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芯套塑料模设计_第1页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_第2页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_第3页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_第4页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 系 不 机电系 专 业 模具设计 学 号 1132431142 学生姓名 沈廉财 指导教师 王春艳 完成日期 2014-03-18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制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机电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具设计方向)兹发给 11级模具 班 沈廉财 同学冲压模课程综合实训任务书,内容如下:设计题目: 阀芯套塑料模设计 2、应完成的项目: 依照图纸要求,设计落料冲孔模。 参考资料以及讲明: 模具课程设计指导梅伶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设计要求:绘制该工件制作所需的模具总装图。绘制该模具的凸模、凹模零件图一套。编写完善设计讲明书。(

2、4)将讲明书和图样装订成册。(按A4尺寸装订) 4、本设计任务书于2013 年 12 月 3日发出,应于2012年12月14日前完成。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塑料模课程综合实训题目: 系不: 机电系 班级: 10模具班 学生: 系主任: 张红伟 指导老师: 王春艳 职称: 讲师 毕业论文(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成绩评定: 系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塑料在当今世界上无处不用,因此塑料模具有专门大进展,特不是注塑模。由此可知,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专门大意义。塑料模具的结构组成为:成型部分,浇注系统,

3、导向机构,侧向抽芯机构,顶出机构,冷却和加热系统。本课题要紧是针对SPOOL COVER(阀芯套)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和计算,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及具体模具结构动身,通过UG软件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都有详细的设计,以及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依照题目设计的要紧任务是SPOOL COVER(阀芯套)注塑模具的设计。也确实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茶杯盖的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CAD/CAM技术在模具生产中迅速得到普遍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模具生产的面貌,将模具生产引入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现今的模具设计与制造

4、已离不开CAD/CAM。关键字: 塑料模具 UG CAD 目录TOC o 1-4 h u HYPERLINK l _Toc17572 1前言8 HYPERLINK l _Toc5902 1.1模具工业的地位8 HYPERLINK l _Toc28159 1.2塑料注射模具的现状及进展趋势81).注射模现状.82).注射模具内外的进展状况.9 HYPERLINK l _Toc7312 2阀芯套塑件分析10 HYPERLINK l _Toc9993 3 阀芯套的注塑模具设计 PAGEREF _Toc9993 11 HYPERLINK l _Toc2795 3.1分型面的选择 PAGEREF _To

5、c2795 11 HYPERLINK l _Toc30996 3.2型腔设计 PAGEREF _Toc30996 11 HYPERLINK l _Toc24539 3.3型芯设计 PAGEREF _Toc24539 123.31).打开UG软件.123.32).导入产品.123.33)型芯的绘制133.4模具型腔的排位14 3.5前后模仁的3D建立15 3.6 模架的选择19 3.61 模架的确定193.62 A板和B板的模仁开框.20 3.7 浇注系统223.71主流道的设计.223.72 分流道的设计253.73 进胶口的设计.27 3.8 排气槽的设计.29 3.9冷却系统的设计.30

6、3.10 顶出机构.31 HYPERLINK l _Toc11312 4.注射机的选择 PAGEREF _Toc11312 33 HYPERLINK l _Toc20445 4.1 注塑机差不多参数 PAGEREF _Toc20445 33 HYPERLINK l _Toc6315 4.2初选注塑机 PAGEREF _Toc6315 34 HYPERLINK l _Toc29423 4.3 注射机的校核 PAGEREF _Toc29423 35 HYPERLINK l _Toc5515 4.3.1 注射压力的校核 PAGEREF _Toc5515 35 HYPERLINK l _Toc2743

7、6 4.3.2 锁模力的校核35 HYPERLINK l _Toc31961 4.3.3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36 HYPERLINK l _Toc28504 4.3.4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PAGEREF _Toc28504 36 HYPERLINK l _Toc17338 4.3.5模具安装尺寸校核37 HYPERLINK l _Toc7079 4.3.6开模行程校核37 HYPERLINK l _Toc14320 5.模具螺丝的绘制37 HYPERLINK l _Toc26355 6模具的装配38 6.1模具的装配顺序.39 6.2模具的维护.397.设计总结.408参考文献.40前 言1

