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最新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简介和学习方法前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了适应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总学时数在逐步缩短,而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却在逐步增加的新形势而设置的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环评技术文件的编审要求 第五章 结束语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其他相关规定和技术文件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

2、法 工程分析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替代方案分析方法 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方法 第四章 环评技术文件的编审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要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规定 第五章 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 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 环境影响评价的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附录2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 附录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内容提要 附录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内容提要 附录5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网站及其网址 附录6 推荐

3、阅读书目 主要参考文献附件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2008年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08年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08年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

4、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08年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文献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指南(试行)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6 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包存宽,陆雍森,尚金城.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第一辑)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9 胡二帮主编.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0 世界银行. 安全保障政策EB/

5、OL. 11 亚洲开发银行. 环境评价导则2003S. 附件 主要相关网站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 环境保护部: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4 中国环境标准网:5 中国清洁生产中心:6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Chinese7 亚洲开发银行:8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附件学习方法环境影响评价 既是一项法律制度 也是一种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学习应始终抓住这两个核心问题学习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学习时,应注意:1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体系系统性2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法条文准确性3 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版本时效性学习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学习时,应注意:1 掌握环境影响评

6、价方法的基本原理2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3 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变化更新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了解、熟悉和掌握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最简单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最有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绪论第一章 本章学习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境的主要特征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Environment)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7、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这些因素又称为环境要素(Environment factor)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 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境的分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形成的自然因素(物质和能量)的总和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后的各种社会因素(物质和文化)的总和1 环境及环境要素整体性和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2 环境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整体性(Wholeness of environment)整体性环境的最基本特性之一,

8、指环境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环境要素相互联系(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来实现)、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系统区域性(Regionality of environment)指不同地域的环境,其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2 环境的主要特征变动性(Mobility of environment)指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各自或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都在随之发生不断地改变稳定性(Stability of environment)指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环境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调节使外界干扰变化带来的影响受到控制2 环境的主要特征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Resource

9、nature of environment)指环境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物质性(包括能量)和非物质性两个方面 价值性(Values nature of environment)指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客观度量和主观判断2 环境的主要特征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环境价值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的经济价值常常在环境社会经济损益分析方面体现对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的认识不足、对环境资源配置的失效和对环境价值的低估等,都是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深层次原因之一2 环境的主要特征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指环境

10、要素及其状态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及发展的适应程度。它是相对的和变化的,具有强度性质(无加和性),并遵循Liebig最小值定律Liebig最小值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由德国化学家Justus Liebig于1840年提出,其表述为:植物的生长决定于外界供给它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那一种3 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指环境中因某种和/或某些物质和/或能量的介入,而导致其原有属性和功能发生不良变化,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物质型污染和能量型污染的特点公害(Public nuisa

11、nce)指因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致危害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福利等的现象3 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序号比较项目 环 境 污 染公 害1范围范围较大,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小,持续时间短2程度影响程度相对较轻影响程度相对较重3性质自然和人为的,后果不定人为的,后果严重4对象作用对象为环境和人作用对象主要是人3 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分解者(Reducer)消费者(Consumer)生产者(Producer)三级消费者(二级肉食动物)二级消费者(一级肉食动物)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阳光 水分土壤温度空气4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指不同生物间及与其周围

12、环境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其间存在着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指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种状态和机制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a) 它是一种动态平衡(b) 平衡关系随外界条件而变 (c) 具有一定调节(反馈、抵抗和恢复)功能4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必须强调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没有质量的增减;而能量的流动不是循环运动,它是一种单向流失过程。生物利用能量作为生长繁殖的动力,随后,这些能量又以热量形式损失掉了因此,要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由外界不断地供给能量

13、。从根本上说,太阳是生态系统所利用的全部能量的最初来源4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和配套服务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的活动和过程清洁生产的核心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输入),采用清洁的工艺和设备(过程),提供清洁的产品和服务(输出)5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指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通称

14、。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生态型经济,其实质一是“循环”,二是“经济”。不经济的循环和不循环的经济都不能视为“循环经济”5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4R法则):(1) 减少物料和能源的排放率(减排Reduce)(2) 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循环率(循环Recycle)(3) 加大物料和能源的回收率(回收Reuse)(4) 增加物料和能源的再生率(再生Recover)5 清

15、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指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及其由此引起的后果。这种变化和后果可能包含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的是负面效应及其应对措施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的基本类型(1) 按照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2) 按照影响的效果: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3) 按照影响的时间: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4) 按照影响的性质:污染影响和生态破坏(5) 按照影响的程度: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

16、ent, EIA)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System of EIA)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调整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制度具有强制执行力。任何组织、机构、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违反。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和作用(1) 判断功能和作用:判断规划或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2) 预测功能和作用:从环境保护角度确定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

17、功能和作用(3) 选择功能和作用:进行替代方案的比选,从而优化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内容(4) 导向功能和作用:引导拟议中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基本功能和作用中,处于其最核心地位是导向功能和作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指导和规范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和行为,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资源能源的永续利用从方法学上看,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估,三者应该是一个循环的和补充的过程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

