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透镜》讲义复习教学课件_第1页
《光的折射透镜》讲义复习教学课件_第2页
《光的折射透镜》讲义复习教学课件_第3页
《光的折射透镜》讲义复习教学课件_第4页
《光的折射透镜》讲义复习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光的折射透镜复习课件精品五、单元格的格式设置格式设置的目的就是使表格更规范,看起来更有条理、更清楚,具体设置先选中要设置的对象,点击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或者击右键,进行相应的设置。(1)格式的复制和删除:选中要复制格式的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然后在要复制到的单元格上单击,鼠标变成时,就可以把格式复制过来了,要删除格式的单元格,打开“编辑”菜单,单击“清除”项,选择子菜单中的“格式”命令单击,选中的单元格就变成了默认的样子了。(2)条件格式的设置(条件格式的设置)(3)隐藏行和列和拼音的设置。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1、EXCEL公式(1)公式的运算符1)算术运算符:用于基本的数学运

2、算如:加、减、乘、除等。2)比较运算符:用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3)文本运算符:用来将多个文本连接成组合文本。4)应用运算符:用来将不同的单元格区域合并运算。(2)、使用公式的一般规律:公式计算的原则一般形式如A3=A1+A2,表示A3为A1和A2的和。(3)、更新公式计算的结果。 2、EXCEL函数EXCEL提供了众多的函数,除了常用的函数以外,还提供了有很多专业化的函数,例如,财务和金融方面。(1)函数的使用(求和函数SUM的使用)1)选中要使用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扭。或者用插入函数,选择求和函数SUM,然后输入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2)求几个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3)

3、求一个独立区域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4)求几个独立区域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2)其他函数的使用EXCEL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以供用户使用,如求最大、平均、求和函数等。(3)函数与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制作成绩统计表、自动评分表等。光的折射透镜复习课件光的折射透镜复习课件精品五、单元格的格式设置格式设置的目的就是使表格更规范,看起来更有条理、更清楚,具体设置先选中要设置的对象,点击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或者击右键,进行相应的设置。(1)格式的复制和删除:选中要复制格式的单元格,单击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然后在要复制到的单元格上单击,鼠标变成时,就可以把格式复制过来了,要删除格式的单元格,打开“编辑”

4、菜单,单击“清除”项,选择子菜单中的“格式”命令单击,选中的单元格就变成了默认的样子了。(2)条件格式的设置(条件格式的设置)(3)隐藏行和列和拼音的设置。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1、EXCEL公式(1)公式的运算符1)算术运算符:用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2)比较运算符:用来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3)文本运算符:用来将多个文本连接成组合文本。4)应用运算符:用来将不同的单元格区域合并运算。(2)、使用公式的一般规律:公式计算的原则一般形式如A3=A1+A2,表示A3为A1和A2的和。(3)、更新公式计算的结果。 2、EXCEL函数EXCEL提供了众多的函数,除了常用的函数以外,还

5、提供了有很多专业化的函数,例如,财务和金融方面。(1)函数的使用(求和函数SUM的使用)1)选中要使用的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扭。或者用插入函数,选择求和函数SUM,然后输入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2)求几个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3)求一个独立区域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4)求几个独立区域单元格中数值的总和。(2)其他函数的使用EXCEL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以供用户使用,如求最大、平均、求和函数等。(3)函数与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制作成绩统计表、自动评分表等。第1页,共82页。了解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折射的简单实例光的折射现象知识点考点要求第2页,共82页。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

6、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 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第3页,共82页。MN空气玻璃界面第4页,共82页。二、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第5页,共82页。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7、;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MN空气玻璃界面第6页,共82页。反射折射三线关系两角关系是否在同种介质内传播三线同平面法线在中间相等不等在同种介质内传播不在同种介质内传播反射折射有何异同?第7页,共82页。1、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射到O点后,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法线是 ,界面是 ,入射光线 ,入射角是 ,反射光线 ,反射角是 ,折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 第8页,共82页。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渔民叉鱼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及 解释:第9页,共82页。池水变浅第10页,共82页。P/水空气PABQQ/筷子弯折的解释第11页,共82页。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些。渔民叉鱼渔民

