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1220)1教学内容_第1页
《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1220)1教学内容_第2页
《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1220)1教学内容_第3页
《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1220)1教学内容_第4页
《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1220)1教学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温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2012年12月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温州海湾水运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资质证书名称和等级:工咨乙11220080027业务范围: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评估咨询(港口河海工程)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证时间2012年08月15日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师)主要参加人员: 周荣武 (工程师)上官福武(助理工程师

2、)钱海勇 (助理工程师)王 华(助理工程师)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44214239 第1章 概述 PAGEREF _Toc344214239 h 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0 1.1 任务背景 PAGEREF _Toc344214240 h 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1 1.2 报告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344214241 h 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2 1.3 研究过程 PAGEREF _Toc344214242 h 4 HYPERLINK l _T

3、oc344214243 1.4 主要研究结论 PAGEREF _Toc344214243 h 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4 第2章 桥位河段通航环境 PAGEREF _Toc344214244 h 7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5 2.1 自然条件 PAGEREF _Toc344214245 h 7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6 2.2 水上水下有关设施 PAGEREF _Toc344214246 h 25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7 2.3 通航条件 PAGEREF _Toc344214247 h

4、3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8 2.4 通航安全状况 PAGEREF _Toc344214248 h 3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49 2.5 其他 PAGEREF _Toc344214249 h 35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0 第3章 相关规划 PAGEREF _Toc344214250 h 36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1 3.1 航道规划 PAGEREF _Toc344214251 h 36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2 3.2 港口规划 PAGEREF _Toc34

5、4214252 h 36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3 3.3 水运规划 PAGEREF _Toc344214253 h 36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4 3.4 过江或过海通道规划 PAGEREF _Toc344214254 h 38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5 3.5 其他相关规划 PAGEREF _Toc344214255 h 38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6 第4章 河床演变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56 h 4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7 4.1

6、历史演变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57 h 4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8 4.2 近期演变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58 h 4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59 4.3 演变趋势预测 PAGEREF _Toc344214259 h 4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0 4.4 河床稳定性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60 h 4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1 第5章 桥位方案论证 PAGEREF _Toc344214261 h 45 HYPERLINK

7、 l _Toc344214262 5.1 桥位选址的原则 PAGEREF _Toc344214262 h 45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3 5.2 桥位方案前期比选情况 PAGEREF _Toc344214263 h 45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4 5.3 设计推荐桥位方案通航要求论证 PAGEREF _Toc344214264 h 5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5 5.4 桥位方案综合评价及比选意见 PAGEREF _Toc344214265 h 5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6 第6章 桥梁通

8、航净空尺度及桥跨布置方案论证 PAGEREF _Toc344214266 h 5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7 6.1 通航船型、船队论证 PAGEREF _Toc344214267 h 5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8 6.2 军事、船舶工业等相关行业的通航要求 PAGEREF _Toc344214268 h 5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69 6.3 设计通航水位的确定 PAGEREF _Toc344214269 h 5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0 6.4 通航净空尺度的确定 PAGEREF _

9、Toc344214270 h 56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1 6.5 桥跨及通航孔、桥墩布置方案论证 PAGEREF _Toc344214271 h 59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2 6.6 论证结论 PAGEREF _Toc344214272 h 60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3 第7章 桥梁通航安全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73 h 6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4 7.1 建桥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74 h 61 HYPERLINK

10、 l _Toc344214275 7.2 建桥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75 h 61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6 7.3 建桥对水下水下有关设施的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76 h 6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7 7.4 分析桥区水域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344214277 h 62 HYPERLINK l _Toc344214278 第8章 航道与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344214278 h 63 HYPERLINK l _Toc344214

11、279 8.1 桥区航路规划及航道布置 PAGEREF _Toc344214279 h 6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80 8.2 桥墩防撞 PAGEREF _Toc344214280 h 6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81 8.3 航道建设与维护 PAGEREF _Toc344214281 h 6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82 8.4 通航安全及应急保障设施和措施 PAGEREF _Toc344214282 h 63 HYPERLINK l _Toc344214283 8.5 对桥梁施工组织的要求 PAGEREF _Toc3

12、44214283 h 64 HYPERLINK l _Toc344214284 第9章 问题和建议 PAGEREF _Toc344214284 h 66附表: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重要参数表附件:1、省发改委关于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含泰顺支线)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函,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浙发改函(2012)107号,2012年4月。2、温州市瓯海区南湖路南湖大桥及南湖管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评审会专家组意见,2012年9月26日。附图:01、 地理位置示意图02、 高楼镇规划用地图03、 桥位方案平面布置图04、 主桥墩局部地形扩大图05、

