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武胜县万隆初中冉丽容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武胜县万隆初中冉丽容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武胜县万隆初中冉丽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武胜县万隆初中 冉丽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 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3、领略文中月色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揣摩其所寄托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写景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朗诵材料 课件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千古绝唱每当我们思念亲人之时,反复吟唱时,我们苦闷的情怀暂时就明亮起来了。苏轼的情怀总能让我们在落寞之时得到安慰,同学们,让我们今

2、天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篇文章,再次走进苏轼的世界,或许我们又有另外一种获一。 二、 作者简介与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此文就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寝( ) 柏( ) 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3、检查学生对古文字词情况,重点点出几个重要的词语理解。 月色入户(

3、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4、学生再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5、观看承天寺的有关图片。 四、听朗诵,学生整体感知,并出示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 1、 作者为什么要为何独寻张怀民 ? 答:(志趣相同、遭遇相同。)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夜游之时作者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庭下如积

4、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月比喻水(清明澄澈)影子比喻藻、荇(清丽淡雅) 影子衬月光(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一段文字结合欣赏,见ppt课件)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诵读中体会) 答:但 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如何理解”闲人“一词? 、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是自嘲、自慰的感叹。 、对世俗的蔑视,也是一种闲情雅致的自我解脱,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宁静旷达的高尚情怀。(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悠闲赏月的欣喜) 五、文章结构梳理 明确:第一层:(开头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

5、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注意:诵读,读出感情。 六、当堂训练: 1、句子仿写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参考答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七、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悠闲赏月的欣喜等微妙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

6、潇洒人生高尚情操。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背诵全文 附:(1)板书参考 写景 抒情 本体 喻体 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月 水 竹柏 藻荇 闲人 愤懑、自嘲、自解、自慰、自矜 课后作业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 念: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相与步于中庭 于: 盖竹柏影也 盖: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用横线画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 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 比 作 ,把 比作 。 “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