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_第1页
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_第2页
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_第3页
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_第4页
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钢铁产业的碳中和发展与展望2021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从国内供给方面来看,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大幅增长,铁元素增量贡献主要 来自于废钢。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 5.63亿吨,同比增加5941万吨,增长 11.8%;而生铁产量4.56亿吨、同比增加1743万吨,增长4.0%。尤其是5月-6 月中国生铁产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 粗钢产量连续两个月回落。根据统计局的产 量统计,生铁产量增量对上半年粗钢产量增量的贡献占比不到 30%这说明大部 分粗钢增量是来自废钢,去年疫情期间废钢消耗的基数较低,另外今年上半年矿 价高企、废钢成本优势凸显,因此今年上半年废钢消费增量明显。从国外供给来看,海外粗钢

2、产量创新高,生铁产量已至“瓶颈”。虽然上半 年海外的粗钢产量达到4.4亿吨,同比增加6686万吨,增幅为18.9%已经 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但生铁产量仍未恢复疫情前的水平,其年化产量距离疫情前 仍有2000万吨左右的差距。全球除中国目前仍有大量闲置或关停的高炉产能, 欧洲因ESG&来的高昂碳成本,日本国内需求的萎缩,乌克兰、委内瑞拉等国的 政治军事冲突等,是阻碍高炉重启或者造成高炉永久关停的原因。海外钢铁产能现在已经充分发挥,下半年环比增量有限。预计下半年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增加 4000万吨-5000万吨,全年约有1.08亿吨-1.21亿吨的增量。从需求方面来看,上半年,国内超预期的需求增长主要来

3、自制造业出口以及 房地产投资的拉动;海外主要经济体应对疫情的财政补贴大幅提高了居民收入, 刺激了对房地产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海外制造业的供需错配,拉动了中国等制造业大国的出口,加上海外补库存和全球贸易的扩张导致海外需求大幅增长。1-7月份,我国进口钢材840万吨,同比下降15.6%;出口钢材4305万吨,同比增 长30.9%。由于国内外价差逐渐收窄,加上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预计下半 年我国钢材出口量逐月下降。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库存的变化,假设供应等于需求,上半年全球粗钢供 需增量1.26亿吨,已经超过了世界钢协预测的全年增量 1.02亿吨,供需的强劲 恢复超过了原先的预期,全球黑色产业链

4、呈现海外强于国内、 原料强于钢铁的态 势。中国钢铁行业利润虽然恢复,但上半年中钢协会员企业利润 2200亿人民币,1 彭博估算三大矿山今年上半年的利润 659亿美元,超过4000亿人民币,远远超 过整个中国钢铁行业的盈利。下半年行业运行需关注的重点下半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行需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供给方面,钢铁去产能“回头看”以及 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将成为重点内容。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将重点检查 2016年以来各有关地区钢铁去产能工作 开展及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涉及的冶炼装备 关停和退出情况;二是钢铁冶炼项目建设、投产运行情况;三是历次检查

5、发现问 题整改落实情况;四是举报线索核查以及整改情况;五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 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六是开展 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情况。2021年粗 钢产量压减工作则将在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 避免“一刀切”,确保实现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其次是在需求方面,除了季节的变化、冬奥会的前期准备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外,国内外相关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国内方面,房地产在坚持“三稳”目标(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指引下平稳发展,基建在专项 债加快发行和新的绩效管理办法约

6、束下增长空间有限,以外需和建筑业为主的制 造业面临需求下行压力,汽车行业只有芯片问题缓解需求才会有较大的增长。国 外方面,美国财政补贴退坡和货币政策正常化,加上海外市场补库周期接近尾声, 拉动上半年中国钢铁需求高增长的外需将回落, 将影响中国钢铁的直接和间接出 口。最后是在原料方面,下半年应该重点关注海外矿山的发运以及焦炭新产能投 运。“双碳”目标下的钢铁产业展望“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2030年CO#放量比2010年减少20% 2075年实现净零排放);努力将温 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30年CO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45% 2050

7、 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 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7个国家承诺碳中和,这些国家的温 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50%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 40%欧盟、英国、 日本、韩国等地区纷纷提出“绿色新政”, 拜登将气候变化置于内外政策的优先 位置,更多发展中国家明确低碳转型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对全球钢铁业影响深远碳中和将对全球钢铁行业将产生以下 5个方面影响:一、钢

8、材需求总量受限,需求结构改变。2020年10月,IEA (国际能源署组织)的世界能源技术展望2020-一钢铁技术路线图发布,其中基线情景 预测(STEPS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政策,预计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在2019 年18.5亿吨的基础上增长40%约7亿吨至25.5亿吨。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情 景预测(SDS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必须 至少减少50%,到2050年全球钢铁需求只能增长10%约1.8亿吨至20.3亿吨。 因此IEA建议可以通过7种途径削减钢铁的消费总量,尤其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 命和优化建筑设计。二、2050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总量需比 2019年减排5

9、5%排放强度需降低 60%根据IEA的预测(STEPS ,即使考虑到废钢积蓄量增长带来的电炉钢比重 上升,全球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将从 2019年的26亿吨,到2050年增长到27 亿吨,增长约7%碳排放强度仅下降21%但是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2.0 C 温控目标,2050年全球钢铁行业的直接碳排放总量要比 2019年减少55%所以 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到2050年必须降低60%,即吨钢碳排放从目前的1.4吨 降到0.6吨。三、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巨额投资。在7月24日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2021 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透露:“如果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大体上需要136万亿元投入