13、 实测流速、流向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 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 PAGE 68第1章 概述1.1 任务背景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含泰顺支线),是浙江省规划公路网主骨架“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构建综合交通网的重要工程,该项目将已立项的温州绕城高速公路与在建的云景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福建省福泰高速公路相接,并与两龙高速公路相连,系跨浙闽省际和温丽两市的重要通道。龙丽温(泰)高速公路在瑞安市平阳坑镇附近跨越飞云江两次,根据浙江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表和浙江内河航道图册,飞云江航道平阳坑至马屿段航道等级为内河VI级,起点位于平阳坑镇。龙

14、丽温(泰)高速公路在平阳坑附近跨越飞云江两次(上游为T7大桥,下游为T8大桥),根据高速公路跨江位置与航道的位置关系分析,飞云江航道终点为平阳坑大桥,二次跨江位置中只有T8大桥(即位于飞云江较下游,靠近燕子山隧道的大桥)是跨越飞云江航道的,T7大桥位于平阳坑大桥上游,不跨越航道。根据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在内河航道修建设有墩台的跨航道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方案中附具通航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受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的编制任务。桥梁跨越河道参数见表1.1-1。桥梁跨越河道参数表表1.1-1序号桥梁名称航道名称桥位处河道蓝线

15、宽(m)通航要求1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飞云江航道100130级航道备注: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工程所在位置图1.1-1瑞安航道图工程所在位置图1.1-2 大桥所在位置卫星遥感图2012年9月26日,温州市港航管理局组织召开了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并形成了专家组意见,我公司根据专家组意见对论证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本次报批稿。1.2 报告编制依据1.2.1依据文件和法律、法规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本工程咨询合同;省发改委关于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 (含泰顺支线)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函,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文件,浙发改函(2012) 10

16、7号;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 2010年12月31日;关于明确航政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12月31日;浙江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评审会专家组意见,2012年9月26日;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规划2003-2020,浙江省交通厅;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温州市规划局 &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1.2.2技术文件和参考资料2011年温州统计年鉴2011版;本工程区块1:500地形图,2012年12月;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含泰顺支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会

17、专家组意见;龙丽温高速公路景宁至瑞安段(含泰顺支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年12月;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3-2020);温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瑞安市人民政府,2008年;温州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全国内河航道普查数据处理系统。1.2.3主要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浙江省内河航道技术等级;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交通运输部;浙江省涉河桥梁水利技术规定(浙水河 20083号);桥梁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JTJ 110-9 -2012)。1.3 研究过程本工程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主要研究过程和技术路线为:通过现场踏勘和收集相关基础

18、资料等方式调查拟建工程附近水域通航环境的情况依据通航相关规划和现状情况分析工程建设对通航安全的影响河床条件分析桥位方案合理性分析桥梁通航尺度合理性分析论证桥梁建设对周边通航环境影响分析针对影响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1.4 主要研究结论1.4.1桥位比选意见及推荐方案拟建桥梁位于龙丽温(泰)高速公路龙湖至江溪路线段,公路设计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可阶段对预可报告中的穿越燕子山的D方案和沿飞云江南岸的T方案以及地方新提出的G方案进行重点比选,最终确定选择D方案作为该段的最终路线,受龙丽温(泰)高速公路线位控制,桥位选址已基本确定。设计单位推荐的大桥线位处于河道转弯处

19、,会对河道行洪、航道通航产生较大影响,应尽量减少大桥对受上游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建设影响,目前河道水深条件较差,低水位时船舶会搁浅。拟建桥址上游与已建的平阳坑大桥桥轴线间距1380m,南侧与已建的56省道塔石大桥桥轴线距离2.43km,桥梁间距可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到本工程建设在河道急转弯处,因此建议大桥采用一孔跨过通航水域。1.4.2代表船型根据船舶调查资料,取内河标准货船作为论证代表船型,主要船型尺度见表1.4-1:论证代表船型尺度表表1.4-1船名吨级代表船型尺度(m)空载水线以上至最高固定点高度(m)总长L型宽B型深H满载吃水T货船10041.4.3设计通航水位、

20、通航净空尺度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关于VI级天然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要求以及拟建桥梁的航道情况,建议拟建桥梁采用一跨过河的布跨方案,净空尺度应不小于下表所示的值。南湖大桥及南湖管桥桥梁通航净空尺度表表1.4-2大桥所在位置通航等级通航水位通航净高(m)净宽净宽(m)上底宽(m)侧高(m)最高(m)最低(m)瑞安市原 平阳坑镇附近内河 = 6 * ROMAN VI级航道8.88-1.136.090.080.04.01.4.4桥跨布置方案论证结论、推荐方案及优化建议拟建大桥横跨VI级内河航道河段弯道,桥位轴线法方向与流向夹角大于5,横流较大,建议采取一孔跨越通航水域

