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 第13章 群_第1页
电子科技 第13章 群_第2页
电子科技 第13章 群_第3页
电子科技 第13章 群_第4页
电子科技 第13章 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 群集合的概念1特殊群3半群与含幺半群1群及其性质2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4正规子群512.1 本章学习要求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了解11 半群、群、子群及性质2 元素的周期及计算3 生成元与循环群4 陪集与拉氏定理 3商群及性质2正规子群性质与同态核13.2半群与含幺半群定义13.2.1 在二元代数中,若二元运算“”满足结合律,则称为半群;特别地,若半群中的二元运算“”满足交换律,则称为可交换半群。定义13.2.2 设为半群,若S中存在关于运算“”的幺元e,则称此半群为独异点(或含幺半群),有时也记为;若独异点中运算“”满足交换律,则称为可交换独异点(可交换含幺半群)。例13.2.1 设A是非

2、空集合,AA表示所有A到A的函数集合,运算“”表示映射的复合运算,证明是半群。分析 只需证明运算“”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证明 对f, gAA, 显然有fgAA, 故封闭性成立。又函数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所以是半群。例13.2.2 设S是一个集合,P(S)是S的幂集合,试证明代数系统 与都是可交换的含幺半群。分析 运算“”和“”显然满足交换律,因此只需说明 与是半群,并计算它们的幺元即可。例13.2.2(续)证明 显然运算“”和“”均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因此它们是可交换的半群。易证和S分别是 和的幺元。因此, 与是可交换的含幺半群。例13.2.3 设n0, 1, 2, , n1, 定义n上的

3、运算n 如下:x, yn, xnyxy (mod n)(即xy除以n的余数)。证明是含么半群。证明:封闭性:x, yn, 令kxy (mod n), 则0kn1, 即kn, 所以封闭性成立;例13.2.3(续)结合律:x, y, zn, 有(xn y)n zxy+z (mod n)xn (yn z)所以结合律成立。单位元:xn, 显然有 0nxxn0=x所以0是单位元。故是含么半群。子半群和子含幺半群将子代数应用于半群,可得下面的定义:定义13.2.3 如果是半群,T是S的非空子集,且运算“” 对T封闭,则称是半群的子半群;如果是含幺半群,T是S的非空子集,eT。且运算“”对T封闭,则称是含幺

4、半群的子含幺半群。例13.2.4 设是含幺半群, M = a | aS,xS 有ax = xa,则 是的子含幺半群。分析 需证明两点:幺元存在,运算“” 封闭。证明 (1) 设e是半群的幺元,则xS,显然有e x = x e,因此,eM。进而M是S的非空子集。例13.2.4(续)(2)对任意a, bM,由M的定义知,xS,有a x = x a, b x = x b,又运算“*”满足结合律,则(a b) x = a (b x) = a (x b) = (a x) b = (x a) b = x (a b),即 xS, (a b) x = x (a b),因此,(ab) M。由(1)、(2)可知:

5、是的一个子含幺半群。半群同态利用代数系统中同态与同构概念,得到半群(含幺半群)的同态与同构。设和是两个半群,映射f:ST,对任意元素a, bS,都有f(ab) = f(a) f(b),则映射f就是半群到半群的同态映射。半群同态(续)如果半群和是含幺半群,其中e,1分别是和的幺元,而且映射f满足: a, bS, f(ab) = f(a) f(b),且f(e) = 1。则映射f就是含幺半群到的同态映射。当f是单射、满射、双射时,相应的同态为单同态、满同态、同构。例13.2.5 设映射f:N6,且xN,f(x) = x(mod 6),则(1)f是半群到的同态映射;(2)f是含幺半群到的同态映射。分析

6、 (1),需证明 a, bN,有f(a + b) = f(a) +6 f(b) ; (2),在(1)的基础上,还需说明f(0) = 0。例13.2.5(续)证明 (1) a, bN,有 f (a + b) = (a + b)(mod 6) = (a (mod 6) + b (mod 6)(mod 6) = a (mod 6)+6 b (mod 6) = f(a) +6 f(a),所以f是同态映射。(2)根据f的定义,显然有f(0) = 0,又根据(1),则f是含幺半群到的同态映射。结论设f是二元代数到的满同态,则根据第十五章同态的性质,容易得到如下结论: (1)若是半群,则也是半群;(2)若含

7、幺半群,则也是含幺半群。13.2.2 元素的幂设S, *是一个半群, 对x S, 可定义:x=x, x=x x, x=x x= x x=x x x, xn=xn-1 x=x xn -=x x x x。 如果S, *有单位元e, 可以定义:x0=e元素的幂(续)由于结合律的满足, 同样有 如下的公式: ax ay=ax+ y (a)=a例13.2.6 (1)设是半群,aS, M = an | nZ+,则是的子半群;(2)设是含幺半群,aS, M = an | nN,则是的子含幺半群;分析 (1)M是非空子集,运算“” 封闭。 (2)还需说明幺元e在M中。例13.2.6(续)证明 (1)a = a

