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语文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理科生使用)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2、(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山水,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辛弃疾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在古代,人们触目所及,都是自然的美,与山水共情,把自我寄寓其中,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虫灾、早涝、瘟疫等也是史不绝书,“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

3、薜荔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这段著名诗句,就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时代,大自然从消极方面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灾害性的压迫与伤害。当人类的力量尚未达到足以抗衡大自然所带来的困境,自身生命时刻受到严重威胁时,美丽动人的“绿水青山”,不照样是“枉自多”吗?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观。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凭借科学技术的现代革命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魔鬼似的奔涌,而且导致人对大自然态度的深刻变化。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征服,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打开了无尽的宝

4、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工业文明,尽管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它却体制性地忽略了自然承受能力的限度。这种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是“金山银山”的堆积,另一方面则是绿水青山的消遁,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金山银山”的背后是剩水残山,甚至是恶水穷山,毒水污山,最终不得不失去賴以栖息的家园,人类在强调自然是可以随意开采和占有的“金山银山”时,同自然界的关系便不再是和谐共生,而是相互异化。在当代,我们正面临着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折,当我们从工业文明带来的

5、消极的、可怖的后果中猛然惊醒之时,保护自然、修复生态就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我们不但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还要实现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和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其本质在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其现实表现则是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金山银山”的物质保障;又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绿水青山就

6、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业文明时代,人们一味追求金山银山,导致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发生深刻变化,绿水青山逐渐消遁。B.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屈服于大自然的命运有可能发生变化。C.农业文明时代,虽然人们与自然之间关系密切,但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联系。D.当下,我们应当吸取工业文明时代对待绿水青山的教训,力保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结构上是分总关系,三个分论点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不同时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B.第一段引用辛弃疾的诗

7、词,说明在农业文明时代,自然是人们梄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C.第二段运用正反事例对比论证,强调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不同,带来的后果也不一样。D.文章第三段引用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告诉我们我国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把绿水青山看成可以开采或占有的“金山银山”,否则,人类与自然界便不再和谐共生。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又打破了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C.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亲近自然,自然为我们提供生存环境,但是自然灾害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D.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所以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

9、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材料二: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

10、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虛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

11、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材料三: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

12、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材料四: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

13、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B.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

14、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C.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D. 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5. 影片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3分)A.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 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D. 故乡遥,何日去。

15、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6.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父亲沉默地

16、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你还得洗洗脸,奶奶讨厌看见你这样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父亲回答说。“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

17、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

18、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

19、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他又停下来,想等绳索稳住以后再从容地滑下来,但是突然,砰!绳索猛地往下落,胡安大叫一声,手抓得死死地,等他睁开眼畸,发现自已还吊在绳索上,但是好像降了一米;又是砰的一声,绳索又一次下滑,但是他还不想松开手,他已经吓得不会动了,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他弓起身子,但是他无法站起来,这样过了一个多小时

20、,绳索还在不停地下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那时下午茶的时间早过去了。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第二天他起得很早,他想回到那个地方,但是雨下了一整夜,整个大草原都淹了,家人不让他出门,父母还在为他生气,他那关于悬空的绳索的谎言让他们更加恼火。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

21、祸首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愛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我的绳索。”他回答道。7.下面对这篇小说内容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过描写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展现一个少年充满好奇的

22、童心和执着探索的欲望。B.小说中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绳具有无比真实的力量。小说中的绳索极具象征意义。C.小说的结尾,胡安已经成了老人,七十年后还在寻找绳索,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使读者深刻地感觉到现实扼杀童心的悲凉。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胡安这个人物。例如:“用掐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表现了他谨慎胆怯,但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8.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9.小说结尾写到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3、成10-13题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

24、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曰:“我死而后已,

25、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B.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C.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D.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1

26、1.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关联。B. 领,为“兼任”之意,一般指兼任较大官职。行、权、署等也有此意。C. 母忧,指遭遇母亲丧事,子女要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应考。D. 权右,古代尊崇右,以右为尊贵的地位,所以,旧指势力强大的家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沈瑀勇气过人,陈请救父。他父亲受萧景素牵连被定罪拘囚。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闻名。B. 沈瑀才干卓越,为政有方。“送人丁”快而无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

27、国都能获益。C. 沈瑀法令严明,不畏权贵。做余姚令时,畅通诉讼之路,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解百姓之患。D. 沈瑀坚持正义,死而后已。他趁着入府商议事情,言辞激切严厉,得罪萧颖达,后来在路上被萧颖达暗中派人杀害。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2)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

28、阴惰寸功。注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以“何事”反问,表明侄子虽然未能入仕显达,却一直谨守礼道,作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联中两个“穷”字的意义不同。B. 颔联运用反衬手法,借家乡战乱来反衬侄子守礼修为、品格高洁、卓然突出的形象。而此联后一句又与首联关合,与“何事”之句映照。C. 尾联出语警策,情意深重。作者劝诫勉励侄子要珍惜时光,勤苦学习会终身受用同时,这也是作者总结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D. 这首诗在语言上平易浅近,质朴自然。没有一个难解字句,毫无半点雕琢痕迹,却摄取了弟侄

29、独特的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两个具体画面,精妙蕴藉,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如果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未必会有李煜虞美人中的“_”;如果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未必会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_”。(2)明居湖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来侧面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该诗句是“_,_”。(3)刘禹锡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

30、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因传統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B.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C.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D. 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