21、即单孔双向通航方案设计,航道中不布设桥墩。1.4.5桥墩防撞标准及要求推荐采用一跨过河方案。桥墩不考虑防撞标准。1.4.6桥梁通航安全影响分析主要结论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桥跨布置方案推荐采用一跨过河方案,一跨过河方案对航道水流条件基本无影响。其基础施工对航道无影响。上部结构施工应采用挂篮悬臂现浇工艺,减少对通航影响程度。1.4.7航道与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安全措施。由于桥梁采用挂篮施工,应根据挂篮模板底高程设置限高措施。大桥应设置必要的桥涵标志,加强桥区水域的航政管理。船舶应尽量避免在桥区交汇。1.4.8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在桥梁设

22、计和施工阶段,需同时进行导助航设施的设计与施工。第2章 桥位河段通航环境2.1 自然条件2.1.1 气象瑞安市全境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较佳。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根据瑞安气象站多年资料(东经12037,北纬2748)统计,其气象条件如下。气温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9.0累年极端最低气温-4.5多年平均气温17.9平均最高气温21.7平均最低气温.2风况根据瑞安气象台多年19791999年共21年实测风速、风向资料,得出的各风向频率和风速详见表2

23、.1-1。瑞安地区常风向为ESE至SE和WNW至NW,出现频率为16.4%和15.7%,强风向为NNE,最大风速20m/s。瑞安气象台各向风速、频率特征值表2.1-1风 向NNNENEENEEESESESSE最大风速(m/s)142011141212108平均风速(m/s)1.751.991.972.462.372.802.932.64频率(%)2.954.715.905.527.388.767.671.95风 向SSSESWWSWWWNWNWNNWC最大风速(m/s)755912151214平均风速(m/s)1.901.791.441.501.732.072.212.44频率(%)1.140

24、.861.051.766.768.716.952.9025.0降水一年有两个相对雨期和两个干期。在36月第一个雨期中,34月正值东南季风增长期,受华南准静止锋影响,春雨绵绵,平均雨量在266377mm左右,占全年降水总量1421%;56月为梅雨期,此时仍为春夏东南季风增长期,受梅雨锋系影响,雨日多,雨量在481612mm之间,占全年降水总量2834%。78月为第一个相对少雨期。此阶段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加之盛夏气温高,蒸发大,容易形成伏旱。8月多雷阵雨和台风,平均每年在温州登陆的台风有23次,多时曾达7次,台风所经之处,常伴有狂风暴雨,易引起山洪暴发,滑坡塌方泥石

25、流破坏力极大,灾害范围大而且严重,此阶段各地雨量在258426mm之间,占全年降水总量1723%。9月,冷空气开始活跃南下,为冬夏季风交替阶段,同时频受台风影响,雨量又稍增加,形成秋雨期,但雨期短,雨量较少,尤其是海拔高的山区,秋雨更不明显。各地雨量在135170mm之间,占全年降水总量811%。10月至次年2月为第二个相对少雨期。此阶段受极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5个月合计降水量275371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820%。年最大降水量 2132.2mm多年平均降水量 1599.1mm日最大降水量 249.5mm雾况全年各月都有雾出现,夏季出现最少。雾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生成时间

26、一般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之前,消散时间大都在升温之后23小时,中午前后到下午则极少出现。另外,雾生雾消时间季节变化,春季雾常常范围较大,而且厚度大,能见度10多米至几百米,部分峡谷、溪流沿岸,常有雾霭弥漫。多年平均雾日数37天,最少雾日数18天,全年以15月为雾季,而后逐渐减少,89月极少出现雾日,冬季平均每月出现雾日一天左右。相对湿度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州区域内平均湿度较大,均在8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6月正值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最高,月平均为89%,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74%。台风温州地区每年均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台风的袭击,根据对

27、温州地区1990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影响温州的台风(指发生8级以上大风或暴雨时,下同)共有42个,约占期间台风总数(285个)的14.0,年平均影响数约2.1个(见表2.1-2)。从表2.1-2中可以看出,影响温州地区的台风集中发生在79月,共有35个,占台风影响总数的83.3。另外,出现大风的台风个数全部发生在69月份;出现暴雨的台风个数集中发生在79月份,共有25个,占台风影响总数的59.5。温州1990-2010年台风影响个数表2.1-2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个数4230211201年份2000200120032