8、1M,所以M是非空集合。对nZ+,anS,因此M是S的非空子集。对an,amM,n,mZ+,则anam = an+m,n + mZ+, anamM。故运算“” 封闭。是的子半群。(2)幺元e = a0M,即幺元在M中。类似(1),同理可证是的子含幺半群。13.2.3 循环半群定义13.2.4 (1)在半群中,若存在一个元素aS,使得对任意xS,都有x = an,其中nZ+,则称为循环半群,并称a为该循环半群的一个生成元,M = a | (aS)且a是S的生成元称为该循环半群的生成集;定义13.2.4(续)(2)在含幺半群中,若存在一个元素aS,使得对任意xS,都有x = an,其中nN,则称此

9、循环含幺半群为循环含幺半群(或循环独异点),并称a为该循环含幺半群的一个生成元,M = a | (aS)且a是S的生成元称为该循含幺半群的生成集。例13.2.7 判断含幺半群是否是一个循环含幺半群?分析 根据定义,判别含幺半群(或半群)是循环含幺半群(循环半群)的关键是计算生成元。如何计算生成元呢?首先假设生成元存在,然后根据定义得到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来计算生成元。 例13.2.7(续)如在本例中,不妨假设aN是的生成元,则根据生成元的定义,对nN,mN,使得n = am = ma让n = 1,有1 = ma,因此a = 1。这说明,如果有生成元,则生成元必须为1。下面还需验证1是生成元。例

10、13.2.7(续)解 由于存在元素1N,使得对任意nN,都有:n = (n1)+1 = 1+(n1) = 1+1+1+1 = 1n,特别对幺元0N,有0 = 10。所以,“1”是生成元。因此,该半群一定是循环含幺半群。定理13.2.1 循环半群都是可交换半群。分析 由于循环半群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表示为生成元的方幂形式,可以使用这种表示形式来证明。证明 设aS是循环半群的生成元。则对x, yS,存在m, nZ+,使得x = am,y = an,所以x y = am an = am+n = an+m = an am = y x,故运算“”是可交换的,即是可交换半群。推论13.2.1 循环含幺半群都

11、是可交换含幺半群。例13.2.8 判断含幺半群是否是循环含幺半群?若是,请求出其所有的生成元。分析 6 = 0, 1, 2, 3, 4, 5,共有6个元素,则可以判别每一个元素是否是生成元。解 由于6 = 0, 1, 2, 3, 4, 5,0是幺元,则0肯定不是生成元,对其他元,有: 、1 = 0, 1 = 1, 1 = 2, 1 = 3, 14 = 4, 15 = 5, 所以“1”是的生成元; 例13.2.8(续)、2 = 0, 2 = 2, 2 = 0, 2 = 2,, 所以“2”不是的生成元; 、3 = 0, 3 = 3, 3 = 0, 3 = 3,, 所以“3”不是的生成元;、4 =

12、0, 4 = 4, 4 = 2, 4 = 0,, 所以“4”不是的生成元;、5 = 0, 5 = 5, 5 = 4, 5 = 3, 54 = 2, 55 = 1, 所以“5”是的生成元。例13.2.8(续)因此,含幺半群有两个生成元“1”、“5”,则是循环含幺半群。另解 不妨设a6是生成元,则x6,mN,有x = am = ma (mod 6),特别地,当x = 1时,有1 = ma (mod 6),即kZ,使得ma = 6k + 1,即ma + (k)6 = 1。因此,(a, 6) = 1,即a与6的最大共因子为1。例13.2.8(续)反之,对 a6,如果(a, 6) = 1,则kZ,使得1

13、 = ma + 6k,因此,对x6,有x = (xm)a + 6(xk),xm,xkZ,根据“+6”的定义,则x = axm,xmZ,因此,a是生成元。例13.2.8(续)综上所述,a6是生成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6) = 1。考虑集合6中,可得“1”、“5”是的生成元,则是循环含幺半群。计算生成元方法: 首先假设生成元存在,然后根据定义得到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来计算生成元。推广(1)是循环含幺半群;(2)对an, 若(a, n) = 1,则a是的生成元;(3)当n是素数时,n中除幺元“0”以外,其他一切元素都是生成元。 定理与推论定理13.2.2 在每个有限循环半群中,至少有一个幂等元存

14、在。 推论13.2.2 设为一个有限半群,则中至少存在一个幂等元。 作业P295:3、6、9、1313.3 群及其性质定义13.3.1 设为二元代数系统,满足如下性质:(1)“”在G中满足结合律,即a, b, cG,有(ab) c = a (bc);(2)G中存在关于“”的幺元e,即eG,使得aG,ea = ae = a;(3)G中每个元素a都有逆元a1,即aG,都a1G,aa1 = a1a = e。则称二元代数系统为群。概括:群是满足结合律、有幺元,每个元有逆元的二元代数系统为群定义13.3.2在群中,(1)若运算“”满足交换律,即a, bG,都有ab = ba,则称为可换群或阿贝尔(Abe

