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预测试题分课:初三下册期末《孟子》两章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预测试题分课:初三下册期末《孟子》两章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预测试题分课:初三下册期末《孟子》两章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预测试题分课:初三下册期末《孟子》两章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中考预测试题分课:初三下册期末《孟子》两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中学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名句积存(共 16 小题) 说 【2022 年广西省梧州市, 2022 年天津市】 ) 二章中所 1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2 年内蒙古通辽市】 2美国挑起南海争端,遭到全世界宠爱和平人的一样反对,这正如 , ; 【2022 年山东省临沂市】 3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022 年山东省青岛市, 2022 年江苏省宿迁市】 4得道者多助, ;( 二章) 【2022 年四川省成都市, 2022 年山东省淄博市】 5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20

2、22 年广西省梧州市, 2022 年江苏省扬州市】 6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022 年贵州省黔西南市】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助) 【2022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 8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22 年江苏省南通市】 9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说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的句子 是: “ , ; ” 【2022 年山东省济宁市】 10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十就中的 “ ? ? 传不习乎? ”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特殊重视品德的修养; 孟子两章中

3、概括准备战争胜 负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说明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是 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2022 年福建省福州市】 11 ,失道者寡助; ( 两章) 【2022 年贵州省黔东南市】 12故曰,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第 1 页,共 41 页【2022 年山东省聊城市】 13 两章中概括准备战争胜败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 1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022 年青海省】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孟子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 【20

4、22 年四川省雅安市】 1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答案】 1天时不如地利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亲戚畔之 4失道者寡助 5地利 不如人和 6天时不如地利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0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伴侣交而不信乎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1得 道者多助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14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课内阅读(共 4 份) 【2022 年贵州省贵阳市】 三,(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16固国不以山

5、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9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4 分) )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亲戚畔之( ) 故君子有不战 ( ) 20翻译句子( 2 分)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1本文开篇用两个 “不如 ”强调了

6、“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然后借 战争辩述了施行 的重要性; 22以下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哪一项( )(2分) A 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生于担忧,死 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 与 “万钟 ”作对比; “多助 ”和 “寡助 ”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 “一箪食,一豆羹 ” 第 2 页,共 41 页C本文中四个 “非不 ”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 表达了猛烈的确定语气; “莫不 ”(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都 D曹刿论战 中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是 “得道 ”的表现,陈涉世家 中 “天下苦秦久矣 ” 是 “失道

7、”的结果; 【答案】 19 离开 限制 通“叛 ”,背叛 所以 20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1 人和 仁政 22 D解析:曹刿论战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是 “得道 ”的表现; 【2022 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二,(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回答 8-10 题( 8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8、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2分)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 郭: 去: 9( 4分)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 2 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准备战争胜败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8( 2分) 郭:外城 去:离开 9( 4分)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都会归顺他 10( 2 分)人和 【2022 年山东省德州市】 二,(二)( 5 分) 帮忙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9、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 2 分) 米粟非不多也( ) 委而去之( )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 3 分) 第 3 页,共 41 页【答案】 14( 2分)示例: 粮食 舍弃 15( 3 分)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

10、式灵敏,表达 自由奔放,语 势更加猛烈; 【2022 年广西梧州市】 二(一)( 10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以下加点词语说明有误的哪一项( ) A 七里之郭 (郭:外城) C池非不深也(池:池塘) B多助之至(至:极点)

11、 D天下顺之(顺:归顺,听从) 9以下与 “以天下之所顺 ”中的 “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 A 扶苏以数谏故 B可以一战 C以刀劈狼首 D以为妙绝 10以下说法有误的哪一项( ) A 选文开头就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论点,指明 “人和 ”是克敌制胜的 首要条件; B选文接受了 “总 -分 -总”的结构方式,据事论理,论证严密,层次清楚; C选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战争中的情形作为事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D选文运用排比,比如等修辞手法,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极具说服力,感召力; 11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

12、道题 2 分,共 4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答案】 8( 2分) C解析:护城河; 9( 2分) B 解析: A 项,由于; C项,用; D项,认为; 10( 2 分) D 解析:选文并没有用比如的修辞手法; 11 ( 2 分)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表 述 1分,译出 “域民 ”1分) ( 2分)所以君子不战就已,战就确定能胜利;(表述 1 分,译 出 “故 ”1分) 对比阅读(共 6 份) 【2022 年福建省漳州市】 二,比较阅读【甲】 【乙】两个文段,完成 5-8 题;( 16 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第 4 页,共 41 页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寡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 问管仲 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所 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 ,以百姓为天;百姓与 之就安,辅之就强,非 之就危,背之就亡; 诗云: 人而无良,相

