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离骚教案教学目标 1. 学问目标1)明白屈原其人和“ 楚辞” 这种诗歌样式;2)学会吟诵古诗词,留意节拍、重音;3)明白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也是“ 楚辞”体的代表作品;4)通过学习离骚 ,明白文学作品中常用的“ 移情法” ;如屈原 借诗中的“ 香草” “ 美人” 表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及情怀;5)明白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2. 才能目标1)培育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才能;2)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培育学 生阅读古诗文的才能;3)培育鉴赏诗歌的才能;4)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

2、并背诵课文;3.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离骚,感受诗人的悲难过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抱负和嫉恶如仇的品性;懂得诗人喜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育同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抱负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 1. 通过鉴赏离骚的美丽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 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 体会诗中运用形象地比如、美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 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颜色;3. 品尝、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1. 引导同学对诗作中疑难的字、 词、句式及表达含蓄的句 子的懂得;2. 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对象分析 1. 该班同学语文功底都相对不

3、错,课外积极阅读古今 中外名著,并组成了阅读小组,定期一起争论,学习;思维较为活跃,学问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2.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同学已具备了肯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力及合作学习的体会;但是,由于这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离骚,所以老师应当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梳理,要加强阅读、感悟,让同学自己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1. 运用讲读法、逐节读、讲、背,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2. 运用争论法,让同学懂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的感情;3. 通过探究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同学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懂得;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步骤

4、时间安排 附记及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共 50 分钟 教学要点 1. 明白屈原其人及其政治抱负2. 明白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 楚辞” 体;3. 学习诗歌的 16 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以及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是四言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国宏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与诗经相比,它无论在内容上仍是在形式上,都有了一些变化,而且有的变化仍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

5、诗的过程中,去发觉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宏大之处吧;1二、作家及作品介绍1. 简介“ 楚辞”“ 楚辞” 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人简称为“ 辞”,或连称为“ 辞赋”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 是屈原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吸取民间文学,特殊是楚声歌 曲的新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地方颜色;如: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时说: “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它把诗经三百篇特殊是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雅”“ 颂” 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

6、多用“ 兮”字的骚体诗,建立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或骚体),标志着我国文 学史上诗歌的新进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 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2. 屈原及离骚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辞” 的创 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 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 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叉的复杂斗争;一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和顷襄 王时期;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等官职,参与过起

7、草县令和从 事外交活动;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就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就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仍曾“ 使屈原造为宪令”;但是,怀王是一个不辨忠奸的昏君,他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并把他流放到汉水以北,顷襄王时曾被 召回,不久又被流放,这时,楚国由于内政腐败,外交失策,日益走向 衰败,前 278 年秦兵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看着祖国陷入败亡的绝境,而自己的政治主见又不得实现,于此年跳江而死;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联齐抗秦,励精图治;他的政治思想的内容就是“ 美政”(圣君贤相;民本)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

8、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 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 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抱负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心情;2)离骚写于楚怀王39 年(前 300 年),即屈原被流放在汉北时期;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他 依据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受“ 发愤以抒情” 而创作的一篇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 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 楚辞” 体的 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 上具有极重要的位置;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

9、 目标所作的热闹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关于“ 离骚” ,;历来有不同的说明,我们认为,“ 离” 通“ 罹”遭受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遭受,“ 骚” 忧愁, “ 离骚” 即作者 373 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节选 了其首的 12 节;主要写了诗人的身世、 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诵读课文1. 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同学留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其次遍,让同学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同学大声朗读;2. 指一名同学朗读,指正句子的节奏;3讲解骚体诗的典型句式以及诵读节拍骚体诗最大的特点是语气助词“ 兮” 的使

10、用,它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用在句末;不仅加强了生活颜色,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当拉长语气;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就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 兮” 除外),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日月/ 忽其 / 不淹兮);这与诗经四字句的典型句式不同,诗经有两个节拍; (如:桑之 / 未落),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13四、疏通课文出示投影 : 1. 要求同学借助课下的注释及工具书,读准生字,生词,并能精确 说明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读音:苗裔( y )孟陬( z u)揆( ku )又重之以修能( ch ng)肇( zh o)汨余如将不及兮( y )搴阰( qi n p

11、 )弃秽( hu )蕙茝( ch i )昌被(p )窘步( ji ng)舆车( y )踵武( zh ng)惮( d n)荃( qu n)謇(ji n)加点的字、词:(1)摄提贞于孟陬兮( 2)肇锡余以嘉名( 3)汨余如将不及兮( 4)不抚壮而弃秽兮( 5)固众芳之所在( 6)夫惟捷径以窘步( 7)惟夫党人 之偷乐兮2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合以往学过 的文言学问解决重点,难点;1)古今异义词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偷乐:古:苟且偷安;今:私下里自己乐)朕皇考曰伯庸;(朕:秦以前泛指“ 我” 或“ 我的”;自秦始皇起 专用做皇帝自称;)纫秋兰以为佩;(以为:古为两个词,“ 以