15、l)群;(2)集合G的基数称为群G的阶(Order),记为|G|。若群的阶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群,否则称为无限群。例13.3.1 证明是群,其中n是正整数。分析 需要证明4点:封闭性;结合律;幺元存在;逆元存在。证明 (1)封闭性: x, yn,令k = x + y (mod n),则0kn 1,即kn,所以封闭性成立。例13.3.1(续)(2)结合律:x, y, zn,有(x +n y) +n z = x + y + z (mod n) = x +n (y +n z),所以结合律成立。(3)幺元:xn,显然有 0 +n x = x +n 0,因此,0是幺元。例13.3.1(续)(4)逆元存在:

16、xn,如果x = 0,显然01 = 0,如果x0,则有n xn,显然x +n (nx) = (nx) +n x = 0,所以x1 = (nx),因此,xn,x有逆元。综上,是群。例13.3.2 设X是任意集合,S = f:XX | f是双射函数,运算“”是函数的复合运算,证明是群。证明 (1)封闭性:f, gS, f, g是双射,则fg也是双射,即fgS。故封闭性成立。(2)结合律:由于函数的复合运算“”满足结合律,因此,在集合S也满足结合律。例13.3.2(续)(3)幺元存在:恒等映射IXG,且fS,有IX f = f IX = f,因此,恒等映射IX是幺元。(4)逆元存在:fS, f是双射

17、,则f1S,且有f1 f = f f1 = IX,因此,f1就是f关于“”的逆元。由(1)、(2)、(3)和(4)可知,是群。说明说明 被称为变换群,如果X是有限集合,设|X| = n,此时称为n阶置换群。变换群在几何学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定理13.3.1在群中,有:(1)群G中每个元素都是可消去的,即运算满足消去律;(2)群G中除幺元e外无其他幂等元;(3)阶大于1的群G不可能有零元;(4)a, bG,都有(ab)1 = b1a1;(5)群 的的运算表中任意一行(列)都没有两个相同的元素。定理13.3.1(续)分析 由于可逆元就是可消去元,因此(1)显然可证。(2)和(3)分别是证明唯一性和

18、存在性问题,通常采用反证法证明。(4)显然。(5)采用反证法证明。定理13.3.1(续)证明 (1)由于可逆元就是可消去元,而群G中每个元素都是可逆元,则G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可消去的,即运算满足消去律。(2)对幺元e,由于ee = e,所以e是幂等元。现假设a是群G中的幂等元,即aa = a,则aa = ae,使用消去律,则有a = e。因此,幺元e是G的唯一幂等元。定理13.3.1(续)(3)假设群G的阶大于1且有零元,则 = ,即是幂等元,因此由(2)有 = e,由于|G|1,则xG,x,由是零元,有x = ,又 = e是幺元,则有x = x = x,则, = x,这与x矛盾。因此,G中无零

19、元。注意:如果|G| = 1,则有G = e,此时e既是幺元又是零元。定理13.3.1(续)(4)由于群G中的运算满足结合律,且每个元素都有逆元,有推论12.3.1知,结论成立。(5)假设群G的运算表中某一行(列)有两个相同的元素,设为a,并设它们所在的行表头元素为b,列表头元素分别为c1, c2,这时显然有c1c2。而a = bc1 = bc2,由消去律可得c1 = c2,矛盾。群中元素的周期设G,*是一个群,对aG,可定义: a=e,a=a,a=a a, an=an- a=a an-=a a a; a-=a-,a-= (a-), a-n=(a-)n= a- a- a-。由幂方的定义知: a

20、m an=am+n=an+m=an am; (am)n=amn。元素的周期(续)对群中的元a,由幂方可得到如下的一个序列:, an,, a2,a1,a0,a1,a2,, an,这个序列有周期吗?如果有周期,其最小正周期为多少?分析 在上述序列中,如果存在整数p和q,其中pq,使得ap = aq,则由消去律有aqp = e,元素的周期(续)此时pq就是序列的一个周期,因为对任意的整数m,有am+(pq) = ame = am,即,对任意的正整数n,如果an = e,则n是序列的周期。元素的周期(续)反之,如果n是序列的周期,肯定有an = e。为什么呢?因为由周期的定义可知,如果n是周期,则对任

21、意的整数m,由am+n = am,即aman = am,由消去律,可得an = e。定义13.3.3 设e是群的幺元,aG,(1)使得an = e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称为a的周期或为元素a的阶,记为|a|;(2)若不存在这样的正整数n,使得an = e,则称a的周期无限,即对nZ + ,都有an e。显然,群中幺元e的周期为1 定理13.3.3设a是群中的元素,则:(1)如果a的周期为n,则对任意的整数i,有ai a1, a2, , an ,且对任意的p, q1, 2, ., n, p q,有apaq;(2)如果a的周期无限,则对任意的整数p, q, p q,有apaq;(3)a和它的逆元a1的