10、。”据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估测,至2050年为止,中国实现1.5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要的累计新增投资额 大概是138万亿元。按比例推算,中国钢铁行业为实现碳中和,需要投入约2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简单推算每年需投资 5000亿元,吨钢每年需投资500元。而根据IEA的钢铁技术路线图,实现减排的包括加大废钢 /电炉使用力度, 改变能源结构:2050年全球传统高炉-转炉流程比重需要从2019年的70%御氐到 30%熔鬲4还原+转炉+CCUS勺比重需要提高到10%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 需要从2019年的22%g高到38%以氢还原DRI为原料的电炉钢比重将达到 8% 改变能源结构需要巨

11、额的投资,将大幅推高钢材的成本。四、钢铁贸易将面临传统的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过去全球各国/地区为 保护国内钢铁行业采取了大量贸易保护措施, 未来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税的征收 以及他国的效仿,传统的贸易壁垒加上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将使得区域市场更加封 闭,钢材国际贸易难度将加大。为实现气候目标并保护欧盟产业,欧盟已推出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Z案,预计2023年左右将实施碳边境税,对欧盟钢铁业来说 将起到鼓励冶金技术突破并保护不受碳泄漏损害的作用。欧盟碳交易机制(EUETS) 是全球首个旨在减少能源密集型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体系,近年以来欧盟免费碳排放配额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市场价格从开始的极低水

12、平慢慢爬升,近年开始加速上涨,碳价目前已经超过50欧元/吨,基于中国与欧盟钢铁行业碳排放强 度的差异,若碳价上涨至100美元/吨,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由于碳边境 税导致的额外成本可能高达100美元/吨-150美元/吨。五、来自供应链下游的绿色采购压力。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不仅钢铁 行业面临着净零排放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钢铁下游客户在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 中要求钢铁企业提供绿色低碳钢材, 以减少整个价值链上的碳足迹,这意味着在 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生产、使用和报废阶段)将成为产品设计 和钢材等原材料采购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能源、汽车和建筑领域。2021 年3月,壳牌

13、向宝武订购了一批零碳排放的钢管,成为中国碳中和钢铁产品交易的第一单。2021年5月份开始,欧洲车企和钢厂联合开展碳中和的合作,如沃 尔沃就将从今年开始使用SSABfi冶炼钢材制造首批概念车,2022年将进行小规 模批量生产,随后将逐步升级为大规模生产。德国钢厂Salzgitter 近日披露,今年年底之前将向梅赛德斯-奔驰的四家德国工厂交付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6%以上的绿色钢铁产品。因此,面对国际碳中和目标,谁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 占据主动。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钢铁行业任重道远4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目标,国际钢铁行业和企业纷纷确定了自己 的日程表:欧钢联提出到2030年,欧洲

14、钢铁工业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30% 到2050年相较于1990年减少80%-95%日本铁钢联盟提出日本钢铁行业到 2050 年实现炼铁工序温室气体零排放,碳排放量减少30%到2100年前实现“零碳钢”生产。而韩国钢铁工业提出要在 2030年使得碳排放量从最初的1.357亿吨 降至1.271亿吨。2021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研讨会,提出研究制定钢铁、有色金属、 建材等行业碳达峰方案。2021年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介绍正在抓 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制定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 金属、建材、建筑、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碳 中和

15、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中国是全球碳排放大国,钢铁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之一。据 GlobalCarbonProject 统计,2019年,全球与能源和水泥相关的 CO2HF放总量约 364亿吨,中国101.7亿吨,占比约28%超过美欧日之和。据生态环境部数据, 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163.6万吨、68.3万吨、92.9万吨,为全部工业行业第一;碳排放量仅低于电力行业,居第 二位。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钢铁行业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国也出台钢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 展。一是提升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发改委表示,“十四五”时期

16、,将重点从5个方面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严格执行禁止新增产能的规定、推动 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鼓励钢铁行业优化布局、提升 钢铁行业发展质量水平。工信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今年 6月1 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实施办法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 总量;未完成钢铁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省(区、市),不得接受其他地区出让的 钢铁产能;长江经济带地区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 1.5:1 ,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工信 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 2025年,钢铁工业基

17、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二是减污降碳,高质量推进全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 就指出:全国新建 (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意见指出了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犯上产能完成改造。截至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 排放改造,其中首钢迁钢、首钢京唐、太钢集团等14家钢铁企业约9500万

18、吨粗 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改造和评估监测。三是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 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从5个方面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是严格执行禁止新增产能的规定。 二是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三是促进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四是鼓励钢铁行业优化布局。五是提升钢铁行业发展质量水 平。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中提出: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组建并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 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细分领域 分别培育1-2家世界级专业化引领型企业。推进区域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从根 本上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2025年CR5a至U 40% CR10te至U 60%随着钢铁行业碳排放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未来重视低碳减排的钢铁企 业将在碳交易市场中获益,从而在降碳成本上获得更多的优势,有利于钢铁行业 兼并重组的开展。结语在双碳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