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_第1页
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_第2页
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_第3页
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_第4页
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用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体会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李莉一、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物理教材面貌一新,教材在大多数问题的处理上有继承有改变。下面谈谈三点改变。(一)新教材在内容上打破了“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重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人教新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系以“物质” “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有相互联系的教材结构体系,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从生活中容易察觉到的物理现象入手,逐步展开物理知识。“人教新版”教材以整体观来构思教材的章节,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

2、认识过程。体现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每节内容按照现象本质应用拓展(包括科学知识和能力)的思路设计了相应的栏目,这些栏目,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观、认识物理世界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传统的“教材”,是专门为教师提供教的素材之意,是服务于教师的“教”,教材只关心知识与技能的展现。新的教材,是为学生编写的,把学生作为教材的第一读者,实际上是学生的“学材”。从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角度出发,学生的讨论、探究、制作等活动多了一些。还有一个突出亮点是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3、,充实了大量的彩色图片,这些灵活多样的图片,传递着各种信息,发挥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下面就谈谈教材中图片发挥的教育功能。1.新教材重视情感体验(情感和态度)。以前,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的同时,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现在把健康的心理发育,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独立思考等)当成是比传递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目标。我们物理课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通过物理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实验,通过批改作业,跟学生讲物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通过兴趣促进物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兴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途径、手段,同时兴趣本身就是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只是让学生热爱物理这门

4、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生活。例1: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以后会怎样?(八年级上册第4页图0.1-1)启发学生追寻道理例2:用放大镜看指纹,再看窗外(远处)的物体。(八年级上册第4页图0.1-3)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例3: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八年级上册第7页图0.1-10)激发学生想想为什么?一定要想,看到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虽然有的问题当时能解决,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但是学生常经历这样的思维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一种提出问题的习惯。这就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例4: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八年级上册第36页图2

5、.1-6)物理课多了些人情味,光速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7圈半。教材用有趣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的文字,还增加了一种想象力和诗意。2.新教材重视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价值观)。例1:人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到冷?(八年级上册第90页图4.3-5)体现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同样都在太阳底下,为什么人会感到冷,而狗却感到热?这幅有意思的图片在情感上的教育效果好。例2: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八年级上册第64页图3.5-2)怎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是新教材相当注重的。好奇心是人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素质。怎么满足?教材的展现给学生说道理,让孩子们信服。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专家通过调

6、查、比较发现,现在我国人均素质只达到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科学素养重要的表现方面就是说话要有根据,要符合逻辑。感觉物体的“远近”就是“视角”大小的问题。所谓“拉近”就是增大视角,拿望远镜看东西实际上就是增大视角。这就是望远镜简单的道理。3.重视学生对于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例1: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九年级第43页图11.5-7)例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九年级第155页图16.4-3)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新课程强调

7、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问题进行思考。(二)新教材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人教新版”物理教材,改变了过去物理课程一些在内容上的“繁、难、偏、旧”和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弊端。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与过去有所不同,新教材在内容上有相应的体现:1.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不求“深”。例: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材上虽然陈述了反射定律的内容,但主要突出两角相等,并不要求过分强调它的严密性;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透镜,没有定义光心和主光轴,会画就行;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八年级下)

8、第六章第一节电压,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接触过干电池、手机电池、玩具电池等,没学物理前学生就对电压有一些不深刻、不准确的认识,但没有错,因此教材没有用水压类比电压。2.体现“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的思想。例: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三节电生磁,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教材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外部磁场方向的规律。教材第64页图9.3-6看看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也许会受到一些启示:一只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绕螺线管爬行,说“N极就在我的左边”;一只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在腋下,说“如果电流沿着我右臂所指的方向

9、,N极就在我的前方”。鼓励学生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新教材中这样的叙述可启发学生想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说法来描述这一规律,使学生经历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该过程就是学习目标。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例: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九年级第30页第2题),要求会看列车时刻表,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现代版曹冲称象(九年级第63页),通过这一事例,学生学到的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不是抽象化以后的问题,还可以列出数据让学生计算,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果电池(八年级下第13页第3题),动手去做,只要准备两种不同的金属(如铜丝、铁丝),灵敏电表就行,还可以深入一下,能