14、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 亡者,未之有也; ” (选自刘向说苑 ) 【注释】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 业;贵:以 为贵;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与:亲附,拥护;非:非难, 批评;遂:最终,最终; 5说明以下加点的词; ( 4 分) )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 桓公仰而视天 ( ) 辅之就强(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哪一项( )( 3分) A 寡助之至 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以百姓为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D三里之城7翻译下面句子; ( 4 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8孟子与

15、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像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 ( 5 分) 【答案】 5 围 离开 看 辅佐,帮忙 6D 解析: A 项,极点 /周到; B 项,巩固 / 顽固; C 项,凭借 /把; 7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就已,战就确定能胜利; 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 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 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 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孟子认为 “人和 ”是克敌制胜 【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 “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管仲回答说: “应 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 “我所

16、说的 天 ,不是宽敞无边的天;给 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寂静;百姓帮忙,国家就能强大; 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 诗经中说: 统治者假如不贤良,一 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 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终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 的; ” 第 5 页,共 41 页【2022 年贵州省六盘水市】 (二)阅读古文,完成 11-15 题;( 13 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17、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哪一项( )( 2

18、分) A 委而去之 (舍弃) B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D曾益其所不能(通 “增 ”,增加) 1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哪一项( )(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行拂乱其所为 C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就无法家拂士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 死于安乐也 必先苦其心D战必胜矣 志 13下面对甲乙两文懂得有误的哪一项( )(2分) A 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形作为事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乙文就从个人事例说起, 最终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敏,形式多样

19、,给文章平添了气概;此外,对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协作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C甲文的论点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的论点是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它们主 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谈论文; 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 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4 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担忧的战国时代,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固;钓鱼岛自古以 来就是中国不行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 文中的相关内

20、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 3 分) 【答案】 11 C( 2 分)解析:疆界,边疆; 第 6 页,共 41 页12 D(2 分)解析: A 项,起,指任用 /吐发; B 项,违反,不顺 /通弼,辅佐; C 项,表 顺承 /表并列; 13 C( 2 分)解析: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适于全部人,全部的国家; 14( 4 分) ( 2 分)靠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伴侣都反对的寡助之 君; ( 2 分)(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假如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 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担忧,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5( 3 分)答:同学只要能结合两篇短文,从

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担忧意识 ”, “居 安思危 ”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情,并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022 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10 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22、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 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就万物生,君臣和就国家平,九族和就动得 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 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 录自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注引 【注释】 传:左传; 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 诱:教导; 12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 2 分) 以天下之所顺 以: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13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 2 分) A 天时不如地利 使其性行不随禄利

23、 以堕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就万物生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 “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乙文就从 , , 三个方面进行 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 2 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文期望统治者 ;乙文就是警告子孙 ;(用自己 的话回答)( 2 分) 【答案】 12( 2分)每道题 1 分; 以:凭借; 克:战胜,取胜; 第 7 页,共 41 页13( 2

24、分) B 解析: A 项,有利 /利益; C 项,表转折 /表并列; D 项,生命 / 生长; 14( 2 分)其中四字必译出 域,以,固,威;译文:治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 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 服(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5( 2 分)每空 0 5 分;和 天地 君臣 九族 “和 ”(此题只答 16( 2 分)每空 1 分;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可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 后半部分或 “以和为贵 ”得 0 5分;只答前半部分不得分) ; 【参考译文】 左传中说军队取胜在于团结一样,而不在于兵力众多,这就是说天地和 谐就会万物生

25、长,君臣和谐就会国家太平,九族和谐就会动可以得到需求,静可以得到安逸; 所以圣人奉守和谐的思想,由于和就存,不和就亡;我本是楚国的平民百姓,很小就丢失了 父亲,靠二兄来抚养,教导,使我的品德不曾由于追求利禄而堕落;现在仅仅是贫困罢了, 但贫困并不是人世的灾难,只有和谐才是最宝贵的,你要好好地努力才是; 【2022 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 【甲】 10-13 题;(15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26、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 , 天 下 顺 之 ; 以 天 下 之 所 顺 , 攻 亲 戚 之 所 畔 , 故 君 子 有 不 战 , 战 必 胜 矣 ;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乙】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行不察 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 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 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 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

