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考察报告_第1页
苗寨考察报告_第2页
苗寨考察报告_第3页
苗寨考察报告_第4页
苗寨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察报告内容: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2013.6.24 - 2013.6.30前言: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艺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 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西江千户苗寨的人们的每一件每一样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 连忘返,为什么苗族人能创造出令世人为之赞叹的传奇?我有时在想,少数民族除了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神话和传奇,让世界为之赞叹的还是什么?苗族之都一一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喜欢的风景,这里有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喜 欢的人!感受原汁原味的风俗文化,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专业考察,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

2、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前人的传统智慧;从现代设计的案例中,实际体会设 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雷公山体现了 “自然美”的主旨。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现代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决定着 设计,现代人们越来越注意的生活的品味,舒适性,人文环境等周边环境。在这个物欲横流 的社会,人们需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过一过日子,但是住在山林野趣的时 候,享受大自然的时候就觉得太寂寞了就想到市井繁华中享受

3、物质生活。在当今这个生存压力很大的社会中,人们更需要亲近大自然。西江千户苗寨领略人文,雷公山领略自然。一、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时间:2013年6月24日至6月30日 考察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苗峰雷公山二、考察见闻所感西江千户苗寨从贵阳出发,途径足足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一贵州西江千户苗 寨。下车后我们就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们,门口的西江苗寨人有他们古老的方式欢迎者我们的到来,他们载歌载舞,他们热情好客。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 年就形成了如今两座山头的建筑规模。西江另称

4、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江已有1285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在西江最引人注目的是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次第升高,气势磅礴,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型,堪称建筑艺术瑰宝。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建筑 群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挪,除少数盖杉木皮外,全是一色青瓦。吊脚楼的脊梁顶用瓦块砌成“龙脊”图案,两头翘角,中间饰以“龙宝”,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在西江的吊脚楼中,通常会分为三层木楼,房子的第一层是存放生产工具、关养牲畜的;第二层是住人,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厢房、卧房。

5、第三层是贮存粮食、饲料等生活资料。苗族民居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 有一种曲型栏杆,因苗族妇女们喜欢在此梳妆打扮、刺绣,所以把它又叫做“美人靠”,苗语叫“豆安息”。苗寨都是依山建的,一来是因为苗族先民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聚居在一起便于相互呼应,好聚集在一起抵挡外来 侵害,有事 呼之快 篇二:西江千户苗寨考察报告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距雷山县城37公里。坐落在起伏不平的群山之间。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共有1232户,6500余人。白水河由南而北穿过村寨。盆地的南北两头是田坝,而盆地 和田坝的两边

6、山壁,除了民居便是梯田,直至山顶。最引人注目的是座座吊脚楼依山而建, 鳞次栉比,次第升高,气势磅礴,实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型,堪称建筑艺术瑰宝。199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西江千户苗寨列为全省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1998年又批准为全省20个“贵州民族村镇”之一,西江千户苗寨以其建筑群规模庞大、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历史渊源贵州苗族是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苗蛮族团演变而来的,三苗时代就形成了。苗族人到 黔东南入住西江,包括民居建筑工艺在内的各种古老的苗族文化也随之带到了这里,并在此 地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书上有“北人穴居,南人巢居”之说。中国建筑分为南北两大系。南方从巢 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

7、,已发现的最早遗存是距今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西江千户苗 寨吊脚楼正是其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经过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基本内容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根三间,或五根四间,个别六根五 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 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 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 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村头寨

8、尾都种有树。石板小路四通八达。苗家建房要选择吉日,至少要操办以下事宜:、择屋基。多选在寨内或紧靠寨子适宜于建房的空地上,不够宽的,则还要砍坡砌坪。、备料。一般在盛夏农闲备料。最重要的是选取中柱。砍中柱要带香、纸钱、酒、鱼、 糯米饭等到树脚祭奠。主人先砍几斧,方由他人砍伐。、发墨。待材料晒干、刨好后,木匠开始发墨。发墨时,主人在柱墩一端捏线,木匠在 柱上拉直,用力一弹,墨线毕直均匀,则示吉利,否则另发。、拆杨凿眼。按照木匠的着墨纹路,用锯子、凿子、斧头等拆卸穿杨,凿眼打桦,修锯 横梁。、立房。立房架和上梁同天进行。全族人聚集相助,齐心协力把新房立起来。亲戚朋 友带着礼品前来庆贺。、立大门。杀公鸡

