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外对比内容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8/28高考历史比拟题内容总汇必修局部目录 TOC o 1-3 h z u 1、比拟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23 h 22、选官制度的变化 PAGEREF _Toc504833024 h 2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25 h 2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26 h 35、比拟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PAGEREF _Toc504833027 h 36、雅典民主政治确实立过程 PAGEREF _Toc504833028 h 3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

2、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29 h 4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 PAGEREF _Toc504833030 h 4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PAGEREF _Toc504833031 h 4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PAGEREF _Toc504833032 h 511、比拟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PAGEREF _Toc504833033 h 5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34 h 6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

3、拟 PAGEREF _Toc504833035 h 614、比拟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PAGEREF _Toc504833036 h 7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 PAGEREF _Toc504833037 h 7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比照 PAGEREF _Toc504833038 h 8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39 h 8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开展的阶段特征 PAGEREF _Toc504833040 h 9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开展 PAGEREF _Toc504833041 h 920、我国的人民代表

4、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42 h 921、港澳台问题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43 h 10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 PAGEREF _Toc504833044 h 1023、明清时期 ,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 PAGEREF _Toc504833045 h 10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PAGEREF _Toc504833046 h 1125、比拟两次工业革命 PAGEREF _Toc504833047 h 11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展对中国的影响 PAGEREF _Toc504833

5、048 h 1227、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49 h 13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阶段性特征 PAGEREF _Toc504833050 h 1329、比拟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PAGEREF _Toc504833051 h 1430、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PAGEREF _Toc504833052 h 1431、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 PAGEREF _Toc504833053 h 1532、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 PAGEREF _Toc504833054 h 153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

6、调整 PAGEREF _Toc504833055 h 1634、比照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PAGEREF _Toc504833056 h 1635、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PAGEREF _Toc504833057 h 1736、20世纪50至70年代 ,苏、美、中三国经济开展比照 PAGEREF _Toc504833058 h 17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59 h 1738、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60 h 1839、资本主义开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PAGER

7、EF _Toc504833061 h 1840、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 PAGEREF _Toc504833062 h 1941、比拟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开展模式 PAGEREF _Toc504833063 h 19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64 h 194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别 PAGEREF _Toc504833065 h 2044、比拟世界四大经济组织 PAGEREF _Toc504833066 h 204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PAGEREF _Toc504833067 h 2146、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

8、化的历程 PAGEREF _Toc504833068 h 2147、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PAGEREF _Toc504833069 h 2148、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PAGEREF _Toc504833070 h 2149、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71 h 2250、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PAGEREF _Toc504833072 h 2251、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PAGEREF _Toc504833073 h 2252、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脉络 PAGEREF _Toc504833074 h 2353

9、、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PAGEREF _Toc504833075 h 235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76 h 235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77 h 2456、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PAGEREF _Toc504833078 h 2457、启蒙运动思想家及其思想 PAGEREF _Toc504833079 h 2458、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80 h 2459、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开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PAGEREF _Toc5048

10、33081 h 2560、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82 h 256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83 h 2562、古代中国四大创造 PAGEREF _Toc504833084 h 2663、新中国科技开展的背景、重点和成就 PAGEREF _Toc504833085 h 2664、中西方绘画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86 h 2665、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PAGEREF _Toc504833087 h 2666、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比拟 PA

11、GEREF _Toc504833088 h 276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PAGEREF _Toc504833089 h 2768、邓小平理论的开展过程 PAGEREF _Toc504833090 h 2769、新旧三民主义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91 h 2870、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特点 PAGEREF _Toc504833092 h 287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93 h 2872、比拟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PAGEREF _Toc504833094 h 2

12、973、蒸汽机的创造与电气技术应用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95 h 2974、近代自然科学开展的四个阶段 PAGEREF _Toc504833096 h 2975、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拟 PAGEREF _Toc504833097 h 3076、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PAGEREF _Toc504833098 h 301、比拟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选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相同点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 ,以血缘关系为根底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