28、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个数2205333422登陆和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西太平洋海区,每年511月份是热带气旋影响期。西太平洋洋面产生的热带气旋主要有三条路径:56月以西移路径为主,对海南、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影响较大;79月以西北登陆路径为主,影响广东东部、福建及浙江地区;10月之后以转向路径为主,影响东北和日本地区。图2.1-1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路径通道根据台风对温州沿海船舶的影响主要分为: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经过台湾岛以北登陆浙江、福建。由于其途径为直线西向型,海面移动时间长,台风在海上吸收的能量大,登陆前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例如2006年8月10日在

29、浙江苍南附近登陆的“桑美”,近中心最大风速达60m/s。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首先在台湾岛登陆,再次登陆浙江、福建。由于受到台湾岛的阻挡,强度相对减弱,但产生的危害性难于预防,同时受到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强度多变,危害性不可低估。特别是在台湾岛花莲,台风遇自然屏障后登陆台湾。由于受到台湾岛上高山的影响,台风上部先进入台湾海峡影响浙江、福建相对较小,随后而来的台风下部影响最大,故造成台风影响时间长,易于忽略,2008年7号福建霞浦县登陆的“海鸥”,2007年10月7日在浙江苍南到福建福鼎之间登陆的“罗莎”。在菲律宾以东面生成后进入台湾海峡登陆浙江、福建。由于其移动途径为西北向型,海面打转时间长,

30、在海上吸收的能量大,登陆前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且受到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带来的危害性应加倍重视。2.1.2水文 径流设计流域雨量站有省级站曹村、瑞安、潘山站,各站设立年份在19311963年,其中瑞安站19361941、1950、19521954年缺测,资料系列在32年以上。潮位站有瑞安站,上关山站,上游飞云江有峃口流量站。上述各站的水文资料均经有关单位整编、审核、刊印发表,精度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测站的基本情况见表2.1-3表2.1-4。水文测站一览表表2.1-3 站 名水系位 置坐标集水面积设站年份观测项目东经北纬百丈口飞云江泰顺县百丈镇三级滩1195127398661956

31、水位、流量、泥沙峃 口飞云江文成县峃口镇峃口村12009274519301950水位、流量、泥沙瑞 安飞云江瑞安市县城仙岩头12038274724001944潮 位上关山海岛瑞安市北龙乡上关山岛1204927421977潮 位雨量站一览表表2.1-4站 名设立年份站名设立年份站名设立年份站名设立年份长流仔1963十源1962文成黄坦1971瑞安1944阳 畲1957玉壶1951东湾坑1957篁庄1955杨 寮1957宁益1971泰顺1955朱寮1957司 前1966瑞安潘山1963大际1965文成1955百丈口1956六科1963文成南田1961飞云江1956夏 炉1964岩头1957百丈际1

32、951夏家山1959石 蝉1962曹村1957峃口1950林溪水库1977飞云江流域径流变化有以下特点:1)年际间差别很大。年均流量以1962年为最大,流量为123m3/s,1967年最小,流量为37.6m3/s,年变差系数Cv=0.327。并且存在连续丰、枯水文年的长系列交替变化,其中,19631968年和19761981年为连续枯水年,19581962年和19821995年为连续丰水年。径流的上述特性对飞云江河床的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径流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由于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梅雨季节和79月的台风季节,因此,汛期(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76.1%。3)洪、枯流量变幅

33、较大。如1973.10.11实测最大流量8710m3/s,实测最小不到2m3/s,二者相差极大。峃口站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可达15400m3/s(1912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2500m3/s(1990.8.20),最小洪峰流量仅877m3/s(1957.10.17),年变差系数Cv=0.664,该站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861.97m3/s,比多年平均流量大50倍以上。水位根据瑞安潮位站19562002的水位记录,上关山19781992年的水位资料,上关山站的潮波属正规半日潮,而位于飞云江口内的瑞安站浅海分潮的影响较明显,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瑞安站多年平均潮差为4.37m,最大潮差为

34、6.81m,年内月平均潮差变幅不大,但年平均潮差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而上关山站多年平均潮差4.29m,最大潮差为7.24m,涨、落潮历时相差较小,仅11分钟。瑞安、上关山站的潮汐特征见表2.1-5。飞云江河口潮波特征表2.1-5瑞安、上关山潮位特征值表2.1-6项目瑞安站上关山站最高潮位(m)5.01(1994.8.21)4.20(1990.6.23)最低潮位(m)-2.82(1979.8.24)-3.81(1978.1.11)平均高潮位(m)2.502.44平均低潮位(m)-1.83-1.90最大潮差(m)6.817.24最小潮差(m)1.141.75平均潮差(m)4.374.29平均涨潮历时

35、(h:min)4:576:07平均落潮历时(h:min)7:286:18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 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图2.1-2 飞云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图2.1-3 飞云江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 通航安全影响论证研究报告桥区水文测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受本公司委托于2012年11月15日16日大潮期间对大桥区域的海流(流速、流向)、潮位进行水文测验,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2.1-4,其中A点位于桥位通航孔位置。由于测流点大潮低潮时水深不足1.5m,因此仅能按一层来测量海流,海流每隔半小时施测一次,流向以真北方位计,每

