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_第1页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_第2页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_第3页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_第4页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ttp:/ HYPERLINK http:/ 论文关键词:荀子天人之分天人合一人与 HYPERLINK http:/ 自然关系 论文摘要:荀子独特的“天人之分”说主要包括“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可持续 HYPERLINK http:/ 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人应深入而全面地认识自然 HYPERLINK http:/ 规律,进而掌握自然规律,继而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既不要超过自然规律“与天争职”,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倍道妄行”。 苟子,又名苟况、苟卿、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自少年开始,多次游学于齐,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有很高的

2、声望。一度应聘到秦国,又曾在赵国“议兵”。后任楚国兰陵令。晚年定居兰陵,专心著述。荀子对儒家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都很有研究,善于吸收和批判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从而自成高格,是先秦集大成型的思想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苟子大部分是苟子的自撰,少部分出自f-1人的记录,是研究苟子的可靠材料。这一著作开创了儒家学派中个人著作体的先河。 一、天人关系的演化 早就开始对“天”是什么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初认识的“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物质自然界,如季节、气候、日月星辰等,这种意义上的“天”是物质的“天”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制约人们的活动,表明人们在农耕时代建立起来的与外部世界的

3、物质性关系:二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超越人力控制的意志性力量。这种意义上的“天”等同于 HYPERLINK http:/ 现代西方宗教中的“上帝”,拥有无上的地位和权力表明了人们在其蒙昧时代与外界建立的精神性关系。早期的人们对自然力量顶礼膜拜,“天”被笼罩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早期人类所谓的天,根本上是一种超越性的控制力量,其意志决定着自然界与人事的基本面貌,也因而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命总是与天相连。”1 西周末年。各种 HYPERLINK http:/ 历史事变促使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而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摆脱出来,此时,天人关系成为先秦诸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虽然百

4、家各有其思考,但在当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即认为天人之间具有相通性甚至是同一性的关系。儒家孔子通过对生命的践履与体验,来体悟天命与人之自由的关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孟子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认为人性根于心而禀受于天,故知性即可知天,养性即可事天,充分表达出他对天人合一关系的解答。道家庄子尤为彻底地表达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齐相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天地万物与“我”都是合一的,懂得这

5、种关系的人就是真人,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要“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就要“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墨家墨子肯定意志之天的存在,认为天是自然、社会和人民的主宰。能赏善罚恶,人只有与天合一才能免除灾难:“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茁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天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墨子尚同中)这些天人合一说,无论是强调天的主宰、意志或人格神的内容,还是纯粹的天道自然的内容,都没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合理的说明,他们共同地在强调一种屈从于天的倾向时,忽视了人与自然界的差异,对于

6、人的认识,始终没有跳出自然的怀抱,天还不是客观的自然界,即使在道家那里,自然之天也不过是人的主观愿望的投影,这也为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留下了余地。 二、“天人之分”说的内涵 与诸子普遍关注天人合一关系不同。苟子更多地关注了天人不一致的一面,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所谓“天人之分”,就是认为“天”是客观现实即自然界,就是自然界中实实在在的万事万物。“天”是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的,既不受外在神秘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而“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摆脱了纯自然状态的能动的主体存在。而且天与人有其各自不同的职能,“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苟子富国),天与人都不能超越各自的职能

7、。但人可以通过对天的认识和适应,从而“制天命而用之”。总的说来苟子的“天人之分”说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天行有常”。“苟子天论的创新发展表现在阐发天的自然义和规律义上。”他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熠,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将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苟子天论)星月运转,四时更替,阴阳变化,风雨有时,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是自然而然地运行变化的,不受任何力量的主宰和控制。人们看不见它的行动却看见了结果,称之谓“神”,人们都知道它的成就却看不见过程,称之谓“天”。苟子去除了“天”的神秘意义,而冠之于自然界的总名。苟子还

8、认为,宇宙万物是其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天论),其间并没有神的存在。充分体现了他的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 苟子进一步提出,由于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所以天的运动变化规律有其独立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苟子天论)自然界有其固有的法则,并不与人事相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世间有好的统治者而存,也不会因为人世间有坏的统治者而亡,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反之,