22、周期相同。例13.3.3 计算实数加群中元素的周期。分析 在中幺元为“0”,所以有0 = 0,而对aR,且a0,及nZ + 有an = an + a = a + an = a + a + + a = na0 ,因此,此时仅有“0”有周期“1”,而其余元素的周期无限。结论 在实数加群中,0的周期为1,而其余实数的周期无限。定理13.3.3设是一个群,aG,若a的周期为m,则an = e当且仅当m | n。分析 a的周期为m,则根据以前的分析,序列, an, , a2, a1, a0, a1, a2, , an, , 的最小正周期为m,因此,当m | n时,就有an = e。反之,由于在一个周期

23、a1, a2,am中只有am = e,因此,如果an = e那么一定有m | n。定理13.3.3(续)证明 “” (反证法) :设an = e,若m不整除n,则qZ,使得n = mq + r(1rm1),由a的周期为m,且an = e,有:an = amq+r = amqar = (am)qar = eqar = ar = e,由于1rm1,这就与a的周期为m矛盾,所以有m | n。定理13.3.3(续) “”:设m | n。则kZ,使得n = mk,于是有: an = amk = (am)k = ek = e,总结 如果证明形如m | n这样的结论,可以采用反证法,即假设m不能整除n,则q

24、Z,使得n = mq + r(1rm1)。例13.3.4设是一个群,对a,bG,若a的周期为3,b的周期为5,且有:ab = ba,则ab的周期为15。证明 设ab的周期为n,由于ab = ba,且运算“”满足结合律,所以有:(ab)15 = a15b15 = ee = e,由定理13.3.3可知:n|15,即n可能是1, 3, 5, 15。例13.3.4(续)当n = 1, 3, 5,有: (ab)1 = abe (若ab = e,则a = b1,故b1的周期为3,则b的周期也为3,矛盾),(ab)3 = a3b3 = eb3 = b3e (因b的周期为5),(ab)5 = a5b5 = a

25、5e = a3a2 = a2e(因a的周期为3),n = 15时,才有(ab)n = e。故ab的周期为15。例13.3.4(续)另证 设ab的周期为n,由ab = ba有(ab)n = anbn = e,所以有(ab)n)3 = a3nb3n = e3 = e,又a的周期为3,则由上式可得a3nb3n = eb3n = e,即b3n = e,由b的周期是5,则根据定理13.3.3,有5 | 3n,例13.3.4(续)因为(5, 3) = 1,所以可得5 | n,同理,由(ab)n)5 = a5nb5n = a5ne = a5n = e,且a的周期为3,可得3 | 5n,即是3 | n,由3|

26、n, 5|n,且(3, 5) = 1,则15 | n,例13.3.4(续)又因为 (ab)15 = a15b15 = ee = e,而n是周期,则n | 15,由15|n, n|15,且n是正整数,可得n = 15。故ab的周期为15。推广设是一个群,对a,bG,若a的周期为n,b的周期为m,且有:ab = ba,则:(1)若(n, m) = 1,则ab的周期为nm;(2)若(n, m)1,则ab的周期为n,m(n,m表示n与m的最小共倍数)。定理13.3.5有限群中每个元素的周期都有限,且不大于群G的阶。证明 对aG,构造a, a, a, , an, 由运算“”的满足封闭性知:a, a, a

27、, , an, G,因为|G|是有限的,所以a, a, a, , an, 中必有相同的元素,不妨假设: ax = ay (yx),定理13.3.5(续)在式的左右两端同时作用一个ax,有:axax = ay ax = e,即有: ayx = e (yx0),由周期定义可知:元素a的周期一定小于等于(yx),所以a的周期有限。如果(yx)大于群G的阶,类似可找到小于G的阶的n,使得an = e 13.3.3 子群定义13.3.4 设是群,如果(1)S是G的非空子集;(2)S在运算“”下也是群,即是群。则称是的子群。对任意的群, 和是群G的子群。由于任何群都有这两个子群,故称之为平凡子群,将的非平

28、凡子群称为真子群。例13.3.5计算群的所有子群。分析 6共有26 1个非空子集,并判别哪些是子群。解 集合6 = 0, 1, 2, 3, 4, 5的所有的非空子集:一元子集:0,1,2,3,4,5;二元子集:0, 1,0, 2,0, 3,0, 4,三元子集:四元子集:例13.3.5(续)五元子集:0, 1, 2, 3, 4, 5。此时仅有四个子集:0,0, 3,0, 2, 4,0, 1, 2, 3, 4, 5,关于运算“ +6”满足:(1)封闭性:运算“+6”关于集合0,0, 3,0, 2, 4,0, 1, 2, 3, 4, 5是封闭的;(2)结合律:显然成立;例13.3.5(续)(3)逆元

29、存在:对集合0,有:01 = 0;对集合0, 3,有:01 = 0,31 = 3;对集合0, 2, 4,有:01 = 0,21 = 4,41 = 2;对集合0, 1, 2, 3, 4, 5,有:01 = 0,21 = 4,31 = 3,41 = 2,51 = 1;例13.3.5(续)(4)幺元存在:对集合0,0, 3,0, 2, 4,0, 1, 2, 3, 4, 5,都有幺元“0”存在; 由(1)、(2)、(3)、(4)知:,是的子群引理13.3.1设是一个群,是的子群,则:(1)子群的幺元eS也是的幺元eG;(2)对aS,a在S中的逆元aS1就是a在G中的逆元aG1。证明 (1)eS是的幺元