10、否点亮一只小灯泡?那就多接几个水果电池串联,若用铜片最好是锌片来串联效果较好;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八年级上第91页),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日常生活中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要学会容忍,要有信心,有些东西不必学懂弄懂,不懂这些技术参数,照样能使用电冰箱。但要启发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找到自己有用的东西,比如将电冰箱运回家必须知道什么?看外形尺寸,这就是最小的尺寸,门的尺寸不能小于这个最小尺寸。这些都是学习能力的一种标志。4.扩大知识面,求广不求深,内容大为更新,富有时代感。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眼镜的度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光年、天文数字);双耳效应和立体声(八年级上第18页

11、);时间放大镜(九年级第29页图片),高速摄影,把时间“放大”,长时间曝光,把时间“压缩”, 频闪摄影,显示变化过程,教材利用多种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5.许多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估算火车、飞机从上海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讨论用于望远镜的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为什么不能相等,节能日光灯是否节能(八年级下第45页)等。6.注重新科技知识。例:纳米科学技术(九年级第8页的“中国”字样);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内燃机(九年级第133页现代汽车);网络通信(八年级下第106页);磁悬浮列车(八年级下第69页)等。7.注重学科渗透。很早以前学科是比较综合的,没有分得这么专业化。本来有些不同学科知识就是有关联的,

12、现在不同学科知识又和在一起了。例:耳、眼的构造(八年级上第17页、第68页);动物罗盘(八年级下第60页),牵牛花的茎(八年级下第66页),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茎和攀缘植物的卷须,它们的缠绕方向和生长方向有什么关系?这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其北极的关系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电鳐发电(八年级下第5页)、蛙的叫声、蝉鸣(八年级上第12页、第13页)、蝉的口器(九年级第72页)等。(三)重视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法。科学探究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是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过去虽然也谈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获得知识;但这样做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其实

13、这样做的着眼点仍然只是知识,与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并不一致。新教材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以往的教学过分重视终结性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习惯,特意安排了一些没有终结性要求的探究。这类例子有八年级上第63页“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九年级第109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第127页“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等。这两个探究在课标和教材中都没有终结性的要求,教学中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上。2.科学探究本身也是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教材传递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不仅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

14、习怎样进行探究。为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八年级上册,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很容易做。例如第14页“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第21页“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几个探究都是一两步就能解决的。此后的几个探究逐渐复杂,到八年级(上)的最后第113页,关于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探究已经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了。整个八年级的探究仍然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则上了一个层次。九年级第14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第51页“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两个探究要用图象处理数据;第41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5、要求两次改变实验条件;第44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第91页“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两个探究在实验的设计时需要教师提示;第109页“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较复杂的数字计算这样的安排,体现新教材的确是把“怎样进行探究”当做一个教学内容来处理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它像物理知识的学习一样循序渐进。3.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贯彻了全书。实验器材的教学就是一例。过去的教材,实验器材的使用都是“陈述”使用方法,课堂上教师“讲述”使用方法,然后学生按照步骤去使用实验仪器。过去我们认为,实验器材的使用只能用“灌输”的方式,否则可能引起人身伤害、仪器损坏,或形成不良习惯。实际上,学生

16、今后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摸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学会看说明书,这种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例:新教材对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首先,几个强制性的要求还是需要的,但这只限于保护人身和器材的安全(九年级第10页上部的1、2、3)。即使是强制性的要求,新教材也要求学生“逐条分析,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也是一种探究。新教材把天平的使用放到“想想做做”栏目中,引导学生在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这也是在探究。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我感到这几年利用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可以使学生变得聪明伶俐一些。例如,在进

17、行“长度测量”一节的教学,需要学生对硬币的直径进行测量。以前的学生比较被动,不同的方法往往依赖老师;今年这届学生,用手边的工具,找到了很多方法,并且都是直接测量的直径,其中还有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确定圆心的办法。探究精神还表现在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每章最后的栏目“我还想知道”,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表达出来。栏目的第一行是示范,由学生填写下面的空白。“鼓励”提问和让学生试图表达,至于问题恰当与否并不重要,教师也不必解答。新教材的这些变化,表明了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等等。作

