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0307_第1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0307_第2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0307_第3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0307_第4页
《腊八粥》教学设计0307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腊八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3、感受腊八粥的美味可口,感受八儿的纯真可爱,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民俗美、 童趣美、亲情美。4、能够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教学难点:感受腊八粥的美味可口,感受八儿的纯真可爱,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民 俗美、童趣美、亲情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语:(出示腊八粥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体 验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在腊八那一天,老北京家家户户要用各种米、豆、干果 熬制腊

2、八粥,那犹如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的腊八粥有没有引起你的兴趣呢? 人们从宋代开始就在腊八这一天煮腊八粥。今天我们将跟着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 我们湖南湘西,去品尝一碗令八儿朝思暮想的腊八粥。(板书课题,齐读。)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板书作者)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匙”和“咽”的读音。指导“染”字的写法:从木、从水、从九。古代的染料大多来源于植物,“木”代表植物,故从木; 染料需要加工成液态,故从水;染这个动作需要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把东 西放在染料里,使之着色。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一遍。3、检查朗读,梳理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边读

3、边思考:围绕腊八粥,课文写了哪些事?明确:等粥2-17自然段落;喝粥18-19自然段落。(相机板书)详写等粥, 略写喝粥。(2)再读2-17自然段落,想想等粥的这部分内容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明确:盼粥、分粥、猜粥、看粥。(板书)(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过渡:让八儿心心念念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出示问题: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腊八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预设一:腊八粥是美味可口的,“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 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 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4、呢。”(-)老孩子1、这句话中,出现了三种称呼。你觉得哪一种称呼比较特别?生:老孩子。老孩子其实指的是什么人?生:老人。师:那为什么要叫“老孩子”?生:人老了,其实会像孩子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所以叫老人为老孩 子。2、改句:将“老孩子”变为“老人”。既然都是一个意思,我们将这个句子里的“老孩子”改为“老人”,读读看,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男女生对比读。生:我喜欢原句,改句中的“老人”不是三个字,读起来感觉失去了节奏感。师:是啊,这就是大作家写作的厉害之处,读来朗朗上口。不能改动一个字。(二)反问句这里面有一个句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 的感觉呢。它用了什么修

5、辞手法?生:反问。下面,我们来把这个反问句改为肯定句,对比读,感受效果:你更喜欢哪一 句?为什么?生:我更喜欢原句。原文用反问的语气,一一罗列出喜欢腊八粥的人,更加 能够突出腊八粥的诱人。师:对。下面让我们再读一遍,感受腊八粥的巨大诱惑力。全班齐读。预设二:腊八粥是香甜的味道。“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 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 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 嘴里塞灌呢!”1、在这个句子里,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预设:“叹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眼里的腊八粥的样子,生动有趣;“塞灌”,突出

6、吃腊八粥的人的动作之快,更增添了腊八粥的魅力。2、指导朗读,读出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指名朗读。3、小练笔:读读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写你最喜爱的食物。四、总结提升请一名学生总结本课。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沈从文走进方家大院,跟着小主人公八儿盼粥、分粥、 猜粥、看粥、喝粥,我们体会到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也感受到了人们对粥的喜 爱之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到方家大院,去到八儿的童年,去感受腊八粥的魅力!五、板书设计:2、腊八粥盼粥等粥一 分粥 详写一 猜粥J看粥喝粥略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小说一一腊八粥。(板书课题)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

7、画。请大家打开课文,快速浏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预设:课文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猜腊八粥、看腊八粥。(相机板书)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句?一名学生读: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生齐读这个句子。二、深入文本,精读赏析(一)盼粥:细节的精确味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传递给 我们的?先来看“盼”这个部分。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到八自然段落,边读边体 会。预设一:进进出出1、(出示第二自然段,进进出出标红颜色)就是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 了八儿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板书:动作)现在,你们都是八儿,我要问你们,平

8、时你们都在做什么?生:找小伙伴儿玩儿。师:可是今天,你怎么老是到灶房来?第一次来是为了一一生:看看腊八粥好了没。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来是为了?2、谁来读一读八儿的这份迫不及待?评价:八儿好像很平静,不够迫不及待,再请一位一一请生读。预设二:那1、生:我还找出来了这句话师:八儿只说了这句话吗?下面还有,这就是八儿跟妈妈的对话。(板书: 对话)2、请一对同桌互读。3、师生分角色朗读。师少读一个“妈”与一个“那”。少了两个字,能不能少?生:少了一个“妈”,就看不出八儿急切的心情。师:那请你再来读一下。(生读该句。师点评。)生:没有“那”字,就体现不出八儿在向妈妈撒娇。他想早点吃到腊八粥。师:他

9、真的饿了?生:不饿。4、请生读。一段对话,一字之差,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情。来,男生读八儿,女生读八(二)分粥:性格的传神味沈从文非常善于通过这些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一个动作,一段对话,都 能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通过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后面两个场景中也有,默读分粥场景,找一 找。1、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2、这八儿的话还没说完呢,他心里面还有话要说啊,如果妈妈继续说一一 生:“是啊,八儿说得对。”那八儿还会说?生:要不然3、分组读对话。(三)看粥:复沓的形式味分粥,是从人物的对话体现他的内心世界的。那么,猜粥呢?八 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默读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 语

10、句画下来。1、八儿啊,人很矮,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够猜想。那么,这锅中究竟有 一些什么呢?生答。2、如果你是八儿,想到哪里的时候,你会特别特别的馋呢?生答。指导有感情朗读。3、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八儿什么样的心理?生:我看出他内心十分想喝粥。师:你找的这部分实际上人物的什么?生:心理。(板书:心理)2、那八儿猜得对不对?生:不全对。除了颜色,其他都对了。师:五处猜对的地方,请你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对应的句子,画出来。请生反馈画出的五个句子。3、既然全对,作者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呢?如此雷同的句子,难6道不啰嗦吗?生:不啰嗦。看出他想吃腊八粥,虽然吃不到,想想也是开心的。师:这看似重复的话语

11、,实则有自己的用意。就是在这种回环复沓的描写中, 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的形象跃然纸上!男生读八儿猜想的,女生读八儿看到的一(四)吃粥:留白的含蓄味他惊异得喊起来,粥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可以吃 啦!谁来读一一“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关于八儿吃腊八粥的这个场景,作者只用了 24个字、3个标点,戛然而止。 对此,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他为什么不详细写吃粥的场面?师:他在这里戛然而止,是因为他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师:沈从文说过:这世上或有人想在沙基上建造楼阁,但我只想用石头造一 座结实的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文章写的虽然是腊八粥,实则是一幅动人的画。从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一个 怎样的八儿?生:调皮可爱、纯真善良、贪吃、充满童趣。除了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生:妈妈对八儿的爱。生: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师:那一份情,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沈从文22岁离开家乡,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