8、.1模具工业的地位模具是一种重要的国工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进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模具是压力加工或其它成形加工工艺中,使材料变形制成产品的一种重要工艺装备,应用广泛。它在锻造、塑料加工、压铸等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模锻件、冲压件、挤压和拉拔件等,差不多上使金属材料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的;压铸零件、粉末冶金零件也在模具中充填加工成形的;而塑料、陶瓷、玻璃制品等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加工也多是依靠模具。少无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进展的一个方向,而模具是利用压力加工实现无切削工艺的关键。模具成形有优质、高产、低消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依靠模具加工的产品和零件,电行业占8

9、0%,机电行业占70%以上。轻工、军工、冶金及建材等行业大部分产品和生产都离不开模具。1.2塑料注射模具的现状及进展趋势1)注射模的现状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及现代化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塑料工业的进展,社会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愈来愈大。据统计,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加工,模具工业差不多成为工业进展的基础。而塑料注射模在模具中所占的重量越来越大,其进展也特不迅速,大有凌驾其它模具之上的趋势。专家预测,在以后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且进展速度将高于其他模具。一般来讲,国外的模具工业起步比较早,进展也比较靠前,技术也比较成

10、熟,现在注塑成型技术在向多工位、高效率、自动化、连续化、低成本方向进展。相比而言,国内相塑料模具就比国外落后得多,目前大多用的是单型腔,简单型腔的模具达70以上,仍占主导地位,一模多腔周密复杂的塑料注射模,多色塑料注射模差不多能初步设计和制造,然而有专门多周密的模具都要靠进口。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等厂家成功地在2934英寸电视机外壳以及一些厚壁零件的模具上运用气辅技术,一些厂家还使用了C-MOLD气辅软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的厂采纳率达20%以上,一般采纳内热

11、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纳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2)注射模具国内外的进展状况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突飞猛进地向前进展,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全然的变化.高效率、自动化、大型、超小型、高精度、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器仪表、自行车、电冰箱、电风扇等,分不有60%、85%和92%以上的零件用模具进行成型加工。模具生产的费用将占产品成本的10%-30%且逐步提高。因此日本称模具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德国称为“金属加工中的帝王”工业发达国

12、家的模具工业已成为独立的行业,把模具技术水平作为国家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国内塑料塑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及现代工业生产领域中占有专门重要的地位。采纳模具成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质量,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专门高的生产效率。因此,在机电、仪表、化工、汽车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塑料已成为金属的良好代用材料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金属材料塑料化的趋势。作为最有效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的注射成型技术具有能够一次成型各种结构复杂和尺寸周密的塑件。成型周期短、生产率高、大批生产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因此,世界塑料成型模具产量中约半

13、数以上是注射模具。近几年来,在我国其进展速度之快、需求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总体上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档模具的比重,质中求效益,提高模具的国产化程度,减少对进口模具的依靠。以后国内外塑性模具的制造技术和成型技术有如下进展趋势:1)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CAD/CAE/CAM 技术;2)高速铣削加工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3)在塑料模具中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4)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5)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6)虚拟技术将得到进展;7)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研

14、制和进展。广泛应用CAD/CAE/CAM技术,逐步走向集成化的方向进展。2.阀芯套塑件分析:如图2.1和2.2分不为阀芯套三维图和二维工程图: 图2.1 图2.2此产品采纳ABS材料注塑,ABS,密度为1.05g/cm,收缩率0.4%-0.7%取0.5%,由UG计算可得,单个制件的体积为1.5626cm3。重量:1.64g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ABS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2).与3

15、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不;(4).流淌性比HIPS 差一点,比PMMA、PC 等好,柔韧性好,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ABS成型的工艺条件见下表:预热温度8085C注射温度2090C料筒前段温度150170 C预热时刻23h高压时刻05s料筒中段温度165180 C喷嘴温度170180 C冷却时刻2120s料筒后段温度180200 C模具温度5080 C总周期5220s因此此产品适合一模四腔 3.阀芯套的注塑模具设计:3.1.分型面选择: 分型面是指用于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接触表面,也