8、怎样才能叉到鱼?第12页,共82页。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第13页,共82页。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有_ 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有_ _属于光的 折射现象的有_ _。( )水中倒影()立竿见影()雨后彩虹()日食月食()黑板反光()海市蜃楼()()(1)(5)(3)(6)第14页,共82页。 AB1.将一束激光射入空杯底,记下光斑的位置,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四、折射规律的应用:第15页,共82页。 2.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象。反射折射第16页

9、,共82页。3.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位置(选填“甲”或“乙”) 折射乙第17页,共82页。4.如图所示为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折射角为 。30法线界面AOCBMNQP12030界面的左侧是 。空气第18页,共82页。5.光通过玻璃砖时,正确的光路是( )AB第19页,共82页。第20页,共82页。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知识点考点要求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焦点和焦距等基本概念。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

10、的作用。能列举生活中的透镜例子并分析它们对光的作用。能画出透镜前后的光路。第21页,共82页。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透镜的种类第22页,共82页。FFFF焦点光心对光线发散对光线会聚主光轴第23页,共82页。完成下列光路图 (1)FFFF(2)SS第24页,共82页。完成下列光路图第25页,共82页。辨别透镜种类的方法提问: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结论:通过透镜形状特征判断(“摸”的方式) 通过透镜成像特点判断(“看”的方式)通过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照”的方式)第26页,共82页。如何粗略测定一个凸透镜的焦距?说出你的方法,取什么器材

11、,在哪里测由你自己决定要求()至少说出两种方法()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步骤、器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焦距的表达式。第27页,共82页。1、探究一:物距大于2倍 焦距时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像距(v)像 的 性 质缩放倒正虚实(3)成像规律一(2)作图法模拟实验(实物动画)(4)应用:照相机缩小倒立实像第28页,共82页。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像距(v)像 的 性 质缩放倒正虚实(3)成像规律二(2)作图法模拟实验(实物动画)(4)应用:投影仪2、探究二: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像规律倒立放大实像第29页,共82页。模拟实验(实物动画)3 、探究三:物距小于焦距时

12、的成像规律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像距(v)像 的 性 质缩放倒正虚实(3)成像规律三(2)作图法(4)应用:放大镜放大正立虚象第30页,共82页。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体位置(物距U)U2fU2ffU2fUfUf正倒放缩同侧异侧像距v应用物距变化对像及像距的影响像的性质像位置虚实倒立缩小实异侧fV2f倒立等大实实倒立放大异侧异侧V=2fV 2f正立放大虚同侧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U变小,则V变-,像变-U变小则V变-像变-不 成 像第31页,共82页。实像变化规律(1)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2)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特殊点2F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F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

13、点第32页,共82页。实像都是正立的,与物异侧,物与像左右、上下相反,可呈现于光屏上。虚像都是倒立的,与物同侧,物与像左右、上下相同,不可呈现于光屏上。若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缩小的像,若物距小于像距则成放大的像。第33页,共82页。1、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位于距凸透镜焦点2厘米处,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那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一定成正立的像 B)可能成正立的像,也可能成倒立的像C)一定成倒立的像 D)不能成像 第34页,共82页。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14、60厘米 B、40厘米C、20厘米 D、10厘米第35页,共82页。3、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第36页,共82页。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镜后16cm处的光屏上可得到它清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为_,由此可判断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小于8cmC、一定在1016cm之间D、一定在810cm之间D倒立缩小的 实像 第37页,共82页。5、某同