9、一只祭祀。待盖房、装壁等等之后,乔迁要择吉日进行。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墨斗、墨线,斧头、凿子、锯子、刨子。基本特征西江千户苗寨千幢各异的吊脚楼,富于活力,天人合一。苗家人迁入这里后,为了留下 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构为基本构件,通过穿 斗形成完整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 大房。三是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典型的

10、天 人合一。房子框架全系棒卯衔接。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杨等等有上千个棒眼,木匠从 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杨 杨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3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不识汉文的苗族木匠在建造民居中,运用高深的力学建筑原理和普通的几何图形。吊脚 楼的造型从宏观上看,它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是稳定而庄重的普通几何图形,给人以 一种既有典雅灵秀之美又有挺拔健劲之美的感觉。无论柱、杨、梁、楝,都互为垂直相交, 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从而奠定了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然后逐个延展 组合而成整个屋体

11、。屋面由于排水的需要,必须是两面或多面,这样就确定了它的三角形最 稳定的结构。从横向观看,房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这样 的建构,除了结构上的稳定得到保障之处,在艺术感觉上显得端庄稳重。吊脚楼在虚实对比关系上,显现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 斗式构架已极轻灵,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轻”的效果。“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 对比强烈。建房习俗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宗教色彩,备料、发墨、上梁等都要祭祀而且有很多禁忌。主要价值西江苗族吊脚楼是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干栏建筑工艺在适 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在民

12、居建筑中,吊脚木楼有着悠久历 史和独特地位,它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民族历史的根基。西江千户 苗寨规模之大,气势之恢宏,是自然环境、民族、历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 对研究苗族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对苗族人民来说,它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是其经济、文化、艺术、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它以传承的物质形态方式表达其文化内涵。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 更重要。”西江苗寨吊脚楼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兄弟民族民居建筑历史与文化的“活

13、化石”。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各地的人们,从国家领导人到专家、学者,乃至平民 百姓,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纷纷来到西江考察苗族吊脚楼,这是人类古建筑遗迹和南方少 数民族在山区环境下继承和发展干栏建筑提供的实物见证,对于启迪人们充分应用现代科学 建筑技术,用其他建筑材料替代木材,保护森林的同时,又要保持各民族传统建筑的风格,去发展现代建筑文明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濒危状况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实物保护与建筑文化的延续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由于吊脚楼建筑工艺以师传方式进行传承,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传承方 式相当脆弱。在西江千户苗寨,

14、木匠师傅现在已为数不多。、地质易崩塌、滑坡,民居建于斜坡陡坎之上,加上建筑年代久远,干燥易燃,火灾隐患大,生产生活用火,都是导致建筑实体毁损的危险因素。、外来文化的冲击,思想观念改变,缺乏民族认知感和认同感,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 住陈旧的木房,认为居住木质结构的房屋是一种落后与倒退,喜欢上高大整洁的楼房,根本不愿意去学习这种古朴建筑的技艺。、新式建筑的介入,造成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风格的严重失调,文化内涵变得很不协调,特别是交通建设和办公楼、民居房的建设给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建筑艺术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篇三:湘西考察报告湘西凤凰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7月1日一2012年7月5日考察地点:凤凰

15、古城、苗寨、乾州古城考察对象:沈从文墓碑、历史遗迹、民俗民风以及历史名人等考察方式:参观考察目的:通过参观文物、名胜古迹以增加对中国历史的感性认识,并将其与课堂所学 理性认识相结合。报告题目:对湘西文化的初步研究摘要:22012年7月1日至5日,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前 往湘西凤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关键词:湘西吊脚楼剪纸服饰苗绣文化保护一、考察目的了解学习湘西文化,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 西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 风情。学习感受其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

16、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 息是我们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二、考察概况(一)湘西凤凰基本概况凤凰古城一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 37万,是一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 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 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后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 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湘西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风光无 限。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

17、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 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有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风景名胜装点湘西凤凰奇幻无穷的大地,给湘西 凤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 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有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 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 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等让这个美丽的 小镇散发着更加迷人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二)湘西文化作为一座国家

18、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将其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湘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 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 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 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一一“湘西边墙”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无穷的智慧与魅力。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 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 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湘西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苗族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

19、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 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 层叠而上。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 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 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 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苗族剪纸文化苗族民间剪纸叫“锤花”,是不