27、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 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 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 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 兼爱) 10说明加点字的意思; ( 4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具此而已矣 ( 3 分) 委而去之 相攻国者亦然 11,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当 察 乱 何 自 起 起 不 相 爱 臣 子 之 不 孝 君 父 所 谓 乱 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 4 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圣人以治为事者

28、也,不行不察乱之所自起; 第 8 页,共 41 页了 13 甲 , 乙 两 文 都 阐 述 了 治 政 之 道 ; 前 者 强 调 了 , 后 者 强 调 ;( 4 分) 【答案】 10 舍弃 限制 这样 全都 11当察乱何自起 / 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 / 所谓乱也; 12 巩固国防不仅仅依靠山河的险要,威震天下不仅仅依靠武器的锋利(精良) ; 圣人把治理天下作为事业,就不能不考察纷乱产生的缘由(或根源) ; 13前者:仁或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施行仁政得民心) ;后者:爱(兼爱,爱 民,君臣父子都相爱) 【参考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行不考察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纷

29、乱 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 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 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 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 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 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 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 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

30、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 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2022 年贵州省安顺市】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3 17 题;( 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

31、战 )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就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3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 4 分) ) 又何间焉( ) 牺牲玉帛( 池非不深也( ) 亲戚畔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32、的句子; ( 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 9 页,共 41 页15乙文中孟子论述准备战争胜败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准备长勺之战胜败 的要素是 “人和 ”,请你从甲文中找出表达这一观点的句子, 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3 分)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 16始终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 “肉食者鄙 ”的形象;其实他并不 “鄙 ”;他 不 “鄙 ”表现在哪里?依据甲文概括总结; ( 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 ( 4 分)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熟识; 【答案】 13( 4分) 参与 祭祀用的

33、猪,牛,羊等 护城河 通 “叛”,背叛 14( 4分,每题 2分关键词: “肉食者 ”, “鄙 ”, “天时 ”, “地利 ”, “人和 ”必需翻译正确; )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学问)短浅,不能长远谋划(预备) ; 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 15( 3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分);取信于民( 1 分) 16( 4 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 “鄙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 民; 17( 4 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 欧洲人民团结

34、一样, 奋起抗击, 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 2:八年抗日战争, 日寇践踏我国土, 山河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 2022 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35、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就易治也,民贫就难治也;奚 以知其然也?民富就 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就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就易治也;民贫就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就敢陵 上 犯禁,敢陵上犯禁 就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 之; (选自管子 ) 【注释】 奚:疑问代词,相当于 “何 ”; 陵:侵害,这里是违反的意思; 犯禁:触 犯禁令; 9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4 分) 委而去之 (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是以善为国者 ( ) 必先富民 ( 10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

36、( 2分) 第 10 页,共 41 页A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得道者多助伐无道 ,诛暴秦 D 民富就安乡重家然就何时而乐耶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奚以知其然也? 12懂得填空; ( 3 分) 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 ,【甲】文从 的角度来论述, 【乙】文就从 的角度来论述; 【答案】 9 舍弃 限制 治理 使 富有(每道题 1 分,共 4 分;) 10B(2 分)解析: A 项,护城河 /池塘; C 项,代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 项, 就 /那么; 11 帮忙他的人少

37、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依据什么知道这个道理呢? (每小 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 12以民为本(或 “人的重要性 ”) 施仁政 课外阅读(共 2 份) 富民;(每空 1 分,共 3 分;) 【2022 年山东省潍坊市】 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17 题;( 12 分)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 术;国氏告之曰: “吾善为盗;始吾为盗 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 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 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

38、怨之;国氏曰: “如为盗如何? ”向氏言其状;国氏曰: “嘻! 如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如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 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 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 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全部?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 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如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 “国氏之盗,公道也, 故亡殃;如之盗,私心也 ,故得罪; ” (选自列子 天瑞第一,有删节) 14说明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 3 分) 喻其为盗之言 ( ) )( 2分)

39、 遂逾垣凿室 ( ) 以生吾禾,殖吾稼 ( ) 1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A 自宋之齐,请其 术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 公输) 第 11 页,共 41 页D如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5 分) 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 2 分) 如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3 分) 17如何懂得东郭先生所说的 “国氏之盗,公道也 ”?请依据文意回答; (2分) 【答案】 14( 3 分) 喻:明白; 逾:越过; 殖:种植;( 3