18、tal quality assessment)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或定量评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环境质量水平,识别环境污染程度,研究环境变化趋势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分类(1) 从时间上看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断评价(2) 从空间上看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3) 从环境要素上看可分为: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和环境要素总体评价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

19、on and assessment)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定性和/或定量预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响识别、影响分析、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价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postassessment)指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验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论,并补充和完善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后评估具有验证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有利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改进、发展和完善

20、进一步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根据研究范围和评价对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政策(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位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最高层次,最能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目前只规定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6 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立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八大公害事件催生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64年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通过立法率先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如今全球共有8

21、0多个国家或地区制订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开发建设活动中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 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立法准备和启动阶段(19721979年)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规定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实践和规范阶段(19791989年)“六五”期间,全国有445项大中型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七五”期间,全国有2592项大中型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通过10年的研究与实践, 环

22、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在国内取得显著进展, 并逐步从配套法律法规、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9年)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申了环评制度“八五”期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从1992年的61%提高到1995年的81%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1998年国务院以253号令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高和拓展阶段(1999年以后)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23、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这是国内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最具历史意义的又一个里程碑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贯彻的基本准则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包括具体的步骤、途径和相关关系。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目的性原则 原则1无论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24、价,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来确定环境影响的研究范围和具体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整体性原则 原则2在分别进行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识别、影响分析、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综合影响,以全面系统地评价环境可能受到的整体影响相关性原则 原则3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应考虑直接受影响的子系统的变化,还应当根据相关性原则,逐层逐级地分析、研究和评估与之相关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以及影响传递的方式、速度及强度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主导性原则 原则4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善于分析和发现实施拟议中的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等衡性

25、原则 原则5除了重视整体效应及相关性外,还应充分关注各子系统和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均衡,并且要特别关注某些具有“阈值效应”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动态性原则 原则6考虑不同层面、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特征,分析和评估直接和间接、短期和长期、可逆和不可逆等影响,同时注意影响的叠加性和累积性特点随机性原则 原则7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有的或许会带来环境污染或公害事件等严重的后果。为了尽可能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应增加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社会经济性原则 原则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除了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对环境

26、的影响外,还应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环境的反作用,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公众参与原则 原则9公众参与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论公开、公正、公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1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原则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选址(选线)必须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必须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必须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必须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或维持区域环境质量不下降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其他环保要求2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的管理

27、流程和具体的工作流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筛选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 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2)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3)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主要内容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公开信息,并采取各种形式征求公众意见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1 环境影响

28、评价的管理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规划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予采纳的说明 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审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实行分级审查制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有关部门在审

29、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规划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作用在于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检验其方法和结论,提出改进措施对今后开展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其方法和结论,提出预防措施对于建设项目,首先应进行环境影响的分类筛选(1) 重大影响:编制环境影响

30、报告书(2) 轻度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 影响很小: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类别的分类筛选环境敏感区主要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1) 需特殊保护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2)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如: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等(3) 社会关注区,如: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4) 评价范围内及紧邻区域内的其他环境敏感因素,如:物质文化资源、国际水道、自然栖息地等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

31、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敏感区的识别确认符合以下条件的建设项目可以适当简化:(1) 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现有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2) 纳入区域性开发的建设项目,如编制区域开发规划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且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生产工艺符合区域开发总体要求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适当简化(1) 建设项目概况(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

32、经济损益分析(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注:如果建设项目具有明显的环境风险因素,还应包括环境风险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依法组织审批,并决定是否给予行政许可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决定,有权予以撤消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文件的审批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

33、作程序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指标、内容等正式工作阶段:预测和评价包括替代方案在内的不同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推荐可行的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和信息公开,拟定环境监测和跟踪评价计划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有关文件资料,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清洁生产分析,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

34、行性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各种资料、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本章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通常各分为哪几类?依据是什么?4、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哪些特征区域?5、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哪些?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何联系和区别?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二

35、章概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其他相关规定和技术文件 本章学习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拟议中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技术文件这些政策法规标准文件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一节 概述在引用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必须引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规范和其他相关规定、拟议中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技术文件的有效版本或最新版本在引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时,应简要说明其对拟议中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适用性第一节 概述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

36、据之一,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熟悉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由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等组成的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法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包括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宪法宪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其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环境保护综合法我国的环境保护综合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

37、基本原则、监督管理体制、法律责任,以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等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法律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包括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我国的环境保护单行法指国家针对某个环境要素或某个领域而专门制订和颁布的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相关法我国的环境保护综合法指国家制订和颁布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水法等由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制订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两类:根据法律授权制订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

38、条例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订的条例、规定和办法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制订和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订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订并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如: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政府部门规章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制订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需要注意:地方法规适

39、合地方具体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地方法规不能和法律及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相抵触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制订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类别上分为:国家环境标准(GB)、地方环境标准(DB)和环境保护部标 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执行力上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GB等)、推荐性环境标准(GB/T等)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方

40、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只在颁布该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范围内执行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由环境保护部根据法律规定而制订和发布的环境标准。需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又没有国家环境标准时,应制订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发布后,相应的环境保护部标准自行废止。环境保护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

