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范文)_第1页
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范文)_第2页
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范文)_第3页
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范文)_第4页
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电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291919 一、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1291919 h 4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0 二、 全球热泵市场大有空间,中国产销量遥遥领先 PAGEREF _Toc111291920 h 7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1 三、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1291921 h 8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2 四、 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 PAGEREF _Toc11129192

2、2 h 8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3 五、 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PAGEREF _Toc111291923 h 11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4 六、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111291924 h 15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5 七、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PAGEREF _Toc111291925 h 18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6 八、 标准化工作 PAGEREF _Toc111291926 h 21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7 九、 质量

3、责任制 PAGEREF _Toc111291927 h 29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8 十、 公司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1291928 h 32 HYPERLINK l _Toc111291929 十一、 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111291929 h 34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0 建设投资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291930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291931 h 36 HYPERLINK l _Toc11129

4、1932 流动资金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291932 h 38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3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PAGEREF _Toc111291933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PAGEREF _Toc111291934 h 40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5 十二、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111291935 h 41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6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2919

5、36 h 42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7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291937 h 43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8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PAGEREF _Toc111291938 h 45 HYPERLINK l _Toc111291939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PAGEREF _Toc111291939 h 47 HYPERLINK l _Toc111291940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PAGEREF _Toc111291940 h 50产业环境分析按照“点-轴”与“增长极”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依托高速铁路、高速

6、公路和水运通道,以大中城市为支撑,加快形成“一圈、八极、四带、两廊”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格局。(一)着力推进黔中核心经济圈建设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重点打造以贵阳城区为中心,周边息烽、开阳、瓮安、福泉、都匀、西秀、惠水、长顺、普定、织金、黔西等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为节点的1小时黔中核心经济圈,使之成为带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主引擎。进一步做大贵阳中心城市,加快贵安新区建设,把贵阳-贵安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着力推进圈内其他城市发展。统筹区域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建贵阳-安顺、贵阳-都匀、贵阳-息烽-开阳-瓮安-福泉城市带、

7、产业带;建立完善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创新跨区域经济区开发合作机制探索有益模式和经验,推动黔中核心经济圈率先发展。(二)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长极加快培育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兴义、凯里和都匀8个城市增长极,做大中心城市,完善城镇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重点城镇交通快速联结,打破行政区划,推动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增强城市增长极的发展动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形成以遵义市中心城区为核心,遵义、仁怀、桐梓、绥阳、湄潭等县(市)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六枝、盘县、水城等县(区)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

8、;以安顺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平坝、普定、镇宁等县(区)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大方、纳雍、赫章等县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铜仁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江口、松桃、玉屏等县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兴义中心城市为核心,兴仁、安龙、贞丰等县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凯里中心城市为核心,黄平、台江、雷山、麻江等县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以都匀中心城市为核心,福泉、贵定、平塘、三都等县(市)城区为支撑的城市增长极。(三)加快推动高铁经济带发展依托贵阳-广州、贵阳-长沙、贵阳-昆明、贵阳-重庆、贵阳-成都高速铁路主轴及沿线城市,重点推进贵广、长贵昆、渝黔、成贵4条高铁经济带建设。大力推

9、进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特色产业带、生态旅游带和新型城镇带“一网三带”建设,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推动沿线重点城镇加快发展,打造成为与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长贵昆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高铁沿线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加快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加快沿线重点城市发展,构建形成特色产业带和城镇带,实现东融长株潭和长三角、西连滇中经济区合作发展。积极推进渝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强高铁沿线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经济带内城市间产业分工合作,打造高铁沿线无障碍物流“绿色通道”。积极推进成贵高铁经济带建设,推进高铁沿线交通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10、,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能源电力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做大特色农业,提升文化旅游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壮大沿线重点城市规模。(四)积极推进乌江和南北盘江-红水河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乌江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建设以乌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打造优质白酒、优质茶叶、煤磷化工、特色装备等沿江特色产业带和“乌江千里画廊”精品旅游线路,构建沿江宜居绿色城镇带,打造乌江绿色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构建畅通、绿色、开放、繁荣的乌江经济走廊,加快培育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推进南北盘江-红水河经济走廊建设,着力加强连接珠江-西江流域地区综合交通大通道建设,着力发展壮大沿江能源化工、特色食品

