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 页码25页/总NUMPAGES 总页数25页【小升初】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语文升学分班考真题试卷专项模拟试卷(04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2022绵阳)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材料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材料二】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往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给老人们
2、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1)根据材料,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节日名称。材料一写的是 ,材料二写的是 。(2)除了材料中的节日,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请写出两个。 (3)请仿照相关材料的写法,从你刚刚写出的两个节日中选出一个,生动地写一写这个节日中的风俗。 (2022绵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
3、,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
4、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饭锅里不时地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
5、。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1)“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给“我”的记忆仍然相当深刻?原因是哪一项 A.百家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B.百家饭的味道香喷喷的。C.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D.以上说法兼而有之。(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3)请将做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乞讨粮食 敲饭碗,盼饭熟(4)随着时光的流逝,像百家饭这样的传统习俗,有的变淡了,有的变模糊了,有的消失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是任其消亡还是加以保护?为什么? (2022绵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奶奶的老蒲扇刘兵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操持家务的奶奶总是手握着她的“解暑神器”把浅黄色缀着荷叶花边的蒲扇。奶奶长得胖,慈眉善目,说话时轻言细语。酷暑里,她稍微做点儿事就额头渗汗,劳作的间隙,她抿几口小茶壶的凉茶水,再就是不停地摇蒲扇来祛暑。在经济拮据的年代,处处节俭是奶奶的生活理念。她每天起得最早,打扫小院、打理门前的那片菜地,接着生炉子、熬粥、蒸馒头或包子、炒
7、几样小菜,再接着烧开水。母亲见早上时间有些赶,就叫奶奶头晚把炉子封好,免得第二天再生。奶奶摇头:“那多浪费蜂窝煤呀!引火柴已备好,不耽搁时辰。”姐姐懂事早,开始为奶奶分担家务。起初,姐姐以为生炉子简单。那天,她往炉膛里加了很多干木条,结果只冒烟不起火,情急之下,只好哭着喊人来帮忙。奶奶闻声赶来,赶紧把木条掏出一部分,下面放了引火纸,再把木条架空烧,最上面摆上蜂窝煤,然后让姐姐拿着大蒲扇对着炉门猛扇。火借风力,越烧越旺,只花了几分钟,就把炉子生好了。奶奶笑道:“小丫头,又学会了一项本事吧!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好风凭借力,扇子就是生活的好帮手哇!”那一刻,姐姐点点头,似乎会意。在奶奶的呵护下,我们
8、姐弟仨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而一年四季里,我们尤喜夏天。因为暑假长,学校布置的作业少,我们可以撒开脚丫子到外面疯玩。除带几个包子和一军用水壶凉白开外,奶奶甚至每天还给我们发一两毛的“降温费”,只要不在外面惹是生非,知道傍晚“倦鸟归林”就行。男孩子不怕晒,每天外出的活动丰富多彩:在河边沙滩上踢小足球,攀缘桥墩的下面乘凉,胡吹乱侃,围堰捉小鱼,还到菜地“摸”黄瓜,去学校操场上“抢”地盘,炎炎烈日下与高年级的同学打篮球比赛玩够了,身上晒得黝黑发亮,背心上留着汗渍,我们干脆打着赤膊进门,一声大喊:“我们回来喽!”这时,奶奶摇头,嗔怪道:“看看你们这仨小泥猴!”痛痛快快地冲了凉,奶奶已经端出用井水“冰镇”
9、过的西瓜片,或是清香四溢的凉皮,她一边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相,一边用大蒲扇给我们降温。入夜,月光皎洁,微风四起。全家人在小院里乘凉,奶奶便拿着蒲扇不离我们仨孩子左右,给我们驱蚊解暑。我们讲着当天发生的趣事,“吟诵”着刚学会的诗词,听小姐姐唱歌,我们还畅谈未来的理想,以及将来如何孝敬父母尤其是奶奶。弟弟乖巧,嘴巴极甜,说他以后赚了钱,头一件事就是买把能自动“摇头”的鸿运扇,让奶奶独享这福分。一家人听得哈哈大笑,奶奶更是咧开没几颗牙的嘴笑着,心里甜滋滋的,手里的蒲扇对着我们摇得更勤、更有力了时光荏苒,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每年夏天,当我们在空调房里享受着清凉时,我总会想起保留在老家父亲
10、那儿的老蒲扇。这把老蒲扇,奶奶用它在炎热的夏日里为我们摇出了阵阵清风,寄予着浓浓的祖孙情,也给了我们不少的人生启迪。(选自石家庄日报)(1)请简要概括奶奶的人物形象。 (2)选文第5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入夜,月光皎洁,微风四起。 (3)选文第6段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结尾说奶奶的老蒲扇“也给了我们不少的人生启迪”,请问你从文章中读到了哪些人生启迪? (2022三台县)阅读。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
11、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
12、们。(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2)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外貌描写句子: 体会: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一说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2022三台县)阅读。传递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
13、,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动容地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
14、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因了这份温暖而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
15、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原文有改动)(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感到温
