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景记事阅读课前预习马克吐温的妙答:“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注释: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1of16知识串讲写景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阅读技巧】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

2、的爱憎情感哲理。具体的说: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通过阅读,要知道作者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内容中的那部分是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是为了干什么。整体来说,是通过叙事抒发感情还是写景来抒发感情?抒发的又是什么感情?先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思考。一般来说,写景记事文章是通过某件景物的描写而从中感悟到哲理,受到启发,由此抒发感情。典型例题:例如文章田野上的白发有这样一题: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从中抒发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通过这两件事体现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3、例题分析: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叙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是通过景物和事件描写,表达出的还是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感激之情。二.把握记叙的顺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插叙则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或是插入有关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或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

4、构更紧凑。典型例题:例如课文羚羊木雕一文中,关于“我”和万方感情的描写,用了什么顺序?有和作用。答案示例:属于插叙,插入了对作者和万方友情的描写,是为了交代为什么作者会毫不犹豫的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万方,是叙述更完整充分。例题分析:这篇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展开全文。里面有一段就是对“我”和万方友情的描写,从小感情就好等。全文都在写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中间穿插了过去的事情,这就是很明显的插叙。如果作者不交代和万方得感情之好,那么就让人很诧异为何会这么轻易就送给自己同学这么珍贵的羚羊木雕,有了插叙,全文就叙述更加充分,对于表达主人公感情也更合理。三.记叙文的人称2of16记叙文的人称一般有第一人称

5、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即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便于直抒胸臆,有一种亲切和真实感。第三人称即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它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这样好像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典型例题:例如唤醒生命一文中,有一题目是: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没有详细地描写“他”在旅途中所见的奇特美丽的高原风光?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例题分析:唤醒生命一文讲述的是作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危险,差点丧失生命,后来从一只倔

6、强求生的小鸟中受到启发,最终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文章的主题就是唤醒生命,用第三人称的好处就是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方面自由叙述,更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四.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分析表达方式,主要看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巧妙结合,熔于一炉,恰到好处地运用的典型例题:例如有没有人问起我一文中,有这样一题:文中对老人有哪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下。答案示例:文中对老人有几处细节描写,一处是说老人喝酒的时候“边喝酒边叹气,”另一处是对走路姿势的描写,这两处体现出了老人是一个凄惨的老人,年迈体弱。为下午“我”假装认识他作铺垫。例

7、题分析:这篇文章是对一位老人希望被人记起的描写,年老的人家孤独无依,经常希望被人提起,于是“我”就当了一次好人,假装问起过老人。表现了对老人问题的思考。细节描写就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也对下文会有一些铺垫作用。五.环境描写作用题既然是写景记事文章,所以里面难免会有一些或者大量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为了表现作者当时心情或者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可以从四方面考虑,环境本身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事件作铺垫。典型例题:例如浇花一文,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例题分析:

8、这是一篇写母爱的文章,开头就写杜鹃花繁花似锦,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依照环境描写作用题,环境本身的作用,突出自然环境也就是杜鹃花开的优美,烘托人物美好心情,为下午妈妈专心浇花作铺垫。3of16六.词句的赏析以及含义题。“词句赏析题有一个共同特征夸。要夸这词句好在哪。此外,还应当根据鉴赏的方向不同,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个角度:其一,要求考生鉴赏词句的语言特色。即要求考生答出词句的精彩之处。有修辞则答修辞。其二,要求考生鉴赏词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即要求考生答出词句对于组织文章有何帮助。其三,要求考生鉴赏词句在内容上的深意。当一个句子在语言、结构上并无独到之处,但却有话外之意、弦

9、外之音时通常为此角度。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有时考题并未对具体角度作出要求,则此时为“综合性赏析”即符合哪个角度,就按照其方法进行分析。典型例题:例如窗前的树一文,有这样一题:品析下列语句。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答案示例: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如临其境。表现了作者对槐树的喜爱之情。例题分析:全文对槐树感情的描写,所以在做语句赏析的时候,既要答出语句的具体美,也要答出背后所蕴含的感情。七.联系自己或现实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开放思维。这类题分为评说题,体验题,推理和想