20、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大都是用凿刀锂出来的,所以苗语把剪纸称为“锂本”。在苗语里就是“花”、“花样”的意思、。锂是苗族剪纸的主要制作技艺,同时还有锥、扎、削、切等技艺。在苗族剪纸的制 作中,剪的技艺也有,但只是辅助技艺,并且是在作品完成的最后部分一般只是作为修边或 修改图案时使用。因此准确的说苗族剪纸应为“苗族锂花”。湘西苗族锂花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靠神话传说和古歌、长诗传承 下来的。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苗族人民巧妙地将自身内涵丰富的文化特征储存在自己服饰 刺绣图案中,使服饰起到了 “文字史书”的作用。苗族锤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

21、物质 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因此苗族锂花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服饰苗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其服饰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湘西苗族是 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苗族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服饰文化这 部“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服饰艺术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中提到,苗族有100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一种服饰, 也就有100多种服饰。 苗族女子的服饰也是很有讲究的。苗族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比较单纯、简易,很少俏丽鲜艳。衣服的缝制显得比较宽松大方,服装上的装饰花纹也比较简陋,衣袖较长又大,衣摆较长

22、, 主要是便于老年妇女的行动和生活起居,并且讲究适用。充分体现苗族妇女勤俭节约、善良 纯朴的美德。苗族青年妇女是苗家幸福美好的象征,是苗家最具活力和爱恋的象征。在服饰 穿着方面最有特色。衣领、衣袖、衣服下垂裙边、衣摆花纹刺绣讲究鲜艳丽目。但适度得体, 在银饰装饰方面要突出豪华艳丽的花样,显得美丽、大方、漂亮。苗族青年妇女是苗家美的 化身、神的化身、富有的化身、幸福自由的化身。年幼的苗族少女服饰,一般来说,既简单 纯朴,又适用大方,这充分体现了苗族对少女教育从小要勤俭朴素的美德。、苗绣湘西苗绣以古朴、稚拙的形式纯洁、朴实的情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从每一件刺绣作品 中都能感受到古朴的造型、艳丽的色彩

23、所表现出的纯真毫无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纹样 繁缗、夸张、饱满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情趣。苗绣中形象各异的蟠龙、飞鸟、蝶、花、鱼、虾 让人觉得那么的美好、淳朴、自然、可爱。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苗族人民美好的情感和生命的存在。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古朴的湘西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去体会神奇的蜡染、苗锦、沈 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黄永玉大师的画展,会让你感觉到这个古朴小镇它所散发出的那 种难以言语的魅力。(三)湘西文化的保护、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科学的保护理念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关键要素,是开展保护工作的指导。湘西文化生 态保护区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生态,它是湘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自然传 承

24、的文化事象之总和,在文化空间中互相联系具有不可再生性。不能只单纯地追求对某个项 目的具体保护或者片面保护,必须自觉地把所有的“保护对象”纳入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生态系统当中科学地探索它们生成、活跃、衰微、濒危的具体原因解决办法。、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通过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湘西自治州与及湘西民族文化相关地区已 经逐步建立起较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强化自觉意识和全局意识,把分散的、阶段性的、应时性的工作机制纳入整体的文化生态系 统建设当中来,循序渐进实现保护区的长效机制建设。在文化生态保护区机制建设中,法制 建设是推动工作开展的保证。

25、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等的出台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保护民族文化。三、结束语“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所共同具有的观念和准则。”文化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构建湘西民族文化生态和谐健康发 展有效途径,合理科学地保护文化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强劲的动力。美丽灿烂 的凤凰文化才会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去感受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几天的游览和考察,让我不仅欣赏了凤凰优美的风景,感受了文化名人的气息还对凤凰古城、梦幻苗疆

26、和乾州古城的民风异俗、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文人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乾州古城现在还在修建完善中,希望它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不要像凤凰古城那样过于商业化了!篇四:西江千户苗寨调查报告学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穆徭红 学号:1020020487班级:旅游师101实习地点:西江千户苗寨 指导教师:宋晓虹了成绩: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穆徭红(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101)前言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2日 2012年10月13日调查地点: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了解西江千户苗寨的资源特征,资源组合情况,旅游现状。调查点状况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

27、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 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 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 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除了自然旅游资源,西江也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

28、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 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 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 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西江人民居住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鳞次栉比,错落 有方,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

29、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根三间或 五根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 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 资。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 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 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 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在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