16、暖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段划线部分运用了插叙,它有什么作用呢?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5)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说说本文标题“传递”的好处。 (2021绵阳)课内阅读。为人民服务(节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17、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
18、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在横线处补充句子。人固有一死,或 ,或 。(2)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 精兵简政 (3)为人民服务一文是 同志为悼念 同志而作的演讲。(4)第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说说在这段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好处?答: (5)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请简要概述。答: (6)读到“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你想到了哪些人?请列举2人: 、 。(7)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请你写两句:答: (2021绵阳)课外阅读。选择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
19、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 他们在卧室里争吵了起来 妻子嚷嚷 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
20、,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
21、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1)给文中 处加标点。(2)写反义词:冷清 沉重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带点的词语。寝食难安: (4)仔细阅读,完成填空。第4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 。第6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表现了父亲 的心理。第9段中“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最坏的打算”是指 。(5)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请说说父亲的“选择”是什
22、么。 。 。(6)请写出第段中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后的行为的句子。答: (7)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8)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2020江油市)关于“我们该如何吃饭”的主题阅读。材料一 老鼠为什么爱大米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得更聪明”这是真的。日本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显示出大米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物的智力。大米也是容易发胖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它的黏性淀粉还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材料二 主食不可偏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
23、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材料三 相关的调查上海一项最新调查表明,26岁营养不良儿童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吃饭过快的现象。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而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常吃零食,吃主食时缺乏食欲,吃得很少或不吃。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身体健康(1)我们在“吃饭”上存在哪些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至少概括出三点。(2)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24、大米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能让容易发胖者不易发胖。 患儿营养不良,主要是膳食中少鱼、少肉。 (3)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不喜欢吃饭而是买零食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结合短文内容进行适当劝说。(2020江油市)阅读。敬重卑微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脱离火海。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
25、影正沿着山脊流动;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1)在句子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26、体积, 精神。(2)把“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成陈述句。(3)第段中与“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相照应的句子是: (4)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5)蚂蚁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想起了于谦的石灰吟中的两句诗: 。(6)2020年春天疫情肆虐,每天都有无数的医生、护士、社区人员等像文中的蚂蚁一样,冲在防疫第一线,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心生感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2022绵阳)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材料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
27、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材料二】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往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1)根据材料,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节日名称。材料一写的是 腊八节,材料二写的是 春节。(2)除了材料中的节日,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请写出两个。元宵节、端午节。(3)请仿照相关材料的写法
