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中国现代史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中国现代史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中国现代史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中国现代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4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测试卷高三历史卷 单项选择题局部(1-20每题3分 ,21-23每题1分 ,共63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 ,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 ,既可发表个人意见 ,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 ,甚至可以提出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局部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2五四宪法起草时 ,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 ,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

2、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表达了五四宪法: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3.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说明A.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剧烈 B.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D.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4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说明 ,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A 完善法律程序 B 突出社会立法 C 维护国家统

3、 D 注重经济立法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 ,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 ,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 ,实现第三次合作 ,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 ,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 ,后患无穷。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 ,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 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适宜方式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反对外部势力干预 D“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6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A力图打破两

4、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成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7日内瓦会议开始时 ,周恩来阐述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说:“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预的权利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那么我们认为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段话说明中国政府A开始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已成为国际公认准那么C推动了印度支那局势走向缓和 D提出的求同存异原那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 ,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

5、,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 ,一大片政策 ,再到全面开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说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 ,有的只是利益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平安和国际局势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在美苏争霸时期 ,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91969年 ,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 ,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开展同中国的关系 ,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 ,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A法国竭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B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C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D世界政治多极化

6、趋势已出现10.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 ,苏联对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决、毫无保存的支持 ,到支持但不再提案 ,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这说明A苏联态度的转变与中美关系变化密切相关B中苏关系恶化使苏联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C苏联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苏关系开展状况D苏联对华政策中的利己主义倾向日趋明显11.以下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情况统计表? ,该材料最适合用于研究改革开放时期A一边倒政策的放弃 B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转变C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多边外交的形成12有西方学者认为 ,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

7、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以下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131958年1月9日 ,我国公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的法律 ,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人为地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B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C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14如表为

8、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大跃进运动开始15第一个五年方案规定 ,五年内根本建设工程开工12694个 ,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工程追加到。745个 ,将建成工程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工程追加到800个 ,将建成工程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建国初期根底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方案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16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

9、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 ,要比去年翻一番 ,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 ,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方案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实行“调整、稳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7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根本所有制 ,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 ,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 ,减轻农民负担 ,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A表达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

10、协调开展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181961年冬季 ,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农民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 ,收入全归社员 ,这一举措A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B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说明当时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1981年底 ,经过调查研究 ,国家相关部门认为 ,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 ,二是产品质量低 ,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提出了假设干建议 ,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201983年10月 ,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到1984年底 ,全国各地根本完成了政社分设 ,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 ,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 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 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212019年 ,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 ,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 ,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 ,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开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开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2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2、“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 ,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 ,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方案。这主要说明了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开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开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23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 ,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 ,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说明新时期文艺A注重人文关心 B强调历史理性C重在现实批判 D借鉴先进理念卷 材料

13、阅读局部共37分24阅读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25分)材料一近代以来 ,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 ,推行“重工业优先开展战略 ,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开展而就业 ,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 ,取决于开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 ,大批工厂从沿海兴旺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 ,以及四川、贵州、云南 ,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

14、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 ,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 ,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 ,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 ,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 ,上山下乡 ,到边疆去 ,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 ,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 ,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 ,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还有一个潮流是移居海外。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 ,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 ,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5、 ,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 ,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17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

16、,使文章增色添辉。25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12分材料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新中成立“文化大革命前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约10000余人公费为主“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余人公费为主改革开放以来103个国家和地区约300多万人自费为主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

17、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 ,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 ,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 ,其身价不谓显

18、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 ,无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共6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 DCDD D C BBC DD A B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 BBABAA2425分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 ,不能随工业的开展而适时转移。3分原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6分260年代:特点: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兴旺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府主导进行。任答两点 ,共4分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开展;违背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4分。假设答出其它内容 ,只要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改革开放后:特点: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兴旺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中国迁移到国外;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