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中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中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中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中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一)散文1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议论散文(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意境深邃。

2、“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达到有机融合,才能表达散文的深刻主题。语言凝练。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4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散文善于抓住最富特色、最能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细节,寥寥几笔,便能表现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侧面烘托。这种写法,往往比正面的平铺直叙写法的艺术效果更佳,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拓宽散文的意境。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二)小说1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

3、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三要素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以及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源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分为开端、

4、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环境描写特点或作用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现实环境。自然环境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的发展。3、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4、衬托心情。5、烘托人物形象。6、突出升华主题。7.情景交融。4.环境描写作用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

5、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表现形式作用(特点)总起句领起下文,奠定基调,起兴及引出主题。结尾句概括上文表现主旨,强烈抒情,留下余地,令人思索。线索句多次出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串文章的作用。中心句概括性强,紧扣题旨,多以议论、抒情的形式出现。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作用,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矛盾句变式句具有强调意味。修辞句

6、与修辞方法本身的效果紧密有关。(三)文学作品常见写作技巧分析表1231重要语句的表现形式及作用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实质上深含寓意,句意侧重于矛盾的一面。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人称在行文中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效果。第三人称2.三种人称的行文效果能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她“表现尊敬、赞美。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表达方式类型作用记叙顺叙叙事有头有尾,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

7、的生动性。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满。补叙补充解释,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3.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主要类型及作用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描写外貌神态以形传神。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其情感思想。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白描简洁传神。细节描写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议论叙后议论点明题旨,画龙点睛。边叙边议事显理明,平添情致。抒情直接抒情淋漓酣畅,一吐为快。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含蓄蕴藉。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段落位置特点或作用开头段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推

8、动情节的发展。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思考,埋伏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作铺垫。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结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情景交融。4.特殊段落的特点或作用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对偶语句整齐,有节奏感。排比气势磅礴,文气贯通,突出强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反复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反问只问不答,表达鲜明,强化语气。

9、设问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而曲折,生动活泼。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回味,形象表达。5.常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自问自答,引起注意,使语言幽默有趣;揭露批判,辛辣讽刺。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表现手法特点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铺垫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引起下文,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象征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6常用表现手法及特点 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借用某种具体形

10、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烘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使之更鲜明。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有所铺垫。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欲扬先抑扬,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按下。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一、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有多种考

11、法:(1)概括一件事;(2)填空;(3)填词语;(4)写线索。【典例】(选文一淡淡的深情2(1)、(2)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1、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概括一件事要包括以下要素: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填空与填词语则需根据要求填写动词、形容词或短语。线索的类型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时空线索。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式来显示,还有的则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二、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 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主要

12、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典例】(2009 年广东省卷)结合全文,谈谈第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一:“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经风雨,见世面,让生活更有意义。 示例二:做人不能平淡,应当自由自在,寻求新意。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1通读全文。2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褒贬义,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3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4抓住篇末点题的句子。附相关知识:1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2)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

13、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2语句或文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作用(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倒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描写)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3结尾作用(内容):(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三、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题型主要有: (1)以分析

14、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情节、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征。(2)以赏析评价为方式的论说题。要求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答案】“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幅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典例】(2010 年广东省卷)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1分析人物形象需联系全文,不可脱离原文架空分析。2分析人物形象

15、需建立在人物的所做、所思的基础上,联系人物言行来分析。如典例中“偷父”少年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思,就构成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3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因为一个人物的特点往往不止一个方面。如典例中“偷父”少年既有令人痛惜的一面,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4分析人物形象时用语一般力求精美,可多用四字短语。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四、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把握具体词句(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和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深层感悟内涵。【典例】(2010 年广东省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

16、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答案】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1审清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详细研读。2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是理解文章细节的基础。3应学会设身处地为文章中的人物着想。如典例中,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必须联系全文,并且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要考查赏析词语或句子,考查角度主要有修辞、用词、描写。【典例】(2010 年广东省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1)

17、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答案】(1)此句生动地描写了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五、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1赏析词语(理解含义,分析作用)的答题步骤如下123: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

18、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结合修辞、双关、反语,联系具体语境。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抒发情感)2赏析句子(理解含义,分析作用)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抓关键词-为什么-)如果句子形象含蓄的富有哲理,可以从启迪这个角度联系开去。如果是人物描写的,要结合人物描写的作用,是环境描写的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

19、:九点 五十六分。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表现手法、语言上的作用、表达方式。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赏析、品味类 关键在于懂得分析句子的特点,选取正确的角度来分析。具体思路如下:1、从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对比、白描)具体格式:运用xx(比喻)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写出了特点,抒发了.情感。(含蓄隽永,富有美感、回味无穷,想象、思考空间)(简洁精炼。寥寥几笔勾勒出.)2、抓富有表现了的词。首选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格式:xx词用得好,准确、精炼(生动)点出了(写出

20、了).,表现了(表达了、抒发了) 3、描写手法的作用。4、从句式特点。反问句加强语气;设问吸引读者,制造悬念;感叹句抒情强烈;排比句层层深入,感情强烈。长短句结合,富有变化美;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整齐美。5、从哲理性角度,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关于感悟生命、亲情、友情)6、这几个思路有时候单独使用,但大多数综合运用 这样就言之有度、言之有物了。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九点 五十六分。六、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可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及用词用语特点等来把握。【典例】(2011 年广东省卷)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答案】“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理解、包容安东尼。(注意前后的前因后果)(照应则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