16、叫合模面。分型免得选择好坏对塑件质量,操作难易,模具结构及制造都有专门大的阻碍,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有利于塑件的脱模,确保在开模是使塑件留在动模一侧。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的排气。应保证塑件的同轴度。便于模具的加工,特不是型芯的加工。不阻碍塑件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应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阻碍。幸免长抽芯,长抽芯要放在动模开模的方向。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位置。分型面的选择要满足塑件的使用要求。分析此塑件,决定把分型面放在底部投影面积最大处,把注塑成型后塑件留在动模部分,如此有利于脱模。如图3.1所示 图3.1分型面的确定3.2型腔设计: 此塑件的产

17、品尺寸为28.59x13.39,适合做一模四腔,可有效的提高注塑效率。塑件本身无特不结构,出模斜度合理,只要满足进胶均匀,使其每个型腔受到的塑料冲击力平衡。就可使塑料充满型腔。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321型腔3.3型芯设计:3.31 打开UG软件点击进入UG界面,新建文件夹 图3.31 UG界面UG不能读取中文,因此在文件名的保存路径上都要用字母或者数字来命名。选择建模界面,点击选择注塑模向导。 图3.31-2建模工具条3.32导入产品: 点击导入按钮,选取导入的产品行式,坐标会自动放到产品中心位置,通过比例体功能放产品缩水。如图2.32-1所示,输入缩水率后,选择产品,按确定键完成操作。在接下

18、来的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随时保存,以免数据丢失。 图3.32-1产品缩水3.33型芯绘制: 阀芯套的内部结构只是由简单的一圈骨位组成,已有1的出模斜度,故直接做出型芯即可达到要求,先点击UG的拉伸画出与产品内部相同直径的圆,最后通过求差可得出型芯,存档完毕! 图3.33拉伸 图3.33-1型芯拉伸原图 图3.33-2型芯 3.4模具型腔的排位: 先把UG从建模板块却换到制图板块,进行产品的三视图排位,通过导出功能,导出产品的三视图,格式为dwg。如图3.4所示 图3.4导出产品三视图通过CAD软件打开导出的图档,先放缩水,然后进行进行CAD排位,确定产品之间的距离,ABS属于流淌性较好的材料,

19、因此产品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当加框,故每个产品的中心距为40和55。产品距离模仁边界的距离一般确定为28-35mm左右,模仁厚度最小为25mm,因此通过排好的产品位置,能够确定前后模仁的尺寸。保存图档。图3.4-1放缩水1.005:产品间距55和40。前模仁尺寸:120*140*35; 后模仁尺寸:120*140*303.5前后模仁的3D建立:由于产品中间是一个通孔,且上下孔边都有倒角,因此前模的孔位应该做一根镶针,与后模部分碰穿,既能够达到排气的效果,也为后期加工省下了许多工序,方便更换。 图3.5-1前模镶针 图3.5-2型芯与镶针碰穿通过变换功能,依照坐标的的方向输入移动值,进行产品的3D排

20、位(图3.5-3). 图3.5-3排位图进入草图界面选取分型面为基准平面,进行模仁长宽的尺寸绘制(图3.5-4),通过拉伸确定模仁厚度。通过求差功能,在后模仁上得出产品的胶位(图3.5-5),求和功能,把型芯与后模仁合并在一起,得出后模仁。保存。 图3.5-4绘制模仁 图3.5-5求胶位 图3.5-6后模仁求差可得前模仁的镶针位置。图3.5-7所示 图3.5-7 前模仁通过UG提供的胡波外挂,能够直接选取前后模仁,直接求出前后模仁的虎口管位。如图2.5-8和2.5-9所示。绘制完毕存档! 图3.5-8胡波外挂 图3.5-9前后模仁的虎口管位3.6模架的选择:3.61模架的选取: 阀芯套产品尺寸

21、不大,结果简单,并不专门结构,因此采纳大水口模架的两板模。A板厚度定为60,B板厚度为70,产品高度只有13.39mm,因此C板高度选用70足够顶出产品。通过CAD软件确定模架的大小(图3.6),模架为CI-2023-A60-B70-C70。UG 中能够直接通过胡波外挂调出龙记标准模架(图3.6-1)。最终模架如图3.6-2所示。保存文件。 图3.6 CAD中模架 图3.6-1UG模架 图3.6-2 模架3D图3.62 A板和B板的模仁开框:通过胡波外挂的开框功能,选取后模仁在B板中的坐标,外挂就能直接求出B板中后模仁的位置,如图3.62所示。包括四角的倒角。给后模除基准角外的其它三个角倒角,