11、、生态畜牧业、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推进沿江特色城镇建设,构筑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培育全省经济增长新的支撑带。全球热泵市场大有空间,中国产销量遥遥领先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十年热泵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过去十年间全球热泵市场发展平稳但较为缓慢,根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2020年全球热泵存量近1.8亿台,2010年至2020年间CAGR为6.4%,其中以中国、北美地区为主要市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主要发达国家均提出碳中和目标,热泵作为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行业预计迎来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期。据IEA

12、预测,全球热泵安装量在2025年有望达到2.8亿台,到2030年预计达到近6亿台,达到2020年装机量的3倍以上。依托于全制造产业链的生产优势,中国是全球热泵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也将优先受益于欧洲热泵需求提升。2020年我国热泵产品年产量大致占到全球64.8%。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中国热泵进口量为0.14万台,出口量66.29万台;2021年受益于欧洲热泵市场需求爆发,我国热泵出口量大幅增长,达到130.97万台,同比增速高达97.6%。短期地缘冲突+政府补贴刺激下,22H1欧洲热泵需求爆发式高增。在能源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热泵市场近年保持高速发展。而2022年初俄乌地缘冲突突发

13、,油气价格飙升进一步刺激了欧洲热泵需求爆发,刺激短期内22H1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热泵出口额加速提升。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1-6月我国对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等国家的热泵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614%、373%、198%,增速最为亮眼,其他欧美主要国家也均呈现高增态势。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深

14、入与发展,企业供应部门的工作不再限于原材料的订货和付款业务,增加了许多质量管理的工作。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问题,尽管合同规定协作厂要赔偿损失,但由此造成公司生产过程的损失、产品出厂后企业信誉的损失绝不是金钱可以赔偿得了的。因此,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中,采购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它的影响往往最直接、最明显地反映在成本、质量上,对于制造业的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外协的比重大,采购供应过程的质量管理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1、采购供应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向前的延伸,是企业最终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可靠保证。忽视采

15、购供应质量管理,会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稳定提高采购供应物品的质量,是企业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损失的重要条件。(1)采购物品的质量与企业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制造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基础物品,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质量控制手段、采取各种措施稳定提高采购物品的质量,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输入一转换一输出”的过程。企业为了维持生产运营的持续稳定,必须采购合格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基础物品维持生产。相反,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低下,不符合用户要求,就会影响生产的持

16、续性,对生产计划、工艺流程带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3)采购物品质量的安全性。采购物品质量与企业生产安全有一定的关联性,将不满足企业质量要求的采购物品投入生产流程,就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经济损失或对企业员工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在物品选型时要注意所选用物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采购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执行企业的采购标准,注重采购物品的质量控制,将采购物品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2、采购供应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责生产制造用的各种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因此必须认真进行选择。要从经济性、交货期、交货质量及供应单位保证质量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然后择优选购采购。供应质量的好

17、坏,直接影响企业产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与供应商的合作也日益广泛。物品的采购供应量越来越大,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也日显重要。采购部门要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采购过程的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职能如下。(1)严格按技术规格、工艺文件认真选购。(2)货物入厂前要严格检验,合格的才允许入库,并保存好。(3)调查及了解供应单位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并进行信息反馈。(4)保证向生产单位(制造部门)提供优质、足量的原材及外购外协件。采购供应不只是采购部门的事,其活动职能要分配到有关部门去实施,采购供应涉及设计(R&D)、工艺(PE)、检查(

18、OC)、质量管理(QA)、生产、财务等许多部门。采购供应过程具有两大质量管理职责。(1)保证质量的业务。保证质量的业务活动包括选定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质量、产量、交货期及目标价格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指导、帮助,以及对供应商的能力进行评价,共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这些工作要与质量、生产、检查等有关供应商管理部门配合进行。(2)对采购品的质量控制。对采购品的质量控制包括进货检查、交货期管理、库存量管理、订货、费用的支付等。进货检查是对采购时的抽样检验或者全部检验,或者依据合同在使用中识别质量。供应商的关系管理传统的组织与供应商的关系表现为价格驱动,组织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

19、格好处,组织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稳定性较差。而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供应商关系管理(SRM)就是一种以“扩展协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双赢”为导向的企业资源获取的管理模式。1、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含义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用来改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理念,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它是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使供应商及其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甚至投放市场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库存