40、 分,每题 1 分) 15( 2 分) D 解析: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定; A 代词, “他的 ”/副词,表疑问; B 连 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C结构助词, “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6( 5 分) (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 2分, “及 ”“亡 ”各 1分) 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3分, “如 ”“获罪 ”,倒装句式各 1 分) 17( 2 分)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 ( 1 分)是遵循公正之道的 行为;(1 分) 【参考译文】齐国的国氏特殊富有,宋国的向氏特殊贫困;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 他致富的方法;国

41、氏告知他说: “我善于猎取外物;我开头猎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分了, 两年就富足了, 三年就五谷丰饶了; 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 ”向氏特殊兴奋; 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猎取外物的话,却不懂得国氏猎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 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觉而被判罪, 从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诈他, 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 “你是怎样猎取外物的? ”向氏说 了他的情形; 国氏说: “唉!你不懂得猎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 现在我告知你 (应 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猎取天地的时

42、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 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培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猎取飞禽走兽, 水里猎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行猎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 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猎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戒;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 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 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 (它们) 而被判罪, 怨(恨) 谁呢? 向氏特殊困惑,认为国氏又在欺诈他,就去拜望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 “国 氏猎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戒;你猎取外物的行为,是出 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 【2022 年辽宁省大连市

43、】 二,(二) 古之君民 者 ,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 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 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 也;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骤战而骤胜; ”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 武侯曰: “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 ”对曰: “骤战就民罢 骤胜就主骄以 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就恣,恣就 极物;罢就怨,怨就极虑;上下俱极,吴 第 12 页,共 41 页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 于干隧 也;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有改动) 【注释】 君民:统治百姓; 地名; 审:弄明白; 罢:通 “疲 ”,疲乏;

44、 殁:死; 干隧: 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古之君民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 B忠信以导之 C魏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此就岳武侯之居中山也 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然徒D恣就极物 步就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 10用 “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 2 分) 骤 战 就 民 罢 骤 胜 就 主 骄 以 骄 主 使 罢 民 然 而 国 不 亡 者 天 下 少 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 2 分) 12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2 分) 【答案】(二) 9D( 2

45、分)解析: A 项,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的人 /表判定; B 项,信用 /通伸; C 项,主 10骤战就民罢 /骤胜就主骄 /以骄主使罢民 / 然而国不亡者 /天下少矣;( 2 分) 11吴国却偏偏因此灭亡,这是什么缘由呢?( 2 分) 12仁爱治国,造福百姓; ( 2 分) 【参考译文】古代当君主的人,用仁和义治理百蛀,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引 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缘由;他们 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这是由于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事 情实行的准就经过认真审察;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 向李

46、克问道: “吴国之所以灭亡的缘由是什么呢 .”李克回答说: “是 由于屡战屡胜; ”武侯说: “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它却偏偏因此灭亡,是什么缘由呢 .” 李克回答说, “多次作战百姓就疲乏,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乏的百姓, 选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完所欲之物,疲乏就会怨恨, 怨恨就会用完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被灭亡仍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之所 以在干隧自刎的缘由; ” 第 13 页,共 41 页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名句积存(共 25 小题) 【2022 年福建省福州市】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国恒 亡

47、;(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贵州省黔南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江苏省苏州市】 3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 必先 ,劳其筋骨 (生于担忧, 死于安乐 ) 【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 2022 年广东省】 4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上海市, 2022 年山东省临沂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2022 年四川省雅安市, 2022 年云南省昆明市, 2022 年河南省, 2022 年湖南省益阳市

48、, 2022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2 广西省崇左市, 2022 年四川省泸州市, 2022 年四川省宜宾市, 2022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2 年四川省宜宾市】 6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孟子生于担忧, 死于安乐) 【2022 年山东省菏泽市, 2022 年广东省广州市, 2022 年湖北省武汉市, 2022 年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2022 年四川省南充市】 7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海南省, 2022 四川省雅安市】 8入就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湖北省鄂州市, 2022 年浙江省绍兴

49、市】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担忧,死于安 乐) 【2022 年辽宁省辽阳市】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022 年贵州省贵阳市】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11入就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 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12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需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查外,仍必需在精种上,意志上经受 磨炼,正如生于担忧,死于安乐中所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 ,行拂乱其所为; ” 【2022 年湖南省株洲市】 13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进展而积极奋勉,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简