30、接大 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媳寨二号及 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 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 力大大增加。调查体会及收获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旅游人数众多,从我们这 次去西江看到哥斯达黎加的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中可以看出西江的魅力可见一斑,体现了西江 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篇五:贵州湖南考察报告考察日志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地点:贵阳昨天下午5点集合在郑州火车站,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无

31、限的向往,踏上了开往贵州 的火车,幻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带给这生最美好的回忆。这次的考察目的是走向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川,了解祖国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 来。到达贵阳火车站已是晚上 10点了,了解到贵阳火车站是建于 1959年,它连接湘黔、川 黔、贵昆、黔桂四大干线的客运一等站,是西南地区铁路重要交通枢纽,犹如一只展翅雄鹰,扶摇直上蓝天,下辖运转、客运、售票、设备四个车间。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 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 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32、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 而闻名。贵阳也是一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城市。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 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 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因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 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独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贵阳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无限的魅力之地,作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贵阳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继往开 来,在这优秀的文化基础上,林城贵阳将以一种全新、独美的面貌倾说这千百年来云贵大地 上的事事点滴

33、。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 云贵高原东侧,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 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又地 方述志记有:“郡为贵山之南(山南水北为阳)因得名 ?”因此即美名贵阳。时间:2011年10月1日 地点:贵阳千户苗寨早上7点吃过早饭后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向千户苗寨出发了,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当心情从城市中的声色繁华中解脱出来后,变陶醉在自然风景和古老的人文情 怀中。乘车翻过群山,在苍翠的苍山下散落着一片片白墙青瓦的民居庭院大都整齐、轩昂、 端庄、大方,古色古香的风景被发挥至极, 使民居成为美观大方的综合建筑艺术的典型

34、。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户、6000余人,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 5个家族,每个家族 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 完好。 在几座美丽的山上,树木成林,种类繁多,有橡树、松树??数都数不清。在山上不乏许多美丽的月季、大丽菊、鸡冠花。山上有一千多户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这。千户苗寨果不其名,在美丽的山窝窝上,一大片一大片独特的苗房,足足有一千多户之 多,你别看从山顶的房子到山脚的房子距离好象很近很近,实际上,从山顶走到山脚,要大 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

35、分美丽,房子全是用木头做的,十分独特。在四角的屋檐下,有几扇 木头框成的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走进房里,虽然没有城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房子的结构十分巧妙,一间连着一间,让人感觉十分宽敞。两脚蹬在 木地板上,一阵清脆的“咚咚”声十分好听。那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亘古沉默永不停 息的山溪,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这就是千户苗寨。时间:2011年10月2日 地点:贵阳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 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瀑布 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

36、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 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黄果树瀑布不只一个瀑布的存在,以它为核心,在它的上游 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观赏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直波犀牛潭。腾起水珠高 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帘,盛夏到此,暑气全消。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洞,称“水帘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为瀑布所遮,可在洞内窗口窥见天然水帘之胜境。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

37、河 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独立景区。黄果树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经省级环保部门测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2.8万个以上)、气候宜人(每年平均气温16c左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追求谧静的理想胜地。时间:2011年10月6日 地点: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 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 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

38、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 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 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 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古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 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

39、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凤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外围,有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 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等风景旅游区(点),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山江、苗人谷等苗家村寨。古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古代城楼,明清古院; 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时间:2011年10月8日 地点:张家界 TOC o 1-5 h z 张家界为中国湖南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 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40、,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国家第二批40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内;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多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桑植县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为市境最高处。主要河流有澧水、遂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C, 1月平均气温5.1 C, 7月平均气温28 C,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铁路纵贯境内,干线公路 纵横过境,有张家界机场。旅游景点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桑植县九天洞

41、、八大公山,永定区茅岩河漂流、天门山,慈利县五雷山,永定区玉皇洞石窟、普光禅寺等。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纪 念地有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故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旧址等。美国好莱坞曾到张家界来拍照取景,这些照片被卡梅隆导演看上,用在了电 影阿凡达上了。毕业毕业考察是我们环艺专业大三的必修课程,每年都要外出一次。今年我们去了贵州湖南 这两个城市,这次的游览开阔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界,更像是打通了我们应有的智慧,我相信 这必定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也是一次收获颇多的专项考察。它必将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黔灵山森林公园、凤凰古镇、张 家界等一些地方。两周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