22、方便区分基准角。因此B板修改为图3.62-1所示。通过拔模功能,给B板的后模仁框加入拔模斜度,如此,在后期装配时,能够缩短加工工序,缩短配模时刻,如图3.62-2与3.62-3所示.。存档! 图3.62后模仁B板开框 图3.62-1B板 图3.62-2 图3.62-3相同方法得出A板和前模(图2.62-5): 图3.62-5A板和前模3.7浇注系统:一般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组成。在设计浇注系统之前必须确定塑件成型位置,能够才用一模两腔,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注塑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如外观,物理性能,尺寸精度)都有直接的阻碍,设计时必须按如下原则:型

23、腔布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力求对称,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造成溢料现象。型腔和浇口的排列要尽可能地减少模具外形尺寸。系统流道应尽可能短,断面尺寸适当(太小则压力及热量损失大,太大则塑料耗费大):尽量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要低,以使热量及压力损失尽可能小。对多型腔应尽可能使塑料熔体在同一时刻内进入各个型腔的深处及角落,及分流道尽可能平衡布置。满足型腔充满的前提下,浇注系统容积尽量小,以减少塑料的耗量。浇口位置要适当,尽量幸免冲击嵌件和细小型芯,防止型芯变形浇口的残痕不应阻碍塑件的外观。3.71主流道设计:主流道是塑料熔体进入模具型腔是最先通过的部位,它将注塑机喷嘴注出的塑料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其形状为圆锥

24、形,便于熔体顺利的向前流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又能顺利拉出来,主流道的尺寸直接阻碍到塑料熔体的流淌速度和充模时刻,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和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通常不直接开在定模上,而是将它单独设计成主流道套镶入定模板内。主流道套通常又高碳工具钢制造并热处理淬硬。塑件外表面不许有浇口痕,又考虑取料顺利,对塑件与浇注系统联接处能自动减断。采纳带直流道与分流道的埋伏式点浇口,为了方便于拉出流道中的凝料,将主流道设计成锥形,锥度为3,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8微米,孔径为0.5毫米。主流道的设计要点如下:为便于从主流道中拉出浇注系统的凝料以及考虑塑料熔体的膨胀,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因ABS的流淌性

25、为中性,故其锥度取3度,过大会造成流速减慢,易成涡流,内壁粗糙度为R0.8um。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其半径取r=13mm,以减少流速转向过渡的阻力,r=1.5mm.在保证塑件成形良好的情况下,主流道的长度应尽量短,否则会使主流道的凝料增多,且增加压力损失,使塑料熔体降温过多阻碍注射成形。图3.7 1主流道1 注射机喷嘴; 2-定位环; 3-浇口套;4-定模要紧参数:(1).塑件材料为ABS,流淌性好,故选择主流道圆锥角为=26,内壁粗糙度为。(2).主流道前端呈圆角,半径r=14mm 。(3).由塑件材料为ABS,塑件质量为,选择主流道直径为d=3.5mm,D=6mm。 (4).浇口套与注射机喷

26、嘴由的接触球面要求吻合,由于注射机喷嘴球面半径SR是定值,由所选取的注射机决定,依照下面所选注射机,SR=16mm,则sr=16mm。断面凹球面深度L2=3mm,球面与主流道孔应以清角度连接,不应有倒拔痕迹,以保证主流道凝料顺利脱落。(5).定位环是模体与注射机的定位装置,保证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对中定位,定位环的外径D应与注射机的定位孔间隙配合,定位环厚度取L1=15mm。 图3.71-1CAD中的浇注选择 图3.71-2定位环 图3.71-3浇口套3.72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一般开在分型面上,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分流道截面的形状能够是圆形、半圆形、矩形、梯形和U形等