50、洁消磨人 第 14 页,共 41 页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说 “ ”; ;”阐述了学 【2022 年山西省】 “学而不思就罔, 14 ,死于安乐; 【2022 年四川省巴中市】 15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 习和摸索的辩证关系; 孟子中的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说明白困 “ 境出人才的道理; 【2022 年福建省福州市】 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国 恒亡;(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湖北省荆门市】 17生于担忧,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缘由的句子是: , ; 【2022 年山东省菏泽市, 2022 年四川省凉山州, 2022 年浙江

51、省杭州市】 18 , ,国恒亡; (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 【2022 年安徽东省】 19然后知 ,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告子下) 【2022 年广东省深圳市】 20“穷就独善其身,达就兼济天下, ”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学问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 阳修 “与民同乐 ”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埋没时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 “ ”的愤懑控 诉, 是孟子期望统治者施行仁政而提出的 “ , ”的谆谆警告, 更是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2 年湖北省孝感市】 ”的千古吟诵万千语言表达,一样赤子情怀; 21常言道: “平安易老, 磨难长生 ”, 二章) 中 “ , ” 也表达了类似的

52、观点; 【2022 年湖北省盐城市】 22 身处顺境,我们不妨用 二章中 “ , ”的远见 卓识来警醒自己; 【2022 年湖南省湘潭市】 23 5月 26日是世界 “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它旨在勉励人们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 孟子的观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是 一样的; 【2022 年山东省菏泽市】 24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2022 年山东省济宁市】 25 儒 家 经 典 让 我 们 获 益 匪 浅 ; 论 语 中 的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 “ , , ”, 阐 述 了 学 习 态 度 ; 孟 子 中

53、 的 ,国恒亡 ”,说明白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 【答案】 1入就无法家拂士,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2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3苦 第 15 页,共 41 页其心志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必先苦其心志 6入就无法家拂士 7曾益其所不能 8出 就无故国外患者 9人恒过然后能改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12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 13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或生于担忧,死于安乐;或生于担忧而死于安 乐也 14生于担忧 15思而不学就罔,入就无法家拂士 16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 外患者 17入就无法家拂士, 出就无敌国外患 18入就无法家拂士,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19生

54、于担忧 20其真不知马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1(然后知)生于担忧, (而)死 于安乐(也) 22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23苦其心志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5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课内阅读(共 10 份) 【2022 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三,(一)阅读文言文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回答 1114 题;( 8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55、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 11以下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哪一项( )( 2 分) A 法家 拂士( “拂 ”通 “弼 ”,辅佐;) C必先 苦其心志(动词,使 受苦)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入就无敌 国外患者(在国外 D孙叔敖举 于海(由于) 1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 2 分) 14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 “逆境出人才 ”的道理,而当代中同学大多处于 “顺 境 ”之中,在这样的 “顺境 ”中怎样才能防止 “死于

56、安乐 ”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2 分) 【答案】 11 D( 2分)解析: D项中 “于 ”是 “从 “的意思; 12( 2 分)( 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 才能被人们所明白; 13( 2 分)不能删除; 由于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 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 这句 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假如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 的中心论点; 14(2分)人的一生不行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 “順 第 16 页,共

57、41 页境 ”中的我们要拥有 “居安思危 ”的意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 情变得坚强起来,独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进展的新时代中同学,只有这样, 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 “死于安乐 ”; 【2022 年安徽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疑题; ( 15 分) 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就无法家拂

58、士,出就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其: 15说明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5 分) 百里奚举于市 举: 必先苦其心志 曾益其所不能 曾: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出: 16翻译以下句子; (4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 ( 3 分) 【答案】 15 被选拔,被任用; 他,他的; 通 “增 ”,增加; 明白,明白; 在国 外(或在外面,指国外) (共 5 分;每道题 1 分) 16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59、; 4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共 17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磨练; (共 4 分,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18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2022 年山东省聊城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10 题;(共 12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就无法家拂士,出

60、就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5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第 17 页,共 41 页人恒过然后能改 6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然后知生于担忧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 5 这个,这样 犯错误( 2 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担忧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 ( 2 分) 【2022 年天津市】 阅读生于担忧,死于安乐 ,回答 911 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