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1页
学案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2页
学案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3页
学案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应当坚持正义【学习目标】1赏析苏格拉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论辩逻辑。2分析苏格拉底的优秀品质,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处死刑,柏拉图对当时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历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形式写成。“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

2、他的主要作品有对话录理想国等。二、写作背景在公元前399年,一代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三位雅典公民提起了公诉,起诉的罪名包括引诱青年罪、亵渎神圣罪、敬事新神罪。在提起公诉之后,苏格拉底有无数的机会逃跑。他是一位大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有广泛的人脉。只要他愿意,他的学生会帮助他逃离的。就是当时的雅典城邦也希望他逃走,这样就代表这个人屈服了,对他的审判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握搞定这个出口成章的大演讲家。但最终的结果是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文章的节选部分就是由此开始。三、文学常识对话录对话录,柏拉图

3、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集中反映了其哲学思想和方法。四、整体感知节选部分仅仅是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序幕和铺垫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针对格黎东的建议,层层铺垫,步步设问,详细阐述了自己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越狱的建议。苏格拉底将“正当”“道义”视为绝对的原则,舍生取义,令人感动。五、文脉梳理_六、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层层铺垫,步步设问赏析苏格拉底的论辩艺术 任务导引本文记录了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的过程。首先,格黎东提出了几条劝解苏格拉底逃跑的理由,可是,苏格拉底说服了

4、格黎东,坚持留了下来。他是如何做到的?在阅读时要认真体会苏格拉底的谈话艺术。任务设计1格黎东一早来到狱所,劝苏格拉底离开,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的劝说,是怎样层层铺垫,步步设问,阐述自己的道德信念,把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试作分析。2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多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3从文中看,苏格拉底的论辩有何特点?任务探究二高贵的品质,伟大的情怀分析苏格拉底的优秀品质 任务导引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5、学习时我们要注意赏析和感受他的高贵品质。任务设计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5格黎东想尽办法说服苏格拉底,向他讲述雅典法律如何荒诞不经,如何有失公正,而遵守这样的法律又是如何迂腐。但苏格拉底不为所动,视死如归,誓死不越狱。请查阅资料,说说苏格拉底不逃走的几个理由。6如何理解苏格拉底面对死刑判决时的坦然从容与镇定?【参考答案】五、以体育运动员为例不能以坏报坏六、1.文本节选开始的一大段苏格拉底的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让步的。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问及了几个关键问题: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尊重,有些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

6、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运用联想谈到了运动员,问及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格黎东回答是听从一个人的意见。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撒手锏:如果他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就要遭到损害?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层层诱导继续进行:活得好比活着更重要。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结论:私自离开是不正当的,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辩论至此结束,完美收官,苏格拉底胜利。2.在“请告诉我”后,

7、苏格拉底连用多个“是不是”来质问格黎东,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强调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3.取一种为世人所认定的常识论断。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与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4.苏格拉底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

8、左而目不瞬。与格黎东谈话洋洋洒洒,循循善诱,不温不火,水到渠成。他是一个极为和蔼的老师,谈话技术高超。在狱中,他质询格黎东也从不给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格黎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坚守信仰,为正义而殉道。他有信仰,宁愿为正义而亡,不愿弃正义而苟活,他本可以自由,本可以试图逃避,但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觉得坚持自己的信仰更为重要。他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成为哲学的殉道者。热爱理想与浪漫主义,热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却难以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5.苏格拉底被判入狱时,已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道德知名度,是雅典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不宜选择逃走。在很多雅典人心目中,苏格拉底是一张醒目靓丽的

9、道德名片,其道德知名度应当非同一般。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社会和道德处境,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他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苏格拉底尊重和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维护雅典法律的尊严,坚持按照道德原则做合乎正义的事。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作为雅典公民的一员,理应遵循契约精神,不应违背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义。苏格拉底全面考量了私自逃走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最终选择拒绝逃走。比如他说,如果到外邦避难,外邦政府同样会敌视他这个不尊重法律的人;城邦民众也会嘲笑和瞧不起自己。最终,他将失去做人的脸面和尊严,无法和别人继续讨论真理、公正和正义的问题,而这种平庸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苏格拉底还谈到了由于自己逃走而带给周围人的伤害。比如朋友将受到牵连,被查抄财产、受到监禁或流放;自己的学生、朋友、亲人被别人嘲笑。6.苏格拉底认为他留下来,接受死刑,便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他通过承受不义的判决来坚持自己的正义。如果他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逃走了,自己也就不再是正义之人,而是做了不义之举,“所有的爱国者都会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把你当作法律和政令的摧毁者”。这样,苏格拉底实际上就是在作恶。苏格拉底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不义之人,如果流亡到他乡去,会是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