27、,圆形和正方形截面流道的比面积最小(流道表面积于体积之比值称为比表面积),塑料熔体的温度下降小,阻力小,流道的效率最高。但加工困难,而且正方形截面不易脱模,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较常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及U形。1) 分流道设计要点:(1).在保证足够的注塑压力使塑料熔体能顺利的充满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截面积与长度尽量取小值,分流道转折处应以圆弧过度。(2).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的末端应开设冷料井。关于此模来讲在分流道上不须开设冷料井。(3).分流道的位置可单独开设在定模板上或动模板上,也能够同时开设在动,定模板上,合模后形成分流道截面形状。(4).分流道与浇口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并用圆弧过度

28、。2) 分流道的长度:分流道的长度取决于模具型腔的总体布置方案和浇口位置,从在输送熔料时减少压力损失,热量损失和减少浇道凝料的要求动身,应力求缩短。3) 分流道的断面:分流道的断面尺寸应依照塑件的成形的体积,塑件的壁厚,塑件的形状和所用塑料的工艺性能,注射速率和分流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因ABS的推举断面直径为4.59.5,部分塑件常用断面尺寸推举范围。分流道要减小压力损失,希望流道的截面积大,表面积小,以减小传热损失,同时因考虑加工的方便性。分流道应考虑出料的流畅性和制造方便,熔融料的热量损失小,流淌阻力小,比表面和小等问题,由于采纳的是埋伏式二级分流道对热损失及流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纳圆形

29、的份流道,为了保证外形无浇口痕,浇口前后两端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增加流速,得到外形清晰的制件,提高熔体冷凝速度,保证熔融的塑料不回流,同时可隔断注射压力对型腔内塑料的后续作用,冷却后快速切除。同时它的效果与S浇注系统有同样的效果,有利于补塑。4) 分流道的布局:在多型腔模具中分流道的布置中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依照本模具的要求我们选取平衡式,也确实是指分流道到各型腔浇口的长度,断面形状,尺寸都相同的布置形式。它要求各对应部位的尺寸相等。这种布置可实现均衡送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是成型的塑件力学性能差不多一致。而且在此模具中可不能造成份流道过长的缺点。绘制完3D存档。 图3.72CAD分流道尺寸

30、图3.72-1UG草图界面 图3.72-2绘制流道引线 图3.72-3分流道引线 图3.72-4 管道绘制流道 图3.72-5 UG中的分流道通过求差在前后模仁上做出分流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图3.72-6后模仁 图3.72-7前模仁3.73进胶口的设计: 浇口又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流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其要紧作用是:型腔充满后,熔体在浇口处首先凝聚,防止其倒流。(2)易于在浇口切除浇注系统的凝料。浇口截面积约为分流道截面积的0.030.09,浇口的长度约为0.5mm2mm,浇口具体尺寸一般依照经验确定,取其下限值,然后在试模是逐步纠正。当塑料熔体通

31、过浇口时,剪切速率增高,同时熔体的内磨檫加剧,使料流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提高了流淌性能,有利于充型。但浇口尺寸过小会使压力损失增大,凝料加快,补缩困难,甚至形成喷射现象,阻碍塑件质量。浇口位置的选择:1.浇口位置应使填充型腔的流程最短。如此的结构使压力损失最小,易保证料流充满整个型腔,同时流淌比的同意值随塑料熔体的性质,温度,注塑压力等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我们在考虑塑件的质量都要注意到这些适当值。2.浇口设置应有利于排气和补塑。3.浇口位置的选择要幸免塑件变形。采侧浇口在进料时顶部形成闭气腔,在塑件顶部常留下明显的熔接痕,而采纳点浇口,有利于排气,整件质量较好,然而塑件壁厚相差较大,浇口开在薄

32、壁处不合理;而设在厚壁处,有利于补缩,可幸免缩孔、凹痕产生。4.浇口位置的设置应减少或幸免生成熔接痕。熔接痕是充型时前端较冷的料流在型腔中的对接部位,它的存在会降低塑件的强度,因此设置浇口时应考虑料流的方向,浇口数量多,产生熔接痕的机会专门多。流程不长时应尽量采纳一个浇口,以减少熔接痕的数量。关于大多数框形塑件,浇口位置使料流的流程过长,熔接处料温过低,熔接痕处强度低,会形成明显的接缝,假如浇口位置使料流的流程短,熔接处强度高。为了提高熔接痕处强度,可在熔接处增设溢溜槽,是冷料进入溢溜槽。筒形塑件采纳环行浇口无熔接痕,而轮辐式浇口会使熔接痕产生。5.浇口位置应幸免侧面冲击细长型心或镶件。 阀芯