10、象题。评说题就是对文中主人公的性格进行分析,或者对文中某一现象进行评价,对于此类题,可以简单说出人物性格,评价也要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应进行简单分析自己所持观点的原因。体验题就是把自己看成是某个人物,推理题就是揣摩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做揣摩题的时候,一定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去答题。典型例题:例如文章一生只做一件事中,问到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同意。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追求,然后潜心去做,始终如一,直到实现目标。或者不同意。人的潜能有很多,可以全面

11、发展。培养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能使自己多才多艺。例题分析: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一生就只专注一件事,并且好好的做好就可以了,那么你的观点可以是同意的,也可以是不同意的。同意说出同意的理由,不同意说出不同意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例题解析八月的故乡你好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楞楞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4of16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

12、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素素淡淡的鲁西太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

13、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乘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

14、缨像火焰般的鸟儿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我昏昏沌沌地睡去了。我愿梦见母亲爱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地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上了原野。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

15、;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1第三自然段是作者在回家路上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两点概括。(4分)(不超过12个字)(不超过12个字)(2作者写自己故乡的种种趣事是通过回忆和梦想来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8分)回忆:ab5of16Cd梦想:abcd3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2分)4下列各句对全文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A作者对八月秋天的极力描写是热情歌颂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B作者对在车上看到的秋天景色的描写与对童年在故乡的趣事追忆是虚实相生的手法。C作者回忆孩提时代在故乡的种种趣

16、事的时候不用“我”,而是用“你记得么”这一反问句,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刻思念之情。D作者从回忆、愿梦写到想象直至最后的幻听,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早早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E全文语言优美,句短而整齐,节奏轻快,充分表现了作者愉快舒畅的心情。F作者写八月的故乡,但并未对故乡作一笔真实的描写,让读者扑了个空,这是美中不足。答案解析这是一篇写景记事文章,通过写家乡的环境来表达自己对母亲对家乡的情感。1景物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可以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几方面考察,渲染气氛,衬托心情,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完成故事情节等。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作张本可以填补未实写故乡的不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采用六要素

17、法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a在沙路上光着脚奔跑b从枝头偷摘酸枣c在庄稼地里睡觉d坐在农车上欢歌(每点1分,计4分)a母亲爱爱的朗笑b侄儿甜甜地叫喊c枣枝上的蝈蝈笼d玉米田里嚼“甜杆”(每点1分,计4分)3从内容层面上取理解,联系文章中心。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再大也是小孩,在儿子的眼中母亲永(远是慈爱的母亲,久别的儿子可以再次像儿时那样充分地享受母爱。2分)4AF(答对一个得2分,计4分)课堂小练(一)阅读唤醒生命一文,回答下列问题。6of16唤醒生命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

18、达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尤其是在那片地广人稀、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的地方。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

19、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又过了两天,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

20、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选自知道窗,有改动)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没有详细地描写“他”在旅途中所见的奇特美丽的高原风光?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2分)答:7of162“

21、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5字以内)(2分)答:“3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中蕴涵着“他”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段“他”所说的“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答:答案解析:1(2分)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2分)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3(2分)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

22、赞。意思对即可)(4(3分)不矛盾。(1分,只答“不矛盾”不得分)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浇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浇花张丽钧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儿子也学着妈*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

23、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8of16“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

24、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eqoac(,11)“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花儿也占了光!”eqoac(,12)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

25、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陕西省选文,有改动)5.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称谓:态度: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7.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8.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上起什么作用?9.文章结

26、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9of16答案解析:5.称谓:杂草植物花儿态度:否定(忽视)认可(接受)肯定(尊重)6.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妈妈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7.示例: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8.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9.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