18、为教师,不管怎样教学生,都要始终牢记的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二、教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实施全新的教学行为。(一)强调经历、体验例:“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关系”一课。这节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连接两灯串联的电路。然后让学生说,关于这个实验,你还想知道什么(体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学生提问五花八门,有的甚至是不着边际,但也有学生说得好。有的说:两灯都亮了,电流一不一样?我抓住这点说明,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这节课解决,有的以后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想知道A、B、C三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接着就要求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形(猜想和假设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并要学生能说出这样

19、猜想的依据(可以是不太充分的根据、不太严格的推理,有点道理就行)。猜想有坏有好,在学生的猜想中,我总结了三种:猜想1,C点的电流大于B点的电流大于A点的电流,猜想的依据:因为C点电流从正极出来没受到阻碍,所以最大;猜想2,A点和C点的电流相等,都大于B点的电流,猜想的依据:因为A点和C点与电极直接相连,应该都大。猜想3,三点的电流应该一样大,猜想的依据:因为导线相当于水管子,中间有没有接管子放水,所以应该相等。我把这个过程称为交互式体验: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获得体验。发生争论之后,通过什么来判断谁对谁错?做实验。让学生分组说说如何设计:设计1,断开A点接电流表测电流,依次断开B、C点,接电流

20、表分别测电流;设计2,反对设计1,认为三次测量不同时,主张将三组电流表联合,同时接入测量A、B、C三点的电流。还设计了记录表格(可用就行)。这就是构思中体验: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设计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学习内容。接下来就是做实验,要多做几组,都是得出相同的结果,才能得出A、B、C三点电流相同的结果。我还进一步指出,其实我们得出的几组电流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小数点后面第二位(0.22A、0.23A),更精密的实验和理论证明,串联电流是相等的,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这就是实践中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实践体验,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动手做实验等一系列活动

21、,经历了情感态度的教育,如遇到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再找办法解决;还经历了价值观的教育,如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又如:分子模型的建立,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等。就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因为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没有相应的经验,而教学又无法组织到真实的学习情境时,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相关的模型,获得建立物理模型的某种联想体验。(二)强调探究教学1.课内活动探究。教材中多数探究活动和想想做做的安排以及具体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前面提到的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五节“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2、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连接串联电路,接着引导和启发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较顺利的完成了研究,总结得出了串联电流相等的结论。又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利用身边的学习、生活用品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获得过程的真实体验,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探究,用两张课桌连起来,听敲击另一张桌子的声音,当时教室里大家都在讲话,拉桌子作实验,有些闹哄哄的(教师有意这样安排的),通过空气传播,听不到轻轻的敲击声;这时让学生耳朵贴在桌面上趴下再听敲击声,听到了,再把两张桌子拉开一点距离,再听,又听不到了,这是一种低成本物理实验;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

23、节“光的传播”,我利用在教学资料上接触到的探究活动,增加用果冻和激光小电筒来探究光在固体中沿直线传播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光在固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可能性,实际效果较理想。学生为自己用果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成功感到高兴,探究积极性极高。2.课外活动探究。(1)利用好新教材上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的探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我在教学时,针对性的选择比较恰当的探究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让学生课后去做塑料袋“抬起”硬币的实验(第7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5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还有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第7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题),让学生说出估测的经历的

24、过程。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进行了有关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在课外选择对“放大镜”“老花镜”的焦距进行测量研究(第6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题);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让学生课后自制望远镜(第7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题)。(2)在教师启发下的活动探究延伸。课外活动探究可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得到探究过程的较深刻的体验,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在这些课外探究活动中能够得到培养。我参考了其他版本的教材,适当补充一些探究活动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关于“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让学生课外制作“七色板”,快速旋转后观察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温度计”,除了课堂中安排的探究活动外,还布置学生周末利用温度计测量一天的温度,并绘制一天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