13、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 ,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 ,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 ,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固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容易开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选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选拔方式或原那么特点汉朝察举制以品行举荐为官 ,举孝廉为主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 ,察举与举荐相结合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 ,注重门第和家世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隋唐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明清沿用科举制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

14、们思想的工具3、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的比拟比拟项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不同点应用朝代确立于秦 ,盛行于汉确立于隋 ,盛行于唐内部结构综合性的中央机构 ,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 ,皇帝家政、国政混为一谈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丞相职权和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一分为三 ,从而加强了皇权作用和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趋向稳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制度从结构上看都具有分工明晰、职责清楚 ,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的特点机构设置呈现以皇帝为中心、由内而外放射性分布的

15、特点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拟比拟内容中国西方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理性、个体、平等开展趋势趋向专制走向民主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古希腊实行民主 ,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共和再帝制 ,以法律稳固统治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动社会开展 ,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缺乏强有力的权威 ,国家不统一 ,易破坏文明的开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5、比拟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工程明清时期的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

16、慢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开展 ,开展工业革命 ,向工业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没有开展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产生6、雅典民主政治确实立过程改革措施影响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 ,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财产越多 ,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根底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

17、力根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政治开展到顶峰 ,进入“黄金时代7、公元前8前3世纪中西方文明的比拟比拟项中国西方时期春秋战国古希腊经济农耕经济兴旺 ,形成了以家庭为根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工商业兴旺、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 ,农业相对落后政治分封制逐渐崩溃 ,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权力不断上移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 ,国家权力不断下移 ,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文化形成

18、“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 ,强调国家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 ,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 ,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合理性8、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区别工程希腊罗马文明的扩展方式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 ,吸收外部文明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 ,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国家的形式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长期独立自治统一的集权制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共和国转化为帝国 ,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突出奉献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 ,根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 ,是罗马政治

19、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9、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比拟项古希腊民主政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阶级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现方式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民主形式直接民主间接民主民主范围局限于城邦公民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两者关系古希腊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那么、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主义由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历史阶段历史背景进程内容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根底;空想社会主义等奠定思想根底1848年?共产党宣言?说

20、明了社会历史开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巴黎公社普法战争法国惨败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 ,镇压人民建立公社委员会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留下了珍贵的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导师、政党的领导;一战激化国内矛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梦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

21、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1、比拟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工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民选选举世袭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无有有有政府首脑内阁首相总统内阁部长宰相政府产生方式议会产生总统任命总统任命皇帝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行政权内阁首相总统总统和内阁皇帝和宰相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总统可解散众议院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22、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帝国议会、联邦议会12、十月革命道路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比拟工程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相同点都发生在经济比拟落后的国家 ,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开展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同点革命的过程采用和平方式 ,后来逐步过渡到暴力革命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武装斗争的地位整个革命的胜利“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经历了20多年的革命战争夺取政权的形式先占领城市 ,然后涉及农村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时间迅速而容易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拟工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23、篇?区别产生背景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张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根底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那么的人间天国主张开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 ,开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根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拥有广泛的群众根底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 ,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响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的蓬勃开展缺乏必要的经济根底 ,未能付诸实践时代特点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到达最顶峰反响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联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24、两者在社会开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 ,矛盾的14、比拟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时期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 ,俄美随后以战争作为翻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清王朝被迫翻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奥奥参加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民主革命运动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

25、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 ,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由列强共同支配到以日本独霸中国为主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开展陷入困境15、近代列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

26、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治华从瓜分中国到近代西方列强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清政府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27、?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传教特权 ,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奴化教育16、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比照工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组织拜上帝教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朴素平等思想相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纲领空想性、革命性集于一体的?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群众根底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

28、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策略孤军奋战不断暴动 ,孤军奋战统一战线;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前途建立农民政权“天朝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性质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局部革命结果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最终失败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最终取得伟大胜利17、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比拟工程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道路不同点由和平和合法斗争逐渐过渡到暴力革命一开始

