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3)_第1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3)_第2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3)_第3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3)_第4页
【优品】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 课件(系列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课兰亭集序人教版 必修二第三单元新课导入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知识链接课前达标结构梳理一、小组研讨1兰亭集序一经写成即闻名于世,其魅力一直影响到现在,除了其立意深远的原因外,探究一下语言上的魅力。提示:应当说其文笔的清新流畅、朴素自然也成就了兰亭集序的地位。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于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

2、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问题探究2纵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起伏变化的?提示:二、师生探究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2.文中“信可乐也”一句中“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

3、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3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参考答案: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其“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参考答案:首先从庄子这一观点本身看,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虚诞”,是荒谬的。庄子还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只是相对的。他也同样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是“妄作”胡说。其次从第三段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分,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