36、个潮次连续观测26小时,并在涨急、落急、转流前后时段加密观测。图2.1-4 水文观测点示意图水文观测点位坐标表2.1-7测点大地坐标XY备注A3071098.4470536701.5429B3071295.6379536734.9460C3070969.3357536548.8004根据龙丽温(泰)高速公路跨飞云江大桥水文测验项目技术报告: 潮流类型本水域潮流流向和流速具有明显的半日周期变化。 运动形式测验区以半日潮流为主,潮流运动受地形、边界制约,呈现典型的往复流运动形式。 各测点涨落潮期间的实测最大流速及对应的流向表各测点涨落潮期间的实测最大流速及对应的流向见表2.1-8。涨落潮实测最大流

37、速及其流向统计表表2.1-8 垂线潮型ABC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表层涨潮217199185231245184落潮014153350169061154备注流速单位为:cm/s;流向单位为:。从表2.1-8可看出,各垂线的涨落潮流,涨潮流占优势。实测最大涨、落潮流的流向存在着一定的夹角。流路夹角A垂线为23,B垂线为15,C垂线为4。 流速平面分布比较3条垂线的流速值,各点潮流流速相差不大。在A垂线,实测大潮涨潮流速在83199cm/s之间,落潮流流速在85153cm/s之间。在B垂线,实测大潮涨潮流速在85231cm/s之间,落潮流流速在79169cm/s之间。在C垂线,实测大潮涨潮流速在6

38、5184cm/s之间,落潮流流速在58146cm/s之间。从流速平面分布看,流速B点大于A点大于C点。 流速垂直分布本水域由于水深较浅,各层流速相差不大。 流速时间分布从表2.1-8可看出,A、B、C三垂线的涨落潮流,大潮期间涨潮流占绝对优势。大潮期间涨潮流有部份涌潮出现,出现在高平潮前2.0h -2.5h,流速快速增大,在1h后(高平潮前约1.5h)达到最大值,尔后涨潮流逐渐减小,在高平潮后至0.5h即出现转流,落潮流流速在高平潮后约2.0h达到最大值,尔后落潮流逐渐减小,高平潮后约3.0-3.5h,由于飞云江浅滩作用,潮位不再下落,但出现径流,流速在3055cm/s之间,约3.5h后再次出

39、现涨潮流,这样完成了一个潮汐涨落过程,周而复始。 流向分布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从垂线平均流向来看:A垂线的涨潮流流向为204225,落潮流流向为1025;B垂线的涨潮流流向为200171,落潮流流向为341355;C垂线的涨潮流流向为258237,落潮流流向为4452;通过对比,可看出各垂线涨、落潮流流路与岸线方位相差不大。实测最大涨、落潮流的流向夹角A垂线为23,B垂线为15,C垂线为4。 涨落潮平均流速涨落潮平均流速及其流向统计表表2.1.9 垂线潮型ABC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表层涨潮220131.8188151.2245126.5落潮01677.834678.506675.5备注流速

40、单位为:cm/s;流向单位为:。涨落急平均流速及其流向统计表表2.1.10 垂线潮型ABC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表层涨潮017145348159059139备注流速单位为:cm/s;流向单位为:。余流与可能最大流速计算A垂线大潮余流流速在3070cm/s之间;B垂线大潮余流流速在1975cm/s之间;C垂线大潮余流流速在3078cm/s之间。3条垂线的余流流速相对较大。各垂线余流方向在涨落潮时相对稳定。根据海港水文规范规定,考虑6个主要分潮流(M2、S2、K1、O1、M4、MS4)的矢量组合,即:Smax=1.295WM2+1.245WS2+WO1+W

41、K1+WM4+WMS4来计算该水域潮流可能最大潮流及对应的流向。以上述分析的潮流特征为基础,参照实测最大流速及分析计算的余流、可能最大潮流等特征流速值,计算可能最大流速值见表2.1.11。可能最大海流及对应流向值 表2.1.11 垂线潮型ABC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表层 涨潮217218.9185254.1245202.4备注流速单位为:cm/s;流向单位为:。波浪瑞安飞云江口内没有波浪实测资料,由于河道风区有限,波浪不大。飞云江口外海岸线开敞,受外海浪影响较大,风浪和涌浪出现频率几乎相等。全年波向频率呈现二个主浪向,即夏季多为东到东南向浪为主(E-SE),频率为5972%;冬