20、,缩短产品开发、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周期,做到既经济又准确地获得最好的策略资源。所以,供应商关系管理就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共赢的管理模式。2、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基本内容(1)需求分析。准确、及时的需求分析是企业决策制定的一个先决条件,在采购方面也是如此。随着供应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准确及时的采购可以节省开支,取得市场上的采购优势。采购既要面对生产又要同时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SRM能够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起高效能的组织

21、采购,对自身业务关键性材料或者服务的需求进行战略部署,以减少日常生产运作中意想不到的问题。(2)供应商的分类与选择。应该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的供应商特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可以将供应商分成交易型、战略型和大额型。一般来讲,交易型供应商是指为数众多,但交易金额较小的供应商;战略型供应商是指公司战略发展所必需的少数几家供应商;大额型供应商是指交易数额巨大,战略意义一般的供应商。供应商分类的目标是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应该首先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获得支持。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应该考察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实力(技术、容量、竞争力等);响

22、应速度(销售服务、质量反应速度、对防范问题的反应及对改进工作的兴趣等);质量管理(效率、产品设计及质量保证程序等);时间控制(交货期的长短及交货是否准时等);成本控制(设计费用、制造费用、维护费用及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等)。SRM可以综合考察供应商各个方面的因素,帮助企业作出准确的分类与选择。(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对各类供应商采用何种关系和发展策略,这可通过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与战略供应商和大额增长型供应商在总体目标、采购类别目标、阶段性评估、信息共享和重要举措等各方面达成共识,并记录在案。其次,与各相关部门开展共同流程改进培训会议,发现有潜力改进的领域。再次,对每位供应商进行职责定

23、位,明确其地位与作用。最后,双方达成建立供应商关系框架协议,明确关系目标。在这一部分可以做的工作包括:建立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的合同关系管理;采购流程的设计与实施;和供应商共同组建供应商管理联合团队。(4)供应商关系的维护与改善。联合团队正式展开工作后,首先制定联合团队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以及关系绩效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评估目前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状况,找出影响关系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和计划及期望效果,执行和实施改善方案,并对过程全面监控,同时制定预警机制和冲突管理的一般解决方法。(5)供应商关系的绩效评价和持续改善。供应商绩效评价是整个供应商关系

24、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某一阶段双方合作实施效果的衡量,又是下一次供应商关系调整的基础。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流程可以从技术、质量、响应、交货、成本和合同条款履行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评估,同时该流程还可以包括相关专家团特定的绩效评估。这些评估信息有助于改善彼此的业务关系,从而改善企业自身的业务运作。供应商关系改进阶段一般沿着五个合作层次向前推进:组成联合团队;降低成本;提升价值;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关系。改善方案执行后,应对改善后的状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对照改善前的评估,分析改善程度,从而依据激励机制来对客户、供应商、联合团队和作出贡献的相关员工进行奖赏,同时继续进行关系管理变革全过程的总结检讨,由联合团

25、队整理成文档报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以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企业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制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系统。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三全一多”,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及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1、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是相对于广义的质量概念而言的,它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也要对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质量进行管理,产品是由人设计

26、、制造出来的,如果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和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不提高,很难保证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强调提高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此外,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即在进行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产量、成本、生产率和交货期等的管理,保证低消耗、低成本和按期交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质量。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对各个方面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制造

27、、检验、包装、储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为止的全过程。为了使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并使产品能充分发挥使用价值,不仅要对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还要对形成以后的过程乃至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即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地管理起来,不仅要搞好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职工工作质量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与企业职工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领导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全体职工共同努

28、力,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部门的事,不仅是设计、生产、供应、销售、服务过程中有关人员的事,而且也是企业中各部门所有人员的事。因为企业中各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要求企业中全体人员在各自岗位的工作中参与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参与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活动,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4、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

29、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统筹管理,单靠数理统计的方法是不可能全面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科学决策,才能取得实效。全面、综合地运用多种适宜的科学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从1961年菲根堡姆的定义到1994年ISO9000标准定义,以及1998年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委员的定义,可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结合质量管理大师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可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归结为以下几点。1、满足顾客需求,使所有

30、相关方获益组织应关注、识别、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当时的、潜在的和未来的需求,确保使所有各相关方均能获益。这不仅是指消费者,而是各种各样的顾客,包括组织的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组织外的供方、合作伙伴、银行、有关团体和社会等所有相关方。(1)满足顾客需求。一个企业没有顾客,就意味着失败。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基本常识。因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使顾客满意,顾客是当今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令顾客满意的运作体系。这个体系始终约束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从顾客角度、以顾客的观点来分析和思考问题。(2)广义的顾客含义。从广义的概念出发,顾客分为内

