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1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2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3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4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顾茅庐说课稿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

2、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

3、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三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四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

4、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2、讨论分析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3、勾画圈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将重要的字词或存在疑惑的重难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非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五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悬念导入,激兴趣:【设计原因:好的新课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

5、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开场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一波三折,构情节【设计原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

6、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物)(事件)。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抓住关键,析人物【设计原因: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1细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

7、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四)穿越时空,现情景【设计原因: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

8、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我尝试以活动贯穿,学生在演中品,在评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五)巧析布局,赏手法【设计原因: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还要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

9、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一一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六)迁移探究,促提升【设计原因: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