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设计:乔八爷_第1页
教育教学设计:乔八爷_第2页
教育教学设计:乔八爷_第3页
教育教学设计:乔八爷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乔八爷”借路抗日英雄乔八爷”乔明志教学目标:1、学习战斗英雄乔明志的英勇事迹,铭记红色历史,鼓励学生在和平时代勇于拼搏。2、弘扬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伟大的抗日精神。一、乔明志生平简介乔明志,曾用名乔德山,1906年出生于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朱里一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自幼性情耿直,不畏强暴,7岁入私熟读书,10岁辍学,后在昌邑马队做事。1923年, 在眉村商会当保镖。1925年,在昌邑“马队”当马弁。1929年,兄弟三人为打抱不平,杀死 本村士豪后各走一方。乔明志和本县的张魁元等,在昌邑东边的东京埠拉起“杆子(土 匪武装),因排行第八,且身怀举枪掐电线的绝技,故“乔八

2、的名字便在昌潍一带叫 响。30年代娶妻落户掖县(今莱州市)王贾村。人们多称他为“乔八爷”。二、乔八爷抗日故事(分组讲故事)1936年,杆子潜入济南抢劫民生银行未果,被迫溃散,他亡命平度,以理发为业。 日军大举进犯山东,一日,一名日本鬼子军官到乔明志理发店理发,乔明志见其腰间别有手 枪一把,子弹假设干,乔明志临时起意,趁给鬼子剃须之机,用剃须刀干掉了鬼子军官,抢走 鬼子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逃往了胶东。共产党人罗竹凤见其有抗口救国热情,又匿有 枪支,遂开展他为游击队员,并让他单枪匹马与土匪头子张永指对黑话,比枪法,收编了 平度山区的一支土匪武装。1938年3月,乔明志随平度抗口游击队参加了掖县玉皇

3、顶武装起义。之后,他先后 任过胶东抗口第三支队侦察大队长、五支队特务营营长等职,圆满地完成了保卫胶东被服厂 的任务,并屡次打击口伪军队的嚣张气焰。1941年,特务营负责向山东分局押运黄金,每次途经胶济铁路,都要与据点里的日伪 军过上几招。开始,敌人并不晓得乔明志的厉害,轻重机枪相互交叉,织成一道火网。此 情此景,漫道是人,便是飞鸟也绝难通过。乔明志一时性起,借夜幕掩护,大喊一声:“尝 尝乔八爷送给你的花生米!手一扬,”叭叭几下,据点里的机枪立刻变哑巴了。如是 者三,据点如同湾里扔石头,蛤蟆一声不吭了。此后每每带队路过时,行至岗楼均高声喊话: “乔八爷借路,行过方便,互不干扰!”连喊三遍,敌无动

4、静,遂平安通过。这段史实,虽极 象故事令人初闻者颇不相信,但乔明志的枪法闻名胶东却是事实。乔明志也并非莽汉一个, 每次押送黄金,都有警惕和准备。他将人员与车辆分成三批:第一批是神枪手,防范敌人, 随时准备还击:第二批是黄金车的保镖;第三批是保护整个押送队人员。时任西海军分区 司令员的陈华堂,对乔明志这种“先礼后兵的做法颇为赞赏,曾修书股东军区,为其请 功。自然,乔明志的知名在当时并非因这种秘密的运送黄金之举,而在于他战场上屡建奇功。 与伪军秦玉堂部队作战,他率部20天内横扫9个据点,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6 挺,步枪350余支。1940年,乔明志前往延安受到中央首长的嘉奖;1942年,在与日寇

5、的一次遭遇战中,他的鼻梁骨被击穿,仍高喊着跟鬼子拼刺刀,直至 最后取得胜利。乔明志戎马住侬,身经百战,前后13次负伤,党和人民给了他崇高的荣誉。 在乔明志任侦 察大队长、特务营长、公安局长、军区参 谋、副团长等职期间,身经 百战,前后13次负伤。三、乔八爷与许世友的比武轶事(补充材料)1943年,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为他颁奖,奖给他战马一匹、手枪一支。 乔明志与许世友同龄,已闻许世友功夫,却自侍神枪手,颇不服气。见面后即提出与司令 员比武。乔明志说,射击麻雀。许世友颇不以为然,说:“射麻雀?俗了俗了。我一枪穿过 任。再说鸟也没那么缺心眼飞到枪面前送命,咱改为射铜板吧。见乔明志不反对,许世友

6、即从口袋掏出3枚铜币摞在桌子上。讲明规那么是,站在10米以 外,抽丝剥茧地射,即一枪射落一枚,弹无虚发为总分值;假设两人结果一样,人再退后,进行 下一轮以此类推,直到分出高下。乔明志急于先露一手,啪,射出第一枪,打在最上面 这枚铜币的齿楞上,掉下桌面;第二枪,同时射中两枚,却在桌上相撞相抵,没有落地。许世友接过乔明志的手枪,说,用我自己的枪,工具不一样,不公平吧! 随即连击3发 子弹,3枚铜币应声依次落地乔明志惊得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许世友连忙搀起,说:八 路军不兴下跪,你当八路爷好几年了,还能这样? 此事一发,乔明志与许世友结下了 深厚友谊。四、解放后的“乔八爷1952年,乔明志转业到地方养

