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_第1页
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_第2页
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_第3页
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_第4页
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组图)2011-06-15 10:07:52来源: HYPERLINK t _blank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作者:旅游卫视汽车派 谢利英浏览次数:11204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房子(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这里原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普通房子,坐西向东,门临大街。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三大”主要历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州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原址 “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仅存遗址,1979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广州市政府拟斥资5000万复建中共三大会址。复建工程包括了4大部分,分别是原址复建中共“三大”主会场旧址;修缮“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活动的主要场所“春园”、“逵园”及“简园”(统称为“三园”);新建用于文物和历史资料展览的“三大”陈列馆;新建一大型停车场。整片建筑面积达到4200平方米。由于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因此复建后的“三大”建筑群落,将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的羊城旅游景点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场景

3、复原蜡像群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农讲所旧址番禺学宫广州农讲所课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前身为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的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文庙,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这座古老建筑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1926年5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彭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修复了旧址,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

4、同年建立了纪念馆。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农讲所旧址现有固定陈列包括: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主要分布在中路的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两庑、两廊);孔子与儒学、广东各地学宫等(主要分布在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光霁堂)。并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 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火红的凤凰花 陵园坐落于中山二路东较场的北面,占地18万平方米,由陵和园两大部分组成,是一个自然式和规则式结合的园林,

5、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几何规则式,东面园林部分则是自然式风格。陵园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人民血谊亭,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陵园西南部还建有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陵园正门朝着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和广东省体育场。大门墙上镌刻着周恩来同志为该园题写的园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墓 园内连着正门的是一条宽30米、长167米的花岗石大道,大道两旁是苍松翠柏,绿荫如盖。 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该碑是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时兴建的,面积达2

6、500平方米。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着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现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

7、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二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陵园东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 湖心亭的东面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150名朝鲜战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德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血谊亭。 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南侧的岗地上,还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纪念碑。碑高4.6米,碑体由整块巨大的青灰色花岗

8、石雕凿而成,上面刻着身穿元帅服的叶帅半身雕像,像下刻有“叶剑英”三个镏金大字。像碑前安放着一块大理石卧碑,碑上刻着中共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卧碑下面,安放着叶剑英同志的骨灰。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周围的花丛与红棉将碑石衬托得庄严肃穆。该碑于1987年10月落成,由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设计建造。红花岗烈士墓 在陵园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一幢仿罗马议会式的圆拱顶二层大楼,门额上悬挂叶剑英题写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横匾。楼房建于1907年,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1958年筹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

9、馆时重加修缮,1959年建成开放。现馆内陈列有“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出的文物、图片资料等达900多件。这其中有不少是革命刊物、武器、证章、旗帜等。还向社会各界征集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共和纪念帕”、“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和委任状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既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园内松柏常青,风景宜人,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着整个陵园,好一派壮丽的景色!1963年和1986年陵园两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称“红陵旭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大门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院内 黄埔军校,位于

10、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黄埔军校旧址内走廊黄埔军校内院黄埔军校寝室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黄埔军校孙中山故居黄埔军校外大门黄埔军校外的码头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