9、违背自然规律就一定会遭殃。苟子说,星宿坠落,树木呜叫,人们都感到恐惧,其实这不过是天地的运动,阴阳的变化,没有什么可怕的。君主英明或是愚昧与这些现象的出现无关,都是些偶然现象,人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恐惧。在早期人们迷天信地的云雾中,苟子能用理性主义的思维方法来客观地解释自然现象,现在看来是非常可贵的,起到了破除迷信的启蒙作用。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天道观上达到的 HYPERLINK http:/ 科学高度,足以令今天思想观念仍停留在痴迷神道的人为之惭愧。 (二)“明于天人之分”。苟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就是说天和人各有其职分,各有其作用范围。“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

10、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苟子天论)不作为就能成功,不请求就能得到,这就是天的职分。天有四时,地能生财,人的责任是治理社会,人如果超出自己的职分去参天,“则惑矣”。但人也有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自然所不具备的:“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苟子礼论)天地有其自己的奥秘,人的伟大、人的有为,就在于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探寻天地的奥秘,为人所用。人若想获取天道的职分就是错误的。荀子主张不要迷信天,但仍要尊重天道在这个前提下,人是会有所作为的。 “知也无涯”。自然是无限的,对自然本

11、体,亦即 HYPERLINK http:/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天道”的认识也就是不能穷尽的。为此苟子提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苟子天论)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都只是天地万物中的独特的一个。某一个事物也就只能是万事万物中的一个,认识了一个就说认识了全部,那是愚蠢的人的做法,是无知的表现。人应该不“自以为知道”,应该将“知道”立为不断追求的目标,才能不断取得进步。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

12、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库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 、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 、正心、 、 、 、 、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 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 、 、 、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

13、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3 、 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 ,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 风靡中国。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 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 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 体通史;司马光的 是一部 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 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

14、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 学发达,魏晋 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 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 和 等关系。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 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 )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

15、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7周代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8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先在战国时期实施B源于战国的“耕战”政策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全面推行这一政策,实行重要工商业的国家垄断D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个性9春秋以前史官的身

16、份可能是( )。A神职人员 B自然科学家 C政治家 D兼有上述三种身份10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概念总结中国诗歌文化特征的著名学者是( )。A钟山嵘 B严羽 C王国维 D朱光潜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已无作用,应该走进博物馆。2中庸是一种辨证思想。3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加强儒家伦理道德,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明中叶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潮。 4在当前形势下,人文价值观与自然科学一样,不应具有民族性。5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四、论述题(共25分)1“五常”被儒家认为是个体修养、改良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庄子则说这些道德条目是为大盗服务的。你听:“妄意室中

17、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联系我们学过的内容,请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论,并就“五常”在现代社会中有无作用进行分析。(10)2试述宗法之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5分)答案填空明明德 致知 诚意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菩提树 苦 集 灭 老子 庄子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全真道太阳黑子 九章算术 祖冲之史记 纪传体 编年体 资治通鉴 通典 记事本末经学 玄学 理学相生 相克选择1、D 2、A 3、D 4、B 5、D 6、B 7、D 8、C 9、D 10、C三、辨析 1、错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着实用性、有机性、整体性

18、的特点,与西方科学技术体系相比,是在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指导之下产生的,是一种异质于西方科学体系的体统,一些科学思想、理论、现象对当代科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些科学成果是当代科学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中医学现在还在发挥这重要作用。2、正确。中庸揭示了辨证法中的关节点的思想,主张一种动态的平衡,主张取中,是辩证法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环。3、正确。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高扬了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通过个人自觉、自主的修养就以达到圣贤的境界。他修养的目标是儒家道德境界,但是她的哲学思想方法却为李贽等人发挥,将“良知”本体替换为“童心”等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内容,因而促进了当时的个性解放思潮。4、错误。自然科

19、学是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人文价值观则是关于“应然”问题的学说体系,包含着严格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民族各有其特点。5、正确。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它包括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人自身改造两个方面。四、论述 (一)1、儒家的无常是仁义礼智信,它既具有暂时性,也具有永恒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但不容否认,她也有着超越时空的普世性。2、庄子所揭示的是一种道德的暂时性现象。也就是说道德条目在不同的情境下含义与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庄子做举的例子从方向上就是不符合道德的,在此前提之下,一些道德条目所起的作用也是消极的。3、无常在等级社会下起到维护等级制的作用,是平等的敌人。