30、,则eS2 = eS,又S G,则eSG,由上式可知eS也是群的一个幂等元。所以有:eS = eG。引理13.3.1(续)(2)对aS,a在S中的逆元为aS1S,则有a aS1 = aS1 a = eS = eG,由于S G,所以a,aS1G,有aS1 = aG1。引理13.3.1说明,如果S是G的子群,则S的幺元就是G的幺元,S中任意元a在S中的逆元也是a在G中的逆元。定理13.3.5 如何判别一个子集是子群?定理13.3.5 设S是群的非空子集,S是群G的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对a, bS,都有abS;(2)对aS,都有a1S。证明 充分性:要证明是群,需证明运算“”对S封闭,结合律

31、成立,S有幺元和S中的任意元有逆元。定理13.3.5(续)封闭性:由(1)知道运算“” 对S封闭;结合律:“”在G中满足结合律,S是G的子集,所以“”也在S中满足结合律。有幺元:S是非空的子集,所以存在元aS,由条件(2)可得a1S,再由条件(1)知道aa1S,即G的幺元e = aa1S。对任意的bS,eb = be,所以e也是S的幺元。定理13.3.5(续)有逆元:由条件(2),即对任意aS,都有a1S,则aa1 = a1a = e,又因为已经证明e是S的幺元,所以,在中a1也是a的逆元。综上,是群,进而是的子群。定理13.3.5(续)必要性:即证明当是的子群时,条件(1)和条件(2)成立。

32、如果是的子群,显然运算“” 对S封闭,即条件(1) 成立。根据引理10.1可知,S中a的逆元也是a在G中的逆元,因此有对aS,都有a1S,故条件(2)也成立。定理13.3.6设S是群的非空子集,S是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a,bS,都有ab1S。分析 根据定理13.3.5证明证明 必要性:如果S是G的子群,则对a,bS,由定理13.3.5可知,b1S,进而ab1S,所以必要性成立。定理13.3.6(续)充分性:即如果对a,bS,都有ab1S,来证S是G的子群。S非空,所以存在cS,则由已知有cc1S,即幺元e = cc1S,则对aS, ,由已知及eS,有ea1S,即a1S;又对a, bS,由b

33、S,则b1S,则ab a (b1)1S,由定理13.3.5可知,是的子群。例13.3.6设是一个群,对任意的aG,令S = an | nZ,Z是整数,证明是子群。分析 使用定理13.3.6来证明。证明 显然S非空。对x, yS,则存在n, mZ,x = an,y = am,则xy1 = an (am)1 = anm,且nmZ,所以xy1 = anmS,故由定理13.3.6可得,是的子群。推论与定理推论13.3.1 对群中的任意元a的整数方幂组成的子集是子群,即S = an | nZ,Z是整数是的子群。如果S是群的有限非空子集,则S还有更弱的判断定理:定理13.3.7 设S是群的有限非空子集,则

34、S是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S,有abS。定理13.3.7(续)证明:必要性:显然。充分性:根据定理13.3.5,只需证明对aS,有a1S。对aS,则由已知有a2 = aaS, a3 = a2aS, ,an = an1aS, ,令H = an | nN+,则H是S的子集,又S有限,得p, qN+, p q,ap = aq,则有a pq = e,且pq 0,定理13.3.7(续)则a的周期有限,设a的周期为n,则Q = an | nZ,Z是整数 = a1, a2, , an,由推论13.3.1可知,Q是G的子群,又aQ,则a1Q,另一方面,由于a的周期为n,则有Q = a1, a2, , a

35、n = H,则a1H,又H是S的子集,则a1S,定理13.3.7(续)因此,aS,有a1S。又已知a, bS,有abS,根据定理13.3.5,可得是的子群,故得证。推论13.3.2 设S是有限群的非空子集,则S是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S,有abS。 子群判别方法总结根据子群的定义,要证明以下5点:、S非空子集; 、运算对S的封闭性;、运算在S上结合律成立; 、S上存在幺元;、S中的每个元都存在逆元。判别定理13.3.5将5点减少为3点:、S非空子集; 、运算对S的封闭性;、S中的每个元的逆元都在S中。子群判别方法总结(续)判别定理13.3.6将后两点融合,并将以上3点进一步减少为2点:

36、、S非空子集; 、对a,bS,有ab1S。如果S是有限子集,根据定理13.3.7,则此时只需证明2点:、S非空子集; 、运算对S的封闭性。在具体应用中,一般都使用判别定理,特别是定理13.3.5和13.3.6来证明一个非空子集是子群。例13.3.6设是一个交换群,令S= a| aG且a = a1,证明是的一个子群。分析 用定理13.3.6证明,即只需证明两点:、S非空子集;、对a, bS,有ab1S。对幺元e,有e = e1,因此,eS,所以S非空。另一方面,要证明ab1S,即是证明(ab1) = (ab1)1,例13.3.6(续)又(ab1)1 = ba1,因此,只需证明ab1 = ba1,