41、、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推荐性环境标准除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其他环境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指我国缔结和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和议定书,主要有:人类环境宣言12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国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环境保护活动,并缔结和参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和议定书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架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环保综合法、单行法、相关法

42、等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如果出现某些法律规定中有不一致的地方,则应遵循“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只在制订和发布这些法规和规章的行政辖区内有效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框架结构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规章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注: 实线表示直接关系 虚线表示间接关系第三节 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作

43、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对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了解和熟悉应从3个方面入手环境政策产业政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概述环境政策指由国务院依法制订并公布,或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负责制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指导文件(包括各种决定、办法、名录、目录、批复等)。它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指针,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1 环境政策概述目前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重点贯彻执行的环境政策主要包括: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资源综合利用目录1 环境政策进一步明确

44、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原则 1 环境政策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

45、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施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 1 环境政策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 环境政策我国960万km2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分酸雨控制区的基本条件 现状监测降水pH小于或等于4.5 酸沉降超过临界负荷 SO2排放量较大的区域划分SO2污染控制区的基本条件

46、 近年来环境空气中SO2年平均浓度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0.06mg/Nm3) 环境空气中SO2日平均浓度超过GB3095-1996中的三级标准限值(0.25mg/Nm3) SO2排放量较大区域 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1 环境政策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两控区的基本条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都严重的南方城市不划入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入酸雨控制区两控区的污染控制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两控区”分阶段的控

47、制目标1 环境政策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禁止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建成的生产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逐步实行限产或关停限产或关停高硫煤矿,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降低城市燃料含硫量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1 环境政策两控区的污染控制要求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确定不同区域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限期改造或关停投产20年以上或装机容量10万kW以下的电厂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及升级换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

48、用,切实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水平1 环境政策两控区的污染控制要求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总目标: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目标: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建设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在切实抓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同时,抓紧建设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全国部分县(市、区)基本实现秀美山川

49、、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远期目标: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国50%的县(市、区)实现秀美山川、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0%以上的城市达到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标准。到2050年,力争全国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和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1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地

50、(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1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类型和级别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要结合生态环境建措设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1 环境政策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3个方面:在资源和能源开发过程中,对各种废弃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对各

51、种废弃、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加工利用,如燃煤电厂的余热综合利用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对各类废弃、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如废水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1 环境政策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系指国家为保证国民经济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在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条件下,改善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从而使各产业部门得以协调、有序、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制订和发布的有关政策2 产业政策概述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加强产业政策和规划导向,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及其生产能力,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限制

52、发展和限期淘汰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的长线产品,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2 产业政策关于制止某些行业盲目投资的政策为提高某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和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某些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制订和发布了关于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用以指导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2 产业政策关于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产业发展的具体事项,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实行准入制,并相继制订和发布了某些行业的准入条件。行业准入条件一般

53、包括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与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2 产业政策关于对某些行业实施准入条件的政策行业准入条件对于遏制电石、铁合金、焦化、铜冶炼、电解金属锰、钨、锡、锑、玻璃纤维、铅、锌、磷矿采选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行业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关注这些行业准入条件,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依据 2 产业政策关于对某些行业实施准入条件的政策为了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其周边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

54、局早在1995年02月21日就联合制订和发布了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环监1995100号)。这是我国关于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环境管理政策2 产业政策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关于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9年01月20日专门行文关于兴建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复函给予了明确回应。这些都应作为拟议中的饮食、娱乐、服务业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要依据2 产业政策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相继发布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2005年12月2日: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

55、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2 产业政策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中,尤其要注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有关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具体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按产业类别分别给出了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指导目录2 产业政策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09月15日发布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送项目核准机关(核准制-政府);另外还规定,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

56、目,项目核准机关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参与制-公众)。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评议制-专家) 2 产业政策关于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的政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系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一定阶段的经济技术发展据平、发展趋势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污染严重的行业或具有共性的污染问题而制订和发布的指导性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它是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区别:不具有强制性起到技术指导作用引导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为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政策依据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概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

57、与2002年01月30日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实现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供了技术性政策支持和导向。此目标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适用于煤炭开采和加工、煤炭燃烧、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并作为企业建设和政府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

58、技术政策为保护环境空气质量,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机械工业局、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联合发布了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适用范围:境内所有新生产汽车(含柴油车)、摩托车(含助动车)、车用发动机产品,和在我国登记上牌照的所有在用汽车(含柴油车)、摩托车。对机动车应同时考虑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柴油车颗粒物的排放,汽车空调用的氟里昂应逐步取代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控制城市水污染,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0年05月29日联合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所

59、称“城市污水”是指纳入和尚未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混合污水 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保护湖库及其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指导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并提供技术支持,为湖库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04月05日联合发布了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适用范围:我国境内所有的湖泊、水库及其流域地区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为了引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05月29日联合发布

60、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所称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于2001年12月17日联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技术政策所称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所称特殊危险废物是指毒性大、或环境风险大、或难于管理、或不宜用危险废物的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理处置3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