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讲义(含解析)2021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九上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学、文体常识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学习驳论文,首先要看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看出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还要学习反驳谬论,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
2、过驳论据、论证来驳倒论点。此外,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课文说明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的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三、原文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
3、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
5、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九月二十五日。?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本篇最初发表于1934年10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署名公汗。文中加粗的语句,是最初发表在太白月刊上时被国民党书报检察机关删去了的。?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告解散。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即在南京发表讲话,声称“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6、,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求神拜佛: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仁王护国法会”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当时舆论界曾有过这类论调,如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正史”: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
7、史。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文章结构:逐层推进部分段落在议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一12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二35直接反驳从驳斥对方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指出悲观论者早就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三68间接反驳(正面立论)用事实论据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指出我们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四9作出结论指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文章分析分析第
8、一部分1、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然后揭示对方谬误论点,即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对方的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是:(1)自夸“地大物博”(2)寄希望国联(3)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3、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定基础。分析第二部分1、文章如何驳论证的?(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
9、“自信”。(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3)求神拜佛是“自欺”,也不是“自信”。这些批驳证明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的是“自欺力”,而这些都不是“自信力”,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驳对方的论证,指出了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以此来作为批驳的“突破口”。2、文中“他信力”“自欺力”的含义?加引号起什么作用?“他信力”指的是丧失信心后,把信心寄托在“国联”这些外界力量上。“自欺力”指的是连外界力量都指望不上后,就自欺欺人了。引号起讽刺否定的作用。3、“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4
10、、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分析第三部分1、第6段第1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承接上文,指出中国人现在发展着的“自欺力”越来越明显。2、第6段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对批驳敌论点起什么作用?从正面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对方论点。3、怎么证明正面论点的?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4、“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这样赞扬?“这”指代的是上述的四种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
11、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5、“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 指的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脊梁6、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7、“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谁?这句话批驳了对方论证的什么毛病?“一部分人”指的是那些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人。这句话批驳对方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第四部分1、课文最后一段如何总结的?第一句先论证看怎样
12、的“中国人”,即 “论中国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也就是说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论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来看地底下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的事实。2、第一句的含义:“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指的是“自欺欺人的表面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论中国人,不能看自欺欺人的表面现象,不能被这样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是要看中国人的主流和希望。3、第2句的含义:“状元宰相”指的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地底下”泛指一切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判断自信力的有无,不能看现在这些国民党统治者的言论,而是要自己去看看有自信力的
13、中国人,中国的脊梁。4、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一是因为鲁迅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二是因为鲁迅再次强调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三是因为鲁迅认为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才能代表我们民族。阅读练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_,是_,原名_,字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该的散文是_,小说是_。本文采用_的论证方式,以批驳_为突破口,采取_和_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2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B国联就渺茫。(渺茫:离得很远,视觉模糊
14、,看不清楚。)C有为民请命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D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3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_(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_(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_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_?能力提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5、文后问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
16、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敌论据是_2“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_3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A直接批驳B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C通过驳敌论证来驳敌论点D间接反驳(通过下面立论来驳论点)4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自欺力”是指_。5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说真诚?曾几何时
17、,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幢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
18、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幻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19、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伪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
20、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B第四段画线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C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_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的名句论证了什么?_4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以“勤奋”为开头,写两个句子。勤奋是_,勤奋是_。5关于“真诚”“诚信”的名言、警句,你一定知道一些,请写出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_参考答案1且介亭杂文? 鲁迅? 周树人?
21、豫才? 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或故乡或孔乙己或一件小事? 驳论?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2B3(1)“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3)指广大人民。4“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亡。?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到“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2不行。前半句“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为后半句的结句规定了特指的范围。用上这半句,使说理更具有严密性。3C4“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
22、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自欺力”指求神拜佛,麻醉自己。5D?1B2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3因为这样说道:“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4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5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阅读二(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完成1115题(15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
23、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4、“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夏季培训
- 2026届期海南省五指山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黑河市三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六安市实验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泸州泸县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菏泽牡丹区六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游泳救生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届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风机专工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道法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 (2024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 国开Python语言基础形考理论考核1-4答案
- 企业质量与安全培训课件
- 《青霉素过敏试验》课件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
- 包装机营销策划方案
- 小学生着装礼仪课件
-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代数式求值综合问题(培优强化30题)(原卷版)
- 军队文职专用简历(2023年)
-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专项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