秀波张林秀年关注问题报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廖卫东王万山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海金玲上海三联书社关于可持续农业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张法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对策顾铭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误区浅析周润辉张代荣百度百科及学术论文网三、指导教师意见导师签名:年月

5、日上饶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论文小组组长张振国学号论文小组成员周加林学号王仕杰学号余冬海学号俞玄平学号系别、班级物(一)指导教师夏春德年月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思路张振国周加林王仕杰余冬海俞玄平(上饶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一班4摘要: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要求既实现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实现后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是事关人类生存与福利的根本性产业,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我国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

6、,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深深的隐忧,不仅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还出现了诸如农业资源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极其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结构和特点的认识来开篇,接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可能的误区及困难进行了进一步讨论,最后对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误区、问题对策一、中国农业1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

7、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3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达八九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但也经历过漫长的停滞时期。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日益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

8、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农业才结束了停滞的历史,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新时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显著改善,产量水平迅速提高。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序幕之后,农业生产的这种停滞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年月,全国实行承包制,农村经济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尽管近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过挫折,日见减退,中国以仅仅相当于世界的耕地养活了几乎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说明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中国农科院估算,我国农业总产量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一年的提升到一年的%。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农业现代

9、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农业的特点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从全国范围看,中国的气候、土地、水和生物资源分别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光、热条件优越,但干湿状况的地区差异大。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丰富多样。近一时期和未来中国农业将呈现以下新的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趋势显现。、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10、主要推动力量。、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化经营。、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转变。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农业思想的确立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而又面临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可持续农业思想的确立从“自然生态论”到“环境与发展统一论”。年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是人类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一座里程碑强调人类任何活动应有完善的生态程序使重视资源环境和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论形成。在农业领域随之兴盛了替代

11、农业思潮出现了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替代型农业模式。所谓替代农业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的否定尝试。它们在较好地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时常常得不到满意的产出和效益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因此随着强调环境与发展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年提出可持续发展、年定义可持续发展、年世纪议程从概念推向行动等等可持续农业新思想得以确立。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加州“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中提出来的。年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云集挪威奥斯陆提出“年粮食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可持续农业协会”年月在北京农大成立了该协会的中国中心)年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了有关可持续农业发

12、展活动的第号决议。年月在荷兰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形成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博斯宣言。从此可持续农业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形成。中国对此做出积极响应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实践。从年起国家开始规划可持续农业科研项目建立了较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区。年我国政府批准颁布中国世纪议程确立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年月日中国可持续农业学会成立隶属中国农学会。(二)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继续走低水平持续发展的传统农业已不可取。在奔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又遇到了无力高投入与资源环境危机的两重困境。于是,70年代末引入生态农业概念,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13、。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生态农业有何区别,中国生态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是涉及中国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生态农业这一概念虽源自西方,但中国生态农业是对西方生态农业的扬弃。西方生态农业主张尽量减少各种人工投入,过分强调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自我维持,不再将农业的增产作为主要目标。中国生态农业一开始就主张合理的人工投入,强调产出和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综合性、区域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显著特点。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生态农业有重大区别。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相比较,指导思想一致: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综合利用传统农业

14、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充分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基本目标一致:强调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实现。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其内涵十分丰富,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研究有待于深化和拓展。从实践上看,中国生态农业十几年的研究和试点示范,从农民和科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到有组织的政府行为。建设规模从户、村、乡(镇)到县域以至更大区域水平,均取得显著效益。因此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模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生态农业与可

15、持续农业相去甚远。所以随着可持续农业思潮兴起,中国也开始了有组织的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的试验研究。从目前看,两类试点在目标、途径、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均很难作出区别。(三)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误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和优先领域。然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种种误解,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1、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甚至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同于农业自然化,主张农业要顺乎自然,保护自然,实行低投入,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减少机械操作,代之以有机肥、豆科作物、轮作等

16、,认为农业要充分尊重自然,通过自然力维持生态平衡。该主张过分强调崇尚自然,过分夸大生态问题和生态平衡的作用,忽视现代科技对生态的正面效应,导致一部分人在没有很好分析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就提出低投入,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2、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此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极易造成一系列短期行为,带来许多严重后果。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再生产,忽视自然再生产”导致农业自然资源的超前消耗,使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消耗过大,森林植被锐减,草原草地退化加速,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导致了化肥、农药和能耗激增,但其效应却逐年减

17、小,加速了有限自然资源的枯竭。农业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率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严重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少地区非农业化趋势加剧,农民弃农经商,弃农务工,出现大片耕地荒芜和低效率利用现象。这一系列恶果的产生,将使农业发展难以持续。3、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忽视科教、工贸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缺少科教基础和工贸支持,起动乏力,腾飞乏术。长期以来,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造成人均资源相对极度贫乏的局面,给生态、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压力。我国粮食产量虽曾一再创历史纪录,但其增长速度和潜力却远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潜力。特别是农业就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

18、。达23%,小学文化程度占39%,农业技术人员仅占农村人口的0.04%,使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极大阻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人力资源底气不足。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我国农业支持系统,结构过于单一,要素发育不全,各行业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如城建规划忽视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大量侵占耕地良田;农业投入仍过分依赖政府,工贸企业只从农业吸血,却未能给农业应有的反哺,弱化了农业的造血功能,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看成是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增长。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粮食生产成长为长盛不衰的沉重话题,民之温饱,长记我心。尤其是近几年来粮食