28、,从你刚刚写出的两个节日中选出一个,生动地写一写这个节日中的风俗。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1)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写的是腊八节,材料二写的是春节。(2)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3)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仿照相关材料的写法,从元宵节、端午节两个节日中选出一个,生动地写一写这个节日中的风俗即可。故(1)腊八节 春节;(2)元宵节、端午节。(3)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
29、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2022绵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
30、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
31、。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饭锅里不时地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
32、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1)“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给“我”的记忆仍然相当深刻?原因是哪一项 DA.百家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B.百家饭的味道香喷喷的。C.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D.以上说法兼而有之。(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请将做百家饭的过程补充完整。乞讨粮食搭锅台淘洗粮食加上配料敲饭碗,盼饭熟(4)随着时光的流逝,像百家饭这样的传统习俗,有的变淡了,有的变模糊了,有的消失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是任其消亡还是加
33、以保护?为什么?像吃“百家饭”这样的传统的习俗多表现的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不能任其消亡而应加以保护。因为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家政治中失去影响力。所以一些传统文化要有创新地保护。(1)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可知,“我”的记忆相当深刻是因为百家饭的味道香喷喷的,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百家饭里更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故选D。(2)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文中一
34、开始就交代“我”小时候很调皮,从两件事情中可看出来:爬树时险些从树上掉了下来。跟小伙伴玩时掉到了粪池里。(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了解。文章首先介绍了“我”为什么要吃百家饭,什么是百家饭,然后重点介绍了制作百家饭的过程:先是乞讨百家粮食,然后是搭锅台,紧接着描写淘洗粮食,加上配料开始煮饭,再就是孩子们敲饭碗,盼饭熟的描写。(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现在很多的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很多的传统风俗有的变淡了,有的变模糊了,有的消失了。我认为像吃“百家饭”这样的传统的习俗多表现的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不能任其消亡而应加以保护。因为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
35、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家政治中失去影响力。所以一些传统文化要有创新地保护。故(1)D;(2)爬树时险些从树上掉了下来。跟小伙伴玩时掉到了粪池里。(3)搭锅台 淘洗粮食 加上配料;(4)像吃“百家饭”这样的传统的习俗多表现的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不能任其消亡而应加以保护。因为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家政治中失去影响力。所以一些传统文化要有创新地保护。(2022绵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奶奶的老蒲扇刘兵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操持家务的奶奶总是手握着她的“解暑神器”把浅黄色缀着荷叶花边的蒲扇。奶奶长得
36、胖,慈眉善目,说话时轻言细语。酷暑里,她稍微做点儿事就额头渗汗,劳作的间隙,她抿几口小茶壶的凉茶水,再就是不停地摇蒲扇来祛暑。在经济拮据的年代,处处节俭是奶奶的生活理念。她每天起得最早,打扫小院、打理门前的那片菜地,接着生炉子、熬粥、蒸馒头或包子、炒几样小菜,再接着烧开水。母亲见早上时间有些赶,就叫奶奶头晚把炉子封好,免得第二天再生。奶奶摇头:“那多浪费蜂窝煤呀!引火柴已备好,不耽搁时辰。”姐姐懂事早,开始为奶奶分担家务。起初,姐姐以为生炉子简单。那天,她往炉膛里加了很多干木条,结果只冒烟不起火,情急之下,只好哭着喊人来帮忙。奶奶闻声赶来,赶紧把木条掏出一部分,下面放了引火纸,再把木条架空烧,
37、最上面摆上蜂窝煤,然后让姐姐拿着大蒲扇对着炉门猛扇。火借风力,越烧越旺,只花了几分钟,就把炉子生好了。奶奶笑道:“小丫头,又学会了一项本事吧!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好风凭借力,扇子就是生活的好帮手哇!”那一刻,姐姐点点头,似乎会意。在奶奶的呵护下,我们姐弟仨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而一年四季里,我们尤喜夏天。因为暑假长,学校布置的作业少,我们可以撒开脚丫子到外面疯玩。除带几个包子和一军用水壶凉白开外,奶奶甚至每天还给我们发一两毛的“降温费”,只要不在外面惹是生非,知道傍晚“倦鸟归林”就行。男孩子不怕晒,每天外出的活动丰富多彩:在河边沙滩上踢小足球,攀缘桥墩的下面乘凉,胡吹乱侃,围堰捉小鱼,还到菜地“
38、摸”黄瓜,去学校操场上“抢”地盘,炎炎烈日下与高年级的同学打篮球比赛玩够了,身上晒得黝黑发亮,背心上留着汗渍,我们干脆打着赤膊进门,一声大喊:“我们回来喽!”这时,奶奶摇头,嗔怪道:“看看你们这仨小泥猴!”痛痛快快地冲了凉,奶奶已经端出用井水“冰镇”过的西瓜片,或是清香四溢的凉皮,她一边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相,一边用大蒲扇给我们降温。入夜,月光皎洁,微风四起。全家人在小院里乘凉,奶奶便拿着蒲扇不离我们仨孩子左右,给我们驱蚊解暑。我们讲着当天发生的趣事,“吟诵”着刚学会的诗词,听小姐姐唱歌,我们还畅谈未来的理想,以及将来如何孝敬父母尤其是奶奶。弟弟乖巧,嘴巴极甜,说他以后赚了钱,头一件事就是买把
39、能自动“摇头”的鸿运扇,让奶奶独享这福分。一家人听得哈哈大笑,奶奶更是咧开没几颗牙的嘴笑着,心里甜滋滋的,手里的蒲扇对着我们摇得更勤、更有力了时光荏苒,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每年夏天,当我们在空调房里享受着清凉时,我总会想起保留在老家父亲那儿的老蒲扇。这把老蒲扇,奶奶用它在炎热的夏日里为我们摇出了阵阵清风,寄予着浓浓的祖孙情,也给了我们不少的人生启迪。(选自石家庄日报)(1)请简要概括奶奶的人物形象。勤劳、节俭。教育孙辈要做实在人。用心呵护孙辈们。(2)选文第5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入夜,月光皎洁,微风四起。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夏天晚上人们趁着月光和凉风乘凉,也为下文写