37、又a, bS,可得a = a1, b = b1。则只需证明ab = ba,由于是交换群,故ab = ba成立。证明 略。例13.3.7设G是nn可逆实矩阵集合, “”是矩阵乘法运算,则是群,令S = A | AG 且|A| = 1,证明是群的一个子群。分析 首先应该知道群中的幺元和逆元。不难得到,幺元是单位矩阵I,任意AG的逆元就是A的逆矩阵A1。再根据定理13.3.5证明。例13.3.7(续)证明 (1)非空性:单位矩阵IG,且| I | = 1,所以IS,即S是非空集合。(2)封闭性:A, BS, | A| = 1, | B| = 1,有|AB| = |A|B| = 11 = 1,且AB是

38、可逆矩阵,因此有ABS。例13.3.7(续)(3)逆元存在:AS, | A| = 1,则A的逆矩阵A1满足| A1| = 1/|A| = 1,故A1S。由(1)、(2)、(3)知:作成的子群。例13.3.8设是整数加群,令:S = 5k | kZ,证明是的子群。分析 用定理13.3.6来证明,即只需证明两点:、S非空子集;、对a,bS,有a + b1S,即证明a + b1 = a bS。证明 (1)显然S非空;例13.3.8(续)(2)对a, bS,存在k1, k2Z,有a = 5k1, b = 5k2,则a + b1 = 5k1 5k2 5(k1 k2)H (k1 k2Z),由(1)、(2)

39、知:是的子群。例13.3.9设是一个群,H1,H2是G的两个子群,证明H = H1H2是G的子群。分析 根据定理13.3.5,需要证明3点:、H非空子集;、运算对H的封闭性;、H中的每个元的逆元都在H中。证明 (1)非空性:由于H1,H2是G的两个子群,所以有eH1,eH2,即有eH1H2,故H非空。例13.3.9(续)(2)封闭性:对a, bH,有a, bH1H2,即a, bH1, a, bH2,由H1, H2是子群,有a*bH1, a*bH2,即有a*bH1H2。(3)逆元存在:对aH,有 aH1H2,即aH1,aH2。由H1,H2是子群,有a-1H1, a-1H2,即有a-1H1H2。由

40、(1)、(2)、(3)知:可作成的子群。推广设G,*是一个群,H1,H2,Hn是G的n个子群,则有H= H1H2Hn是G的子群。13.3.4 群的同态设和是两个群,映射:GH, 且a,bG,有(a b) = (a)(b),则就是从到的群同态映射。当是单射、满射和双射,群同态分别称为单一群同态、满群同态和群同构。定理13.3.8设是到的群同态,则(1)若e是群G的幺元,则(e)是群H的幺元;(2)aG,有(a-1) = (a)-1。证明(1)由于e e = e,又是同态映射,则(e) = (e e) = (e) (e),可见(e)是群H中的幂等元,所以(e)是群H的幺元。定理13.3.8(续)(

41、2)由是同态映射,可得(a) (a-1) = (a a-1) = (e),(a-1) (a) = (a-1 a) = (e),(e)是群H的幺元,因此有(a-1) = (a)-1。此定理说明,群同态映射将幺元映射为幺元,逆元映射为逆元。两个定理定理13.3.9 设是到的群同态,则在下的同态象是的子群。定理13.3.10 设是一个群,是一个代数系统,若存在从到满同态,则是群。群同构同构的群可以看作是相同的群。对有限群而言,其运算“*”可以通过运算表给出,设Gx1,x2,xi,xj,xn.根据定理13.3.1,运算表中每行的元素应互不相同,每列的元素也应互不相同,因此当n3时,则运算表只能是下表:

42、 群同构(续)所以当n3时,在同构的意义下只有一个群。群同构(续)当n =4时,其运算表如下:其中,表2,3和4同构,所以4元群在同构意义下有两个。群同构(续)通过讨论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若|G|3,则群G在同构的意义之下只有唯一的一个;(2)若|G|4,则群G在同构的意义之下只有两个。作业P296:17、20、21:(1)23、26、2813.3.6群的应用例13.3.9 Zn = 0, 2, , n 1是整数Z上以n为模的同余等价关系的商集,i, j Zn, i + j = i + j,证明是群。证明 (1)封闭性:i, j Zn,设i + j = kn + r,其中0 r n 1,有

43、i + j = i + j = r Zn,故封闭性成立。例13.3.9(续)(2)结合律:i, j , kZn,有(i + j) + k = i + j + k = i + (j + k),故结合律成立。(3)幺元:0Zn, iZn,有0 + i = i + 0 = i,故0是幺元。例13.3.9(续)(4)逆元:iZn,设i = kn + r,其中0 r n 1,有i + n r = n r + i = n r + i = n r + kn + r = kn = 0,因此,n r是i的逆元。由(1)、(2)、(3)、(4)可知,是群。例13.3.10 在书店购买图书时,收银员将光学扫描仪对准