12、” 是介词,“ 为” 是动词,意思是“ 把 当作 / 看作” ;今为一个词,意思是“ 认为” ; )春与秋其代序 代序 : 古为“ 依次” 义; 今为“ 代替序言的文章” 昔三后之纯粹兮(纯粹:古为“ 品德精致无疵”;今指“ 不掺杂别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的成分” )夫惟捷径以窘步;(捷径:古为“ 斜出的小路”2)词类活用;今指“ 近路” )指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在肯定的语言环境中暂时转变它的词性或 用法;如:名余曰正就兮, 字余曰灵均;(“ 名” 名词用为动词, 意为“ 命名” ;“ 字” 也是名词用为动词,意为“ 起字”)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 秽” 形容词用作名词,意 为“

13、 秽政” ;)3)把握重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以” 文中多次显现,明白其作为连词、介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相当于“ 而”,前后为修饰关系)路幽昧以险隘;(连词,相当于“ 而”,前后为并列关系)又重之以修能;(介词)“ 之” 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又重之以修能;(代词)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可不译;)“ 其” 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兮代序; (助词,无意义,凑足音节; )4)留意通假字的用法 肇锡余以嘉名;(“ 锡” 通“ 赐” )来吾

14、道夫先路;(“ 道” 通“ 导” )岂惟纫夫蕙茝?(“ 惟” 通“ 唯” )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 通“ 证” )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 通“ 僻” )5)特殊句式(古今使用不同)A. 变式句 a. 介词结构后置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古代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作补语,今放在动词后作状语;如:又重之以修能;肇锡余以嘉名;忽奔跑以先后兮;b. 宾语前置句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B. 省略句 在古代文中多见,肯定能依据上下文文意补充完整,这对懂得文意 关系甚大;如: 纫秋兰以为佩;(“ 以” 和“ 为” 之间省略了宾语“ 秋兰” )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 前省略了主语“ 君

15、王” ) 指九天以为正兮,(“ 以为” 之间省略了宾语“ 九天” )让同学把握重点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古汉语中重点句式 五、同学自读全诗,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四人为一小组,争论把选 文分为三段并说出每段的大意:同学回答:老师明确:第一段(从“ 帝高阳” 到“ 曰灵均”和名字的由来;其次段(从“ 纷吾既有” 到“ 先路也”):诗人自述家世、诞生年月日):通过“ 扈江离” 、“ 纫秋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朝搴” 、“ 夕揽” 等一系列比如,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和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并进而提出任用贤才的政治主见;第三段(从“ 昔三后” 到“ 而改路”):通过回忆历史上的兴衰成败

16、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反遭祸害的 凄惨遭受;六、学习前两段( 16 节)1同学集体朗读;2学习第一段( 1、2 节):老师提问:这段主要讲的是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通过读这 一段,你觉得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同学答:明确: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 了其对祖先的崇拜,也说明白他血统的名贵;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 风度、仪态;3学习其次段( 36 节):提问 1):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发觉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诗 人是如何表现这些品质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答:明确:诗人既有“ 内美”(内在美德)又有“ 修能”(优良的才能),可

17、见他有上天赋与的美质;诗人绽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暗香的 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运用比如的手法,借香草(“ 江离” “ 辟 芷” “ 秋兰” )象征自己的美质;以“ 朝搴辟芷” 和“ 夕揽宿莽” 来“ 修 能” ;提问 2):当诗人意识到时不待我的时候,他是无所事事的来打发日 子仍是奋起直追呢?同学答:明确:时间如逝水,诗人深感自身责任重大,实行了积极的生活态 度,于是就勤奋不懈:早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 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提问 3):大家再读一遍第 上有何深意 . 5 节,说说本节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内容同学答:过渡句;承上启下;担忧自己一无所成;明确:本节

18、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 心君王如不能准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就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在文中起了过渡作用, 诗歌“ 至此方入题” ;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就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提问 4)在第 6 节中,诗人向楚王谏诤,并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诗人 在此用了那种修辞手法?同学答:比如;把自己比如成“ 骐骥”;明确:诗人胸怀大志,期望楚王能人用贤臣,振兴国家,自己情愿 跟随楚王跑前跑后,奔跑效劳;让同学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结构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以及“ 骚体

19、 诗” 有了一个整体的明白;他的忧国忧民的意识无不渗透在其一言一句 中,但是,诗人这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楚王效劳的抱负能不能实现呢?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分析;八、布置作业 1娴熟背诵 6 节;2预习 712 节 3. 找出诗中最能表达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板书设计:其次课离骚(节选)屈原 追述世系 自述身世 父赐嘉名 内美品质修能纫秋兰为佩自修扈江离辟芷政治抱负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楚王抚壮弃秽道夫先路其次课时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时间共 50 分钟 附记及设计意图 教学要点 1. 检查背诵;2. 学习课文 712 节;3. 学习课文中托物陈辞,比、兴的艺术手法,明白诗中运用移情法 而形成的浪漫主义颜色;4