20、但是在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下,也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有着不容抹杀的当代意义。(二)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以上要点要展开,否则酌情减分)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自汉代董仲舒改造原始儒学以后,新的儒家政治伦理学即“三纲五常”成为历代遵循的金科玉律,五常是 、 、 、 、 。2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 体通史;班固的 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的 是一部

21、 体通史;唐代杜佑的 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 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3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成就辉煌,其代表有洛阳的 、大同的 、敦煌的 。4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西汉讲微言大义的 占主导地位,东汉讲文字训诂的 获得大发展,学者辈出。 5佛教“四谛”是指 、 、 、 。6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象形、 、 、 。 7东汉后期,张陵创立的 与张角创立的 ,为早期的民间道教。北朝时, 对道教进行改革,获得北魏统治者推崇 。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 ,风靡一时。8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主要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

22、、 、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 B.金文 C.甲骨文 D.石鼓文2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3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性专著是( )。A. 廿二史考异 B.十七史商榷 C. 文史通义 D.廿二史札记4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5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6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永乐大典 D.艺文类聚7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创始人

23、是()A.老子B.葛洪C.张陵D.张角8主张五德终始学说的学者是()A.孟子B.荀子C.邹衍D.韩非 9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 B.数学C.农学 D.中医学10佛教中国化之后,(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A华严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11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 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1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3 百家争鸣

24、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 名家1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15我国四大发明中( )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6、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17、元杂剧作品有700多部,其中被称为“天下夺魁”的剧作为 ( )。A、 窦娥冤 B、赵氏孤儿 C、墙头马上 D、西厢记18、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

25、人( )。A、尚意 B、尚态 C、尚法 D、尚韵 19“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理学家( )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守仁 D王夫之 2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如何理解“天人合一”?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5经学的地位及对文化的影响。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5分)1周人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15分)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1

26、0分)答案一、1仁 义 礼 智 信 2纪传体 汉书 资治通鉴编年 通典 刘知几 纪事本末 3龙门 云冈 莫高窟 4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5苦 集 灭 道 6指事 会意 形声 7五斗米道 太平道 寇谦之 全真教 8白朴 郑光祖二、1C 2B 3C 4B 5A 6C 7C 8C 9D 10D 11B 12D 13D 14A 15D 16 A 17D 18C 19C 20D三、(要点)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与自然客体包括人本身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举例言之,一块天然岩石不含文化,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于是便具有了文化底蕴,成为文

27、化成果。所以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天人合一”主要含义是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很有价值,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愈来愈受到人类破坏的今天,这种思想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3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等。4学究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古为今用;求实直书,书法无隐;德识为先,才学兼茂。5地位:经学一直是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是历代的官学,各

28、个领域无不渗透着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影响:经学是治国教民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凌驾于一切知识之上,无形中排斥了科学的独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也压制了宗教的地位,佛教、道教尽管在一定时期非常兴盛,但始终不能像西方那样取得主导地位。四、(要点)1变以神为本为一人为本;建立宗法制即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宗庙祭祀制等;制礼作乐。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影响深远:导致家天下、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中国文化呈现伦理型特征,礼制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等。 2社会大变革时代促使各个阶层、集团积极在社会舞台上表现一番;激烈的竞争与兼并造成的文化氛围的宽松与文化交流重

29、组的活跃;礼崩乐坏大裂变中以劳心为务的士阶层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与私学的兴起及文化的大进步等。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大致走向,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以上要点适当展开论述,简略者酌情扣分)中国文化概论试题3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象形、 、 、 、 。2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西汉讲微言大义的 占主导地位,东汉讲文字训诂的 大发展,学者辈出, 不拘泥于门户之见,遍注今诸经,是两汉经学

