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地理总复习(人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9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地理总复习(人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9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地理总复习(人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9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地理总复习(人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9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地理总复习(人教版)教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第29讲 区域与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9讲区域与区域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分析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的特点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思维)3根据具体区域的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人地协调观)4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方向。(地理实践力)一、多种多样的区域1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含义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

2、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2)内涵内涵举例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形似孔雀的云南省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划分依据区域类型(举例)意义自然特征中国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区了解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人文特征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中国主体功能区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

3、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实践认知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野生稻提供了帮助低硒地区为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了依据区域地域“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是“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的表现及特点是什么?(1)含义:即能体现层级高低的区域。(2)表现:较高层级的区域

4、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3)特点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同一尺度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二、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1区域整体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区域要素(2)整体性表现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2什么是区域差异?有何表现?(1)概念: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3什么是区域关联性?有哪些表现?(1)概念:区域在发展过程

5、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2)表现要素距离自然要素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人文要素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4如何理解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区域发展要求: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差异自然要素差异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北纬3033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4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6、耕地条件水稻土,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发展变化项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原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表现耕

7、地面积减少,由全国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特征例1(2018全国卷)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C(2)A1区域整体性区域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

8、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为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下面关联示意图就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2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其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考向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的整体性越南中部的雨季与东亚大部分地区不同,这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见下图)。据此完成13题。1越南中部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多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2越南中部平原上的自然带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洋流D地形3图中长山山脉东北侧与西南侧山

9、麓地区自然景观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地形类型D土壤1A2D3B第1题,由图可知,长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季风风向近似垂直,冬季原本干冷的东北季风经过海洋的增温增湿作用变得湿润,被山脉阻挡抬升后给越南中部地区带来大量地形雨;夏季西南季风受长山山脉的阻挡,位于长山山脉背风坡地带的越南中部地区,因气流下沉形成高温干旱天气。故选A。第2题,分析如下:第3题,长山山脉东北侧与西南侧山麓地区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小,A错误;由于长山山脉的分隔,东北侧山麓冬半年降水较多,西南侧山麓地区虽然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但由于穿过中南半岛,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小,降水较少,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B正

10、确;地形类型和土壤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较小,C、D错误。考向二结合区域人文景观,考查区域整体性与区域地理环境分析“草坯房子篱笆寨”是东北地区的民居特色,该民居用羊草做成屋顶,用草和土做成长方形土砖砌墙,用柳条和圆木做栅栏筑篱笆。据此回答45题。4该民居修筑篱笆的主要目的是()A防火防盗B安全和保暖C防风防涝D供农业种植5北方大部分地区把窗户纸糊在窗棂里,唯独东北地区是糊在窗棂外,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A风雪较大B昼夜温差大C蚊虫较多D无霜期较长4B5A第4题,修筑篱笆可以防止野兽进入,且篱笆离窗户较近,在冬天可以减缓风雪速度,起到遮风挡雪的作用。修筑篱笆的主要目的是安全和保暖。第5题,东北地区冬季

11、风雪交加,寒风迎窗扑来,如果把纸糊在窗棂里面就会被吹掉;冬季下雪,纸糊在里面,窗棂积雪融化,窗户纸被水浸湿,容易脱落,所以东北地区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2区域关联的实现方式区域关联的实现方式实例区域关联的影响自然要素的区间流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等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首先分析区域要素之间的异同,再分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发展等人类活动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各要

12、素的综合作用;积极发挥区域之间的关联作用,扬长补短,搞好区域间的友好合作,促进各区域的进一步发展。(2)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4正确认识区域差异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气候差异的形成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区域地理位

13、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分布、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气

14、候、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5把握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例2(2020浙江省7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15、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B(2)C例3(2020北京等级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 070 m。(1)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

16、,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冻土是指温度在0 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甲乙(2)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思维流程尝试解答(1)针叶林。约4月至10月。依据:月平均气温较高,满足林木的生长条件。_(2)甲地比乙地冻土层薄且持续时间短。原因:甲地积雪较厚,利于土壤保温。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1自然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

17、;易受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

18、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

19、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考向一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差异读我国山东、新疆、西藏、黑龙江四省级行政区的面积及耕地情况统计表,完成12题。省级行政区面积(万km2)耕地(百公顷)耕地全国排名占比占比全国排名16641 246162.48%291232 616290.21%3146118 301125.72%121675 153346.97%11分别是()A新疆、西藏、黑龙江、山东B西藏、新疆、山东、黑龙江C西藏、新疆、黑龙江、山东D新疆、西藏、山东、黑龙江2比的耕地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低B水源少C耕地面积

20、少D有机物质少1A2B第1题,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因此为新疆;西藏地域辽阔,在四个省级行政区中面积仅次于新疆,因此为西藏;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黑龙江,耕地面积是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大的,因此为黑龙江;位于东部沿海的山东面积是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小的,并且耕地占比最大,因此为山东省。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为新疆,为黑龙江。根据我国气候及干湿区分布可知,新疆主要位于内陆干旱地区,水源缺乏,沙漠广布,因而耕地占比低;黑龙江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地占比较高。考向二结合区域图示,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梯田文化,下图示意中国四处有名的