27、。课后练习(1)阅读太阳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太阳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我小的时候,妈妈常驮着我。烧饭、下地就把我捆在她的背上,像吊一扇石磨一样,不歇地背半天。听妈妈说,我小时候个儿小小的,却像山上捡来的石头一样重重的,铁邦邦的。我十分好动,不时的把手攥成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喷出口水;老是爱摆腿,那两根小竹筒一样的小腿一摇一摆一蹬着踢着。我姐背不动我,常常被我的摇动晃倒,两个倒在地上滚轱辘,谁比谁更疼也不清楚。有一天,妈妈妈栽秧去了。姐背着我在田棚外的坡上玩逮蚂蚱,不小心从坡上滚下来,轱辘地滚进水田。大概被吓咆了魂,第二天一早,妈妈就拿着一个鸡蛋,带着我和姐的衣服,到田

28、棚去“请魂”。从此以后,妈不让姐背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做着屋里屋外的活儿。太阳撑到山背上,妈妈就下地了。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妈妈用一条黑幽幽的粗布被单,把我挂在她干瘪的胸脯上,背上却背着一只箩篓,她一边走,一边用根筷子做成了带钩头的木棍搓棉线,一边搓线一边同经过的路人搭话。山路细细的像黑线一般,但是,妈妈不会跌跤,走步平稳。妈妈背着我,我从来不哭,手握成木锤似的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个不停。妈妈不禁止我唱,她静静地走山路,静静地搓线,山路长没有我妈搓出的棉线长。太阳在天上走,天上没有留下她的脚印。10of16妈妈在山路上走,山路上烙下了她的足迹。太阳下山时,妈

29、妈回家了。那只竹篓高凸凸的装满了猪食叶,她背上有了重量,不得不伛着腰爬坡,所以她把我也放在猪食叶顶上,妈妈头上是猪食叶,猪食叶上驮着我,我的头上是太阳。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一般。今天,我长高了,长大了,而妈妈长矮了,长小了。身体佝偻着,走路也一步步,数着走一样。许多个夜晚,我细细地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待到秋天,山地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山饱满了,山谷也饱满了。那一轮太阳也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头,低低的,沉沉的,从秋天山谷的沟壑之间走过去,山高了,太阳变小了。山里的太阳,就是这样辛苦。如果没有太阳的辛劳哺育,

30、难道会有饱满的山地吗?1.本文的题目“太阳”与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2.“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修辞:作用:3.“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一句中“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是什么?4.“山高了,太阳变小了”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文章结尾画线处填上下面哪一句表达效果会更好?为什么?(1)如果没有太阳的辛勤哺育,难道会有这样饱满的山地吗?(2)有了太阳的辛勤哺育,山地才有了这样的饱满。原因:答案解析“1.母亲就是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高了,太阳变小了;我”长高了,阿妈变矮了。2.修辞:比喻,反复。作用:

31、用山路曲折衬托阿妈的辛劳。3.指阿妈用自己的辛苦劳作哺育了儿女,儿女长大了,成人了,而阿妈却衰老了。4.山高了指“我”长大了,太阳变小了指母亲变老了。“我”一天天长大,身体一天天长高,母亲却11of16为了我们辛劳的一天天衰老,身材也一天天矮小。5.选择(1)句,原因:(1)句用了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起强调作用,能更好的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2)阅读小葱青青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小葱青青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绵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双眼。那眼睛

32、一定很美,很清澈“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

33、天都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回耀眼的。“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为什么?”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浙江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大姐姐,我不要钱,我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我想求你帮我看看本子,这是我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女

34、教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小妹妹,多大啦?你住哪里的?“”我今年15岁了。住杏树湾,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爹娘呢?”“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侯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睛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冰冷的小手。想把它暖和,永远的热下去。“好妹妹,你来我们班里上学吧!”“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12of16两年