40、奶奶呵护孙辈们做了铺垫。(3)选文第6段的作用是什么?照应标题;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奶奶的思念与感激之情。(4)文章结尾说奶奶的老蒲扇“也给了我们不少的人生启迪”,请问你从文章中读到了哪些人生启迪?要做实在人。要做一个感恩、知恩图报的人。(1)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由文章段内容可知,奶奶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由文章第段奶奶教姐姐生火说的话可知,奶奶教育孙辈要做实在人。由文章段内容可知,奶奶是一个用心呵护孙辈的人。(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入夜,月光皎洁,微风四起”是一个环境描写的句子,既写出了夏天晚上人们趁着月光和凉风乘凉,也为下文写奶奶呵护孙辈们做了铺垫。(3)本题考查段
41、落的作用。一方面,第段再次提到奶奶的老蒲扇,照应标题;另一方面,句子“这把老蒲扇,奶奶用它在炎热的夏日里为我们摇出了阵阵清风,寄予着浓浓的祖孙情,也给了我们不少的人生启迪”,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奶奶的思念与感激之情。(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章第段和第段内容可知,老蒲扇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做实在人;要做一个感恩、知恩图报的人。故(1)勤劳、节俭。教育孙辈要做实在人。用心呵护孙辈们。(2)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夏天晚上人们趁着月光和凉风乘凉,也为下文写奶奶呵护孙辈们做了铺垫。(3)照应标题;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奶奶的思念与感激之情。(4)要做实在人。要做一个
42、感恩、知恩图报的人。(2022三台县)阅读。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
43、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法庭上(2)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外貌描写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4
4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一说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到来的。我相信到时候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再见了!(1)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选段主要写了“我们”在法庭上和父亲见面的情景,故可拟题为法庭上。(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题干要求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可定位到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由句
45、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揣测人物心理活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可从李大钊对孩子的愧疚、对革命的坚定等方面来写。故(1)法庭上;(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3)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4)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到来的。我相信到时候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再见了!(2022三台县)阅
46、读。传递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
47、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动容地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因了这份温暖而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
48、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
49、转起来。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原文有改动)(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十分痛苦感到温暖重拾希望心急如焚十分感激(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捡到手机归还失主”可见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的人;从“以她的名义给学校捐款”来帮助“她”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可见他是一个懂事、勤劳的人;
50、从“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可见他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3)段划线部分运用了插叙,它有什么作用呢?补充交代了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她”给男孩废品(资助男孩上学)做铺垫。(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5)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51、”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了善心可以温暖、激励人的中心思想,引人深思。(6)说说本文标题“传递”的好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善心在“我”和男孩之间传递,最后“我们”又将善心传递给更多的贫困孩子。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揭示主题。(1)考查找出表现人物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的能力。由“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可知,此处应为:十分痛苦。由“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可知,此处应为:心急如焚。(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拾金不昧(善良):捡到我的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知恩图报:找来电视台的记者帮助我渡过难关。懂事
52、、勒劳: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乐观: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3)考查插叙的作用。划线部分的插叙“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解释了他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4)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温暖”从表层意思来看,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从深层意思来看,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5)考查画线