30、的总结性人物。3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 、 、 、 。4东汉后期,张陵创立的 ,又名天师道,与张角所创立的 ,为早期的民间道教。北朝时, 对道教进行改革,获得北魏统治者推崇 。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 ,风靡一时。5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成就辉煌,其代表有洛阳的 、大同的 、敦煌的 。6中国文学体材的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先秦诸子的 争奇斗艳,汉代的 成就辉煌,唐代的 登峰造极,宋代的 独领风骚,元代的 别开生面,明清的 臻于大盛。7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 体通史;班固的 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的 是一部 体通史;唐代杜佑的

31、 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 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 B、尚书 C、周易 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3我国四大发明中( )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 )之风获得大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

32、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8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 B、书、礼,乐、春秋、左传 C、书、诗、礼,大学、论语 D、易、书、诗、礼、春秋9宋明理学改变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四书的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0中国

33、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11、战国诸子中,对自然科学及逻辑分析比较注重的是(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墨家12、中国古代重视史书修撰,对修史者有很高的要求,唐代( )提出史学家须具备才、学、识三种素质。A、刘禹锡 B、吴兢 C、刘知己 D、杜佑13、永乐大典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 ),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A、典制书 B、丛书 C、类书 D、史书14 北朝时,寇谦之改革道教,创立( )。A天师道 B正一道 C北天师道 D全真教15、中国历史上曾有多

34、种外来宗教流行,其中( )宣扬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曾被宋、明两代的农民起义所利用。A、基督教 B、白莲教 C、景教 D、摩尼教16、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17、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可知剧目700多种,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 )。A、关汉卿、马致远、尚仲贤、王实甫 B、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C、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纪君祥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廷玉 18、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 B、尚态 C、尚法 D、尚韵 19“知行合一

35、”、“致良知”是( )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颐 C王守仁 D张载20佛教中国化之后,(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A华严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道教与佛教基本教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论述题(共25分)1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0分)2中国古代对天人关系的主要认识及其现代意义。(15) 答案填空1指事 会意 形声 2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郑玄3苦 集 灭 道4五斗米道 太平道 寇谦之 全真教5龙

36、门 云冈 莫高窟6散文 赋 诗歌 词 曲 小说7纪传 汉书 资治通鉴 编年 通典 刘知几 纪事本末选择1B 2D 3D 4B 5C 6B 7A 8D 9C 10D11D 12C 13C 14C 15D 16A 17B 18C 19C 20D三、(要点) 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与自然客体包括人本身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举例言之,一块天然岩石不含文化,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舰只观念和劳动技能,于是便具有了文化底蕴,成为文化成果。所以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主要原因有:社会大变革时代促使各个阶层、集团积极在社会舞台上表现一番;激烈的竞争与兼并造

37、成的文化氛围的宽松与文化交流重组的活跃;礼崩乐坏大裂变中以劳心为务的士阶层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与私学的兴起及文化的大进步等。 3史学是传统文化的宝库,经学为第一,史学则在其次,经史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体;史学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求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主要是靠史学记载保存传承下来的;历史著作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文化的各个领域,是古代文化的渊海。 4道教追求现世成仙,长生不老,肉体不死,因此长生久视、全性葆真是其基本教义。佛教视现世为苦,于是追求解脱苦海,悟道成佛,转到来世去获得幸福,只有灵魂不死而无肉体永生,因此善恶有报,三道轮回,是其教义的重要内容。四、(要点)1

38、宗法制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宗庙祭祀制等。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根本。影响:宗法制导致家天下、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中国文化呈现伦理型特征,礼制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等。2主要认识是“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问题, 一方面主张人不能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又主张天并非宰制人类的异己力量

39、,可以认识和利用,这种思想恨有价值,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愈来愈受到人类破坏的今天,这种思想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上要点要展开,否则酌情减分)中国文化概论试题4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典型的表意文字,它的主要构造方法为象形、 、 、 。2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 体通史;班固的 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司马光 的 是一部 体通史;唐代杜佑的 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唐代 的史通为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3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成就辉煌,其代表有洛阳的 、大同的 、敦煌的 。4汉代的五经