35、后,小妹妹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啊!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啊,小葱青青6.本文以()为线索,叙述了()的故事。(限18个字以内)7.本文以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8.倒数第4自然段是()描写,其作用是()9.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得“期望”是什么?10.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师范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11.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答案解析:6.青青的小葱(或:小葱、青葱、小青葱、葱);一

36、个辍学女生边卖菜边自学。7.小姑娘具有善良、淳朴(纯真)、好学、自强的品质。8.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姑娘的淳朴与坚强。9.小姑娘是为自己的辍学而忧伤,为家庭的不幸而忧伤。她得“期望”是能上学,并且能让家庭尽快摆脱不幸(爹能尽快好起来)。10.小姑娘一边卖菜(葱),一边在女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如:小姑娘在女教师的资助下,终于回到学校上学)。允许学生在以上答案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11.只要能结合自强不息的精神(或:勇敢面对厄运)联系自己实际谈即可。(3)阅读风过可可西里一文,回答下列问题。风过可可西里凌仕江(1)走进可可西里,我的耳朵里只剩下风。我想看清楚那些掠

37、过原野的藏羚羊,但又怕惊扰它们。于是只好把脸扭向另一边。尽管我转移了视线,但还是嗅到了风中血腥的味道。(2)在可可西里,所有的声音都是风中藏羚羊的声音。它凄惨的叫声穿过冷冷的月光,像一支走13of16调的歌谣。偷猎者所到之处,一颗颗雪白的藏羚羊头颅,垒在历史的风口,把我的眼睛烫伤。(3)远远看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几个红字时,我还看到一排简单的白房子。这座为挽救藏羚羊生命屹立在风中的自然保护站,使我想起许多年前一些志愿者在这里为藏羚羊的生命捐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灵魂不禁随风而颤。(4)我一任风吹,吹去泪水,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捕捉仓皇奔逃的藏羚羊。我知道它们怕我,我只好悄悄选择一个隐蔽的角落,将

38、它们的惶恐统统收藏进我的镜头。(5)在风里,蓦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情不自禁走近孤零零的它。其实,我非常怕直接面对藏羚羊。因为在那些枪声乍起的风里,藏羚羊对人影早已有了防备,而我的闯入或多或少对藏羚羊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惶恐。(6)我刚蹲下身,一个声音从身后冒出来:“喂!”(7)高高的石堆后,闪出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她望着我,惶恐的脸上堆着忿恨。(8)我连忙说:“小波姆(姑娘)啦,你在做什么?”(9)她回答说:“我的藏羚羊,我的藏羚羊在流血啊!”她把怀抱着的一只幼小的藏羚羊给我看。(10)我抚摸着那可怜的小羚羊,发现它的眼睛在风中一眨一眨的,浑身都在抖动。但我却没有发现流血的伤口

39、。虽然我听懂了少女说的汉语,但我想她一定还有一些表达不当的词,使我没理解她的意思。(11)她见我不语,伸手扯住我的衣裳大声吼:“血,血,血你有吗?”她捂住自己的胸口,突然跪在我的面前。(12)这让我很震惊。血?难道她指的不是藏羚羊在流血?她是说她的心在流血,可可西里在流血?(13)她坚硬的发丝被风吹得很弯,她耳边的九条辫子已被风吹散,她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但她的眼睛依然像高原天空那样明澈。我明白了:她在向我苦苦祈求别再伤害羊了,好吗?(14)看着她绝望的表情,我久久无言。耳边的风小口小口地吞噬着我想要说的话。沉寂片刻,仿佛可可西里的心也停止了跳动(15)我抱起脚下那受伤的藏羚羊,踩着风的翅膀,越过美丽的山路,向那小小的自然保护站走去。(16)背后仍有风吹来,风中回荡着美丽少女呜咽的声音。(17)风过可可西里,我看到生命如此苍凉。(摘自少年文艺2005年第8期有删改)(1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烫伤”一词的含义。2分)。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藏族少女为什么“突然跪在我的面前”(2分)14of16(14文中多次出现对风的描写,简要分析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15有人说,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有人说,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