42、季以偏北向浪居多(N-NE),频率为5359%。因海区处于季风区,浪向和风向分布频率大体相近。波级分布主要以3级以下轻浪为主,频率为72%,6级以上仅为3%,大浪多出现在台风季节。拟建大桥工程位于飞云江口内,距飞云江口约55.5km,该处波浪较小。2.1.3泥沙飞云江流域上游来沙较小,水流含沙量较低,输沙总量不大。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7kg/m3,最大含沙量为0.64 kg/m3(1967年),最小含沙量0.05 kg/m3(1976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0.6万吨。输沙量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尤其集中在台风暴雨期,一般年份69月这四个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60%以上。上游来沙,颗粒较

43、粗,大部分是沙卵石。其中粗沙沿程落淤,沉积最多的是滩脚段。对飞云江感潮河段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洪水期的悬沙,包括进入本河段的细沙和粉沙。2.1.4河道本工程拟建桥位为瑞安市平阳坑镇,即飞云江滩脚以下。飞云江平阳坑滩脚以下为飞云江下游,长608千米,落差约10米,平均坡降0.16,区间流域面积1221平方公里,为感潮河段。工程河段阻于南北山脉的拦截,曲折发达,其中荆谷至潘岱段有三个弯道,呈“M”形。根据该河道的最新测量图,工程区域南岸地势较高,北岸地势较低,航道深槽位于河道偏南位置,河位处水深较深。规划防洪堤南岸与现状岸线较为接近,北岸则向北移。图2.1-5工程区域水深图图2.1-6平阳坑规划防洪

44、堤布置图2.1.5工程地质地质构造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拟建区域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一级隆起带,构造形式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发育。区域性大断裂通过本区有三条:北北东向温州镇海大断裂、北东向泰顺黄岩大断裂和北西向松阳平阳大断裂。受上述断裂影响,区域北西、北东向构造发育,构成区域的主要构造骨架。图2.1-7 浙江省主要断裂构造分布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拟建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其中与本工程关系密切的断裂共有16条,其中牛驼垄断裂、奇峰岗断裂、双尖断裂、沙塔坪断裂、西黄下沙垟断裂共5条断裂对线路影响较大。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类型及其组合与工程地质特征将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

45、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山区,岩土体地质特征与边坡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评估区山区的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特性、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见表2.1-12。在平原区,平原区中上部分布粘土、淤泥类软土,厚度一般几米到二三十米。本区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均匀性差等特点,对公路路基的影响较大。一般会引起路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路基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山区岩土体类型与工程地质特征简表表2.1-12工程地质类型及工程地质岩组工程地质 特 征分布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土体类型松散粘性土土层组成因主要为残坡积,岩性以粘土夹碎砾石:灰黄色,松散,碎石分布不均一,含量

46、一般1025%,碎石大小210cm为主,次棱角状,厚一般0.20.5m,局部达13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分布于丘陵山体表浅部,局部缺失,对拟建工程影响不大。松散卵砾石类土土层组成因以坡洪积、冲积为主,岩性为碎砾石土、砂卵石:黄褐色,松散稍密,碎砾石占5070%,大小以260cm居多,沟口见有大量的块石。该层一般厚37m,最厚达10m以上。该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扇、冲积平原,地形平缓,以填方为主,对拟建工程影响小。岩体类型坚硬块状侵入岩、潜火山岩岩组以酸性花岗岩类为主,次为基性辉绿岩,少量安山岩,其中花岗岩类总体较完整,岩体大多呈中风化状,块状整体状结构;而辉绿岩和安山岩地表风

47、化较强烈,多数地段风化层厚度较大。小范围分布于文成珊溪巨屿以及瑞安平阳坑、马屿一带,与围岩等接触部位风化强烈,开挖易发生滑坡,其余地段开挖易发生崩塌。坚硬较坚硬块状火山碎屑岩岩组岩性以凝灰岩、熔结凝灰岩为主,属坚硬岩。节理裂隙发育一般,露头多呈强中等风化状,块状结构为主,局部呈碎裂镶嵌结构。分布广泛,常形成悬崖峭壁,崩塌较发育,公路边坡开挖中,易引发边坡崩塌。此外,应特别注意局部顺坡优势结构面。软硬相间火山沉积岩岩组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沉凝灰岩为主,其中粉砂岩风化强烈,遇水易软化,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砂砾岩、沉凝灰岩性质相对较好。主要分布于文成和泰顺盆地,地形平缓,其中泥质粉砂

48、岩风化强烈,开挖过高易发生滑坡。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根据其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特征等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红层孔隙裂隙水三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包括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分布于山麓沟谷区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透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分布于平原地区浅表部粘性土层中的孔隙潜水,透水性差,为极弱富水;而孔隙承压水分布于海积平原地区中深部的砂砾层中,一般有23层含水层,埋深996m不等,是平原地区开发利用的主要地下水资源。基岩裂隙水包括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前者广泛分布于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富水性不均匀,一般为弱富水;后者分布于侵入岩和潜火山岩出露地区,一般为弱富水,