15、学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像机给妹妹照完半身像后,又要给她照全身像,这时他应使相机_ (远离、靠近)妹妹,同时他还应把照像机暗箱_(拉长、缩短)远离缩短第38页,共82页。6、某教师用幻灯放胶片时,发现屏上像不够大,为把屏幕上的像变大,他应将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变 _(大些、小些),同时应使幻灯机与屏幕_(远些、近些)小些远些第39页,共82页。实验拓展: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1、如果我们用课本把凸透镜遮住一部分, 凸透镜成的像会不会残缺?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发现怎样移动光 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出现物体的像,这 是怎么回事?不会,只是像的亮度变暗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处或一倍焦

16、距内第40页,共82页。(江苏无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第41页,共82页。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两步操作示意图,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错误?(1)(2)第42页,共82页。某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首先将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cm;(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A点,将光屏向右移动时,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

17、020406080100cmBCA第43页,共82页。(3)仍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把透镜调至B点,将光屏移动时,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像肯定是_; (4)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的不同之处是_,其原因是_;(5)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至C点,那么左右移动光屏时,光屏上_.020406080100cmBCA第44页,共82页。(江苏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

18、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第45页,共82页。(江苏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或

19、“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第46页,共82页。可用于制造平行光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2f u 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于求凸透镜焦距。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u=f 不成像第47页,共82页。每天测量体温是科技中学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其中沿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应用了_ B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道理ABCD体温计横截面水银柱第48页,共82页。照相机与眼睛照相机照远景和近景时应调节哪些部件?如何调节?1.照远景(使景物成较小的像)时,相机应远离景物并缩回镜头;2.照近景(使景物成较大

20、的像)时,相机应靠近景物并伸出镜头。第49页,共82页。晶状体视力的缺陷近视眼凹透镜(使光线能发散一些)老花眼凸透镜(使光线能会聚一些)思考:眼睛有何缺陷?活动:如何矫正视力什么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第50页,共82页。近视的矫正 近视眼的矫正使用凹透镜,通过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使远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第51页,共82页。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的矫正使用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使远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第52页,共82页。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

21、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 D保持在原来位置 第53页,共82页。 小明矫正了近视眼后看书轻松多了,心想也该帮爷爷矫正老花眼了,下图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第54页,共82页。各式各样的望远镜第55页,共82页。望远镜透镜组合: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凹透镜为目镜, 凸透镜为物镜。 两块凸透镜组合: 焦距较短凸透镜为目镜,焦距较长凸透镜为物镜。 第56页,共82页。(1)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第57页,共82页。(2)开普勒望远

22、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第58页,共82页。凹面镜的作用:会聚光线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凸透镜的作用:成像第59页,共82页。两块凸透镜组合:短焦距凸透镜做物镜,长焦距凸透镜做目镜。 第60页,共82页。显微镜成像光路图第61页,共82页。第62页,共82页。活动:自制水滴显微镜如图在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中:(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 _。(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_的箭头。 如果箭头离小水滴的距离1.6cm,则小水滴的 焦距最好在_范围内。如果看不到,则应该怎样调节?第63页,共8

23、2页。1、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1所示,正确的图是( )链接考点第64页,共82页。2.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像。 3.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景物,若照相机的位置固定,则池中有水时暗箱的调节和所得的像与无水时相比( )A)暗箱应拉长,像变大 B)暗箱应长,像变小C)暗箱应缩短,像变大 D)暗箱应缩短,像变小第65页,共82页。4.一根铅笔斜插入水中,如下图中能较真实地反映人观察到的铅笔的情况的是:( ) 第66页,共82页。 5.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24、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第67页,共82页。6.如图所示,P为物体,P为P的虚像,OA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请你准确补画出相应的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空气水APPBOO第68页,共82页。7.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25、 。第69页,共82页。8.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第70页,共82页。2 9.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第71页,共82页。10.如图所示,在薄板上挖一个小孔,正好放入一凸透镜,设透镜与光屏相距为d,在透镜左侧主光轴上距透镜d/2处放一点光源S,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与孔等大的光斑,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为多少?第72页,共82页。11.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第73页,共82页。1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