53、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传递”。从内容上看,点明了“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的中心思想,引人深思。(6)考查标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传递”概括了善心在“我”和男孩之间传递,“我们”又将善心传递给更多的贫困孩子的内容。从表达效果上看,“传递”这个标题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从主题上看,揭示了“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的主题。故(1)十分痛苦;心急如焚;(2)从“捡到手机归还失主”可见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拾金不昧)的人;从“以她的名义给学校捐款”来帮助“她”可见他是一个
54、知恩图报的人;从“利用放学时间捡废品减轻家庭负担”可见他是一个懂事、勤劳的人;从“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可见他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3)补充交代了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她”给男孩废品(资助男孩上学)做铺垫。(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5)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了善心可以温暖、激励人的中心思想,引人深思。(6)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善心在“我”和男孩之间传递,最后“我们”又将善心传递给更多的贫困孩子。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揭示主题。(2
55、021绵阳)课内阅读。为人民服务(节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
56、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在横线处补充句子。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2)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 本来。精兵简政 使简单,简化。(3)为人民服务一文是 毛泽东同志为悼念 张思德同志而作的演讲。(4)第段的中心句是第 一句。说说在这段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好处?答: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5)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57、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请简要概述。答:文中举了李鼎铭先生的例子,他是党外人士,但他提出的意见对人民有好处,就被采用了。(6)读到“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你想到了哪些人?请列举2人:雷锋、黄继光。(7)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请你写两句: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考查课文内容的默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毛泽东在表述自己观点时引用的司马迁的名言。(2)考查关键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所以“固”的意思是:本来。“精兵简政”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精减人员,缩减机构,所
58、以“简”的意思是:使简单,简化。(3)考查文章的写作背景。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4)考查中心句以及引用的作用。认真阅读选段第二自然段,可以知道全段都在围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来写,故这句话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段第三自然段句子与句子之间层层递进,联系紧密。首先提出我们有错误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任何人批评都可以;我们接受任何人只要正确的批评。最后列举了李鼎铭先生的例子来证明上述的观点。(6)考查知识的拓展。为了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很多仁人志士献出了宝贵
59、的生命,比如:雷锋、黄继光等。(7)考查知识的拓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积累的毛泽东的诗词写下来即可,注意书写要正确。故(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2)本来。使简单,简化。(3)毛泽东 张思德;(4)一 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5)文中举了李鼎铭先生的例子,他是党外人士,但他提出的意见对人民有好处,就被采用了。(6)雷锋 黄继光;(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021绵阳)课外阅读。选择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
60、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争吵了起来 ,妻子嚷嚷 :“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巧妙数字试题及答案一览
- 康复笔试面试试题及答案
- 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与2025年运力整合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寓教于乐的数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 环形植树面试真题及答案
- 物质的化学与物理性质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南航招聘英语测试题及答案
- 2025飞行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探索土木工程环境影响的测试题目及答案
-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能教学系统市场应用与未来趋势报告
- 理综答题“秘诀”课件
- 2022年河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4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业标准
- 《互联网金融基础》第四章互联网基金
-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试验及运行质量检查表
- 心脏超声切面示意
- 2022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应用文与读后续写范文汇总(素材)
- DB37∕T 4281-2020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 保洁服务详细方案(完整版)
- 孔明灯(Lantern)3.4使用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