20、 鉴赏文中的出色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检查背诵(集体背诵、小组背诵、点名背诵)10二、导语设计上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部分,明白了诗人的身世、品质、自我修养过程及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课文的第 三部分,看看诗人的政治抱负是不是得到了施展?他的良苦专心是否得 到了当时君臣的懂得?1三、学习 712 节 1. 同学集体朗诵 712 节 2. 师生问答学习 问题 1:通过诗人的描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诗人面对着的是一个怎 样的现实?这说明白什么?同学回答 : 明确: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是:楚王的昏庸,“ 党人” 的“ 偷乐” ,“ 民生之多艰” ,使楚国陷于“ 路幽昧以

21、险隘” 的危境;“ 荃不察余之中 情兮,反信谗而齎怒”“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在腐朽的贵 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此,导致了诗人“ 美 政” 抱负的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定崩溃的命运;问题 2:离骚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如,712 节除了使用比如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与现实的冲突外,仍使用了什么手法?举例说 明;同学回答:明确:仍使用对比手法;如:第 8 节“ 尧、舜的耿介” 和“ 桀、纣 的昌被” ;“ 党人的偷乐” 和“ 余身的惮殃” 等;通过对比,来说明楚 王不辨忠奸,昏庸无能,表达自己空有一腔爱国

22、热忱,而不被楚王懂得 的痛心;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问题 3:出示投影,播放有关屈原的评论和诗歌,结合本文,让同学争论回答屈原的政治抱负是什么?他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抱负呢?离骚中是怎样阐述的?同学回答:明确:屈原一生的政治抱负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他期望国君能像尧、舜一样“ 耿介” 即光明正大, “ 即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大路畅通;最终使国君能“ 及前王之踵武”,即赶上先王们的脚印;要想实现此抱负,国君必需得“ 弃秽” “ 改乎此度” ,即抛弃秽 政,转变不合理的治国法度,也即应实行“ 美政” ;他从“ 美政” 的要 求动身,托古喻今,在诗中一再称道尧舜等圣王(“ 众芳之所在” “ 遵道而

23、得路” ),否定桀纣等暴君(“ 昌被” 而“ 窘步” );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急性;他也不断 完善自己,以能为楚王“ 导夫先路” 又“ 忽奔跑以先后” ,勇于担当起 振兴楚国的重任;这也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表达;3. 同学试背 712 节 15四、品读鉴赏1. 离骚中作者常以“ 香草” “ 美人” 来比如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抱负,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 移情 法” ,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 移情于物” ;请结合全文,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运用这些比如的 的作用何在?同学回答:明确:“ 恐

24、美人之迟暮”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 固众芳人之所在” 一句中“ 众芳” 喻指群贤,用“ 椒、桂、蕙、茝” 四种植物喻 群贤,用香草“ 荃” 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 香草美人” 说明对君王的 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佩服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期望君王 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明白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专心;老师提问 2:这种移情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特殊实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 移情” 之法,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老师出示投影:“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朝杜甫绝句漫兴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

25、暗现实的不满及 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楚和愁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借用“ 杨柳” 的意象,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充分表达出诗人离别故交的一种不舍之感,让人感到并不是就纯 粹的送别,也不是枯燥无味,而是那一份深深的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这 两句是对社会人生客观规律的参悟,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生活是复杂的,就像春天的

26、繁花芳草,处处开放,处处生长,逐步使人眼花缭乱,使人 策马奋蹄,不断地前奔探究)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村;(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表现了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将来的不胜迷惘之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其五) (表达作者期望 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雄心)2. 诗人在离骚中是怎样表达其浪漫主义颜色的?同学回答:明确:诗人纵情地发挥出他那奇妙的想像力,用奇妙的爱好表达心 志;又通过使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如:“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 诗经和离骚中都

27、使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而这些手法 又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进展,谈谈你的看法;同学回答:明确:文中用“ 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 众芳” 喻指群贤,用“ 椒、桂、蕙、茝” 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 荃” 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 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都具有了象征意义;也使全诗显得 生动形象、丰富多彩;4.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爱的诗句,进行鉴赏分析;同学一:我最喜爱的诗句是:“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指 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 ” 作者运用比如的手法,呈现给了我们 他最名贵的品质忠君报国,虽死不悔;同学二:我最喜爱“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这两句,作者虽然知道自己面临着忠而被谤的现实,但是仍旧挺身而出向楚王进谏,这表现了他坚 持 真理,永不言弃, 这 种精神是 难能珍贵的 ;15扩展训练,让同学把握“ 移情法” 的使用,并能在此基础上会使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用此法分析鉴赏诗歌;五、探究性问题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同学一:我赞成;我觉得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终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宏大呈现给世人;他 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知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 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动;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