33、套是外观面要求高,因此选取一般的喇叭口作为进胶口,在浇注过后,断料点会对外观有阻碍,依照客户提供资料,产品的四个柱位是装配到另一个产品里面,故能够采纳潜水进胶的方式设计,如此即能达到产品的外观要求,又能从简的设计进胶口,给后期的加工降低了难度。 图3.73潜水进胶的要求点击回转功能,进入草图界面,进行潜水的绘制。绘制结束后点击确定,并通过求差,在后模仁上做出潜水位置。存档! 图3.73-1绘制潜水进胶图3.73-2后模仁潜水位置3.8排气糟的设计 塑料熔体在填充模具的型腔过程中同时要排出型强及流道原有的空气,除此以外,塑料熔体会产生微量的分解气体。这些气体必须及时排出。否则,被压缩的空气产生高

34、温,会引起塑件局部碳化烧焦,或塑件产生气泡,或使塑件熔接不良引起强度下降,甚至充模不满。因该模具为小型模具,且分型面适宜,可利用分型面排气,同时在前模做镶针,以达到小模排气的要求。因此无需设计排气槽。保存! 3.9冷却系统设计: 依照模具冷却系统设计原则:冷却水孔数量尽量多,尺寸尽量大的原则可知,冷却水孔数量大于或等于3根差不多上可行的。如此做同时可实现尽量降低入水与出水的温度差的原则。依照书上的经验值取4根,冷却水口口径为6mm. 另外,具冷却系统的过程中,还应同时遵循:1.浇口处加强冷却;2.冷却水孔到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3.冷却水孔数量应尽可能的多,孔径应尽可能的大;4.冷却水孔道不应穿

35、过镶快或其接缝部位,以防漏水。5.进水口水管接头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模具的同一侧,通常应设在注塑机的背面。6.冷却水孔应幸免设在塑件的熔接痕处。而且在冷却系统内,各相连接处应保持密封,防止冷却水外泄产品尺寸不大,因此选用直径为6mm的水路。可达到产品的冷却要求,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翘曲和冷却不均的现象,通过CAD绘制水路的尺寸,然后依照尺寸,画出3D效果 图3.9CAD中的水路分布图 图3.9-1前模仁水路 图3.9-2后模仁水路依照尺寸还能够绘制出A.B板上的水路的进出水口位置,同时依照CAD中的胶塞大小,还能够在A.B板上绘制胶塞位置。存档完毕! 图3.9-3A板水路图3.9-4B板水路3.10

36、顶出机构:顶出机构要紧是通过注射机的顶杆和液压缸来实现它是注塑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分为: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底板,回针,顶针和拉料杆所组成。 脱模机构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塑件滞留于动模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2)由于塑件收缩时包紧型芯,因此推出力作用点尽量靠近型芯,同时推出力应施于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3)结构合理可靠,机械的运动准确、可靠、灵活,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便于制造和维护。4)保证塑件不变形、不损坏, 保证塑件外观良好。阀芯套可利用在弹簧的作用下,顶针直接顶出产品。顶针设计原则:1、顶出要平衡,顶针必须均匀布置,以防顶出后胶件变形。2、应注意

37、塑件的美观性,尽量将顶针布置在产品装配后看不到的部位的地点,这一点关于透明制品尤其重要。要明白,任何顶针都会在胶件上留下痕迹,而且随着顶针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磨损,这种痕迹会越来越明显。3、顶针应落在最有利于成品出模,即脱模力最大的地点;顶出力必须施加于胶件的最底点,将胶件推出,而不是拉出。见下图:4、顶出力必须作用在制品能承受最大顶出力的部位,即刚性好,强度最大的部位.如壁边,骨位、柱位下面,壳体侧壁,作用面积也尽可能大一些(即尽可能选直径大的顶针),以防塑件变形或损坏。尽量幸免受力点作用于制品薄平面上,防止制品破裂,穿孔,顶白等。如筒形制品弃用顶针顶出而选择推板顶出。5、为防止制品变形,受力