40、指 、 、 、 、 。5佛教“四谛”是指 、 、 、 。6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学问,西汉讲微言大义的 占主导地位,东汉讲文字训诂的 获得大发展,学者辈出。 7东汉后期,张陵创立的 与张角创立的 为早期的民间道教。北朝时, 对道教进行改革,获得北魏统治者推崇 。金元时期王重阳创立 ,风靡一时。8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 、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 B.金文 C.甲骨文 D.石鼓文2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41、3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性专著是( )。A. 廿二史考异 B.十七史商榷 C. 文史通义 D.廿二史札记4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5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6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永乐大典 D.艺文类聚7民间道教“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A.老子B.葛洪C.张陵D.张角8提出“尚力”、“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9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A.天文学 B.数学C.农学 D.中医学

42、10佛教中国化之后,(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 D禅宗11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白族1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谪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13 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 名家1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15我国四大发明中( )的

43、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6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17元杂剧作品有700多种,其中不乏名作,被称作天下夺魁的剧作是A窦娥冤 B墙头马上 C西厢记 D赵氏孤儿18、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 B尚态 C尚法 D尚韵 19“知行合一”、“致良知”是( )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守仁 D王夫之 20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44、 D上述三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如何理解“天人合一”?3道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是什么? 5经学的地位及对文化的影响。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5分)1周人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15分)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10分)试题答案一、1指事 会意 形声 2纪传体 汉书 资治通鉴编年 通典 刘知几 纪事本末 3龙门 云冈 莫高窟 4诗 书 礼 易 春秋 5苦 集 灭 道 6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7五斗米道 太平道 寇谦之 全真教 8白朴 郑光祖二、1C 2B 3C 4B 5A 6C 7C 8C 9D

45、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163A 17C 18C 19C 20D三、(要点)1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与自然客体包括人本身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举例言之,一块天然岩石不含文化,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舰只观念和劳动技能,于是便具有了文化底蕴,成为文化成果。所以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2“天人合一”主要含义是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

46、”。这种思想恨有价值,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愈来愈受到人类破坏的今天,这种思想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3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等。4学九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古为今用;求实直书,书法无隐;德识为先,才学兼茂。5地位:经学一直是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是历代的官学,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影响:经学是治国教民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凌驾于一切知识之上,无形中排斥了科学的独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也压制了宗教的地位,佛教、道教尽管在一定时期非常兴盛,但始终不能像西方那样取得主导地位。四、(要点)1变以神为本为一人为本

47、;建立宗法制即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宗庙祭祀制等;制礼作乐。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影响深远:导致家天下、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中国文化呈现伦理型特征,礼制成为社会的主要规范等。 2社会大变革时代促使各个阶层、集团积极在社会舞台上表现一番;激烈的竞争与兼并造成的文化氛围的宽松与文化交流重组的活跃;礼崩乐坏大裂变中以劳心为务的士阶层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与私学的兴起及文化的大进步等。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大致走向,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以上要点适当展开论述,简略者酌情扣分)中国文化概论试

48、题5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 。2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对于 两个朝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始于 。4汉代的“五经”是指 、 、 、 、 。5中国音乐的五音阶体系是指 、 、 、 、 。6中国古代佛教,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流传于我国蒙藏等地的 和流传于西南地区的南传小乘佛教。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道教,其创始人是老子。( )3中国古代“二十四史”都是

49、纪传体史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没有被列入“二十四史”。( )4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朝历代一直都把儒家哲学尊崇为官方哲学。( )5在汉字的六种组字方法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6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汉唐时代。( )7在古代小说中,唐传奇是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则是白话短篇小说。( )8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至清代光绪31年废止,共实行了1300多年。( )9古代宫殿建筑与帝王陵墓建筑的风格是一致的,都显示出高、大、深、庄的特征。( )10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清四朝一直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

50、神话故事集是( )A搜神记 B山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2在隶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朝代是( )A 秦 B汉 C唐 D宋3宋代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文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黄庭坚4古典诗词的主要功能是:( )A叙事 B论理 C抒情 D说明5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 )A焦点透视 B散点透视 C以大观小 D遗貌取神6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7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8在中国古代科学各门学科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51、 D中医学9佛教“四谛”中讲修行方法的是( )A苦谛 B集谛 C灭谛 D道谛10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A古今图书集成 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 D 艺文类聚四、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关于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正确的观点有:( )A家天下的延续 B封国制度不断 C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D家国同构2下列数学家当中,属于宋元四大数学家的有:( )A秦九韶 B祖冲之 C杨辉 D朱世杰3韩非集法家之大成,构建了完备的法家理论,其核心思想是:( )A法 B理 C术 D势4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是( )A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B长恨歌 C卖炭翁 D琵琶行5宋代在行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书

