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课件_第1页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课件_第2页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课件_第3页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课件_第4页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 Modeling储层表征与建模 主讲人 吴胜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1页,共26页。Reservoir 含油气的储层 油藏 ? 储层岩石 储层构造形态 储层内流体 圈闭油气藏结构 储层 流体 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 渗流的岩石(层)。一、关于储层绪论关于储层关于课程第2页,共26页。 1. 储层研究意义 (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 作用和地位)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藏评价油田开发储层是油气赋存的场所, 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目的层第3页,共26页。湖 泊湖 泊泛滥平原三角洲辩状河洪积扇泛滥平原扎伊尔古水系哈山古水系德仑山古水系乌伦古

2、北部古水系克拉美丽古水系博格达古水系依林黑比尔根山古水系四棵树古水系车-拐沉积体系乌尔禾沉积体系德伦山-玛湖凹陷沉积体系伦3-伦参1沉积体系四棵树沉积体系克拉美丽-陆梁沉积体系克拉美丽-东道海子北凹陷沉积体系克拉美丽-阜东斜坡沉积体系德伦山-陆梁沉积体系德伦山-乌伦古沉积体系玛纳斯-齐古沉积体系博格达山沉积体系区域勘探阶段“选凹定带” 生储盖组合 岩相古地理图 储层的一般分析?第4页,共26页。圈闭预探阶段圈闭含油性 沉积相 有利储集相带 第5页,共26页。探明油气藏 评价油气藏 开发可行性评价 油藏评价阶段含油储层岩性、 物性、 含油性 第6页,共26页。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3、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隔挡在地下,当前正在挖潜的对象必须用昂贵的化学剂才能采出的石油储量 35%平均采收率 25-35%未采出的可动油30-45%残余油油田开发阶段开发早期阶段开发中后期阶段开发方案编制开发方案实施开发管理第7页,共26页。 优化开发方案优化管理及调整方案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开发早期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敏感性储层地质模型井网布置配产配注射孔方案第8页,共26页。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开发中后期阶段精细储层地质模型剩余油分布注水开发调整优化三次采油方案第9页,共26页。圈闭预探油藏评价开发早期开发中后期区域勘探储层研究的意义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大研究越来越深化储层表征第1

4、0页,共26页。2. 储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70年代以前:研究程度低 勘探开发以背斜油气藏为主 沉积岩石学及储层物性分析70年代: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储层孔隙演化及孔隙结构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油藏描述 地质统计学(克里金)70年代以前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后第11页,共26页。80年代:大发展阶段 有利储集相及储层横向预测 储层地球化学及孔隙演化 低渗储层研究 非沉积储层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流动单元 储层敏感性 随机建模 国际储层表征会议:1985,1989,1991,1997我国“七五” “十五”第12页,共26页。勘探:复杂的地表条件 复杂的构造圈闭 地层岩性圈闭开发:难开发储量

5、:稠油、低渗、 薄层、深层 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可视化储层表征与建模90年代- :新的挑战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储层构型分析岩石物理相多点地质统计学高含水期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不同规模的剩余油分布第13页,共26页。二、关于课程油藏评价开发早期开发中后期定量地研究和描述储层,并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服务。 1985年国际储层表征会议对储层表征的定义: “量化油藏特性,识别地质信息和空间变化不确定性的一个过程”三个层次: 特征识别 特征描述 储层建模储层表征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第14页,共26页。构造 储层 流体 油

6、藏三要素基本概念建立油藏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数字化模型储层建模-Reservoir Modeling第15页,共26页。三维网块赋值资料:井数据和/或地震数据属性:相、流动单元 孔、渗、饱 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三维网格化(3D griding)第16页,共26页。 油藏描述Reservoir Description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的RDSReservoir Description Service 对油藏各种特征(圈闭、储层、流体)进行三维定量描述和预测最终成果:建立反映油藏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的核心。Res

7、ervoir description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第17页,共26页。课程要求本体论: 储层构型模式 储层质量分布模式 储层动态变化机理方法论: 储层构型分析方法 储层质量分析方法 储层动态变化研究方法 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思路、理论、方法 第18页,共26页。 绪论 1. 储层研究概论 2. 储层构型 3. 储层质量 4. 确定性建模 5. 随机建模 课程安排先修课程: 沉积岩石学 石油地质学 油矿地质学 相关课程: 层序地层学 测井地质学 储层地球物理 油藏工程第19页,共26页。课程学习听课:听讲、思考(问题) 有选择地作笔记 (讲稿复印)自学:阅读相

8、关文献,写读书报告 (不占课时)考核方法:读书报告、出勤率(30) 开卷考试(70)What?Why?How?遵守课堂纪律第20页,共26页。时间安排-研06级5月11日 (第10周) 讲课(二教211)5月18日 (第11周) 讲课(二教211 )5月25日 (第12周) 讲课(二教211 )6月 1日 (第13周) 讲课(二教211)6月 8日 (第14周) 讲课(二教211)6月15日 (第15周) 讲课(二教211)6月22日 (第16周) 讲课(二教211)6月29日 (第17周) 考试(待定) 周五 上午第14节 8:00 12:00总学时:32第21页,共26页。储层表征与建模读

9、书报告题目(任选一):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表征与建模中的应用2.测井信息在储层渗透率解释中的应用3.地震信息在储层结构建模中的应用4.油藏动态信息在储层非均质研究中的应用5.油藏地球化学在储层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6.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7.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8.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9.多点地质统计随机建模方法 (作为课外作业)(可另选题目)第22页,共26页。储层表征与建模读书报告要求: 1.以学术论文的格式编写(参考石油学报) 2.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中、英文,尽量全面) 3.表述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4.篇幅:1万字 截止上交日期:6月29日第23页,共

10、26页。读书报告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方法报告编写人:年 级:导 师:课 程: 任 课 教 师: 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二00七年六月第24页,共26页。油气储层地质学,吴胜和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储层建模,吴胜和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教材 (可提供电子版) :教材与参考书第25页,共26页。主要参考书:1.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王家华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储层精细研究方法,穆龙新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Lake L W et al(eds.). Academic Press,Inc. 19864.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I, Lake L W et al (eds.). Academic Press,Inc. 19915.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Recent Advances, AAPG,2001 6. The Geology of Fluvial Deposits. Miall A D., Spring-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996 7. Geostatistical Software Lib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