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试卷第 页,共4页发达的古代农业习题一、单选题TOC o 1-5 h z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A.B.C.D.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

2、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3/4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行省转移“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A.大运河B.郑国渠C.都江堰D.筒车下列图片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B.C.D.下图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其中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3、k.麻稻豆犁耕图马牛鸡狗7V語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方式种植业为主,家禽饲养业为辅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农业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A.B.C.D.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耕作工具不断改进生产组织的小型化水利设施逐渐完善土地兼并日趋加剧A.B.C.D.二、材料解析题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图1翱犁2曲辕犁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

4、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完成:材料一中的农具各有什么特点?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经济形式?概括指出这一经济形式的主要特点。某同学认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人口膨胀直接相关,你认为他的分析是否全面?为什么?据墨子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请完成:墨子的记载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经营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农民为什么会这样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工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经营方式为什么会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

5、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地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

6、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中国古代史请完成: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综合材料二、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答案】一、客观题A2.C3.B4.C5.D6.A7.A二、主观题(1)特点:耦犁采用二牛抬杠的方式,但回转不便;曲辕犁结构更为完备,可控制耕土的深浅。认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成就。经济形式:小农经济。特

7、点: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观点:不全面。原因:人口增多有利于垦荒面积的不断增加,但土地兼并、耕作技术的进步更是大规模垦荒的重要因素。(1)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方面,小农生产以家庭为单位,他们的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另一方面,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封建王朝赋税的名目很多,他们为了满足国家的赋税要求,也必须辛苦劳作。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长期停留在铁犁牛耕阶段,没有发生革命性的进步,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传统农

8、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长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解析】1.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和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保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明是正确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说明是正确的;在中国古代小农的生活并不富裕,是错误的;材料没有反映出人定胜

9、天的思想,错误。本题以元朝岁收粮赋统计数据和元朝疆域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统计可知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的75.02%,但根据疆域图可知,四个行省仅部分辖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A项错误;C项题干不能反映,与题干无关;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从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排除D项。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来看,应当选C项。因为只有都江堰才处于成都平原,而A、B两项均不是处于成都平原。D项是灌溉工具,不属于水利工程。D项是唐朝的曲辕犁,曲辕犁是我国传统步犁成熟的标志。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要求,解读信息一定要来源于图片本身

10、。虽然农业确实是古代中国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图片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一观点。土地兼并导致大土地所有制形成,精耕细作是同小土地所有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耕作方式因此,的叙述是不确切的。第(1)问中的“特点”可依据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纳,“认识”需要从生产发展和农耕文明两个角度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经济形式”应依据材料二中“农夫”“妇人”的活动进行概括,“特点”可从生产规模、基本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第(3)问需要首先明确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是“边际土地”得到开发利用,进而结合其主要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回答第(1)问,不仅要说明是小农经济,而且需要指出家庭成员的分工。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