19、产量的徘徊状态,使粮食问题倍受关注,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更让世人挂心。不少人从此出发,认为农业问题就是粮食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粮食的持续增长。一些地区为追求粮食增长,强硬推行单一粮食种植政策,盲目扩大垦荒,增加复种指数,过分依赖化肥、农药,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加重,土地肥力下降,农业成本攀高,效益下降,隐患难以消除。三、中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农村体制改革给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其发展的主动力是来自“制度的释放”和劳动力资源的大力投入,其增长方式还是相当的粗放的。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着农产品提价有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趋缓、大量剩余劳动力

20、难找出路等诸多发展困境,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众多难题,遍及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层面。I、生态系统方面耕地占用速度过快由于经济的发展,占用部分土地从事道路、水利工程和房屋建设是必须的,但占用过多,征占速度过快,必然造成土地资源丧失过快和不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民在经济条件改善后,建设自住房屋占地太多问题极为突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现象相当严重。水资源和耕地的污染日益加重由于工业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无控制排放,由此污染农业水资源并危及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的现象日益加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的环太湖地区、广东珠江流域,这一问题已非常突出。水资源的污染还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农业生

21、产中大量施用的高毒性农药和除草剂,以及农民在生活条件改善后粪便处理方式的改变。农村和城市大量排放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胁着几千年传统农业已建立的农田生态系统。混乱的农业生态系统不仅会直接造成农业生产力的破坏,还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长江和太湖水污染及由此引起的鱼类种群衰退、物种消失便直接与此有关。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过速由于战争破坏和逐年大量的砍伐,我国保存的森林资源有限。严格说来,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发达国家的日本森林占国土面积的,瑞典占,我国仅占)。在西部高寒山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少地区缺乏良好的植被覆盖,草原地区也常常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国不少农

22、耕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雨则涝,无雨就旱”,农业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薄弱。由于土壤被冲刷,不仅使大片农田生产性能降低,而且带走的大量泥沙还导致了河道淤塞,诱发洪涝和其它灾害。耕作技术改变后土壤地力出现下降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传统农业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耕作制度和相应的耕作技术,如重视使用有机肥料、精耕细作、注意轮耕轮作等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单价提高,不少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有机肥使用大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农田耕作粗放,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下降,物理性能减退。解决方案总体布局与开发治理相结合在开发建设中一定要贯彻开发与治理并重,开发与治理相结合的原

23、则。地方资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自始自终把耕地资源问题提高到战略角度上来考虑,做到经济建设与耕地资源保护同步进行,开发利用耕地资源时,应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有效保护。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利用是目的,保护是手段,只有对其进行积极的保护和培育,才能使资源保持自我更新能力,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只有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造福于人类,才能为保护和培育资源提供物质基础,保护才有意义。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筹兼顾相结合由于耕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用途,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人们对耕地资源的生

24、物资源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耕地资源利用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满足各个方面对土地的需要,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4耕地资源节约利用与集约经营相结合耕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节约用地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耕地资源减少的重要手段。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从我国人多地少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等客观国情考虑,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在对土地概念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立体开发的新思路,并从大资源观出发提出了积极寻求替代资源、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的新途径。II、经济系统方面农产品价格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缺乏有效控制机制我国农

25、用物资价格近年来上升较快。国家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对农产品价格也作了一些调整,但相对于工业产品价格而言,仍较便宜,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仍为小农经济式的小规模农业,效益相对较差。而且,农产品价格在丰收与欠收年份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而波动较大,导致农民“丰收不增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解放以来,我国在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我国近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能自力更生地解决,并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与我国几十年来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但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由于土地资源和进一步增施化肥的潜力已经极为

26、有限,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的发展。相应地也就必须要求对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以更多的投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和人均农业资源的减少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下和大量剩余,耕地和口粮的重压,使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受到严重的制约。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农业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文盲半文盲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劳均拥有的农业固定资产低,约为美国的年我国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以上。生产结构不合理和人均支配资料有限,使得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效率偏差。目前,我国农民人均产值仅约工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约为美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农民投资“非农化”倾向强烈

27、,致使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需投入的技术、装备、管理、信息等要素有限,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双层经营体制中“小而全”的农户经营和“大而松的”集体经济相连接,使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集约化步履维艰。广泛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很突出,目前,联接农户和市场的中介组织还没有稳定的组织实体,农业一体化经营中的“利益链”安排尚没有较好的产权机制,农技推广缺乏有力的载体。解决方案在我国目前极大的人口重压和大部分内陆省份工业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和发挥优势的情形下,要解决好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只有必须建立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方案,从农业内部、农业劳动者以及市场和政策、农

28、业科技和其它相关产业方面综合入手,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好这关系着我国农村九亿人口和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未来的农业经济问题。首先,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增长;其次,必须加强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第三,农村基层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必须从农业转向商业税收以及农业加工型企业所得税等,即让利于农;第四,农业自身可以走“农户十公司”模式,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动地方一片农户,并通过市场调整,优化农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走小农业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模式,即粮食产业保证国内自给,同时林、牧、畜、渔等特色农业走深加工面向国内外市场之路;第五,农业现存富余人口必须转移至以加工型为主的轻工业的企业内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负面效应;第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研究,包括农业加工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等,国家农林院校必须服务于农林业;第七,国家对有关政策必须做出相对应调整,尤其不能容忍在对待“农民工”上的制度性歧视;第八,在农业走上市场化道路过程中,政府必须确保市场的规范性、公平性,以法制建设宏观上为农业市场化保驾护航。III、社会系统方面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主要是二元社会结构如何化解的问题。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包括:我国的户籍制度如何改革,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合理有序地向城市转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