7、伤回到莱州,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于1956年担任了平 里店镇供销社饭店经理。据曾经在同一饭店工作的张福财和杨云亭老人介绍,乔明志身高不到一米七,略显微胖, 性格泼辣,行走如飞。在其担任饭店经理期间,生意红红火火。当时乔明志的故事非常多, 比方他教导来往部队士兵“粒粒皆辛苦”的话:因饭店设在公路旁边,来往部队经常在此 吃饭。有一次,一位士兵留有剩饭,乔八穿上军装,命令该士兵将剩饭吃完,因为当时老 百姓连吃的都没有。乔八爷的故事在平里店永久流传。乔明志转业后,许世友并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60年代初,在掖县西山公社王贾村 大队生活的乔明志,屡次被生产队要求向许世友救援。已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 世友上

8、将很念当年旧情,屡屡指示军区所属军垦农场破例调化肥支援。1965年4月,生产队需要一辆拖拉机指标,又找到了乔明志。乔明志与大队负责人持划拔 支票来到南京。许世友亲自招待,后安排警卫员陪同游览玄武湖、莫愁湖景点,却只字不 提拖拉机的事儿,也不收支票。退休后乔明志居住在掖县西由王贾村,许世友一直给他寄 钱,从未中断,直到乔志明去世。1979年6月15日,乔明志病逝,终年73岁。但“乔八爷 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股东民间广泛传颂。传奇英雄于得水教学目标:1、学习传奇英雄于得水的英勇事迹,鼓舞学生克服困难、勇于上进。2、坚持党的领导,弘扬正气,感受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伟大的抗日精神。一、简介导入:于得水(

9、19061967),原名于作海,今山东威海文登区葛家镇洛格 庄村人,7次负重伤、13次受嘉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是苦菜花中于 得海团长、山菊花中于震海队长的原型人物。猜一猜:名字的由来?二、听英雄故事多。1933年,于得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文登武装小组组长、“一一?四”暴动东 路第三大队大队长、昆布山红军游击队队长、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 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四团副团长、东海行署专员兼文西行署主任、胶东军区东 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武装部第一副部长、浙江省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浙江省军 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任安徽

10、省民政厅副厅长、安徽 省第三届政协常委。“文革”中惨遭迫害,1967年2月26日,含冤去世,引起周恩来总 理高度关注。1979年2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举行追悼会,为于得水彻底平反昭 雪,恢复名誉。于得水是山东胶东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1、枪杀走狗脱险1934年春,中共文登县委成立不久,于得水就出任武装小组组长,没有行动的时候, 于得水就和小组成员练枪法。他的枪法不知让多少“狗腿了得到了应有下场,也使自己 成功脱险。有一次,黄昏时分,于得水左胳膊夹着钱搭子,用从自行车内胎割下的皮条把手枪绑 在左手脖袖筒里,沿着夏村北沟往北走,迎面遇见三个人。于得水一看左

11、右没有岔路,往 回走也不好,就迎面走上前。快靠近了,于得水看到有两个拿文明棍的,一个戴墨镜的。 碰面了,戴墨镜的突然用手枪指着于得水问:“干么的? ”“种庄稼的,赶集回来。” “赶集的怎么不凑亮结伴走?不是吧!举起手来? ”于得水把手一举,钱搭子“哗啦” 一 声掉在地上,里面的铜子滚了出来,一个拿文明棍的赶忙拾钱,另一个开始搜于得水的 腰,拿枪的只顾看拾钱和搜腰的,没有注意于得水举起的两只手。于得水乘机把右手往左 袖筒一插,掏出枪,一甩手打中持枪敌人的脑袋。左面抬钱的敌人听到枪响刚一抬头,于 得水往左边一挥手,子弹从敌人左耳朵打进去。于得水又向右边敌人的裤裆踢了一脚,朝 脸上打了一拳,那家伙满

12、脸是血,“哎妈呀”一声倒下断气了。于得水收拾起敌人的枪, 消失在夜幕中。2、穿山趟水脱险1934年秋,打掉夹河村收税处后,敌人加紧了对武装小组的搜捕. 一次,于得水和曲 全当连夜从昆布山前到山后开会。天快亮的时,突然从包米地里钻出七八个穿军装的敌 人,用枪指着于得水问:“干么的? ”“老百姓走亲戚的。”曲全当听到动静,回身看到 于得水被敌人围住,就朝敌人开了火。敌人留下两个看住于得水,其余的追赶曲全当。“你篮子里是么? ”“馀子。”“拿出来看看! ”于得水把手往篮子一掏,拿出枪对准了 敌人:“我是共产党,为穷人闹革命,你们也是穷人,不要替反动派卖命了”于得水 往后闪了一眼,发现有十儿个敌人向这