31、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组成了企业的顾客结构。内部顾客是指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和组织(部门、小组等)。内部顾客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如基层员工,部门主管,经理;也包括股东。内部顾客也可以分为工序顾客、职能顾客、职级顾客三个类型。工序顾客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和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为顾客的关系,上下工序互为顾客。职能顾客是指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单元互为职能顾客。职级顾客是指在企业内部,纵向上下级互为顾客的关系。外部顾客是指非企业(组织)的组成部分,但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和组织。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中,与企业有产品、服务

32、和货币交换关系的组织(群体)或个人。主要包括:消费顾客、供方顾客、中间顾客、资本顾客和公共顾客五种类型。简而言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顾客导向就是将顾客放在经营运作的中心位置,让顾客的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方向。绝大多数知名的成功企业将顾客导向的要点共同归纳总结的几个方面,也成为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2、强调全员参与,追求全面质量狭义的质量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使其满意的产品性能质量。由于全面质量管理讲的是对组织的管理,因此,将“质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即“全面质量”,可包括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需要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因为,全员参与是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3、持续达到顾客完全满意的支柱之一,通过提高全面质量,超越满足顾客的需求、注重交货期和使用效率,还需注重实效,缩短周期(如生产周期、物资储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3、不断改进,强调长期成功企业的经营活动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的效益或市场效应。为实现长期的成功,需要持续地寻求改进。不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还需致力于质量技术创新,致力于追求卓越。这就要求组织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育并不断发扬其企业的

34、质量文化,以此来追求组织的持久成功。4、高层管理者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从组织领导人的头脑中开始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都需要有头脑的领导。有头脑的领导能够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其真正意义所在,并能帮助和带领全体员工获得成功。高层管理者是组织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梦想家与驱动者。为了实现质量目标,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并让他们产生使命感。能极大程度地向员工授权,充分发挥员工具有的灵活性,鼓励员工充分地进行创意性尝试和有助于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的尝试。高层管理者的核心思维方式是在超越利润的价值观和意识指导下的,领导者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创造者,企业质量文化的确立,只有在高层管理者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情况下才

35、会成功。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表现都由高层管理者来决定。因此,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带领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并成为质量文化的保护者。标准化工作标准是一种特殊文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提高。而标准化是一种活动,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1、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标准是指为取得全面的最佳效果,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36、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过程。ISO/IEC指南2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对标准与标准化分别给予了科学的定义。“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准则或特征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的最佳秩序和效益。”“标准化是对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的活动。”由上述定义可见

37、,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的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质量管理是贯彻执行标准的保证。标准与质量在循环过程中互相推动,共同提高。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它要求一切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都要制定标准,并且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强质量管理,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每个企业,要推行和加强质量管理,都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基础工作。2、标准的分类依据标准制定和执行的范围,将标准划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

38、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如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ECSS(欧洲航空标准化协作组织)、EN(欧洲标准)、EC(欧盟法规)、ETSI(欧洲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是各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如ANSI(美国国家标准)、BSI(英国标准)、NF(法国标准)、JSA(日本标准)、BIS(印度标准)和GB(中华

39、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一种动态信息。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和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家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行业标准是指行业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

40、,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同一内容的国家标准公布后,则该内容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法的规定,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例如,机械、电子、建筑、化工、冶金、轻工、纺织、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都制定有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

41、作)。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为我国四级标准的最低级的一层标准。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一般以“Q”作为企业标准的开头,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依据标准化的对象,一般分成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1)技术标准是针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所制定的技术准则。这是根据

42、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它的对象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如产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物(如程序、方法、符号、图形)。(2)管理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它是为合理地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行政和经济管理机构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它是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3)工作标准是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服务程序

43、和方法。由于工作标准是“人”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目前主要由企事业自行制定,它包括管理、操作和服务岗位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与要求、工作质量考核等方面的标准。体现了某一工作岗位上相应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当然,在企业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3、企业标准化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一切标准化的支柱和基础,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也有重要意义。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专家石川馨教授等人根据日本多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