38、点应尽量靠近型芯或难于脱模部位,如细小的柱位与骨位。7、顶针尽量布置于胶件的拐角处。8、顶针应尽可能对称布置。9在有滑块侧抽芯和斜滑块的模具中,顶针尽量布置于侧抽芯或斜滑块在分模面的投影面之外。如无法幸免,则要加顶针先复位机构。10、为方便水口脱落,在水口转角处应落水口顶针。依照顶针原则合理的分布阀芯套的顶针,在阀芯套的浇口对面的柱子,因依照走胶的方向,比较容易困气,因此能够放一根小的双节顶针,既能够达到顶出产品的要求,又能达到排气的效果。如图下图所示。存档! 图3.10顶针排位 图3.10-1 顶针3D分布图 图3.10-2顶出机构4.注射机的选择:4.1注塑机差不多参数注塑机的要紧参数有公

39、称注射量,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塑化能力,锁模力,合模装置的差不多尺寸,开合模速度,空循环时刻等.这些参数是设计,制造,购买和使用注塑机的要紧依据。(1)公称注塑量:指在对空注射的情况下,注射螺杆或柱塞做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反映了注塑机的加工能力。(2)注射压力:为了克服熔料流经喷嘴,浇道和型腔时的流淌阻力,螺杆(或柱塞)对熔料必须施加足够的压力,我们将这种压力称为注射压力。(3)注射速率:为了使熔料及时充满型腔,除了必须有足够的注射压力外,熔料还必须有一定的流淌速率,描述这一参数的为注射速率或注射时刻或注射速度。常用的注射速率如表4-1所示表4-1 注射量与注射时

40、刻的关系注射量/CM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6000 10000注射速率/CM/S 125 200 333 570 890 1330 1600 2000注射时刻/S 1 1.25 1.5 1.75 2.25 3 3.75 5(4)塑化能力:单位时刻内所能塑化的物料量,塑化能力应与注塑机的整个成型周期配合协调,若塑化能力高而机器的空循环时刻长,则不能发挥塑化装置的能力,反之则会加长成型周期。(5)锁模力:注塑机的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在此力的作用下模具不应被熔融的塑料所顶开。(6)合模装置的差不多尺寸:包括模板尺寸,拉杆空间,模板间最大开距,动模板的

41、行程,模具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等,这些参数规定了机器加工制件所使用的模具尺寸范围。(7)开合模速度:为使模具闭合时平稳,以及开模,推出制件时不使塑料制件损坏,要求模板在整个行程中的速度要合理,即合模时从快到慢,开模时由慢到快再到停。(8)空循环时刻:在没有塑化,注射保压,冷却,取出制件等动作的情况下,完成一次循环所需的时刻。4.2初选注塑机:由注射量选定注射机。由UG建模分析得ABS密度为:1.05g/cm3总体积V=6.25cm;总质量M=1.56261.054=6.5629g;流道凝料V=0.3V(流道凝料的体积)是个未知数,依照手册取0.3V(0.3M)来估算,塑件越小则比例能够取的越大。

42、查表可得比例选取为1.3.实际注射量为:V=6.251.3=8.125cm;实际注射质量为M=1.3M=6.56291.3=8.54g;依照实际注射量应小于0.8倍公称注射量原则, 即: 0.8V V V= V/0.8 结合上面的计算,初步确定注塑机为表42所示,查国产注射机要紧技术参数表取XS-ZY-125, 要紧技术参数如下。表4-2 国产注射机SZ-500/200技术参数表特性内容特性内容结构类型卧拉杆内间距(mm)428*458理论注射容积(cm)250移模行程(mm)300螺杆(柱塞)直径(mm)50最大模具厚度(mm)300注射压力(MP)109最小模具厚度(mm)200注射时刻(