52、法家有( )A苏轼 B黄庭坚 C米芾 D蔡邕6下列哲学家当中属于两宋理学家的有(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7明清章回小说中属于世情小说的有(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红楼梦 D水浒传8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A王维 B高适 C孟浩然 D岑参9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大致可分为( )A自然神崇拜 B上帝崇拜 C祖先崇拜 D图腾崇拜10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原始儒家观点的有(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仁者,人也” D“知行合一”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体系?2明清时期对古代文化的哪些方面进行了大总结?3中国戏曲有何特色?

53、4古代史书主要分为哪几种体裁?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2中国古代文学有何现代意义?3论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参考答案一、填空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2农耕自然经济 明清3明代万历年间4诗 书 礼 易 春秋5宫 商 角 徴 羽6藏传佛教(喇嘛教)二、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三、单选1B 2B 3A 4C 5A 6A 7A 8D 9D 10C四、多选1ABCD 2ACD 3ACD 4BD 5ABC 6ABC 7BC 8BD 9ACD

54、 10ABC五、问答(要点)1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2图书典籍方面 ;古典科技方面;学术文化方面3综合性;程式化 ;虚拟化4编年史 ;纪传史 ;典章制度史; 纪事本末;史评六、论述(要点)1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双重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2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 ;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被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 ;古代文学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桥梁;古代文学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3、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 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中国文化概论试题6 一、填空(每题1分,共

55、20分)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由 、 、 、 四个层次构成的,狭义文化主要是指 。2我国原始宗教起源于中华先民对 、 、 的崇拜,中国本土第一种人为宗教是 。3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 。4 时期被称作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5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丛书中内容最丰富的是 。6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 、湖南长沙的 、湖南衡阳的 、河南登封的 、河南商丘的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仰韶文化位于河北一带。( )2传统儒学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则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4汉代的察举孝

56、廉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都属于选士制度。( )5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然而后来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而汉字却把它的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 )6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干宝的搜神记。( )7中国书法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8中国园林的核心是自然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感到紧张的对称。( )9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10魏晋玄学属于儒学。(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2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 汉

57、B唐 C宋 D清3道教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4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5提出“尚力”、“节用”、“兼爱”、“天志”、“尚同”、“非功”等十大学说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的是:( )A通典 B汉书 C资治通鉴 D 通鉴纪事本末7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地方戏是:( )A南戏 B高腔 C昆曲 D京剧8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 )A十进位值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9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是:( )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民歌 D汉赋10明清

58、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 )A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四、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A岑参 B王维 C白居易 D孟浩然2四书是宋代朱熹精选的儒家经典,属于四书的著作有(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尚书3中国化佛教的主要宗派有( )A大乘 B小乘 C天台宗 D禅宗4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 )A上古神话传说 B阴阳观念 C五行学说 D八卦说5明清章回小说中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有( )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6中国古代雕塑体现出的与绘画相似的特点有( )A平面性 B遗貌取神 C重组变形 D彩绘7下列作品中属于元

59、杂居中的爱情剧的有(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墙头马上8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正确的观点有( )A实用性 B重分析 C整体观 D重理论9古代史书中被称为前四史的有(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10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有( )A山西的五台山 B四川的峨眉山 C安徽的黄山 D浙江的普陀山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古代文化典籍分为哪六类?3中国古代绘画显示出哪些共同的美学原则?4简述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唐代在艺术的哪些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结合史料谈谈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对中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3谈谈你对古人

60、提出的“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填空1物态文化层 、 制度文化层 、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2自然、生殖祖先、图腾, 道教。3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4春秋战国5永乐大典、四库全书6白鹿洞、岳麓、石鼓、嵩阳、应天府二、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三、单选1、D 2、C 3、C 4、A 5、C 6、B 7、C 8、A 9、B 10、A四、多选1、BD 2、ABC 3、CD 4、BCD 5、BCD 6、AD 7、BD 8、AC 9、ABCD 10、ABD五、问答(要点)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