49、局部风化强烈地带则富水性较好。红层孔隙裂隙水分布馆头组出露地区,主要埋藏于岩层结构孔隙及构造破碎带的节理裂隙中。2.1.6地震本区域位于新华夏构造带,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长期普遍的间歇性上升的地壳运动,抬升幅度自西向东递减,断裂活动均已趋稳定。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属震级小、烈度低的稳定区。2.2 水上水下有关设施2.2.1桥梁 平阳坑大桥龙丽温高速T8大桥龙丽温高速T7大桥56省道塔石大桥马屿大桥高楼大桥图2.2-1 附近大桥位置图飞云江马屿-平阳坑段为 = 6 * ROMAN VI级航道,航道终点在平阳坑

50、大桥处。目前拟建工程上下游已建有高楼大桥、平阳坑大桥、56省道塔石大桥、马屿大桥、甬台温高速飞云江大桥,目前在建的瑞安市飞云江五桥、荆谷互通连接线跨飞云江大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跨飞云江大桥、104国道西过境飞云江大桥(仙降大桥)、瑞安市飞云江五桥(在建)、温福铁路飞云江大桥1)平阳坑大桥平阳坑大桥工程南起56省道(K33+025)平阳坑村,北止上河头与塘岙村之间的京屿公路,全长916.974m,其中大桥主桥长412.8m。瑞安平阳坑大桥为跨越飞云江主河道的桥梁,主河道宽约140m。两岸为漫滩,通航标准为内河级天然河流净宽18.0m,净高6.0m(85高程系)通航水位取1/20高潮位4.8

51、2m以上。上部结构采用16孔25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全桥长412.8m。桥面设525+625+525m三个连续段。横桥向由6片梁组成,梁高1.45m。下部结构主墩采用2150cm钻孔桩,旱墩台基础采用2120cm钻孔桩。图2.2-2 平阳坑大桥2)56省道塔石大桥56省道塔石大桥(1120+530+320)为横跨飞云江的大桥,全长410米,按百年一遇洪水(13.83)作为控制标高,设计前依据瑞安水文站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计算,并考虑了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对调节洪水位标高所起的作用。最高通航水位11.34m,桥面高程16.20m。图2.2-3 56省道塔石大桥3)马屿大桥1996年2月通车。桥

52、长395米,为梅屿、顺泰、荆谷三乡与马屿镇之间的交通要道。图2.2-3 马屿大桥4)荆谷互通连接线跨飞云江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5.30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1.16m,单孔双向通航孔,主通航孔净宽不小于87.5m,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8.0m,通航孔按照300吨级(及以下)内河驳船双向通航。5)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跨飞云江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5.30m,单孔双向通航孔,主通航孔净宽不小于118m,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8.0m,通航孔按照300吨级(及以下)内河驳船双向通航。6)104国道西过境公路飞云江大桥(仙降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5.20m,布设1个主通航孔,单孔双向,主通航孔净宽不

53、得小于95m,通航净空高度不得小于8.0m,通航孔按照300吨级(及以下)内河船舶双向通航。7)温福铁路飞云江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4.52m,通航孔2个,通航净空高度12.5m,通航净空宽度53m,采用双孔单向通航,设计通航船型为300吨级海轮。图2.2-4温福铁路飞云江大桥8)瑞安市飞云江五桥(在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4.52m,通航孔2个,通航净空高度12.5m,通航净空宽度60m,采用双孔单向通航,设计通航船型为300吨级海轮。图2.2-5飞云江五桥9)甬台温高速飞云江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4.59m,通航孔2个,通航净空高度17.5m,通航净空宽度70m,采用双孔单向通航,设计通航船型为5

54、00吨级海轮。2.2.2锚地目前,飞云江口内有三个习惯锚地,分别为小横山避风锚地、潘岱避风锚地、东山锚地,为保证飞云江口内船舶避风和营造安全通航环境需要,规划对该三处锚地进行保留。小横山避风锚地:位于飞云江高速公路大桥上游500m至铁路桥下游500m范围之间。潘岱避风锚地:位于下湾砖厂至周长上埠连机以上至澄头至下垌渡运线之间。东山锚地:位于飞云江北岸东山上埠口至下埠浦口一带。2.2.3水利枢纽1)赵山渡引水枢纽工程赵山渡引水枢纽工程包括一期工程7孔泄洪闸、右岸重力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和厂闸隔墩等组成;二期工程为右岸9孔泄洪闸和左岸重力坝等组成。一、二期泄洪闸闸顶全长257.9m,建成后最大泄洪流