44、书封底上一系列黑白条,就可以在结帐屏幕立即显示应付款。书封底上一系列黑白条代表的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计算机通过ISBN号库存书信息,并用来记帐。但由于噪声或人为错误,ISBN很容易出错,如输错一位数字或顺序颠倒,计算机如何探测这类错误?如一本书正确的ISBN是7505387081,但是由于光学扫描仪受噪声影响,得到7505387051,计算机怎么识别这是一个错误的ISBN号?例13.3.10(续)分析 一本书在封底通常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它是10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前九位标识这本书,最后一位是校验位。例如,UNIX初级教程的ISBN号是7505387081,第一位是7,表示书出

45、版国家(7表示中国)。第二组数字5053表示出版社(5053表示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三组数字8708表示出版社对书指定的编号,最后一位1表示校验位。例13.3.10(续)形式上,ISBN号由10位数字组成:x1x2x10,其中对i = 1,2,, 9,xi是09的数字,x10是校验位,它有11种可能值:0,2,10,如果校验位等于10,则用罗马数字X表示,因此,x100,2,9,X。ISBN主要通过校验位来探测ISBN号的错误。如前所述,ISBN由x1x2x10共10位数字确定,而前九位分别代表国家、出版社、出版社对书的编号,这九位数字是事先确定,例13.3.10(续)而校验位通过下式的同余等

46、式确定:1x1 + 2x2 + + 9x9 = x10 (mod 11),在本例中,如果ISBN的前九位是750538708,则校验位x10满足下式:17 + 25 + 30 + 45 + 53 + 68 + 77 + 80 + 98 = x10 (mod 11),即221 = x10 (mod 11),则 1 = x10 (mod 11),例13.3.10(续)由0 x10 10,得x10 = 1。因此7505387081是正确的ISBN号。如果前九位是750538705,则校验位x10满足下式:17 + 25 + 30 + 45 + 53 + 68 + 77 + 80 + 95 = x10

47、 (mod 11),即194 = x10 (mod 11),则 7 = x10 (mod 11),例13.3.10(续)由0 x10 10,得x10 = 7。因此7505387051是错误的ISBN号。解 计算机使用同余关系,通过校验位来发现7505387051是错误的ISBN号。13.4 特殊群特殊群主要有三类:交换群、循环群、变换群(置换群)13.4.1 交换群(阿贝尔群)若群中的运算“”满足交换律,则称是一个交换群(阿贝尔(Abel)群)。由于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因此群,都是交换群。定理13.4.1设是一个群,则是交换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a, bG,有(a*b)2 = a2*b2

48、。证明 必要性:对a, bG,由于 “*” 可交换,所以有(a*b)2 = (a*b)*(a*b) = a*(b*a)*b = a(ab)*b = (a*a)*(b*b) = a2*b2。定理13.4.1(续)充分性:对a, bG,若有(a*b)2 = a2*b2,则(a*b)2 = (a*b)*(a*b) = (a*a)*(b*b),因此,a*(b*a)*b = a*(a*b)*b,由消去律知:b*a = a*b,所以,运算“*”满足交换律,即是交换群。13.4.2 循环群定义13.4.2 在群中,若存在元素gG,使得对aG,都有:a = gi(iZ,Z为整数集合),则称为循环群,记为G =

49、 (或= ),并称g为该循环群的一个生成元。G的所有生成元的集合称为G的生成集。计算群的生成元是判别一个群是否是循环群的关键。定理13.4.2每个循环群都是阿贝尔群。证明 设gG是循环群的生成元,对n,mG,存在x,yZ,有n = gx,m = gy,则n*m = gx*gy = gx+y = gy+x = gy*gx = m*n,所以,循环群是阿贝尔群。例13.4.1证明整数加法群是循环群,并求其所有的生成元。分析 不妨设aZ是生成元,则由生成元的定义,对nZ,存在kZ,使得n = ak = ka,特别取n = 1,则有1 = ak,又a, k都是整数,所以必然有a = 1,或a = -1。

50、以上说明,如果a是生成元,则a必须是1或者-1,因此,还需进一步验证1是否是的生成元。例13.4.1(续)证明 因为对nZ,有n = 1 + 1 + + 1 = 1n,n = 1 + 1 + + 1 = (1)1 + (1)1 + + (1)1 = (1)1)n = (-1)(-n),所以1是生成元,故是循环群,其生成集为-1, 1。结论判别群是否是循环群主要就是计算生成元,而计算生成元有两步:、假设生成元存在,并根据定义计算它;、验证计算的结果是否是生成元,如果是,则该群是循环群。例13.4.2证明群(nZ +)是循环群,并求出生成集。证明 设a是生成元,则对mn,存在kZ,使得m = ak

51、 = ka (mod n),特别取m = 1,则有1 = ka(mod n),即存在sZ,使得ns + ka = 1,所以有(a, n) = 1,即a与n互质。例13.4.2(续)这说明,如果a是生成元,则有a与n互质。反之,如果(a, n) = 1,则s, tZ,有ns+ta = 1,即 1 = ta(mod n),所以有 1 = at (tZ),例13.4.2(续)则对mn,有m = 1m = (at)m = atm(tnZ),故a是生成元。因此a是生成元的充要条件是(a, n) = 1。群的生成集为M = a | (an)(n, a) = 1),显然1M,所以1是的生成元,即对mn,m