44、,明确地提出:企业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就要搞好企业标准化。原苏联质量管理专家杜亚尔纽克等人也认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制定的企业标准质量。企业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支柱,没有标准化这个坚实的基础,质量管理大厦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来的。(1)企业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包括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设备、检验等技术标准,另一部分是安全、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有标准、规范、规程、工艺卡、工序卡、守则、操作卡、作用指导书等。(2)企

45、业管理标准。企业管理标准是企业标准化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管理标准主要针对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的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管理事项。企业管理标准的表现形式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规范及管理制度等。(3)企业工作标准。企业工作标准是按岗位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企业应该把每个工作岗位上一些稳定的重复工作事项制定成工作标准。编写企业岗位标准时,要充分体现岗位上应实施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并作出明确的规定。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其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6、,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现代质量管理更加强调标准化管理。例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产品的质量标准即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指标就是企业管理目标在质量方面的具体化和定量化。它为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原材料、燃料、动力、配套产品、外购件、工艺工装标准等是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它们的标准化,使企业内各分系统之间建立了技术统一性,保证了整个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最佳。

47、至于企业内各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实施,既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工作质量,也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因此,只有当企业的标准化系统处于稳定运行时,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才可能建立和稳定。因为企业标准化在纵向上,把原材料一生产一销售服务的整个质量管理程序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横向上,把计划、技术、生产、物资管理方面工作协调在一起,确保产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是指企业中形成文件的一种规章制度,它明确规定各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员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对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

48、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质量责任制是指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责任制度。质量责任制是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和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1、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内容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全体员工更好地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质量责任制

49、一般有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责任制及车间、班组和个人责任制。各级行政领导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规定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各级人员解决问题的职责和权限,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一种主要授权方式。这种授权是促进全员参与的重要手段,使员工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了解所在层次的质量目标及责任人,能使他们树立参与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对质量的承诺,为实现组织的总体质量目标作出贡献。2、建立质量责任应注意的问题为确保质量责任制得到贯彻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中还包括要有相应工作的支持。(1)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明确和

50、健全。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必须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切忌单纯偏重任何一个方面。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具体和可操作,并防止遗漏或交叉。其基本内容至少要包括:每个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与其他部门或岗位的工作接口,以及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方法。有关规定要得到履行部门和人员的承诺,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周知。(2)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形成文件。质量责任制是企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规定的内容应尽量形成文件。有了文件不仅可以作为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各自职责的依据;通过文件的分发还能使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了解;文件还有助于对职责规定的

51、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或修改。规定的内容可以全部集中在一个文件中,有时也可以分散,如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其他管理文件中表述,但如果能集中成册更便于管理和应用,文件的名称不局限于叫质量责任制,也可以是岗位职责或工作标准的汇编等。企业质量责任制的文件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形式颁布实行;二是以企业标准形式发布实施。随着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行,许多企业采用了后一种形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3)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需有必要的培训作支持。通过培训要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本岗位该做什么,怎样做。工作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个人工作的好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要让员工进一步

52、了解和掌握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在本岗位的工作或操作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发生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或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为此,在必要时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作指导。(4)质量责任制要与考评、奖惩等激励措施相结合。质量责任制强调责、权、利的统一,体现每个员工所承担的责任、完成的任务及作出的成绩,要与应有的权益相一致。通过对过程及展开后的各项活动的职责的规定,使得企业中各项质量工作的职责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总之、质量管理是涉及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一个管理部门单独的任务。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各级行政领导人员、各个管理部门以至每个工

53、人,都必须对自己应负的质量责任十分明确,都要积极完成自己的质量任务。因此,在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的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职能机构和工人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

54、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二)核心人员介绍1、赵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杜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

55、董事。3、石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4、郝xx,中国国籍,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3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5、黎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

56、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57、13712.6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11769.69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5527.42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5929.17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313.10万元。(四)

5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611.76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331.16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5527.425929.17313.1011769.691.1建筑工程费5527.425527.421.2设备购置费5929.175929.171.3安装工程费313.10313.102其他费用1611.761611.762.1土地出让金901.82901.823预备费331.16331.163.1基本预备费127.24127.243.2涨价预备费203.92203.924投资合计13712.61(六)建设期利

59、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7579.09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185.69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185.69185.690.001.1.1期初借款余额7579.091.1.2当期借款7579.097579.090.001.1.3当期应计利息185.69185.690.001.1.4期末借款余额7579.097579.09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185.69185.69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

60、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185.69185.69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3181.89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14984.3317481.7219979.1024973.881.1应收账款674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