55、量为15120m/s。赵山渡引水工程不通航。2.2.4 码头、取排水口工程附近无码头设施。2.3 通航条件目前飞云江航道马屿-平阳坑段为内河VI级航道,航道里程约9.85km,由于飞云江滩脚以下河道弯曲,形成多个急转段,上游水库建成后,上游来水减少,航道淤积较为严重。根据最新测量图,泥面在-2m之间。根据水深测量期间观测,工程河段目前通航船舶以船长10米以下船舶为主,通航密度较低,12小时才有1艘船经过。2.4 通航安全状况2.4.1助导航设施此外,温州市港航局瑞安分局在瑞安马屿大桥的两个通航孔所在的三组桥墩共设标志6个。本工程附近无航标布设,最近的航标位于潘岱避风锚地附近的陶山港口灯桩。本工

56、程至陶山港口灯桩之间,56省道塔石大桥、均无导助航设施。飞云江内及口门导助航设施表表2.4-1编号名称位置灯质灯高射程构造附记2813.1白塔礁灯塔2747.5N12035.8E闪(2)白8秒75红白横带混凝土;10.02813.18温标系船3号灯浮2748.0N12036.0E莫(Q)黄12秒黄色柱形,顶标为黄色X形,标身明显处漆黑色锚地区标记专用标2813.2大门台灯桩2747.8N闪白4秒7512034.7E2813.3下西洋灯桩2748.1N闪(2)白6秒7512034.0E2813.4西坞灯桩2748.7N闪白4秒7512035.2E2813.5陶山港口灯桩2749.8N12034.

57、7E闪(2)白6秒752.4.2 安全管理机构飞云江水域的水上安全管理机构为温州飞云江海事处。2.4.3 桥区水域水上交通组织与安全管理规定浙江海事局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定适用于浙江海事局辖区通航水域内的海上和内河桥梁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设施,以及从事与通航安全有关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4.4交通事故统计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跨越通航江河、港区、海峡的大型桥梁逐渐增多,同时船舶的数量、吨位和航速也在不断增加,船舶撞击桥梁导致桥塌船毁的重大海损事故日益增多,并呈不断加速的趋势。近年来,在温州境内就有几座大桥因通航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多起

58、安全事故,如梅岙大桥在施工期间发生了7起水上安全事故,龙港大桥发生4起撞桥事故,瓯南大桥发生7起水上安全事故。沉痛的经验教训必须引起对通航环境安全问题的警惕。造成撞桥事故的原因较多,其中人为因素居第一,设备故障居第二,恶劣气候造成的事故占第三位。1)事故案例1998年9月21日,宁波籍化学品运输船“浙鄞油6”载360吨甲苯,进鳌江港时,与龙港大桥发生碰撞,造成大桥坍塌,船舶翻沉,4人死亡,1人受伤,少量甲苯外泄,直接经济损失494万元。2003年4月8日,“舟海油1”轮空载出港,航行至温州大桥时,辅机故障,舵机失灵,造成船舶失控,该轮船首和船身撞击温州大桥主通航孔北侧主桥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59、6万元。2004年7月18日,“霞运159”轮从福建开航至鳌江,航经瓯南大桥水域时,触损施工栈桥,造成施工栈桥坍塌,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2005年,“温挖83”在瓯江林福水域被洪水冲下撞击下游的瓯江五桥而沉没,桥墩受损严重。2007年1月,洞头大桥防碰桩被不明船只碰撞,造成大桥防碰桩倒塌的事故。2007年12月,瑞安市兴龙船务有限公司经营的“锦峰1”轮船首触损飞云江大桥23号桥墩裙部,导致船首左侧破损进水后沉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27.4779万元,事故等级重大。2010年4月,“建华101号”与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段飞云江大桥桥墩发生刮碰,事发后,大桥所处的高速路段实行双向封道,经相关部

60、门初步检查,大桥未受致命性损坏。2010年10月24日,“永港515”拟通过温州大桥南桥,快抵达通航孔时发现舵机失灵,左舷碰压南侧桥墩后,货舱进水船舶沉没。2)附近水域安全事故分析分析上述事故,可得出船舶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船员人为过错,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2)飞云江航道水深较浅,船员不熟悉港口水深及潮汐资料;(3)小型船舶设备状况较差。(4)船舶到达大桥通航孔前,船长未对船舶当时航速、水流情况、与大桥距离、船舶装载情况及舵效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偏离航道,船长并未考虑到在顺流达到2.5节左右的情况下,船舶慢速会导致舵效消失的可能性。(5)桥区助航标志配布的不完善或航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