13、边扑来,前面追赶曲全当的敌人也折返过来。事不 宜迟,于得水篮子一扔,朝东面苞米地跑,跳下草堰一看,尽是没穿上衣“光溜子”的老 百姓在干活。于得水灵机一动,脱掉上衣,只穿短裤,提着枪,向人群跑去。后面追赶的 敌人一边打枪,一边喊“抓光溜子!”老百姓都播下工具就跑,漫山遍野都是“光溜 子”,敌人也不知道抓谁,于得水混在“光溜子”中,跑到附近村里。于得水藏在村南一个草垛里。中午时分下起了倾盆大雨。于得水跳到村前的小河沟 里,水没胸脯深。于得水曲着腿,只露头和枪,顺着水沟向母猪河走去。走到村东南角, 被两个哨兵发现,于得水赶忙憋住气,潜在水里,露头换气时,哨兵的枪就打过来,溅起 一串水花。看到哨兵顺着

14、河边追过来了,于得水就朝他们打去两枪,他们不敢硬追。可村 里的敌人听到枪声,“嗷嗷”地奔来,于得水一直跑到河东岸,跳上岸,往丁家埠村跑 去敌人没有抓到于得水,但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他胆大、机灵,是滑泥瞅、草上 飞、水里钻,会隐身法、能躲枪子,还会求雨,要不是一场大雨,兴许他们就领赏了3、炕洞脱险1936年秋的天,于得水和两个昆布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在湾头村(今乳山境内)高树 彬家被敌人包围,突围中于得水胳膊受伤。为了平安,于得水从丁乐佩家转移到丁希明家 养伤。一天,外面突然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丁希明的老伴急忙将于得水藏在炕洞里。于 得水刚进炕洞,敌人就闯进来,四处搜查,也没找到于得水。敌人小队长

15、仍不死心,目光 盯在用草堵着的炕洞上,吩咐士兵拿锹刨炕。丁希明的老伴急中生智,忙说:“老总,你 们累了吧,我给你们烧水喝。”边说边刷锅,添了两瓢水,就点着了火,并不断地加草。 这下把准备刨炕的放人弄傻了,他们认为,既然锅灶里能烧水,炕洞里进烟就不会藏人, 就走了。原来,丁希明家的炕外面(靠猪圈那里)留了个小洞,平时堵着,紧急时就能推 开。当锅灶里烧水时,于得水把洞口翻开把鼻子、嘴靠在洞口。这是群众专为紧急时藏地 下党员而设计的,于得水又一次炕洞脱险。4、剃头刀取子弹脱险1936年6月2日晚打界石“联庄会”时,于得水腰间中了两颗子弹,当时,于得水用 左手迅速向腰部一摸,脊椎骨刺出来了,两边还有两

16、个洞,血直往外流,向前面肚子一 摸,没有洞,子弹还在腰里。任务完成后,两个队员架着于得水走了十几里路,傍天亮, 到了倪家庄倪德兰家。于得水没让点灯,老大娘摸索着烧水洗伤口,用方瓜片敷在伤口 上,用带子绑起来。于得水慢慢地踏着梯子上了阁子。上去后,梯子就拿掉了。于得水伏卧着,头朝外, 枪握在手里,左手握拳,拄着头。于得水脊椎骨有一块铜子儿厚的骨头刺出来,大娘用剪 刀剪掉,里面还有碎骨头。为了平安,于得水又先后到葛家集东北韩家庄丛桂滋的妹妹家,葛家西南祝家泊子村 于星子、王清文、于连水,陡埠村于树文等同志家住了几天,接下来到了南部海边边养伤 边活动。于得水带伤活动,到1937年春天,由于过度疲劳,

17、腰部的伤口恶化了。于得水用手 摸着腰对身边的队员说:“里面化了脓,很长一个时间有蛆在里面拱拱痒痒的,找剃头刀 连脓带子弹一起挤出来吧。”说着,找来板凳,于得水爬在板凳上,队员狠狠心用剃头刀 在腰上割开一道口,连脓带子弹一起挤了出来。大伙只听说过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今 天亲眼看到了用剃头刀取子弹,都流着汨说:“队长真是英雄啊!”5、漂泊海上脱险1943年秋,一打水道,担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于得水在玉林店北小院, 阻击敌人负伤。部队把于得水秘密送到海阳所附近的赵家庄村肖太典家养伤。于得水闲不 住,边养伤、边工作。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来探望于得水时,在这里住了 3天。由于来 开会、请示事的人多,不久,被日伪便衣特务盯上。一天,暗中为抗日军民做事的伪乡长 姜朴初突然闯进了肖太典家,说如果家藏有八路军,要赶快转移,口军马上就到了。肖太 典和于得水急忙顺着东河,上了帽山北坡,再向西穿山越岭,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