21、梯田景观,其中石堰梯田是由山石修葺而成的梯田。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梯田景观面积不断缩减。读图,完成35题。3与、梯田相比,梯田的水土特点表现为()A土多水少B土多水多C土少水多D土少水少4清康熙、乾隆年间,处梯田快速扩展,体现了当时该地()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能源匮乏D人多地少5自1990年以来,石堰梯田面积持续减小,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A草地B林地C荒地D建筑用地3A4D5B第3题,读图可知,为云南哈尼梯田,为广西龙脊梯田,二者的气候类型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是地处山地,地势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土壤浅薄,故梯田内土少水多。是位于黄土高原的土

22、坡梯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坝淤地,梯田土层深厚肥沃,但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少,故梯田内土多水少。第4题,梯田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战争、瘟疫、灾害等因素迫使一些人转向大山寻求新的生存空间。随着人口增多,人多地少的现实困境逼迫人们向山地要粮。清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快,土地资源紧张,故处石堰梯田由山谷向山顶快速扩张,形成了规模宏大、层层叠叠直达山巅的梯田群。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梯田损毁,梯田景观面积持续缩减。处石堰梯田地处太行山区,位于季风气候区,

23、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林地,其余少部分抛荒成为草地或转换为建筑用地等。考向三分析区域分布图,描述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差异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气候复杂多样。下图示意青海省夏季夜雨率(20时次日8时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布图和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图。(1)概括青海夏季夜雨率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系。(2)分析西宁市夏季夜雨率高的主要原因。(3)指出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解析

24、第(1)题,读图可知,夏季夜雨率由东部和东南部向西北部降低,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结合两幅图可以看出,夏季夜雨率和年降水量具有空间的一致性。第(2)题,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和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西宁市夏季夜雨率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夏季白天谷地两侧山坡受热较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地气温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大气较为稳定,不易形成降水;夜晚,谷地内部蓄积了较多热量,空气做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故多夜雨。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得出差异性结论,从水汽、地形两大方面分析青海省夜雨率东部与西部差异的原因。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大于西部。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

25、可知,青海省东部山河相间,多河流谷地,水汽来源较充足;进入夜晚,河谷两侧山坡气流冷却下沉,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多夜雨;青海西部以宽阔盆地和高大山脉为主,地形封闭,空气干燥,水汽来源少,夜雨率较低。第(4)题,从白天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晚多雨则抑制呼吸作用,补充土壤水分,进而利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角度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过多的夜雨易引发自然灾害角度简述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夏季夜雨率由东部和东南部向西北部降低,年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夏季夜雨率和年降水量具有空间的一致性。(2)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夏季

26、白天谷地两侧山坡受热较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地气温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大气较为稳定;夜晚,谷地内部蓄积了较多热量,空气做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成云致雨。(3)青海省夏季夜雨率东部大于西部。原因:青海省东部山河相间,多河流谷地,水汽来源较充足;进入夜晚,河谷两侧山坡气流冷却下沉,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致雨;青海西部以宽阔盆地和高大山脉为主,地形封闭,空气干燥,夜雨率较低。(4)有利影响:昼晴夜雨,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夜雨补充土壤水分,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过多的夜雨易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破坏农业生产。世界那么大,应该去看看“世界那么大

27、,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几年前成为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这句话出自一份辞职申请,而这份辞职申请也只有这短短的10个字。这份辞职申请一被发到网上,就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都评论说“这绝对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申请”。 武汉大学的樱花、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广东梅州的围龙屋、云南的香格里拉、非洲的好望角、地中海的亚热带风情、北欧的峡湾与极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真的应该去看看!情境一探访日本的“夏威夷”日本八丈岛是伊豆七岛最南端一岛,位于东京南方海上287千米,素有“离东京最近的夏威夷”盛誉,全岛面积约70平方千米,人口1万左右,历史上曾经是流放地,岛民用遍布小岛的礁石筑起了房子和围墙。八丈岛气候温暖湿润

28、,年平均气温18 左右,有“常春之岛”之称。岛屿经济主要靠海产品、花卉和旅游业支撑,每年约有16万人来此观光旅游。下图示意日本局部地区及八丈岛景观图。【解密技巧】游遍世界各地,可以丰富人们的地理知识。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探究上述图文材料时应重点关注下列信息:日本八丈岛的地理位置;八丈岛的气候特征;八丈岛上岛民的人文活动特点及其岛上的景观特征。问题1(区域认知)推测八丈岛曾经作为流放地的可能原因。提示距日本本土远;火山、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多;岛屿面积小,淡水资源紧张;对外交通不便;农业生产落后,粮食短缺,生活条件恶劣等。问题2(综合思维)简述八丈岛岛民用石头筑房的主要原因。提示岛屿石头多,可以就地取材;当地多风暴,石材建筑较坚固;岛上其他建筑材料较少,距日本本土远,从本土运送材料,成本高。问题3(人地协调观)根据丈八岛实际情况分析其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