52、= 1m,故是循环群。结论(1)群是一个循环群,其生成集为M = a| (an)(n, a) = 1);(2)素数阶的循环群,除幺元以外的一切元素都是群的生成元。两类循环群G = 是循环群,根据生成元g的周期,可得两类循环群:(1)当g的周期无限时,是无限阶循环群,则 =gk | kZ;若ij,则gigj;(2)当g的周期有限时,是有限阶循环群,若g的周期为n,则有 = e, g, g2, g3, gn-1。定理13.4.3 设是以g为生成元的循环群,则(1)若G是无限集,则G与整数加法群同构;(2)若|G| = n,则G与n阶剩余类加群同构。证明 略。结论(1)无限循环群有且仅有两个生成元;

53、(2)阶为素数的循环群除幺元以外的一切元素都是G的生成元;(3)阶为正整数n的循环群G = ,对y = axG,只要(n, x) = 1,则y一定是G的生成元;结论(续)(4)循环群的子群一定是循环群;(5)若G = 是一个n阶的循环群,则由n的一切因子d都可对应产生一个且仅一个d阶子群,该d阶循环子群的生成元为ax,其中x = n/d;(6)阶为素数p的循环群G = 不含有非平凡的真子群。定理13.4.4 设aG是群中的任意元素,令S = an | nZ,Z是整数,证明是的循环子群。证明 略。定理13.4.4说明,群中每个元素的整数方幂集合是该群的循环子群。例13.4.4 证明群是循环群。证

54、明 1Zn,对i Zn,有i = 1 + 1 + + 1 = 1 + 1 + + 1 = 1i,因此1是生成元,所以是循环群。说明 是n阶循环群,它与同构。本质上,是的一个简化。 13.5 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13.5.1 陪集定义13.5.1 设是群,是的任意子群,对a, bG,如果有a*b-1H,则称a, b为模H同余关系,此时记为ab(modH)。定理13.5.1设是的任一个子群,证明模H同余关系是G上的等价关系。证明 (1)自反性:对aG,有a-1G,所以a*a-1 = eH,即aa(modH),所以模H同余关系是自反关系。定理13.5.1(续)(2)对称性:a,bG,如有ab(modH

55、),即a*b-1H,因H是一个群,所以有b*a-1 = (b-1)-1*a1 = (a*b1)-1H,即ba(modH),所以模H同余关系是对称关系。定理13.5.1(续)(3)传递性:a, b, cG,如有ab(modH),bc(modH),则a*b-1H,b*c-1H,因H是一个群,所以有 a*c-1 = (a*b-1)*(b*c-1)H,即ac(modH),所以模H同余关系是传递关系。由(1)、(2)、(3)得证。陪集和拉氏定理考虑其等价类:对aG,有:aR=x|(一切xG)(xa(modH) =x|(一切xG)(h=x*a-1H) =h*a|(一切hH)记Ha=h*a|(一切hH)=a

56、R,称Ha为H在G,*中的一个右陪集。同理,可定义G,*的左陪集。定义13.5.2设是群的子群,a是G中任意元素,称(1)aH = a*hhH为子群H在群G中的一个左陪集;(2) Ha = h*ahH为子群H在群G中的一个右陪集。a称为左陪集aH(或右陪集Ha)的代表元。例13.5.1计算群的子群 的一切左、右陪集。解 令H = 0, 2, 4,则所有的右陪集有:H0 = 0, 2, 40 = 0, 2, 4, H1 = 0, 2, 41 = 1, 3, 5,H2 = 0, 2, 42 = 2, 4, 0, H3 = 0, 2, 43 = 3, 5, 1,H4 = 0, 2, 44 = 4,

57、0, 2, H5 = 0, 2, 45 = 5, 1, 3,例13.5.1(续)即 H0 = H2 = H4, H1 = H3= H5, H0H1 = 6;同理,所有的左陪集有0H = 00, 2, 4 = 0, 2, 4, 1H = 10, 2, 4 = 1, 3, 5,2H = 20, 2, 4 = 2, 4, 0, 3H = 30, 2, 4 = 3, 5, 1,4H = 40, 2, 4 = 4, 0, 2, 5H = 50, 2, 4 = 5, 1, 3,有:0H = 2H = 4H,1H = 3H= 5H,0H1H = 6。例13.5.2设G = ,H = kmkZ,则H是G的子群,计算H的左、右陪集。解 根据定义,所有的左、右陪集为:0H = H0 = H = kmkZ,1H = H1 = km+1kZ, (m-1)H = H(m-1) = km+m-1kZ。性质13.5.1设是群的子群,e是幺元,a,bG,则(1)eH = H = He;(2)Ha = H aH(aH = H aH);(3)aHb Ha = Hb a*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