29、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争取群众结合起来以总暴动的形式首先占领中心城市 ,然后很快涉及农村从农村开始建立革命政权 ,知道最后夺取中心城市过程从武装起义到夺取政权 ,迅速而较容易从武装起义到游击战争再到正规战 ,经历了几十年漫长曲折的过程相同点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拟落后的国家 ,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 ,开展了马克思主义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8、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开展的阶段特征时间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征锋利对抗关系正常化曲折开展原因两大阵营对立 ,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霸权

30、地位衰弱 ,遏制中国政策破产“冷战结束 ,美国力图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但是中美经济交流密切表现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威胁中国平安;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干预中国内政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有开展、有摩擦 ,合作与斗争并存 ,出现曲折与发反复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开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 ,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经济开展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 ,需要再探索中开展完善坚持党的正确

31、领导 ,警惕右倾 ,更要防止“左倾思想构建完成20世纪50年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国家法律形同虚设 ,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开展开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改革开放的进行;当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拟工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都

32、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 ,即代议制民主不同点经济根底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根底之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根底之上行使权力的主体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 ,受人民监督 ,对人民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 ,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 ,不受选民监督 ,选民无权撤换议员 ,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权力和活动原那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那么 ,是立法机关 ,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 ,这些机关受它监督 ,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 ,对人民负责外 ,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 ,人

33、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 ,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那么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 ,彼此平衡 ,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 ,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21、港澳台问题的比拟工程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问题由来经过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澳门后来 ,买通守将 ,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擅自修城 ,设置机构 ,强行租占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

34、台湾海峡 ,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性质外国侵略 ,属主权问题 ,寸权必争 ,寸土不让内战遗留问题 ,属内政问题 ,不容外国干预解决过程方针“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台湾有更多自治权 ,如保存军队等实践先后成功实践“一国两制设想最早提出“一国两制设想22、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实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开展趋势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但多

35、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方案、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下 ,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3、明清时期 ,中国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状况工程中国欧洲经济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并具有

36、超常的稳定性商品经济高度兴旺 ,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进取精神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传统政策影响 ,开展非常缓慢新兴资产阶级产生 ,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采取措施开展资本主义外交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文化八股取士 ,文字狱 ,实行文化专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 ,推动资本主义开展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没有质的飞跃 ,没有开展成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产生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推动事件主要特征重大作用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萌芽时期 ,生产力缺乏以改造全世界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开展;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开展 ,客观上使殖

37、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开展壮大;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进一步拓展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促进了资本主义开展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 ,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25、比拟两次工业革命工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动力机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成果珍妮纺纱机的创造哈格里夫斯;改进蒸汽机瓦特;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电灯爱

38、迪生;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能源煤石油特点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创造者工人技师科学家工业结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主中心英国欧洲多国顺序从英国开始 ,然后向外扩展欧美多国同时进行经济组织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垄断组织出现 ,进入大企业时代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质及其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影响推动各部门工业生产机械化 ,出现近代工业 ,带

39、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秩序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户的局面生产力得到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 ,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对中国的影响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侵略:帝国主

40、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抗: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的开展。相同点对中国的影响都是生产力开展的产物 ,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都推动了社会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开展进入垄断阶段。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广阔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开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1、 ,世界被瓜分完毕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开展的决定因素 ,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开展生产力。2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展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 ,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荷兰侵占台湾;“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本形成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列强

42、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27、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拟工程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背景封建君主专制产物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为了开拓市场 ,攫取暴利性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资本主义海外殖

43、民性质结果明初朝贡贸易造成重大损耗 ,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锁国、航海事业每况愈下 ,国力日渐衰落西方为原始资本积累的利益所驱动 ,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国力逐步强盛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但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产所 ,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开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相同点都是在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加强、国王支持下进行的;造船业的开展、指南针的运用等提供了条件;航行都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其航海壮举对后世影响深远2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阶段性特征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之提供了条件洋务派引进西方