43、s)2喷嘴球半径(mm)16塑化能力(g/s)10.5螺杆转速(r/min)10150锁模力(KN)9004.3注射机的校核4.31注射压力的校核该项工作是校核所选注射机的公称压力P能否满足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注射压力P0,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压力一般由塑料的流淌性塑件的结构和壁厚以及浇注系统类型等因素决定,其值一般为70150MPa。ABS所需的注射压力P0如表4.31所示。表4.31 ABS所需的注射压力P0塑料注射条件厚壁件中等厚壁件难流淌的薄壁窄浇口件ABS80100100130130150依照表4-2可得,PPo.满足条件!4.32锁模力的校核:在确定了型腔压力和分型面面积之后,能够按下

44、式校核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FP(NA+B) F: 注塑机锁模力;A: 塑料制品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mm2);B: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mm2);N: 型腔数目;P: 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内的平均压力;注塑机注入的塑料熔体流经喷嘴,流道,浇口和型腔,将产生压力消耗,一般型腔平均压力仅为注塑机压力的0.250.5即: P=(0.250.5)Po 依照公式最后求的:900250, 故满足条件!4.33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喷嘴尺寸:注射机的喷嘴与模具的浇套关系如图4.33。主流道的始端球面半径R应比注射机喷嘴头球面半径R0大12mm;主流道小端直径d应比喷嘴直径d0 大0.51mm

45、,以防止主流道口部积存凝料而阻碍脱模。图4.334.34模具外形尺寸校核注塑模外形尺寸应小于注塑机工作台面的有效尺寸。模具长宽方向的尺寸要与注塑机拉杆 间距相适应,模具至少有一个方向的尺寸能穿过拉杆间的空间装在注塑机的工作台面上。HH2H3H注塑机同意的模具最小厚度:H2模具的实际厚度:H3注塑机同意的模具最大厚度: 故 200250300,满足条件!4.35模具安装尺寸校核注塑机的动模板,定模板台面上有许多不同间距的螺钉孔或“T”形槽,用于安装固定模具。模具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螺钉固定,压板固定。采纳螺钉直接固定时(大型模具常用这种方法),模具动,定模板上的螺孔及其间距,必须与注塑机模板台面

46、上对应的螺孔一致;采纳压板固定时(中,小模具多用这种方法),只要在模具的固定板附近有螺孔就行,有较大的灵活性。该模具外形尺寸为200*230,属中小型模具,因此采纳压板固定法(一般认为当尺寸在500500内为中小模具)。4.36 开模行程校核所选注塑机为全液压式锁模机构,最大开模行程受模具厚度阻碍。现在最大开模行程S等于注塑机移动、固定模板台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去模具厚度。SH+H+(510)mm 式中 S注塑机移模行程280 mm;H推出距离30mm;H流道凝料与塑件高度40 mm。5. 模具螺丝的绘制:阀芯套模具规格为CI-2023-A60-B70-C70,属于小型模具,故在固定模仁的螺丝选

47、择上,能够选择M8的内六角螺丝进行四角固定即可达到要求,绘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5.1前模仁螺丝 图5.2后模仁螺丝 图5.3A板螺丝 图5.4B板螺丝6.模具的装配:装配模具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最后时期,装配精度直接阻碍到模具的质量、寿命和各部分的功能。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相互间的关系,将合格的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为合格的模具。在模具装配过程中,对模具的装配精度应操纵在合理的范围内,模具的装配精度包括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相关的运动精度,配合精度及接触只有当各精度要求得到保证,才能使模具的整体要求得到保证。塑料模的装配基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塑料模中和要紧零件台定模,动模的型腔,型芯为装配基准。这种情况,定模各动模的导柱和导套孔先不加工,先将型腔和型芯镶块加工好,然后装入定模和动模内,将型腔和型芯之间垫片法或工艺定位器法保证壁厚,动模和定模合模后用平行夹板夹紧,镗投影导柱和导套孔,最后安装动模和定模上的其它零件,另一种是已有导柱导套塑料模架的。浇口套与定模部分装配后,必须与分模面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为0.050.15毫米,因为该处受喷嘴压力的阻碍,在注射时会发生变形,有时在试模中经常发觉在分模面上浇口套周围出现塑料飞边,确实是由于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