44、先进生产技术 ,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开展和社会进步 ,推动中国近代化;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开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 ,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 ,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企业:资本总额增加 ,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涌现出

45、一批著名的实业家;纺织业、面粉业开展较快;化工、卷烟等也有开展;一战后走向萧条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经济、阶级根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曲折开展较快开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全国的根本统一;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开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纺织、面粉、化工、橡胶等都有开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沉重打击抗战时期19371945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沦陷区的民族工业或被毁或被日军吞并;国统区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日渐萎缩中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官僚资本

46、急剧膨胀;近代化的进程更加曲折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日渐暴露 ,民族资产阶级走上与中共合作的道路29、比拟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开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此后不断受到冲击 ,建国后被消灭是我国封建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 ,阻碍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侵入我国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 ,以商品

47、输出为主;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 ,以资本输出为主极大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洋务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 ,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局部抵抗了西方经济入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运动诱导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开展 ,一战期间进一步开展 ,此后历经曲折开展 ,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兴起 ,领导了戊戌变法、辛

48、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 ,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官僚资本主义1927年后 ,随着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由于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 ,尤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迅速膨胀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30、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货大量涌入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 ,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第二次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

49、应地发生了变化第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转变 ,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异不大 ,但总体较低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切实关注民生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 ,与兴旺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衣食住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1、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比拟项西方中国开展进程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开展 ,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 ,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确实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50、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 ,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工业化过程中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 ,开始是商业资本家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开工业化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小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 ,民族资本主义那么是在资本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情况下出现的 ,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资金严重缺乏工业

51、化的次序工业化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 ,再开展重工业洋务企业一开始就开展重工业 ,轻工业是辅助 ,工业结构既不合理32、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工程时间措施背景内容影响正确的探索1956中共八大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但其路线未能坚持1960八字方针三年经济困难提出“调整、稳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根本完成1975全面整顿“文革时期工农业生产的破坏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上升 ,出现“文革时期最好的局面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958“大跃进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大办工业、农业 ,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导致三年严重经

52、济困难19581983人民公社化运动小社并大社 ,统一经营、分配 ,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9661976“文化大革命“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废除有效的管理制度 ,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损失严重3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1950195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开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开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一

53、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 ,越能促进经济开展提高公有化程度 ,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 ,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开展34、比照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转变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建国初期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照搬苏联经济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 ,急于实现工业化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 ,向高度集

54、中统一管理的方案经济体制转变核心:实行和强化方案经济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片面追求工业开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 ,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 ,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开展的阶段 ,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 ,并借鉴了外国经验 ,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从方案经济转变为以方案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核心:开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企

55、业管理方式 ,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解放了生产力 ,工业得到开展 ,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根底上 ,决定结块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核心:把企业推向市场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泼局面35、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比拟项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 ,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那么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56、 ,目的是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开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 ,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开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36、20世纪50至70年代 ,苏、美、中三国经济开展比照比拟项苏联美国中国特征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表现赫鲁晓夫上台后 ,开始进行改革 ,他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继续

57、进行改革 ,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实施“一五方案 ,进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左倾错误的干扰“八字方针的史实启示必须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化 ,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方案和市场都是开展经济的手段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拟工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58、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开展经济局部恢复私有制 ,公司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 ,但违背生产力开展的要求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开展相适应 ,是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8、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工程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不同点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经济危机前提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目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为了恢复国民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稳固工农联盟方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以市场调节为主 ,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

59、预侧重点工业农业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开展 ,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俄国的经济生产恢复到站前的水平 ,稳固了工农联盟相同点背景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 ,经济出现危机特点国家都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结果缓解了危机39、资本主义开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工程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开展工商业 ,鼓励对外贸易 ,多储藏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 ,拓展海外贸易 ,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 ,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

60、济的宏观管理 ,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 ,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开展消除了障碍 ,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 ,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开展 ,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开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开展 ,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40、苏联俄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探索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大中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